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甘肃省定西市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改变贫困面貌的根本性、战略性任务来抓,打造了一批以城区面山绿化为主的城市生态功能区、以通道面山绿化为主的长廊生态屏障区、以川台阶地林果产业为主的生态经济区、以天然灌草资源封育为主的森林植被恢复区、以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为主的生态治理区。定西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恢复,全市绿色本底更加坚实,绿色经济方兴未艾。基于此,探讨定西市经济社会发展厚积薄发的绿色动能。
关键词 林业;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F127;X3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5.069
甘肃省定西市是黄河上游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是生态良好、经济繁荣的富庶之地。史有“畜牧为天下饶”(《史记·货殖列传》),“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司马光《资治通鉴》)等记载,然而因明清时期的滥垦滥伐,生态迅速恶化,生产力快速下降,清末时已是“陇中苦瘠甲于天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定西市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将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治本措施来抓,广大干部群众发扬“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满怀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豪情壮志,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经过60多年的努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截至2020年底,全市林地总面积达到68.53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35.92%,森林面积达到23.02万公顷,森林蓄积量649.31万立方米,天然草原面积72.19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9.78%,各类湿地资源1.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5.16%增加到12.07%。经济林果、种苗花卉、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年产值20亿元。
1 定西市林业产业发展历程
定西市林业事业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同步跟进,在艰难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纵观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1.1 艰难中探索
1956年毛泽东同志向全国发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同年6月巉口林业试验场成立,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技术措施,森林覆盖率年仅为5.16%。
1.2 曲折中起步
1970年的北方农业会议破除林业建设的寒冰,林带建设和乡村林场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建成了华家岭林带等12条公路林带,总长1 983 km。先后建成国营林场10个,村社集体林场迅速兴起,全市达6 367个,经营总面积11.8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1%。
1.3 警醒中奋进
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1981年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决议》,1983年定西被列入“三西”建设行列,国家累计扶持林业专项资金1 823.6万元。1983年7月,胡耀邦视察甘肃并提出“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指导方针。1986年,定西市地委、行署成立薪炭林、用材林和经济林建设三大指挥部,作出了三林共造的决策,全市迅速掀起了植树种草热潮,森林覆盖率达8.4%。
1.4 坚毅后追赶
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全力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民义务植树、面山绿化加快推进。1998年底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禁采禁伐,累计完成造林3.6万公顷,森林管护面积达到16多万公顷。2000年以来响应国家退耕还林(草)号召,按照“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全市累計完成29.35万公顷建设任务,其中前一轮23.49万公顷(退耕地造林9.12万公顷),新一轮5.86万公顷,投资近43亿元。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从工程之初到2020年,全市累计完成造林封育23.33多万公顷。党的十八大以来,定西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统筹推进造林绿化、经济林果、林木种苗花卉、生态休闲旅游协调发展,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造林封育12.87万公顷,义务植树9 800多万株,发展经济林果3.9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2.10%,投入各类林业草原建设资金41.49亿元。
2 定西市林业产业发展成效
2.1 童山隐迹,青颜已驻
1949—2020年,定西市累计落实各类林业建设投资86.67亿元,累计造林面积114.46万公顷,保存面积51.66万公顷,森林面积达到23.0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的5.16%增长到12.10%。
2.2 林成业兴,物阜民丰
定西市已初步形成经济林果、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模式,发展各类经济林面积7.33万公顷,总产量55.07万吨,总产值13.25亿元。林木种苗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90家,年出圃各种苗木1亿株左右,年销售收入1.5亿元,花卉种植面积0.13万公顷,产值1亿元,带动农户近1万户,发展生态旅游803家,产值2 675万元,发展林下种植产值5.2亿元。
