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秋拍大幕已经落下。平淡、寒流、遇冷??在经历两年多的狂飙突进后,这个秋季艺术品拍卖不再像往日那样热闹,无疑,市场再次站在了“拐点”上。回顾这一年的艺术品市场,有四大关键词不得不提,也值得我们做一番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一:缩水
2011年12月14日,备受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稳中求进”的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轮廓清晰显现。毫无疑问,2011年是不轻松的一年。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和美国经济陷入高失业、高负债的困境,世界经济前景低迷。而国内中小企业经营也出现困难,经济增速逐季回落。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9.7%,9.5%,9.1%,低于去年10%以上的水平,也低于1979年至2010年年均9.9%的高增速。
而新发布的2011年11月数据也是一喜一忧。喜的是,在政府政策的有力影响下,11月CPI增幅回落到4.2%的全年最低点。但略有担忧的是,工业生产和投资的回落幅度都要超过市场此前的预期。11月份,中国工业生产增速从10月份的同比13.2%下降至12.4%;11月份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10月份的同比24.9%放缓至24.5%。
不得不说,在今天,我们谈论艺术品市场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的走势、艺术品市场自身的特点,已经成为影响艺术品市场前景的两大关键因素。而在2011年,艺术品市场也随同宏观经济的涨落,演绎出了“春涨秋跌”的态势。
2011年12月9日晚,北京保利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收槌。虽然49.2亿元的总成交额在2011年秋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中暂居榜首,但是与保利2011年春拍相比足足缩水了12.1亿元。
“缩水”的不仅仅是北京保利。在这之前收槌的北京匡时秋拍2524件拍品总成交额为18.15亿元,总成交率为71.95%。而匡时2011年春拍2562件拍品成交率为85.62%,总成额突破了20亿元。
在首轮拍卖中举槌的中国嘉德、北京翰海等拍卖公司的成交额也明显“瘦身”。中国嘉德2011年秋拍的成交额相较春拍下降了近24%,成交价过1000万元的拍品数量也从春拍的85件滑落至60件。北京翰海21.24亿元的战绩也低于春拍的24.58亿元。北京荣宝秋拍1600多件拍品收获4.57亿元,而春拍570多件拍品就取得了5亿元的成交额。
按照惯例来讲,秋拍的成交额一般都会高于春拍,然而,2011年却出现了例外。有调查显示,2011年上半年度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为428.42亿元,同比2010年春拍上涨112.71%,环比2010年秋拍上涨15.13%。2011年春拍上拍艺术品件数为25万多件,成交12万多件,成交量较2010年秋拍下降,但成交总额持续增长。其中,书画板块作为主力支撑,2011年上半年成交额为257.28亿元,占总成交额的60%,价格突破亿元大关的书画拍品数量也创下了历年之最。然而,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下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可能在400亿元左右,远不及春拍。
“当前,艺术品市场已经成为了一个投资性的市场,因此,艺术品市场的走势与宏观经济和流动性资金的走向密切相关。”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当民间资金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紧张时,艺术品市场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景象。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总监关予通过多年的分析得出,艺术品市场早从2005年起就开始与流动性资金有着十分密切的同步走向的结论。“2005年,投资资金或者是以投资、投机为目的资金就开始进入艺术品市场,市场走向也开始与流动性资金同步,并从2006年一直持续至2011年。这个走向大概有半年迟滞期,主要因为艺术品市场交易不是很频繁及交易周期的原因。而2011年秋拍正好就处于这一迟滞期的节点上。”
关键词二:亿元
曾经,“亿元时代”迅速来临让不少业内人士大呼意外,而从2009年秋拍开始的两年多里,“亿元”已经成为艺术品拍卖占据各大主流媒体版面的最大“噱头”,为艺术品拍卖赢得了全民关注。同时,“亿元”成为了顶级艺术品的身份标签,2011年也不例外。
尽管2011年秋拍市场总体显得较为平淡,但珍精稀的拍品依旧高价不断。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2011年成交价迈过亿元大关的艺术品数量高达18件之多,其中,春拍占据8席,秋拍占据10席。同时,诸多拍卖记录被打破。如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拍卖记录由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的天价打破;王蒙《稚川移居图》以4.025亿元创造了古代绘画新的拍卖记录;清乾隆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以1.61亿元刷新了白玉拍卖的世界记录??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任伯年、黄宾虹等艺术大师的作品拍卖记录也纷纷改写。
“亿元拍品”的屡屡出现不仅拉升了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行情,也表现出当前市场“精品为王”的态势。以2011年秋拍为例,备受关注的中国嘉德“姚黄魏紫”两个专场虽然成交率不高,但实际成交的47件拍品就达到了2.3亿元的成交额,与春拍中黄花梨专场70件拍品2.4亿元的成交额相比,实际上也显示出了坚挺。而堪称中国嘉德的“指标性”专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2011年秋拍的成交额达到了10.7亿元,与2010年同一场次的成交额不相伯仲。
而一些专场的高成交率,也表现出买家对于精品的热情并没有因为宏观经济环境不佳而降低。如北京匡时2011年秋拍推出的虚怀斋藏近现代书法专场,28件拍品悉数成交,缔造了白手套佳绩;北京保利精心打造的“郭瑞腾博士藏中国水墨夜场”和“郭秀仪诞辰一百周年珍藏书画夜场”也都收获了100%的成交率。
