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代大学素质教育中,艺术审美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艺术审美教育通过其独特的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广大青年学生美好情感、健康心理、综合能力及良好精神品质,全面提升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审美;素质;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96-02
关于大学生艺术审美教育的思考,源自教学实践中的深刻体验。近几年来,笔者在学校开设了《艺术与美》、《走进音乐》、《形象塑造综合训练》等课程。每门课程结束的考核,都会让学生用座谈交流以及文字总结的方式探讨对课程学习的收获和建议。虽然大部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论认知还比较简单,但是却能很深刻地谈到对作品的感受,对开设艺术课程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现今社会,学生们几乎把有限的热情和精力全部都集中在了专业知识的攻坚克难上,以及各种的证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的取得上,当然这是因为现在的就业压力和盲目的价值取向所导致的,但是这样一来,就彻底抑制了学生在其他素质方面的培养与发展。大学时代是正当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时代,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自信果断的精神风貌。但是现在我们在大学校园中却很少能看到这些。这是因为在现在的大学生中,有一些人的素质涵养与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进行匹配。这一部分人的心理、审美、意志、价值观,都在影响着他们的素质涵养。当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有学校本身教育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基于此,加强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势在必行了。高校艺术审美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校通过开设艺术理论课和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课,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对当代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审美教育对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众所周知,是指对美的把握能力,具体表现在对美的发现、感受、判断、评价、欣赏等方面。由于每个人所具备审美能力的不同,对同一个审美目标,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也就不尽相同。现阶段,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只是停留在最初的欣赏即感观的培养,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审美创造能力不仅是一种专业的艺术创作,还有更为广泛的内涵,比如一个人的穿着、卧室的布局、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好的审美创造活动能有效地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节奏和音调以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合适,它们就会以美来滋润心灵,受到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敏感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中反映的自然界的丑陋,但看到美的东西,就会赞美它们,并很快乐地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从而使自己的性格变得高尚、优美”。无独有偶,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理论。所以,笔者认为,艺术审美教育可以给人很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的道德素质培养方面,最终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迸发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另外,通过对美的教育以及后天对美的认知,可以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改观和提升,并且可以转化为道德行为,作用于日常行动。所以,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实际性。
(二)提高大学生的思德道德素养
在大学这一人生的重要转折期,思想品德的高低有重要的意义,或者说有决定性意义。思想性是艺术教育的灵魂,此外还包括愉悦性和形象性,一些美的艺术作品往往对人可以起到鼓励的作用。从古到今,名留青史的人物无一不是爱着自己的事业如同爱着自己的生命。大学时期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着明确的认识——建设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这种认识,需要有高尚的情感、无私的奉献、执着的付出做支撑。光靠理智的社会化规划来实现这些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艺术的熏陶以及对美的认知来做辅助。晚清时期,伟大的改革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就曾经说过,“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是艺术”,因此对大学生开展艺术教育课程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三)塑造大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
非功利性是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没有功利世俗的掺杂是高校艺术审美教育的鲜明特色。其根本目的在于升华人清澈的心灵,塑造健全、健康的人格。艺术审美教育通过对事物存在价值的探索,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诠释来引导人们突破以往的局限,从而确立清楚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诚然,这一切都可以有效地塑造大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
(四)提升大学生的创造力
艺术教育是一片沃土,拥有广阔的空间去驰骋发展。独创性是艺术家的生命,而大学生个性化的再创作也要求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前文已经提到,审美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种。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又趋于感性的创造能力,它是受逻辑思维支配的,是一种顿悟,或者可以说是一种诗化的思想结晶,这种思想结晶可以形象地把握社会发展的真谛。新中国成立初期,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郭沫若先生就曾提出,研究人员既要有想法,又要脚踏实地,这与笔者所倡导的审美能力不谋而合。我们知道,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人类通常思维的两种方法,其中逻辑思维又要高于形象思维,它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的思维方式,但是,尽管如此,逻辑思维也不能取代形象思维而独立存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是相互依托而存在的,就如自然界其他的法则,不可能独立存在。所以,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形象思维还是占据主导位置,但也需要有逻辑思维的指导,这样相互配合才能迸发出艺术的火花。反之,如果以逻辑思维占主导位置,形象思维做配合的话,就难以有创作的灵感,也就是刚刚提到的创作能力,亦即审美能力。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认为艺术审美教育是全面开拓学生智力、提升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大学生艺术审美教育的举措
