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艾滋病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保持和恢复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从而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但由于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较重以及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难以保证,容易出现不规则服药现象,使HIV对药物产生耐药而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实施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艾滋病;依从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97-02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主的一系列综合征。自1983年美国报道第1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传播。据官方统计目前全球估计HIV/AIDS人数有3950万。在中国,艾滋病的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因艾滋病引发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如艾滋病患者寿命缩短、社会劳动力减少、艾滋病遗孤增多等等都给社会造成负担,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指导方法
1.首先由责任医生和护士整理教育指导内容,包括:艾滋病基础知识、免费抗病毒治疗程序、方案、依从性教育、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等相关知识,将其打印成便于携带的小册子,在治疗前发给患者,并实施2次以上“一对一”直接讲解(每次间隔1周时间),以加深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告知患者责任医生和护士联系电话,随时接受患者咨询。
2.指导患者填写由责任医生和护士共同设计的测试问卷,从中发现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对未掌握的内容,给予重复宣教,确认患者正确掌握后签署“抗病毒治疗知情同意书”,使患者对保证良好的依从性作出承诺。
3.动员患者家属或同伴参与,和患者一起到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教育指导,使其在生活中多关爱、支持患者,提醒、督促患者按时服药,按时随访,达到帮助教育的目的。
4.建立患者抗病毒治疗随访档案,将每个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住址、联系电话、抗病毒治疗号、每次随访时间、有无药物不良反应、每月漏服药次数、实验室监测结果均记录在案,由责任护士专管,发现问题,及时督导。
二、护理方法
在常规的治疗护理基础上。针对性地采取以下的心理护理对策,特别是依从性教育护理。
1.个体性护理对于不同艾滋病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如当患者产生易怒或紧张的情绪时。应尽力帮助患者克服易怒或紧张的心理,让患者尽量保持平静或放松情绪状态。告知患者长时间的不合理心理情绪会损害身体的健康,影响患者自身生存时间的长短。
2.家庭支持对于艾滋病患者的家属.应耐心地倾听来自于其家属的情感表达并对其进行指导,教导家属首先要尊重艾滋病患者及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爱问,提高患者应对疾病的积极性及信心。同时给艾滋病患者创造多点接触社会的机会,减少患者的孤独及悲哀感,让患者对生活仍然充满一颗希望和追求的心。
3.依从性教育在开始确定要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依从性的教育,首先对患者进行吃药前的教育,并反复强调服药依从性是治疗的关键,详细向患者解说需服用的药物种类、剂量、方法及注意事项,和此药物在服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毒副作用,以及如何解决此毒副作用。在指导过程中药针对患者的文化水平,对应性地进行心理开导,特别是对于对疾病具有较强烈恐惧感的患者,在艾滋病期内,常受尽各种机会感染的折磨,使得患者的心理严重压抑,此时,需邀请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让患者认识到虽此病不可治愈。但可经过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可延长其生命及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告诉患者第一次只能拿半个月的药,要定期进行随访,并提醒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要定期领取药物,每次患者领取下一次的药物量,并监督其在上次的服用情况及提醒患者下次要记得按时服药。
三、应对策略
1.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亲属是艾滋病患者重要的支持系统。艾滋病的住院治疗只是一个短暂的阶段,更长时间的治疗需要在院外执行。亲属对艾滋病患者生存、康复过程的参与对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医务工作者无法取代的。因此,我们实行家属陪护制度,对陪护的家属进行预防隔离方法的指导,建立家庭式病房。另外,由于艾滋病患者之间相似的心理使他们更容易相互理解,因此,鼓励患者之间多沟通交流,结交新朋友,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
2.加强监督,优化治疗方案。护理上加强监督管理,对输液及其他治疗的患者加强巡视,督促患者配合治疗,防止患者忘服、漏服口服药。另外,选择治疗方案前先征求患者的意见,尽量选择患者愿意配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
3.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住院费用问题一直是国家卫生部近年来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对于艾滋病患者这个问题尤为突出。AIDS患者由于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无法获得经济来源,而疾病需长期治疗,给患者造成很大经济负担。“四免一关怀”政策的落实使一部分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也为他们未来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4.开展社会宣传。号召全社会关爱和支持艾滋病患者关爱艾滋病患者已经不仅仅是政府职能部门或医疗机构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责任。虽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关心帮助艾滋病患者,但对于全国的艾滋病患者来说仍是杯水车薪。首先.艾滋病患者需要全社会人们的理解与关爱。减少对他们的歧视,给予他们更多支持与鼓励,使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树立生活的勇气;其次,大多数艾滋病患者易脱离社会,社会应以实际行动接纳他们,如给他们提供再就业机会,使他们重新回到社会,获得社会归属感,体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二处、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1):2-4.
[2]彭勃,王丹妮,李华伟,等.艾滋病科研设计中几个关键性问题的处理[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1-2.
[3]杨萍,戴传文,刘华龙,等.犯罪嫌疑人HIV/AIDS知识认识程度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6,6(3):328-331.