2.3 林为民有,民促林兴
定西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共完成确权32.51万公顷,颁发林权证41.75万户,林业专业大户、林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适度发展,实现“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目标。基本形成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形态。截至2020年底,累计流转林权0.62万公顷,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33亿元,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49个,家庭林场61家,林下经济总产值达7.46亿元。
2.4 林拓技路,技增林色 多年坚持黄土丘陵沟壑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已经鉴定验收的林业科研成果达49项,其中国家级成果奖1项、省级成果奖16项、地级成果奖12项。总结出了“反坡梯田整地、旱地壮苗培育、良种选择、树种配置、三季造林、适地适树、针叶树带土坨栽植和阔叶树截杆深栽”等一系列抗旱造林技术,编进了林业大专院校的教科书,在全国同类地区普遍推广应用[1]。华家岭林业站在林带退化林分改造中采取的乔灌混交和针阔混交模式和技术,为全市乃至全省同类型林带修复树立了样板。先整地后造林、反坡梯田整地、鱼鳞坑整地、径流集水整地、容器育苗、阔叶树截干栽植、针叶树带土栽植、覆膜保墒和泥浆蘸根等抗旱造林技术,整乡整村整流域推进模式和乔灌草结合的治理模式,大大提高了造林质量[2]。
2.5 育林有人,治林有法
林业和草原局、林业站、国营林场、国营苗圃等机构技术服务和行政执法队伍不断壮大。依法治林成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执法检查常态化,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非法占用林地、乱采滥挖大树和古树名木等违法犯罪行为明显减少,林地和森林资源安全得到有力保护。
3 定西市社会经济发展远景
70年的不懈努力,林业生态建设有力助推定西市实现了从“苦甲天下”到“甘味绵长”的沧桑巨变。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两个五年”承接的关键节點,定西市委四届十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两会”确定了定西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定西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统筹推进幸福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再造山川秀美福地”,大力实施“绿满陇中”行动,完成13.33万公顷造林封育任务,实施农村绿化美化“百千万”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12.3%,着力改善全市城乡生态环境,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想实现这些预期目标,在具体实践中要做到“治、美、质、富”。
3.1 “治”,就是要狠抓林草生态修复治理,全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狠抓林草生态修复治理,全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是定西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抓手,更是肩负的重大职责和使命。目前,全市还有较大面积的荒山荒坡需要绿化,特别是北部县区较为偏远的山区比较突出,要重点规划治理。具体而言,要坚持在治理中保护、保护中治理,全力组织实施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草原治理等国家林业草原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宜林荒山荒坡造林绿化进程,全过程发力、全链条治理,提升建设质量,形成标本兼治的合力。大力推广乡土树种,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营造混交林[3]。
3.2 “美”,就是要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环境美不美,关键要靠绿色来衬托。现在全市绿色体量还不够充沛、布局还不够合理、特色还不够鲜明,要突出乡村、城市、面山廊道三大板块,继续加大增量加密力度,让视觉范围内绿色可见、应绿尽绿。营造“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农家田园风光,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和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复合生态系统[4]。
3.3 “质”,就是要坚持建养并举、养管并重,全面提升绿化质量
三分种,七分管;只栽不管,劳民伤财。定西市气候干旱、土地贫瘠,要种活一颗树、形成一片林,就要比其他地方投入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大的努力。进一步强化管护措施,加强造林绿化全过程管理,抓好整地规格、苗木选调、栽种质量、达标验收等重点和关键环节,精细施工,精细作业。健全完善保护机制,严格落实林长制,用活用好生态护林员这支重要力量,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3.4 “富”,就是要加快培育优质林业产业,努力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林业产业是绿色产业、也是朝阳产业,一头连着百姓富、一头连着生态美。把推进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同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红利和民生福祉,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要充分利用定西市区域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林果品种优势,继续在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经济林。
参考文献:
[1] 李增欣,邹振栋.新时代林业产业改革发展的基本路径分析[J].林产工业,2021(1):64-66.
[2] 韩逸,赵文武,郑博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0年学术论坛述评[J].生态学报,2021(3):1259-1265.
