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付出,99%是无用的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中国父母这一生,都有着操不完的心。其中操心操得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绩。
  我有一个朋友昕昕,不惜辞去公司一把手位置,回家做了全职妈妈,为了孩子的学习殚精竭虑,付出一切,可孩子不开窍,成绩一直在下游徘徊。
  她亲自上阵辅导孩子写作业,但孩子可以磨磨蹭蹭地写到11、12点;她下血本报了很多辅导班,可孩子就是学不进去;她精心设计了很多奖励方式,但是收效甚微……
  一说到孩子学习,她就特别难过:
  “说不在意孩子成绩,让她快乐成长都是假的,我在意得要死!”
  虽然很残忍,但是我想告诉她的是:你的付出,99%都是没用的。
  孩子的成绩到底跟什么有关?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教育部开展了一项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长期跟踪研究。
  研究调查了一千所学校里两万多名儿童的学业进展,来揭示究竟哪些因素和孩子的成绩有明显的相关性。
  最终,出现了一个颠覆常识,出乎意料的研究成果。
  先列出六个相关因素:
  小孩拥有高学历父母;
  小孩拥有完整的家庭;
  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及经济地位;
  小孩的父母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区;
  小孩家里面有很多书籍(父母看的);
  小孩的父母每天给他们读书。
  研究发现,有三个因素与孩子后来的考试分数高度关联,而剩下那三个因素毫无影响。
  大家可以先猜猜,哪些和孩子成绩有关,哪些无关?
  有关:小孩拥有高学历的父母
  无关:小孩拥有完整的家庭
  父母学历高,孩子成绩优异,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毕竟他们很看重教育,智商较高的父母往往教育水平也较高。
  但是完整的家庭对孩子的成绩并无影响,这个结果对于那些为了孩子的学业选择隐忍的父母来说,简直是致命一击。
  想先说一个故事:
  有位著名作家曾经和老公吵得不可开交,所受屈辱数不胜数,她断定自己的婚姻已然失败。
  “婚姻本身,没什么可以多说的,可以简单归结到一个字:缘。缘分尽了就是尽了。
  但是婚姻一旦涉及孩子,那就是一个字,万个字,无数个字也难以排解的矛盾和艰难了。”
  为了孩子,她选择忍耐,和丈夫签订了离婚协议,同室但分居。
  就这样,撑到孩子初中毕业那一天。她觉得可以向孩子坦白了,话还没说完,就被女儿打断。
  “其实早就知道了,我上初中不久就在书柜里看到了你们的协议书。我没有告诉你,是因为你们一定是担心我学习分心,担心我像别的孩子那样闹别扭。既然这样,那我就成全你们的苦心吧。”
  原来懂事的她在父母面前装了四年的“无知”。
  聊天时,女儿还反过来安慰起了她,如果婚姻不和谐,离婚对大家都好。
  后来,她的女儿考入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你会发现,父母的离婚对孩子的成绩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为了孩子的学业,努力维持一个完整的家庭,这成为很多父母所坚持的偏执。
  其实你们相爱不相爱,孩子最知道。
  就像我邻居家的孩子,知道父母为了她假装恩爱的时候,突然不吃不喝不去上学了。
  有时候,光坚持形式上的完整,而丧失了温情,其实是最伤孩子的婚姻。
  有关: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无关:小孩的父母把家搬到更好的小区
  前段时间,高考成绩公布,高考状元出炉了,一些状元家庭殷实,家境优渥。
  去年,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轩昂说:
  “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
  不得不承认,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可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把一些人远远甩在身后。
  而父母的不努力,不上进,可能就会让孩子被别人远远甩在身后,不止一条街。
  正如王耳朵所说:
  “你不尽力打拼和赚钱,就无法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
  “你没有好的学历,就不会提前告诉孩子读书的重要性;
  “你不懂得教育是一个过程,就永远培育不出适应社会的孩子。”
  但是,孩子的成绩却与是否搬入条件较好的小区无关。
  搬到好小区,甚至学区房就能让孩子成绩更好?洗洗睡吧,这只是你一厢情愿的表面想象。
  正如换了好鞋不会跳得更高,是一样的道理。
  有关:家中藏书多
  无关:父母每天给孩子读书
  家中藏书多就可以让孩子成绩变好?有点扯吧?其实细想,发现很有道理。
  举个例子。
  如果你是个爱读书的人,家里有很多藏书,就算你没有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你每天手不释卷的样子,也会被小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他们会认为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当他们认字以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读书,成绩也不会让你担心。
  如果你的最大爱好是玩手机打游戏打麻将,家里有牌局,天天出入的都是牌友,两口子讨论的都是哪个剧好看,哪个游戏好玩,谁的牌技好。
  就算你每天晚饭后坚持给孩子读上一小时的书,小孩子对书的兴趣也不会比对手机、游戏、麻将大。
  因为对他来说,手机、游戏、麻将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不是书。那孩子就不会喜欢看书,成绩自然不会如你所想的那样好。
  之前听过一句话:
  “小学成绩具有强烈的欺骗性,没有海量阅读支撑,只会饿死天赋,6-12岁阶段,是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
  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那这个孩子的天赋就会被饿死,更别提成绩了。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远比“父母为孩子做什么”更重要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是父母学历、经濟社会地位、家中藏书多少还是母亲的生育年龄,说的都是父母本身的特点,即“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而保持家庭完整,搬到更好的小区,费心为孩子读书,说的都是父母的行为,即“父母对孩子做了什么”。
  而以上的全部事实表明: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远比“父母为孩子做什么”更重要!
