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县2006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

来源 :江苏预防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赣榆县重点防治的传染病,自1972年该县首次发现报告以来,一直是江苏省的高发区,最高流行年份的1986年发病率高达100.42/10万。20世纪90年代至今其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以来控制在10/10万以下,2006年被卫生部列为国家级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同时开展了人间和鼠间的疫情监测。现将2006年赣榆县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工作分析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为了解乡镇计划免疫接种点工作中影响安全注射的因素,提高接种安全注射水平,于2006年2~7月对丰县乡镇接种点安全注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滨海县位于江苏省北部,濒临黄海,为沿海平原地区,历史上未有恙虫病疫情报告。2006年10~11月间报告了121例恙虫病病例,疫情波及全县各乡镇。为控制疫情的蔓延,对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
文章在分析高校秘书资料管理工作在教学评估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高校秘书资料管理工作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服务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人类食物需求与传统自然农业的原始联系以及现代食品工业发展和对食物资源化学污染的反思,进一步强调了现代人类食品工业的重要性,并在全天然、全营养发展思路下,提升
目的:评价Ketac-Molar玻璃离子材料作为窝沟封闭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8名7~10岁小学生采取自身双侧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择一侧第一恒磨牙作为实验组,采用Ketac-Molar玻璃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