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但能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课堂学习,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课堂 情境 导入
李渔在《闲情偶寄·大收煞》中说过:“但其会合之故,须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非由车戽,最忌无因而至,突如其来。”数学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理想的导入是教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的结晶。 那么,如何让导入作为一门艺术“闪亮”有登入小学数学课堂呢?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现实生活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导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我要学”的需求下进入课堂学习,效果则不言而喻。
【案例一:认识分数】
师:叮叮和当当在野餐中遇到了一些数的问题。让我们去看一看。(出示课本情境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他们带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块蛋糕。
师:叮叮和当当怎么分这些食品呢?
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1个人分到2个;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1瓶。(动画演示)
师:像这样分得的每一份同样多在数学里称为“平均分”(板书)。
师:可是蛋糕只有一個,能平均分吗?
生:能!
师:如果是你,你怎么分?
生:从中间切开,两边一样大。(动画演示:将蛋糕平均分成2份。)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全体齐答:一半。
师:(指着其中一个)这是一半吗?另外这一边呢?
生:也是这个蛋糕的一半。
师:可是,一半怎么用数来表示呢?
生:不知道。
师:听说过吗?是一个分数。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
二、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巧妙地设疑,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促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案例二:认识角】
(出示五角星。)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叫它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它有五个凸出的角。你能指一指五角星的角在哪里吗?(学生指出五角星的角。)
师:用手“抚摸”角的“身体”两边感觉怎样?
生:(学生摸一摸角的两边)角的边很直。
师:再用角戳一下手什么感觉?
生:角尖很扎手。
师:为什么我们用角尖戳手会感觉很扎很疼呢?
生:因为角是尖尖的。
师:角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又有什么用处呢?你想知道答案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
三、故事导入,吸引注意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如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对于小学生来说,讲故事则能很快的抓住学生的心。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但用这种方法导入时,要注意选择好故事,尤其要选择短小精悍的,有针对性的故事。不要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以免画蛇添足。
【案例三: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课件展示,观看《曹冲称象》,并让学生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曹冲用什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2.为什么称出石头的重量就能得到大象的重量?
师: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生:曹冲真聪明!
师:是的。曹冲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很不简单。那么,他是用什么东西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生:石头。
师:为什么称出石头的重量就能得到大象的重量?(学生思考。)
生: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一样。
师:为什么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一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船上的记号。
师:是的,用等量的石头替换大象的重量,石头则可以很容易称出重量来。这个方法真好。如果我们要给曹冲称象的策略起个名字,该叫什么呢?
师生:替换。对,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四、温故知新,自然生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许多新知的学习往往离不开对旧知识的复习,通过复习,能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也能唤起对旧知识的回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使学生能进行迁移类推,从而主动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因此,好的导入不但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而且能分散教学难点,使学生的新知学习水到渠成。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与其煞费苦心地创设情境,倒不如从复习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引入,学生很快就能发现比的基本性质,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性质的理解,更有利于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从而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多样,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的导入,其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材特点,创设最佳的课堂氛围和环境,最终目的是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激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江苏沛县杨屯镇西安庄小学;221600)
【关键词】数学课堂 情境 导入
李渔在《闲情偶寄·大收煞》中说过:“但其会合之故,须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非由车戽,最忌无因而至,突如其来。”数学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理想的导入是教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的结晶。 那么,如何让导入作为一门艺术“闪亮”有登入小学数学课堂呢?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现实生活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导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我要学”的需求下进入课堂学习,效果则不言而喻。
【案例一:认识分数】
师:叮叮和当当在野餐中遇到了一些数的问题。让我们去看一看。(出示课本情境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他们带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块蛋糕。
师:叮叮和当当怎么分这些食品呢?
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1个人分到2个;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1瓶。(动画演示)
师:像这样分得的每一份同样多在数学里称为“平均分”(板书)。
师:可是蛋糕只有一個,能平均分吗?
生:能!
师:如果是你,你怎么分?
生:从中间切开,两边一样大。(动画演示:将蛋糕平均分成2份。)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全体齐答:一半。
师:(指着其中一个)这是一半吗?另外这一边呢?
生:也是这个蛋糕的一半。
师:可是,一半怎么用数来表示呢?
生:不知道。
师:听说过吗?是一个分数。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
二、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巧妙地设疑,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促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案例二:认识角】
(出示五角星。)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叫它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它有五个凸出的角。你能指一指五角星的角在哪里吗?(学生指出五角星的角。)
师:用手“抚摸”角的“身体”两边感觉怎样?
生:(学生摸一摸角的两边)角的边很直。
师:再用角戳一下手什么感觉?
生:角尖很扎手。
师:为什么我们用角尖戳手会感觉很扎很疼呢?
生:因为角是尖尖的。
师:角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又有什么用处呢?你想知道答案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
三、故事导入,吸引注意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如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对于小学生来说,讲故事则能很快的抓住学生的心。故事导入法给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帮助儿童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儿童很自然的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但用这种方法导入时,要注意选择好故事,尤其要选择短小精悍的,有针对性的故事。不要为讲故事而讲故事,以免画蛇添足。
【案例三: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课件展示,观看《曹冲称象》,并让学生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曹冲用什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2.为什么称出石头的重量就能得到大象的重量?
师: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生:曹冲真聪明!
师:是的。曹冲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很不简单。那么,他是用什么东西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生:石头。
师:为什么称出石头的重量就能得到大象的重量?(学生思考。)
生: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一样。
师:为什么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一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船上的记号。
师:是的,用等量的石头替换大象的重量,石头则可以很容易称出重量来。这个方法真好。如果我们要给曹冲称象的策略起个名字,该叫什么呢?
师生:替换。对,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四、温故知新,自然生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许多新知的学习往往离不开对旧知识的复习,通过复习,能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也能唤起对旧知识的回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使学生能进行迁移类推,从而主动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因此,好的导入不但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而且能分散教学难点,使学生的新知学习水到渠成。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与其煞费苦心地创设情境,倒不如从复习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引入,学生很快就能发现比的基本性质,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性质的理解,更有利于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系统,从而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多样,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的导入,其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材特点,创设最佳的课堂氛围和环境,最终目的是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激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并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江苏沛县杨屯镇西安庄小学;22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