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次,作家蒋勋问一位学植物的朋友:“如果含笑的香味和百合的一样会怎样?”朋友告诉他:“那它就会被淘汰。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每个生命都应该找到并应该具备存在的理由。要想有声有色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胡乱地、盲目地跟人比较、模仿他人,跟自己比,活出自我才是正道。
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他的母亲死了,所有人都来吊丧,想看他怎么哭。在当时,孝子是要大哭的,还要用你的额头去撞棺材,撞到流血才行。阮籍在整个丧礼过程当中一滴眼泪都没有掉,但《世说新语》里面有一个非常动人的结尾:“宾客散尽,阮籍吐血三声。”还有一事,阮籍隔壁邻居家有一个漂亮的少妇,大家爱看她,这是人的本能欲望。可是大家都不敢去她家,因为你去她家就有瓜田李下的嫌疑。阮籍去了,很喜欢跟少妇聊天。聊得开心了,还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阮籍在那个时代中,有活出自己的一种坚持,就是他的清如水,不在意世俗沸沸扬扬的传闻。
看《红楼梦》,我们都希望像林黛玉那样活出自我,活出性格来。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有活出自我的渴望和冲动,只是在现实面前,有些人缴械投降了。周国平在《论真性情》的开头便说:“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想起张爱玲描写自己在米中遭遇虫子:“米缸里出虫,所以掺了些胡椒在米里。据说米虫不大喜欢那刺激性的气味,淘米之前先得把胡椒拣出来……”虽然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主妇会这样,但没有人觉得张爱玲矫揉造作,反倒觉得她很可爱。
人之所以不快乐,就在于失去自我。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事而烦恼,比如金钱、名声、地位等,带着烦恼去忙碌,必然会因为分心和消极情绪而影响工作效率。古人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無时莫强求”,既然如此,又何必让这些困扰自己呢?人生苦短,必须学会放下,才能享受真正的快乐人生。
但丁的《神曲》是一篇不朽名著,曾被列入“外国人推荐中国人阅读的十大书目”。他本人也是当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观点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也是积极的先进的,难免被一些保守势力所忌。再加上当时文学派系众多,就如同先秦诸子百家一样,彼此观点不同,互相口诛笔伐,可想他当时在探索的道路上是何等步履维艰。但他最终坚持住了自我,并且发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样的感慨。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勇敢地活出自我需要勇气,只要方向正确,没有必要太在意别人的流言蜚语。
桓公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桓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如何?”殷侯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宁愿做我。”元代学者黄元瑜用殷侯的答语来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看来,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换言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为明智的做法。因此,跟自己比,才是找对对手了。
“一枝草,一点露”,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生命中的每一刹那都可以成为独特的,只看“我”以什么态度去面对。何不设法营造一种心境,使自己不论做任何事、处于任何状况,都能孕生“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体验?这是从珍惜自己推衍出去,让自己所接触的一切都可以点石成金。
(编辑/张金余)
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他的母亲死了,所有人都来吊丧,想看他怎么哭。在当时,孝子是要大哭的,还要用你的额头去撞棺材,撞到流血才行。阮籍在整个丧礼过程当中一滴眼泪都没有掉,但《世说新语》里面有一个非常动人的结尾:“宾客散尽,阮籍吐血三声。”还有一事,阮籍隔壁邻居家有一个漂亮的少妇,大家爱看她,这是人的本能欲望。可是大家都不敢去她家,因为你去她家就有瓜田李下的嫌疑。阮籍去了,很喜欢跟少妇聊天。聊得开心了,还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阮籍在那个时代中,有活出自己的一种坚持,就是他的清如水,不在意世俗沸沸扬扬的传闻。
看《红楼梦》,我们都希望像林黛玉那样活出自我,活出性格来。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有活出自我的渴望和冲动,只是在现实面前,有些人缴械投降了。周国平在《论真性情》的开头便说:“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想起张爱玲描写自己在米中遭遇虫子:“米缸里出虫,所以掺了些胡椒在米里。据说米虫不大喜欢那刺激性的气味,淘米之前先得把胡椒拣出来……”虽然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主妇会这样,但没有人觉得张爱玲矫揉造作,反倒觉得她很可爱。
人之所以不快乐,就在于失去自我。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事而烦恼,比如金钱、名声、地位等,带着烦恼去忙碌,必然会因为分心和消极情绪而影响工作效率。古人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無时莫强求”,既然如此,又何必让这些困扰自己呢?人生苦短,必须学会放下,才能享受真正的快乐人生。
但丁的《神曲》是一篇不朽名著,曾被列入“外国人推荐中国人阅读的十大书目”。他本人也是当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观点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也是积极的先进的,难免被一些保守势力所忌。再加上当时文学派系众多,就如同先秦诸子百家一样,彼此观点不同,互相口诛笔伐,可想他当时在探索的道路上是何等步履维艰。但他最终坚持住了自我,并且发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样的感慨。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勇敢地活出自我需要勇气,只要方向正确,没有必要太在意别人的流言蜚语。
桓公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桓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如何?”殷侯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宁愿做我。”元代学者黄元瑜用殷侯的答语来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看来,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换言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为明智的做法。因此,跟自己比,才是找对对手了。
“一枝草,一点露”,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生命中的每一刹那都可以成为独特的,只看“我”以什么态度去面对。何不设法营造一种心境,使自己不论做任何事、处于任何状况,都能孕生“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体验?这是从珍惜自己推衍出去,让自己所接触的一切都可以点石成金。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