[4]武英,张福杰。金水高.HIV感染者心理咨询前后抑郁状况
【关键词】艾滋病;依从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97-02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主的一系列综合征。自1983年美国报道第1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传播。据官方统计目前全球估计HIV/AIDS人数有3950万。在中国,艾滋病的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因艾滋病引发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如艾滋病患者寿命缩短、社会劳动力减少、艾滋病遗孤增多等等都给社会造成负担,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指导方法
1.首先由责任医生和护士整理教育指导内容,包括:艾滋病基础知识、免费抗病毒治疗程序、方案、依从性教育、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等相关知识,将其打印成便于携带的小册子,在治疗前发给患者,并实施2次以上“一对一”直接讲解(每次间隔1周时间),以加深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告知患者责任医生和护士联系电话,随时接受患者咨询。
2.指导患者填写由责任医生和护士共同设计的测试问卷,从中发现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对未掌握的内容,给予重复宣教,确认患者正确掌握后签署“抗病毒治疗知情同意书”,使患者对保证良好的依从性作出承诺。
3.动员患者家属或同伴参与,和患者一起到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教育指导,使其在生活中多关爱、支持患者,提醒、督促患者按时服药,按时随访,达到帮助教育的目的。
4.建立患者抗病毒治疗随访档案,将每个患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住址、联系电话、抗病毒治疗号、每次随访时间、有无药物不良反应、每月漏服药次数、实验室监测结果均记录在案,由责任护士专管,发现问题,及时督导。
二、护理方法
在常规的治疗护理基础上。针对性地采取以下的心理护理对策,特别是依从性教育护理。
1.个体性护理对于不同艾滋病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如当患者产生易怒或紧张的情绪时。应尽力帮助患者克服易怒或紧张的心理,让患者尽量保持平静或放松情绪状态。告知患者长时间的不合理心理情绪会损害身体的健康,影响患者自身生存时间的长短。
2.家庭支持对于艾滋病患者的家属.应耐心地倾听来自于其家属的情感表达并对其进行指导,教导家属首先要尊重艾滋病患者及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爱问,提高患者应对疾病的积极性及信心。同时给艾滋病患者创造多点接触社会的机会,减少患者的孤独及悲哀感,让患者对生活仍然充满一颗希望和追求的心。
3.依从性教育在开始确定要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依从性的教育,首先对患者进行吃药前的教育,并反复强调服药依从性是治疗的关键,详细向患者解说需服用的药物种类、剂量、方法及注意事项,和此药物在服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毒副作用,以及如何解决此毒副作用。在指导过程中药针对患者的文化水平,对应性地进行心理开导,特别是对于对疾病具有较强烈恐惧感的患者,在艾滋病期内,常受尽各种机会感染的折磨,使得患者的心理严重压抑,此时,需邀请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让患者认识到虽此病不可治愈。但可经过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可延长其生命及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告诉患者第一次只能拿半个月的药,要定期进行随访,并提醒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要定期领取药物,每次患者领取下一次的药物量,并监督其在上次的服用情况及提醒患者下次要记得按时服药。
三、应对策略
1.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亲属是艾滋病患者重要的支持系统。艾滋病的住院治疗只是一个短暂的阶段,更长时间的治疗需要在院外执行。亲属对艾滋病患者生存、康复过程的参与对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医务工作者无法取代的。因此,我们实行家属陪护制度,对陪护的家属进行预防隔离方法的指导,建立家庭式病房。另外,由于艾滋病患者之间相似的心理使他们更容易相互理解,因此,鼓励患者之间多沟通交流,结交新朋友,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
2.加强监督,优化治疗方案。护理上加强监督管理,对输液及其他治疗的患者加强巡视,督促患者配合治疗,防止患者忘服、漏服口服药。另外,选择治疗方案前先征求患者的意见,尽量选择患者愿意配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
3.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住院费用问题一直是国家卫生部近年来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对于艾滋病患者这个问题尤为突出。AIDS患者由于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无法获得经济来源,而疾病需长期治疗,给患者造成很大经济负担。“四免一关怀”政策的落实使一部分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也为他们未来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4.开展社会宣传。号召全社会关爱和支持艾滋病患者关爱艾滋病患者已经不仅仅是政府职能部门或医疗机构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责任。虽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关心帮助艾滋病患者,但对于全国的艾滋病患者来说仍是杯水车薪。首先.艾滋病患者需要全社会人们的理解与关爱。减少对他们的歧视,给予他们更多支持与鼓励,使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树立生活的勇气;其次,大多数艾滋病患者易脱离社会,社会应以实际行动接纳他们,如给他们提供再就业机会,使他们重新回到社会,获得社会归属感,体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二处、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1):2-4.
[2]彭勃,王丹妮,李华伟,等.艾滋病科研设计中几个关键性问题的处理[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1-2.
[3]杨萍,戴传文,刘华龙,等.犯罪嫌疑人HIV/AIDS知识认识程度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6,6(3):328-331.
[4]武英,张福杰。金水高.HIV感染者心理咨询前后抑郁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