现今为止,艺术教育在高校的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者的重视,这是值得庆贺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的教学内容,没有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实施途径单一缺乏创新,师资综合水平参差不齐,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等,不一而论。所以,笔者认为要更好地发展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仍需要我们很长时间的努力,方能至善至美,真可谓任重道远。 (一)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在德、智、体、美四育中,审美教育对德育的价值理性、智育的认知理性、体育的机械化运动都能起到中和升华作用。因此,艺术审美教育应该切合高校工作实际,考虑实操性,重点解决高校美育工作的难点或痼疾,加强美育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思考美育教学实施的常态化,建立美育教学的质量监督体系,最终实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
(二)以艺术教育为主要方式和内容教学,侧重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在开展艺术教育时不要过于强调其艺术特性,使其等同于专业高校艺术教育,应该着重普及型、素质型的审美教育。艺术审美教育通过艺术欣赏和实现一定程度的艺术实践,注重审美、欣赏和感悟,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小说、戏剧、诗歌和其他的文学作品欣赏,通过音乐、绘画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艺术审美方式,成立如合唱团、舞蹈队等艺术实践活动团体。开展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例如给树木标名、给绿化环境创设计提示语等。积极为他们创造参与的经验,实践的条件。同时,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种种实际情况,比如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生活经验,提升教师的综合知识和技能,丰富教学的主题,如环境艺术、数码艺术等,在不同的方面开发学生潜在的艺术审美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在高校的教学中,一定重视课外的文化教育,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有其丰富性、多样性、空间与时间的随意性的特点,因此是加强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促使其激发自身的创造能力。具体的活动形式可以是:一,举办大型的、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潜移默化的教育;二,组建不同的社团团体,让学生充分地发挥特长,展示自我,丰富其业余艺术生活;三,利用学校以及社会资源,进一步开阔学生们的审美视野。从学校延伸到社区乃至社会的各类大型艺术活动。比如举办或参加大型的美术画展、音乐会、名胜古迹展览等。还可以开展中国国学的再教育,比如古诗词比赛、地方方言汇总、戏曲话剧联唱等。总而言之,主要目的是要在大学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期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审美能力,加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以便让其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成就自己的人生。同时,也能更好地烘托校园艺术气氛,搭建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平台,展示校园文明风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徐帆.论音乐审美教育对于人全面发展的作用[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7).
[2]刘波亚.艺术审美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02).
[3]赵小梅.高校艺术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艺术教育,2010,(02).
[4]党劲.论艺术审美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1).
关键词:审美;素质;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96-02
关于大学生艺术审美教育的思考,源自教学实践中的深刻体验。近几年来,笔者在学校开设了《艺术与美》、《走进音乐》、《形象塑造综合训练》等课程。每门课程结束的考核,都会让学生用座谈交流以及文字总结的方式探讨对课程学习的收获和建议。虽然大部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论认知还比较简单,但是却能很深刻地谈到对作品的感受,对开设艺术课程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现今社会,学生们几乎把有限的热情和精力全部都集中在了专业知识的攻坚克难上,以及各种的证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的取得上,当然这是因为现在的就业压力和盲目的价值取向所导致的,但是这样一来,就彻底抑制了学生在其他素质方面的培养与发展。大学时代是正当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时代,表现出来的应该是一种自信果断的精神风貌。但是现在我们在大学校园中却很少能看到这些。这是因为在现在的大学生中,有一些人的素质涵养与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进行匹配。这一部分人的心理、审美、意志、价值观,都在影响着他们的素质涵养。当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论,有学校本身教育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基于此,加强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势在必行了。高校艺术审美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校通过开设艺术理论课和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课,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情趣,对当代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审美教育对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众所周知,是指对美的把握能力,具体表现在对美的发现、感受、判断、评价、欣赏等方面。由于每个人所具备审美能力的不同,对同一个审美目标,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也就不尽相同。现阶段,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只是停留在最初的欣赏即感观的培养,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审美创造能力不仅是一种专业的艺术创作,还有更为广泛的内涵,比如一个人的穿着、卧室的布局、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好的审美创造活动能有效地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节奏和音调以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合适,它们就会以美来滋润心灵,受到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敏感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中反映的自然界的丑陋,但看到美的东西,就会赞美它们,并很快乐地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从而使自己的性格变得高尚、优美”。无独有偶,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理论。所以,笔者认为,艺术审美教育可以给人很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的道德素质培养方面,最终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迸发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另外,通过对美的教育以及后天对美的认知,可以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改观和提升,并且可以转化为道德行为,作用于日常行动。所以,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实际性。
