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建设关键要靠教育行政作为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t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中王校长的迷茫和困惑绝不是个案。屡禁不止的有偿家教,屡见不鲜的体罚学生现象,时有发生的教师岗位受贿,偶有发生的教师性侵行为已成教育的痼疾。应该说,王校长想借助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推介全国教师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实现氛围的营造、典型的引领、法规的强化,目的和态度十分明确。然而为什么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个人认为,王校长的工作思路十分清晰,但措施还显得乏力,最重要的是没有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另外,整治也没触及教师的个人利益。如何根治这些教育的痼疾?笔者从教育行政管理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是要努力打造教育主流文化。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离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指引,教师无疑会迷失前行的方向。在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经济激励机制的建立,势必会强化教师用经济来肯定自身存在的价值观。需求就是市场,经济就是杠杆,中国家长的教育观,自然铺就教师涉足家教、接受贿赂的便捷通道。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虽然无力改变全社会的教育价值观,但可以从引导教师认识职业的属性和从业规范入手,建立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教育的正能量,营造一个健康的教书育人氛围。近年来,灌云教育借助“最美江苏教育人”的宣传、身边爱岗敬业的师德典型推介、“最美教育讲台”征文评比、“年度感动灌云教育人物”评选等手段,全力打造乐于奉献的教育文化,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造就了一批师德典型:灌云县益海助学中心教师集体,成为全省“最美江苏教育人”32个候选之一;曹延标老师扎根乡村讲台27载,指导学生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童话六百余篇;近百名城区教师参加岗位交流,在乡村讲台上书写青春诗篇……
  二是要倾力落实教育法规制度。再好的制度,一旦落实出现偏差,就会失去应有的效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先后颁发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项规范教育的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有国家级、省级到地方多个版本,加之省市出台的多项制度、规定,对教师从业的要求十分细致、全面。可至今仍有诸多违规甚至违法问题反复出现,这就涉及执行问题。近年来,灌云县教育局着力强化教育法规的执行,以国家教育政策为蓝本,出台了《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办法》,无论是谁,只要违反职业道德,我们都对照规定严肃处理。轻者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一票否决,重者调离岗位,甚至解聘。政策颁布的前两年,先后对违反规定的十多名教师作调离原岗位或解聘处理,这样处理以后,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状况一下子就有了根本的好转。应该说,只要加大监管和查处的力度,自然就会对教师起到教育和震慑作用。
  三是要合力组建教育共管网络。教育的每一项决策与实施,如果能够让全员参与,求得参与者的认同和支持,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近年来,灌云县在狠抓师德建设过程中特别重视引导教师强化责任意识,让大家明白提升师德是每个教师自己的事情,人人应该参与师德建设。为了增强每个人的责任感,我们要求全体教师签订责任状。为了增强签状的实效,在与教师签订责任状之前,将责任状的内容与教师一起讨论,并要求人人表态,做到决策征得民意理解、认可与支持。同时,各学校成立有教师参与的监管组织,安排教师代表参与违规案件查处。通过教育管理网络的建构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更好实现师德建设的目标。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高擎、挥舞着学校建设的思想旗帜,他们持守、传递着人类文明中那些美好的文化与价值观,他们助推、成就着每个校园人生命拔节的期待与梦想,他们就是中国40余万所学校中的脊梁——学校管理者。学校管理者是学校管理的决策规划者和执行引领者,他们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适当的手段和措施,引领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从而有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在这个动态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