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专门召开会议,部署落实《规划纲要》,并将启动“中国工程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平台”,这对于推动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形成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信用环境,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也为其他行业做出了示范和表率。
今年6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首部国家级规划,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历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
一、怎么认识《规划纲要》的作用和意义
《规划纲要》出台后,各方面给予广泛关注和好评,把它看作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规划纲要》体现了国家意志、承载着社会期盼、顺应了时代要求,其作用和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需要。党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包括十六大、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13年,《国务院关于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任务分工共提出72项任务,其中有9项任务直接涉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占八分之一。如何使这些重大部署更好地落实落地,需要有社会信用体系规划这样一个载体来整合,形成合力,加以推进。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指导全国各地各部门实践的需要。多年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各地各部门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制定了一些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但在全国总体上应该如何布局、如何谋划,还有所欠缺。因此,亟需出台一个规划,从全局的高度进行更加周密的设计,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给各地各部门以更好的指导。
第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无论是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还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促进社会和谐,都需要社会信用体系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好这两个作用,就需要建立具有良好信用环境的市场,需要打造具有公信力的政府。
第四,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问题的需要。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来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当前,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逃骗税、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据有关方面统计,每年我国企业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同时,诚信缺失问题也有损我国的国际形象。针对这些问题,《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任务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切中时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怎么把握《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规划纲要》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就是四大领域、三大基础性措施。
四大领域,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之所以划分为四个领域,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四大任务。二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涉及四类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各类市场主体、各类社会成员,正好对应于四大领域。三是当前诚信缺失问题也集中体现在这四个领域。
在这四个领域中,政务诚信是关键,商务诚信是重点,社会诚信是基础,司法公信是底线和保障。在每个领域内,《规划纲要》都提出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具体任务,一共是34个方面。
一是政务诚信建设。政务诚信建设在四大领域诚信建设中占有比较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国家机关、政府部门是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行为主体,其诚信水平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表率和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作为现阶段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推动者,良好的政务诚信水平是履行好信用建设职责的前提保障。为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依法行政、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加快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设、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和教育等四方面任务。通过把政务履约和守诺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完善政务诚信约束和问责机制,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提升政务行为主体的诚信水平,强化政府公信力。
二是商务诚信建设。商务诚信是社会成员之间商务关系得以维护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经济活动得以有序高效开展的基础条件,是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基本规范和道德底线。为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14个方面的任务,覆盖商务诚信建设的各个领域、重要环节和重点对象。商务诚信建设突出强调了对相关市场主体的信用管理,通过加强相关市场主体信用建设,切实改善商务信用环境。
三是社会诚信建设。社会成员之间只有以诚相待、示人以真,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有利社会发展。为全面推进社会诚信,《规划纲要》提出了10个方面的任务。通过建立信用制度,健全奖罚机制,加强重点人群信用建设,切实规范社会各领域从业人员的信用行为,加快促进形成诚信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是司法公信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只有以司法公信为保障,才能确保公平正义。为大力推进司法公信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法院、检察、公共安全领域、司法行政系统公信建设以及司法执法和从业人员信用建设、健全促进司法公信的制度基础等6个方面的任务。通过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司法公平、公正、公信。
三大基础性措施主要是:
一是加强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灵魂工程,是引领社会成员诚信自律、提升社会成员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主要通过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典型、开展诚信主题活动和重点行业领域诚信问题专项治理,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 二是加快推进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和应用。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前提。主要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建立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信用信息系统,完善信用记录,推进行业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地区内信用信息整合应用,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按照国务院要求,到2017年,要基本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覆盖全部信用主体的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