(二)提高大学生的思德道德素养
在大学这一人生的重要转折期,思想品德的高低有重要的意义,或者说有决定性意义。思想性是艺术教育的灵魂,此外还包括愉悦性和形象性,一些美的艺术作品往往对人可以起到鼓励的作用。从古到今,名留青史的人物无一不是爱着自己的事业如同爱着自己的生命。大学时期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着明确的认识——建设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这种认识,需要有高尚的情感、无私的奉献、执着的付出做支撑。光靠理智的社会化规划来实现这些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艺术的熏陶以及对美的认知来做辅助。晚清时期,伟大的改革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就曾经说过,“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是艺术”,因此对大学生开展艺术教育课程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三)塑造大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
非功利性是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没有功利世俗的掺杂是高校艺术审美教育的鲜明特色。其根本目的在于升华人清澈的心灵,塑造健全、健康的人格。艺术审美教育通过对事物存在价值的探索,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诠释来引导人们突破以往的局限,从而确立清楚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诚然,这一切都可以有效地塑造大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
(四)提升大学生的创造力
艺术教育是一片沃土,拥有广阔的空间去驰骋发展。独创性是艺术家的生命,而大学生个性化的再创作也要求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前文已经提到,审美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种。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又趋于感性的创造能力,它是受逻辑思维支配的,是一种顿悟,或者可以说是一种诗化的思想结晶,这种思想结晶可以形象地把握社会发展的真谛。新中国成立初期,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郭沫若先生就曾提出,研究人员既要有想法,又要脚踏实地,这与笔者所倡导的审美能力不谋而合。我们知道,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人类通常思维的两种方法,其中逻辑思维又要高于形象思维,它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的思维方式,但是,尽管如此,逻辑思维也不能取代形象思维而独立存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是相互依托而存在的,就如自然界其他的法则,不可能独立存在。所以,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形象思维还是占据主导位置,但也需要有逻辑思维的指导,这样相互配合才能迸发出艺术的火花。反之,如果以逻辑思维占主导位置,形象思维做配合的话,就难以有创作的灵感,也就是刚刚提到的创作能力,亦即审美能力。因此,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认为艺术审美教育是全面开拓学生智力、提升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大学生艺术审美教育的举措
现今为止,艺术教育在高校的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者的重视,这是值得庆贺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的教学内容,没有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实施途径单一缺乏创新,师资综合水平参差不齐,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等,不一而论。所以,笔者认为要更好地发展艺术审美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仍需要我们很长时间的努力,方能至善至美,真可谓任重道远。 (一)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在德、智、体、美四育中,审美教育对德育的价值理性、智育的认知理性、体育的机械化运动都能起到中和升华作用。因此,艺术审美教育应该切合高校工作实际,考虑实操性,重点解决高校美育工作的难点或痼疾,加强美育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思考美育教学实施的常态化,建立美育教学的质量监督体系,最终实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
(二)以艺术教育为主要方式和内容教学,侧重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在开展艺术教育时不要过于强调其艺术特性,使其等同于专业高校艺术教育,应该着重普及型、素质型的审美教育。艺术审美教育通过艺术欣赏和实现一定程度的艺术实践,注重审美、欣赏和感悟,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小说、戏剧、诗歌和其他的文学作品欣赏,通过音乐、绘画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艺术审美方式,成立如合唱团、舞蹈队等艺术实践活动团体。开展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例如给树木标名、给绿化环境创设计提示语等。积极为他们创造参与的经验,实践的条件。同时,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种种实际情况,比如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生活经验,提升教师的综合知识和技能,丰富教学的主题,如环境艺术、数码艺术等,在不同的方面开发学生潜在的艺术审美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在高校的教学中,一定重视课外的文化教育,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有其丰富性、多样性、空间与时间的随意性的特点,因此是加强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促使其激发自身的创造能力。具体的活动形式可以是:一,举办大型的、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潜移默化的教育;二,组建不同的社团团体,让学生充分地发挥特长,展示自我,丰富其业余艺术生活;三,利用学校以及社会资源,进一步开阔学生们的审美视野。从学校延伸到社区乃至社会的各类大型艺术活动。比如举办或参加大型的美术画展、音乐会、名胜古迹展览等。还可以开展中国国学的再教育,比如古诗词比赛、地方方言汇总、戏曲话剧联唱等。总而言之,主要目的是要在大学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期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审美能力,加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以便让其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成就自己的人生。同时,也能更好地烘托校园艺术气氛,搭建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平台,展示校园文明风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徐帆.论音乐审美教育对于人全面发展的作用[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7).
[2]刘波亚.艺术审美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02).
[3]赵小梅.高校艺术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艺术教育,2010,(02).
[4]党劲.论艺术审美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