[3] 浦绍仁.城市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7):163.
[4] 刘彬彬,祁永芬,杨慧珍.探讨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J].河南农业,2020(35):31-32.
[5] 王帆宇.新时期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林业;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F127;X3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5.069
甘肃省定西市是黄河上游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是生态良好、经济繁荣的富庶之地。史有“畜牧为天下饶”(《史记·货殖列传》),“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司马光《资治通鉴》)等记载,然而因明清时期的滥垦滥伐,生态迅速恶化,生产力快速下降,清末时已是“陇中苦瘠甲于天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定西市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将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治本措施来抓,广大干部群众发扬“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满怀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豪情壮志,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经过60多年的努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截至2020年底,全市林地总面积达到68.53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35.92%,森林面积达到23.02万公顷,森林蓄积量649.31万立方米,天然草原面积72.19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9.78%,各类湿地资源1.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5.16%增加到12.07%。经济林果、种苗花卉、森林旅游、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年产值20亿元。
1 定西市林业产业发展历程
定西市林业事业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同步跟进,在艰难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纵观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1.1 艰难中探索
1956年毛泽东同志向全国发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同年6月巉口林业试验场成立,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技术措施,森林覆盖率年仅为5.16%。
1.2 曲折中起步
1970年的北方农业会议破除林业建设的寒冰,林带建设和乡村林场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建成了华家岭林带等12条公路林带,总长1 983 km。先后建成国营林场10个,村社集体林场迅速兴起,全市达6 367个,经营总面积11.8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1%。
1.3 警醒中奋进
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1981年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决议》,1983年定西被列入“三西”建设行列,国家累计扶持林业专项资金1 823.6万元。1983年7月,胡耀邦视察甘肃并提出“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指导方针。1986年,定西市地委、行署成立薪炭林、用材林和经济林建设三大指挥部,作出了三林共造的决策,全市迅速掀起了植树种草热潮,森林覆盖率达8.4%。
1.4 坚毅后追赶
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全力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全民义务植树、面山绿化加快推进。1998年底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禁采禁伐,累计完成造林3.6万公顷,森林管护面积达到16多万公顷。2000年以来响应国家退耕还林(草)号召,按照“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全市累計完成29.35万公顷建设任务,其中前一轮23.49万公顷(退耕地造林9.12万公顷),新一轮5.86万公顷,投资近43亿元。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从工程之初到2020年,全市累计完成造林封育23.33多万公顷。党的十八大以来,定西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统筹推进造林绿化、经济林果、林木种苗花卉、生态休闲旅游协调发展,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造林封育12.87万公顷,义务植树9 800多万株,发展经济林果3.9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2.10%,投入各类林业草原建设资金41.49亿元。
2 定西市林业产业发展成效
2.1 童山隐迹,青颜已驻
1949—2020年,定西市累计落实各类林业建设投资86.67亿元,累计造林面积114.46万公顷,保存面积51.66万公顷,森林面积达到23.0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的5.16%增长到12.10%。
2.2 林成业兴,物阜民丰
定西市已初步形成经济林果、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模式,发展各类经济林面积7.33万公顷,总产量55.07万吨,总产值13.25亿元。林木种苗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90家,年出圃各种苗木1亿株左右,年销售收入1.5亿元,花卉种植面积0.13万公顷,产值1亿元,带动农户近1万户,发展生态旅游803家,产值2 675万元,发展林下种植产值5.2亿元。
2.3 林为民有,民促林兴
