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里,那块翩然飘飞的补丁时刻提醒我牢记家规家训,做一个先辈那样的人,诚实好学,勤劳俭朴,在奋斗中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
那年“5·12地震”,使祖国陷入巨大的悲痛,为遇难同胞哀悼之余,我被生命的脆弱与灾难的不可预知深深触动。浮生若梦,何不在生命之花灿烂之时,给世间留下一份自己的美丽?向来深受父亲言传身教衣着朴索的我,觉得先前有些亏待自己,于是去大商场寻找女性的感觉。在兰州商场试穿了一件1400多元的时装,引来商场游人艳羡的目光,好像这件衣服同我早有预约。我的生命似乎在瞬间变得飘逸轻盈。价钱并不重要,我要的是那种美的感觉。准备购买去取款,路过西关十字路口时,望着车流人流,忽然记忆轰然倒退,在泪水模糊中,那块蓝色的补丁由远而近翩然飘来……
那是1990年,父亲带我到兰州治病,在西关十字穿越马路时,我们走散了,第一次来省城的我真担心听力不好的父亲在车水马龙中的安危。我急地直跺脚,泪已涌满眼眶,情急间,忽而记起父亲肩上的那块补丁,那块曾经刺伤过我眼睛连同我脆弱自尊的补丁。现在成为这世间最为盼望的颜色,成为那时我全部的希望。忽然,人群里闪出那块补丁,像一面救生的旗帜点燃我兴奋的心花,我狂奔过去抓住正在东张西望的父亲的手,心里只感激那块补丁。
对父亲肩上的那块补丁,此前我很少注意过,如同我很少注意过父亲的劳碌一样。只是那天去兰州临出门时,看到父亲外衣上的补丁,多么希望他不要再穿那件衣服。车上,父亲是唯一一个穿补丁衣服的人,这引起我对父亲言行的百思不解:作为退休教师的父亲,月工资1000多元,不至于买不起一件像样的衣服。后来,儿女们各自工作成家,也给他买过很多衣服,但他都不穿,说旧的穿上更舒适些。他曾当过总务,管理着单位众多的财物,但家中仍然家具破旧。节假日别人休息,他却在值班,负责建校工作。临终前,他骨瘦如柴的双手拿出800元作为对原学校的建校费。我们村的驻村干部说:“你父亲为全村贫困党员代缴党费,钱虽然不多,却体现了一个老党员的情怀。”我曾暗暗埋怨父亲善待别人,亏待自己。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生活的理解逐渐加深,方才意识到,父亲的言行其实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爷爷的家训,记得小时候,爷爷常教我们“家有千惯,缝补一半”“新一年旧一年,缝缝补补又一年”“家有光棍招混混,家有梧桐招凤凰”等谚语。双目失明的爷爷常让孙子给他读书听,用手指心在我们的手心划着教晚辈认字。父亲肩上的补丁也是父亲走过岁月的烙印,也是留给后辈的传家宝。他出生于1927年,受过土匪的蹂躏,经历了由地主的儿子到贫下中农的转变,“文革”的洗礼,20世纪60年代初的饥荒,这些都漂洗着他的人生。
父亲一直很注重精神生活,精读书藉,沉迷于根雕,热衷于公益事业。风风雨雨早使他变得从容淡定,就更不在意吃什么、穿什么,而在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充实。父亲有病的日子,我去探望他时,一定少不了带上他需要的《党的建设》,我常记着他瘫在病榻上自己不能看书,我给他读书时,他费力的眼神和听后满足的表情。那时我真不明白这竞成为山沟里一个老党员如饥似渴的精神食粮。父亲永远地走了,可他的习惯却根植在我的身上,父亲的敬业精神伴随着我在乡镇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心系群众,扎实工作,赢得许多老百姓很好的口碑。
此刻,我站在人流中,望著那块随父亲远逝的补丁,望着日新月异向前发展的世界,可心中那块布丁依旧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放大到无限,超越浮尘,溶入蓝天,提醒我不再想那件清逸雅致的靓装,觉得心如此质朴坦荡也不错。于是我加快了步子,踏上了返乡的列车,将400元钱捐给了灾区人民,用1000元交纳了特殊党费。
这个世界早已忘记了补丁,同时物质也浮躁了我们的生活,时尚支撑着许多人的虚荣,但爷爷的家训和父亲的言行依然占据着我心灵的空间,使我淡薄了对名利的追逐,减少了物欲的膨胀,摆脱了世俗的困扰。回忆走过的坚实历程,面对一本本省市县的荣誉证书,都是爷爷的教诲和父亲的感化弥补了我人性的弱点换来的。现在,我心淡然,一心投入工作、学习和写作中,先辈的家训和言行是我心中永远的精神家园。