  这个结论的意义远比看上去深刻得多。
  与其为孩子,学会在婚姻里隐忍,不妨解脱自己也解脱孩子;
  与其为孩子的成绩殚精竭虑,不妨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全部心血,而放弃了自我成长和追求。
  与其逼孩子看书,监督孩子写作业,不妨先逼自己一把,以身作则,用环境影响孩子。
  记住,还是那句老话,育儿先育己,要不然你的付出,99%是无用的。
其他文献
董事长:   学前班时候,长得最好看的女生叫马丽,就觉得马丽这个名字也跟着好听,回家问我妈我能不能以后也叫马丽,我妈不同意。晚上赌气在作业本上姓名处改成了马丽,后来老师统计作业的时候,说班里只有一个人没交作业,就是我。   vigor绵绵熊:   我小时候以为,只要我们国家偷偷印很多很多钞票,然后把国外的东西全买回来,大到航母火箭高科技,小到铅笔橡皮统统都买下来,谁来买都不卖,这样我们就会成
在几乎所有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总少不了几本关于交际或者聊天的指南。这其中既有《随便跟谁都谈得来》或《搭讪是门学问》这些坦荡直白的类型,也有《决定我们朋友圈排行榜高度的人际相互作用力》这样名字绕得匪夷所思的书目。总之,聊天,在一个聚会、旅游甚至约会相亲时人人都埋头看着自己巴掌大的小屏幕时代,已经俨然成了一门学问。   翻翻这些书你会发现,这门学问不求深与专,入门级科目无非是死记硬背一些能引起对方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  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
最近脑抽,接连买了好几条真丝旗袍。其中有一件,藏青色的底子上祥云缭绕,中间盘着赤橙的团龙;下摆的海浪平顺规整,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气象。然而看着那团龙,细思有一种僭越的诚惶诚恐,想起八卦历史剧里似曾相识的血雨腥风,只想喊一声:共和万岁!  从来没有穿过这么花哨的衣裳。忽然想起一句话:“老要张狂,少要端庄”……人老了真是可怕,不单是审美变得180度大调角,心性上也越发放飞自我了似的,天马行空,不管不顾。
对我来说,怎么写文章,规范基本只有两个。一个是高尔基《在底层》里边说的讨饭或巡礼之类。一個人说:“喂喂,我的话,你可听着?”另一个应道:“我又不是聋子!”讨饭的啦聋子啦,如今估计不能这么说话了,但过去无所谓。我还是当学生的时候读得的。若是一般性交谈,“喂喂,我的话你可听着?”“听着呢!”——这就可以了。可是这样就没戏了。而若回一句:“我又不是聋子!”那么交谈就有了动感。尽管单纯,却是根本的根本。但
彭莫山 曾为新华社武警支社记者、编辑,希望用一颗温暖平和的心,安静地讲述人间故事,让你我看见生命的光,成为自己的光。  在复旦读研时,研究生公寓一个宿舍住两人。室友正好是我本科志同道合的好友,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好好打造一间独特的书房,一个“有光的所在”。  有人说,一个人的书房,一个人看什么书,一个人拥有哪些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全部。我和室友都是中文系学子,也是所谓的“文艺青年”,热爱文学,渴望爱
三月的西北,大河还未解冻,硬邦邦的,铺展几万里。车厢内却闷热沉重,空气也似乎凝滞。烦闷的情绪从小杨登车时就一直在增涨,他早就想打开窗子透口气了,可窗子被窗缝里的泥沙尘土卡住了,他没打开。蓦地,一腔不知名的怒火蹿了上来,他带着或许有发泄意味的不甘用十八九岁少年的臂膀还是将窗扇打开了一个缝。  一个缝,西北的冷风让那一个缝成了浸过烈酒的刀刃,这刀刃让小杨清醒了过来,热、闷、烦躁、不安通通消解。这是西北
有好多人说我溺爱小孩,除了我(尤其是最近几个月)不怎么呵斥她训她惩罚她之外,还因为她的要求我一般都满足。   比如她在学校看到别的小孩拥有一套海底小纵队的潜水艇玩具,特别想摸一摸,但是学校的规矩是别人的玩具要经过允许才能碰触,别人当然不允许。她说她也想买一套,我说我下单了,过几天快递叔叔就送来了。她就很自在坦然地等了几天,就也得到了自己的潜艇。   后来她又看上了别人的小丑鱼玩具,我也给她买了
宅与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旁边总有人告诉我说:  “发现自己越来越宅了。”  “一到周末啥都不想干,就只是猫在家里。”  “明明知道外边有很多活动,但是感觉没啥兴趣,没有出去的欲望。”  ……  宅作为少数人的属性似乎有逐渐扩大化的趋势,感觉周围自称宅男、宅女的人已越来越多。经常会听见:  “周末干嘛去了?”  “哪都没去,宅在家里。”  与此相关的是,有一种与宅紧密相关的文化早已在青年人中得
一看到这个标题,有人就会说无聊,李白和杜甫都很伟大。其实关于李白、杜甫谁更牛,是个正儿八经的学术问题,叫作李杜优劣论,人们为此已经吵了一千年了。谁在里面吵过呢?比如,白居易、元稹、韩愈、欧阳修、严羽、胡应麟、王夫之、胡适、郭沫若……所以这个话题一点都不无聊。1   这一场千年口水战是谁先挑起来的?应该是元稹。他挑起这么个事也很偶然。有一年,他碰到了杜甫的后人,对方正想要迁葬其祖,可因为太穷了,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