定西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共完成确权32.51万公顷,颁发林权证41.75万户,林业专业大户、林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适度发展,实现“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目标。基本形成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形态。截至2020年底,累计流转林权0.62万公顷,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33亿元,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49个,家庭林场61家,林下经济总产值达7.46亿元。
2.4 林拓技路,技增林色 多年坚持黄土丘陵沟壑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已经鉴定验收的林业科研成果达49项,其中国家级成果奖1项、省级成果奖16项、地级成果奖12项。总结出了“反坡梯田整地、旱地壮苗培育、良种选择、树种配置、三季造林、适地适树、针叶树带土坨栽植和阔叶树截杆深栽”等一系列抗旱造林技术,编进了林业大专院校的教科书,在全国同类地区普遍推广应用[1]。华家岭林业站在林带退化林分改造中采取的乔灌混交和针阔混交模式和技术,为全市乃至全省同类型林带修复树立了样板。先整地后造林、反坡梯田整地、鱼鳞坑整地、径流集水整地、容器育苗、阔叶树截干栽植、针叶树带土栽植、覆膜保墒和泥浆蘸根等抗旱造林技术,整乡整村整流域推进模式和乔灌草结合的治理模式,大大提高了造林质量[2]。
2.5 育林有人,治林有法
林业和草原局、林业站、国营林场、国营苗圃等机构技术服务和行政执法队伍不断壮大。依法治林成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执法检查常态化,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非法占用林地、乱采滥挖大树和古树名木等违法犯罪行为明显减少,林地和森林资源安全得到有力保护。
3 定西市社会经济发展远景
70年的不懈努力,林业生态建设有力助推定西市实现了从“苦甲天下”到“甘味绵长”的沧桑巨变。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两个五年”承接的关键节點,定西市委四届十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两会”确定了定西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定西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统筹推进幸福城市、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再造山川秀美福地”,大力实施“绿满陇中”行动,完成13.33万公顷造林封育任务,实施农村绿化美化“百千万”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12.3%,着力改善全市城乡生态环境,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想实现这些预期目标,在具体实践中要做到“治、美、质、富”。
3.1 “治”,就是要狠抓林草生态修复治理,全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狠抓林草生态修复治理,全力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是定西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抓手,更是肩负的重大职责和使命。目前,全市还有较大面积的荒山荒坡需要绿化,特别是北部县区较为偏远的山区比较突出,要重点规划治理。具体而言,要坚持在治理中保护、保护中治理,全力组织实施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草原治理等国家林业草原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宜林荒山荒坡造林绿化进程,全过程发力、全链条治理,提升建设质量,形成标本兼治的合力。大力推广乡土树种,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营造混交林[3]。
3.2 “美”,就是要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工程,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环境美不美,关键要靠绿色来衬托。现在全市绿色体量还不够充沛、布局还不够合理、特色还不够鲜明,要突出乡村、城市、面山廊道三大板块,继续加大增量加密力度,让视觉范围内绿色可见、应绿尽绿。营造“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农家田园风光,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和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复合生态系统[4]。
3.3 “质”,就是要坚持建养并举、养管并重,全面提升绿化质量
三分种,七分管;只栽不管,劳民伤财。定西市气候干旱、土地贫瘠,要种活一颗树、形成一片林,就要比其他地方投入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大的努力。进一步强化管护措施,加强造林绿化全过程管理,抓好整地规格、苗木选调、栽种质量、达标验收等重点和关键环节,精细施工,精细作业。健全完善保护机制,严格落实林长制,用活用好生态护林员这支重要力量,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3.4 “富”,就是要加快培育优质林业产业,努力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林业产业是绿色产业、也是朝阳产业,一头连着百姓富、一头连着生态美。把推进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同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红利和民生福祉,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要充分利用定西市区域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林果品种优势,继续在适宜地区大力发展经济林。
参考文献:
[1] 李增欣,邹振栋.新时代林业产业改革发展的基本路径分析[J].林产工业,2021(1):64-66.
[2] 韩逸,赵文武,郑博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0年学术论坛述评[J].生态学报,2021(3):1259-1265.
[3] 浦绍仁.城市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7):163.
[4] 刘彬彬,祁永芬,杨慧珍.探讨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J].河南农业,2020(35):31-32.
[5] 王帆宇.新时期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