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青年时代,我从未想到滇池会死去,那怎么可能呢?如果滇池会死去,那么人生将失去意义,世界将失去它所倚赖的。
我非常熟悉这片水域,有一年,我父亲带着我,乘渔民的木船到滇池西岸的太华寺去。这一路木船要经过整个的草海,草海就是滇池西北角长满各种水生植物的一片辽阔的水域,在高处看,如果滇池其他的部分像是蓝天,那么这一片就是幽暗的森林。由于水草丰富,这一带是滇池上鱼类最多的地区,鱼世界的大城市。过往的船只在水生植物中间开辟了一条航路,像是一条绿色的小巷,闪着光,映出蓝天和白云。
靠在船边上,可以看到下面的水中世界,各种墨色的、绿色的、棕黄色的植物垂直地挂在水下,一群群的鱼在其间游荡,鱼鳞闪烁时,像一盏盏小小的灯。水面上,无数的海菜花在开放着。不时,可以看见水蛇举着头游过来,水鸭张着翅膀扑腾而过。鲫鱼穿着绣满金色星子的裙子,在黑暗的舞池中姗姗而过;白鱼像射出的银箭,在水面穿梭。鲤鱼潜在墨绿色的深处,不时用红色的尾巴划开黑暗,像短命的火焰,一闪即逝。脊背铁青的宽鳊鱼,有着圆而扁的泛红的大肚子,它的天才是把肚皮翻卷得像彩旗一样五彩缤纷。还有马鱼、石头鱼、虾、螃蟹、水蛇……这些是在水下森林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居民,在更幽深的地方,还有更多的种族,它们有时候会在远处的水面冒出一颗头来,高傲地巡视水面……这是我所看见的最美丽的世界之一,但现在这一切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黑色的泥坑,数不清的鱼在泥浆里像非洲难民一样张着无望的嘴巴。
我少年时代对滇池的迷恋到了迷狂的程度,那水、那天空、那水生植物、那阳光、那湖畔的乡村、那池塘里的莲花和白鹅、那些在水草和芦苇中漫游的生物、水面上废弃的木船、船舱里紫红色的浮藻……使我的生命深入到大地的体内。“文革”时代,学校停课,我几乎每天都要到滇池去,游泳、钓鱼、捕捉蜻蜓、青蛙、看白鹭和蝴蝶、看云、看各种各样的船……少年同伴给我取了一个绰号,叫渔夫。滇池距昆明古城最近的地方不过是四五公里,我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到太阳落山才回家,回到家天已经黑了,夜晚我继续做着滇池的梦,无数金色的鱼神会来到我的梦中,载着我飘起来。我曾和一个朋友沿着滇池漫游,走了一个星期。
我是固执的人,我决心在漫游中不离开滇池的岸一步,遇到岩石,我就翻越,遇到长满野草、灌木丛的山包,我就钻过去;在岸被河流隔断的地方,我就泅水过去。我永远记得在滇池东岸的一块礁石上,我坐了一个下午。落日缓缓地在滇池上融化着,金光灿烂的水波,天空中云雀的叫声,光明像翅膀一样停在我的内心。
少年时代跟我同去滇池的经常是我表哥,他是一个真正的自然之子,脸膛被南方的太阳晒得乌黑,脚跟被湖水泡得发白,有着非常好的歌喉,他唱歌的时候,总是微笑着,像一匹露出了牙的马。他每天去滇池,每天钓鱼,但不是为了鱼,而是因为这样才有理由待在水边。像鱼一样,滇池成为他的世界,他以为这就是全部的世界——鱼、水、阳光、风、大地。
滇池容纳的是生命,不是历史、文化,它使人强烈感受到的是大地的身体,气味、波浪、色彩,而不是怀古之幽清。它不仅滋润着一方土地,也使人们获得了对于世界、人生和宇宙的领悟,这种领悟与已经被文化的湖泊不同,它不是先验的,而是存在的,感性的,是天苍苍水茫茫的地老天荒。这是一个容纳永恒的所在,人会死去,朝代会终结,时代会过时,但滇池不朽。“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在我青年时代,我从未想到滇池会死去,那怎么可能呢?如果滇池会死去,那么人生将失去意义,世界将失去它所倚赖的。
它是最后的,永远的。关于永恒的意义,我不是从书本上,而是从故乡滇池获得的。昆明人总是从海的意义上来理解滇池,他们把滇池叫做海。这不是说它有多宽,多深,而是它暗示着那永恒的、包容接受一切的、基本的、开始的、也是最终的东西。“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我是在滇池上领悟了苏子瞻这些不朽之语的,某个遥远的秋天,我在年轻的生命中,乘着一艘木船,旁边是醉酒当歌的好朋友和美人们,一群鱼和三只白鸥跟随着我们,西山的岩石被晚霞烧成紫红色,真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刻,当天空暗下来的时候,我心怀对大地对故乡滇池的感激,热泪盈眶。
二十年前,我曾在我的诗歌《滇池》中写道:
在我的故乡
人们把滇池叫做海……