三是完善以奖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工程,是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各系统协调运行的制度基础。其中,又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最为关键。一方面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中对守信主体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等激励政策;另一方面完善失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失信行为责任人行业禁入制度,推动形成涵盖行政监管、市场、行业和社会四方面的约束和惩戒,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性惩戒体系,使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以推动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开展诚信宣传教育等为重点,以专项工程、创新示范、政策支持、督促考核等为支撑,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全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怎么做好工程建设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重大水利设施建设、高速铁路建设等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凝聚了广大工程建设企业的智慧和汗水,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等“走出去”战略的大力推进,工程建设还有巨大的空间。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工程建设领域,诚信建设的任务还很重,要靠大家一起努力。这里,我提四点建议。
一是要强化质量意识。质量就是工程的生命,高质量的工程就是工程建设企业最大的信用。全社会怎么看待一个工程建设企业、怎么看待整个行业,最关键的就是工程质量。因此,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施工企业都要紧紧绷住质量这根弦,多做“良心工程”,争做“精品工程”。
二是要提高管理能力。工程建设企业项目分布广、业务流程长、分支机构多,如何保证自己在生产经营中做到遵纪守法、遵守合同、兑现承诺,不失信于社会、不失信于人?除了强化诚信意识以外,关键在于提高管理能力。要持续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并切实提高执行力。靠严密的制度和完善的信息系统来管人、管事、管项目,才能不留死角、不留漏洞。
三是要保持良好信用。信用对工程建设企业而言是生命线,是黄金资产,也是在市场上的通行证。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在工程建设领域正在不断形成和完善。比如江苏、浙江、辽宁等地,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引入了“信用分”或信用报告制度。“今天的行为,决定了明天的市场”。如果一个企业信用状况好,招投标就加分,市场机会就多,竞争优势会越来越大。相反,如果信用状况差,则会陷入恶性循环,甚至被市场所驱逐、所淘汰。
四是要防控信用风险。除了保持自身信用以外,工程建设企业也会面临来自外部失信问题,特别是业内拖欠工程款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企业还要关注合作伙伴的信用状况,防范外界的信用风险。在招标投标、投资决策、市场交易等过程中,可以利用政府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或者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查询客户、供应商的信用记录,防范信用风险,要有化解处置的机制和工具,尽量减少损失。
同时,希望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继续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行业信息平台,健全行业信用记录,探索诚信自律机制,开展试点示范活动,努力推动全行业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良好氛围。
〔摘自作者在全国工程建设行业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动员会上的讲话〕
今年6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首部国家级规划,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历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
一、怎么认识《规划纲要》的作用和意义
《规划纲要》出台后,各方面给予广泛关注和好评,把它看作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规划纲要》体现了国家意志、承载着社会期盼、顺应了时代要求,其作用和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需要。党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包括十六大、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13年,《国务院关于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任务分工共提出72项任务,其中有9项任务直接涉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占八分之一。如何使这些重大部署更好地落实落地,需要有社会信用体系规划这样一个载体来整合,形成合力,加以推进。
第二,加强顶层设计,指导全国各地各部门实践的需要。多年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各地各部门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制定了一些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但在全国总体上应该如何布局、如何谋划,还有所欠缺。因此,亟需出台一个规划,从全局的高度进行更加周密的设计,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给各地各部门以更好的指导。
第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无论是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还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促进社会和谐,都需要社会信用体系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好这两个作用,就需要建立具有良好信用环境的市场,需要打造具有公信力的政府。
第四,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诚信缺失问题的需要。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来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当前,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逃骗税、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据有关方面统计,每年我国企业因为诚信缺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同时,诚信缺失问题也有损我国的国际形象。针对这些问题,《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任务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切中时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怎么把握《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规划纲要》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就是四大领域、三大基础性措施。
四大领域,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之所以划分为四个领域,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四大任务。二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涉及四类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各类市场主体、各类社会成员,正好对应于四大领域。三是当前诚信缺失问题也集中体现在这四个领域。