(责编 悬塔塔)
那年“5·12地震”,使祖国陷入巨大的悲痛,为遇难同胞哀悼之余,我被生命的脆弱与灾难的不可预知深深触动。浮生若梦,何不在生命之花灿烂之时,给世间留下一份自己的美丽?向来深受父亲言传身教衣着朴索的我,觉得先前有些亏待自己,于是去大商场寻找女性的感觉。在兰州商场试穿了一件1400多元的时装,引来商场游人艳羡的目光,好像这件衣服同我早有预约。我的生命似乎在瞬间变得飘逸轻盈。价钱并不重要,我要的是那种美的感觉。准备购买去取款,路过西关十字路口时,望着车流人流,忽然记忆轰然倒退,在泪水模糊中,那块蓝色的补丁由远而近翩然飘来……
那是1990年,父亲带我到兰州治病,在西关十字穿越马路时,我们走散了,第一次来省城的我真担心听力不好的父亲在车水马龙中的安危。我急地直跺脚,泪已涌满眼眶,情急间,忽而记起父亲肩上的那块补丁,那块曾经刺伤过我眼睛连同我脆弱自尊的补丁。现在成为这世间最为盼望的颜色,成为那时我全部的希望。忽然,人群里闪出那块补丁,像一面救生的旗帜点燃我兴奋的心花,我狂奔过去抓住正在东张西望的父亲的手,心里只感激那块补丁。
对父亲肩上的那块补丁,此前我很少注意过,如同我很少注意过父亲的劳碌一样。只是那天去兰州临出门时,看到父亲外衣上的补丁,多么希望他不要再穿那件衣服。车上,父亲是唯一一个穿补丁衣服的人,这引起我对父亲言行的百思不解:作为退休教师的父亲,月工资1000多元,不至于买不起一件像样的衣服。后来,儿女们各自工作成家,也给他买过很多衣服,但他都不穿,说旧的穿上更舒适些。他曾当过总务,管理着单位众多的财物,但家中仍然家具破旧。节假日别人休息,他却在值班,负责建校工作。临终前,他骨瘦如柴的双手拿出800元作为对原学校的建校费。我们村的驻村干部说:“你父亲为全村贫困党员代缴党费,钱虽然不多,却体现了一个老党员的情怀。”我曾暗暗埋怨父亲善待别人,亏待自己。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生活的理解逐渐加深,方才意识到,父亲的言行其实是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爷爷的家训,记得小时候,爷爷常教我们“家有千惯,缝补一半”“新一年旧一年,缝缝补补又一年”“家有光棍招混混,家有梧桐招凤凰”等谚语。双目失明的爷爷常让孙子给他读书听,用手指心在我们的手心划着教晚辈认字。父亲肩上的补丁也是父亲走过岁月的烙印,也是留给后辈的传家宝。他出生于1927年,受过土匪的蹂躏,经历了由地主的儿子到贫下中农的转变,“文革”的洗礼,20世纪60年代初的饥荒,这些都漂洗着他的人生。
父亲一直很注重精神生活,精读书藉,沉迷于根雕,热衷于公益事业。风风雨雨早使他变得从容淡定,就更不在意吃什么、穿什么,而在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充实。父亲有病的日子,我去探望他时,一定少不了带上他需要的《党的建设》,我常记着他瘫在病榻上自己不能看书,我给他读书时,他费力的眼神和听后满足的表情。那时我真不明白这竞成为山沟里一个老党员如饥似渴的精神食粮。父亲永远地走了,可他的习惯却根植在我的身上,父亲的敬业精神伴随着我在乡镇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心系群众,扎实工作,赢得许多老百姓很好的口碑。
此刻,我站在人流中,望著那块随父亲远逝的补丁,望着日新月异向前发展的世界,可心中那块布丁依旧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放大到无限,超越浮尘,溶入蓝天,提醒我不再想那件清逸雅致的靓装,觉得心如此质朴坦荡也不错。于是我加快了步子,踏上了返乡的列车,将400元钱捐给了灾区人民,用1000元交纳了特殊党费。
这个世界早已忘记了补丁,同时物质也浮躁了我们的生活,时尚支撑着许多人的虚荣,但爷爷的家训和父亲的言行依然占据着我心灵的空间,使我淡薄了对名利的追逐,减少了物欲的膨胀,摆脱了世俗的困扰。回忆走过的坚实历程,面对一本本省市县的荣誉证书,都是爷爷的教诲和父亲的感化弥补了我人性的弱点换来的。现在,我心淡然,一心投入工作、学习和写作中,先辈的家训和言行是我心中永远的精神家园。
(责编 悬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