从前国歌的作者
也来海边练琴
渴了就喝滇池的水
他从来没有想到
有一天他的歌
会被海一样多的人唱着……
我非常熟悉这片水域,有一年,我父亲带着我,乘渔民的木船到滇池西岸的太华寺去。这一路木船要经过整个的草海,草海就是滇池西北角长满各种水生植物的一片辽阔的水域,在高处看,如果滇池其他的部分像是蓝天,那么这一片就是幽暗的森林。由于水草丰富,这一带是滇池上鱼类最多的地区,鱼世界的大城市。过往的船只在水生植物中间开辟了一条航路,像是一条绿色的小巷,闪着光,映出蓝天和白云。
靠在船边上,可以看到下面的水中世界,各种墨色的、绿色的、棕黄色的植物垂直地挂在水下,一群群的鱼在其间游荡,鱼鳞闪烁时,像一盏盏小小的灯。水面上,无数的海菜花在开放着。不时,可以看见水蛇举着头游过来,水鸭张着翅膀扑腾而过。鲫鱼穿着绣满金色星子的裙子,在黑暗的舞池中姗姗而过;白鱼像射出的银箭,在水面穿梭。鲤鱼潜在墨绿色的深处,不时用红色的尾巴划开黑暗,像短命的火焰,一闪即逝。脊背铁青的宽鳊鱼,有着圆而扁的泛红的大肚子,它的天才是把肚皮翻卷得像彩旗一样五彩缤纷。还有马鱼、石头鱼、虾、螃蟹、水蛇……这些是在水下森林中经常可以看到的居民,在更幽深的地方,还有更多的种族,它们有时候会在远处的水面冒出一颗头来,高傲地巡视水面……这是我所看见的最美丽的世界之一,但现在这一切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黑色的泥坑,数不清的鱼在泥浆里像非洲难民一样张着无望的嘴巴。
我少年时代对滇池的迷恋到了迷狂的程度,那水、那天空、那水生植物、那阳光、那湖畔的乡村、那池塘里的莲花和白鹅、那些在水草和芦苇中漫游的生物、水面上废弃的木船、船舱里紫红色的浮藻……使我的生命深入到大地的体内。“文革”时代,学校停课,我几乎每天都要到滇池去,游泳、钓鱼、捕捉蜻蜓、青蛙、看白鹭和蝴蝶、看云、看各种各样的船……少年同伴给我取了一个绰号,叫渔夫。滇池距昆明古城最近的地方不过是四五公里,我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到太阳落山才回家,回到家天已经黑了,夜晚我继续做着滇池的梦,无数金色的鱼神会来到我的梦中,载着我飘起来。我曾和一个朋友沿着滇池漫游,走了一个星期。
我是固执的人,我决心在漫游中不离开滇池的岸一步,遇到岩石,我就翻越,遇到长满野草、灌木丛的山包,我就钻过去;在岸被河流隔断的地方,我就泅水过去。我永远记得在滇池东岸的一块礁石上,我坐了一个下午。落日缓缓地在滇池上融化着,金光灿烂的水波,天空中云雀的叫声,光明像翅膀一样停在我的内心。
少年时代跟我同去滇池的经常是我表哥,他是一个真正的自然之子,脸膛被南方的太阳晒得乌黑,脚跟被湖水泡得发白,有着非常好的歌喉,他唱歌的时候,总是微笑着,像一匹露出了牙的马。他每天去滇池,每天钓鱼,但不是为了鱼,而是因为这样才有理由待在水边。像鱼一样,滇池成为他的世界,他以为这就是全部的世界——鱼、水、阳光、风、大地。
滇池容纳的是生命,不是历史、文化,它使人强烈感受到的是大地的身体,气味、波浪、色彩,而不是怀古之幽清。它不仅滋润着一方土地,也使人们获得了对于世界、人生和宇宙的领悟,这种领悟与已经被文化的湖泊不同,它不是先验的,而是存在的,感性的,是天苍苍水茫茫的地老天荒。这是一个容纳永恒的所在,人会死去,朝代会终结,时代会过时,但滇池不朽。“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在我青年时代,我从未想到滇池会死去,那怎么可能呢?如果滇池会死去,那么人生将失去意义,世界将失去它所倚赖的。
它是最后的,永远的。关于永恒的意义,我不是从书本上,而是从故乡滇池获得的。昆明人总是从海的意义上来理解滇池,他们把滇池叫做海。这不是说它有多宽,多深,而是它暗示着那永恒的、包容接受一切的、基本的、开始的、也是最终的东西。“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我是在滇池上领悟了苏子瞻这些不朽之语的,某个遥远的秋天,我在年轻的生命中,乘着一艘木船,旁边是醉酒当歌的好朋友和美人们,一群鱼和三只白鸥跟随着我们,西山的岩石被晚霞烧成紫红色,真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刻,当天空暗下来的时候,我心怀对大地对故乡滇池的感激,热泪盈眶。
二十年前,我曾在我的诗歌《滇池》中写道:
在我的故乡
人们把滇池叫做海……
从前国歌的作者
也来海边练琴
渴了就喝滇池的水
他从来没有想到
有一天他的歌
会被海一样多的人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