在这四个领域中,政务诚信是关键,商务诚信是重点,社会诚信是基础,司法公信是底线和保障。在每个领域内,《规划纲要》都提出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具体任务,一共是34个方面。
一是政务诚信建设。政务诚信建设在四大领域诚信建设中占有比较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国家机关、政府部门是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行为主体,其诚信水平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表率和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作为现阶段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推动者,良好的政务诚信水平是履行好信用建设职责的前提保障。为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依法行政、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加快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设、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和教育等四方面任务。通过把政务履约和守诺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完善政务诚信约束和问责机制,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提升政务行为主体的诚信水平,强化政府公信力。
二是商务诚信建设。商务诚信是社会成员之间商务关系得以维护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经济活动得以有序高效开展的基础条件,是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基本规范和道德底线。为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14个方面的任务,覆盖商务诚信建设的各个领域、重要环节和重点对象。商务诚信建设突出强调了对相关市场主体的信用管理,通过加强相关市场主体信用建设,切实改善商务信用环境。
三是社会诚信建设。社会成员之间只有以诚相待、示人以真,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有利社会发展。为全面推进社会诚信,《规划纲要》提出了10个方面的任务。通过建立信用制度,健全奖罚机制,加强重点人群信用建设,切实规范社会各领域从业人员的信用行为,加快促进形成诚信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是司法公信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只有以司法公信为保障,才能确保公平正义。为大力推进司法公信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法院、检察、公共安全领域、司法行政系统公信建设以及司法执法和从业人员信用建设、健全促进司法公信的制度基础等6个方面的任务。通过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司法公平、公正、公信。
三大基础性措施主要是:
一是加强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灵魂工程,是引领社会成员诚信自律、提升社会成员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主要通过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典型、开展诚信主题活动和重点行业领域诚信问题专项治理,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尚。 二是加快推进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和应用。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前提。主要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建立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信用信息系统,完善信用记录,推进行业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地区内信用信息整合应用,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按照国务院要求,到2017年,要基本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覆盖全部信用主体的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
三是完善以奖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工程,是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各系统协调运行的制度基础。其中,又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最为关键。一方面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中对守信主体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等激励政策;另一方面完善失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失信行为责任人行业禁入制度,推动形成涵盖行政监管、市场、行业和社会四方面的约束和惩戒,跨部门跨地区的综合性惩戒体系,使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以推动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开展诚信宣传教育等为重点,以专项工程、创新示范、政策支持、督促考核等为支撑,抓好《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全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怎么做好工程建设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重大水利设施建设、高速铁路建设等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凝聚了广大工程建设企业的智慧和汗水,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等“走出去”战略的大力推进,工程建设还有巨大的空间。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工程建设领域,诚信建设的任务还很重,要靠大家一起努力。这里,我提四点建议。
一是要强化质量意识。质量就是工程的生命,高质量的工程就是工程建设企业最大的信用。全社会怎么看待一个工程建设企业、怎么看待整个行业,最关键的就是工程质量。因此,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施工企业都要紧紧绷住质量这根弦,多做“良心工程”,争做“精品工程”。
二是要提高管理能力。工程建设企业项目分布广、业务流程长、分支机构多,如何保证自己在生产经营中做到遵纪守法、遵守合同、兑现承诺,不失信于社会、不失信于人?除了强化诚信意识以外,关键在于提高管理能力。要持续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并切实提高执行力。靠严密的制度和完善的信息系统来管人、管事、管项目,才能不留死角、不留漏洞。
三是要保持良好信用。信用对工程建设企业而言是生命线,是黄金资产,也是在市场上的通行证。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在工程建设领域正在不断形成和完善。比如江苏、浙江、辽宁等地,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引入了“信用分”或信用报告制度。“今天的行为,决定了明天的市场”。如果一个企业信用状况好,招投标就加分,市场机会就多,竞争优势会越来越大。相反,如果信用状况差,则会陷入恶性循环,甚至被市场所驱逐、所淘汰。
四是要防控信用风险。除了保持自身信用以外,工程建设企业也会面临来自外部失信问题,特别是业内拖欠工程款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企业还要关注合作伙伴的信用状况,防范外界的信用风险。在招标投标、投资决策、市场交易等过程中,可以利用政府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或者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查询客户、供应商的信用记录,防范信用风险,要有化解处置的机制和工具,尽量减少损失。
同时,希望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继续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行业信息平台,健全行业信用记录,探索诚信自律机制,开展试点示范活动,努力推动全行业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良好氛围。
〔摘自作者在全国工程建设行业贯彻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动员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