“纵观2011年的拍卖市场,惟有精品才是市场的中流砥柱,买家的眼光日趋精准。”在资深藏家王先生看来,市场的表现更加趋于理性,买家没有了像以前一样永无止境的出价,而是更加关注艺术品本身内在的价值,精品的抗跌性显露了出来。
“艺术品拍卖当前已经进入了价值投资时期,服务对象从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变成一些进行价值投资的人。”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认为,经典美术、大师作品等财富价值非常突出的拍品已经成为他们投资的首选。 关键词三:拐点
2011年艺术品市场“拐点说”甚嚣尘上。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个“拐点”不仅仅是宏观经济形势不理想的产物,也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必然。
应该说,2011年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最受关注的一年,尤其是在春拍强势落槌后,围绕着艺术品市场的争论就没有停歇过,而炒作、虚高、泡沫、虚报成交额、恶意欠款、赝品泛滥等负面报道都给艺术品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值得一说的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去年首次以统计公报的形式向社会披露了年度文物艺术品拍卖情况及权威数据。据中拍协《2010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并没有市场想像的那样火爆。2010年度内,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落槌价款总额为354.43亿元,实收佣金为28.98亿元(含部分往年拖欠在本年到位的拍品佣金)。近年来,行业佣金实收率和买卖双方佣金收取比例趋于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买受人拖欠货款或根本性违约、拍卖企业佣金竞争以及虚假成交等问题越来越明显。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告诉本刊记者,近一两年来,艺术品市场行情得到了整体大幅度的提升,但“市场的规模扩张并未拉动市场体系及机制的发育的根本改观”,这使得艺术品市场需要通过一个调整期来消除累积的弊病和风险。
实际上,从中国艺术品市场18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市场每经历一个高潮期后就会不可避免地进入调整阶段以夯实基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上一轮上涨始于2003年的“非典”之后,2005年达到顶峰。在2003年至2005年三年的时间里,市场规模迅速膨胀、艺术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市场的投机氛围也逐渐浓重,赝品泛滥,再加上人为炒作和一些拍卖公司的不规范行为推波助澜,到2005年秋拍时就显现出迫切需要通过调整来解决长期积累的矛盾。从2005年秋拍开始,艺术品市场开始步入了一个调整期。虽然市场再也没有2005年那种如日中天的景象,但开始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毕竟历史短暂,肯定存在着诸多问题,‘拐点’、‘调整’对于市场来讲未必是坏事。”资深媒体人士程晓认为,通过市场的调整,有助于肃清一些不理性、不健康的因素,洗掉“泡沫艺术家”、“泡沫拍卖公司”。对于藏家来讲,有利于树立正确、健康的收藏观。“调整将是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对整个艺术品市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而书画收藏者李先生则告诉本刊记者:“真正的藏家完全没必要担心市场调整,如果有眼光、有实力,调整阶段反而是购藏的好时机。”
关键词四:利好
2011年12月初,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学习研讨不久前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的不少政策都与艺术品市场密切相关。而许多专家都认为《决定》的出台有望进一步促进艺术品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而在宏观经济方面,也有利好的消息传出。2011年12月5日,央行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近三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首次下调,上一次是在2008年12月25日。一些业内人士预计,到2012年年底之前,法定准备金率仍可能下调5次以内,每次0.5个百分点。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为2012年作了展望,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回顾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历史,我们也能捕捉到不少积极的信息。2008年夏末秋初,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中国自2008年第四季度起,结束了长达5年的两位数经济增长。而2008年秋拍,“观望”、“危机”、“寒流”成为了关键词,艺术品市场首次出现了春涨秋跌的现象。
值得一说的是,央行随即于2008年12月25日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在2009年持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使得2009年第二季度GDP扭转了季度“七连跌”。而2009年春拍也随同宏观经济的好转走出低谷,成交率较2008年秋季有14个百分点的正增长。到了2009年秋,中国艺术品市场打开了新一轮大幅增长的通道,并迅速迈入了“亿元时代”。
“文化产业的政策性利好、全民的关注和资金的不断涌入,是艺术品拍卖市场未来向好的坚实基础”,尽管艺术品市场步入了调整期,但关予对市场的未来依旧颇为看好。北京匡时拍卖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则认为,藏家对精品的热烈追捧,足以说明当前的艺术品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艺术品市场在经历调整后,前景依然向好。
关键词一:缩水
2011年12月14日,备受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稳中求进”的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轮廓清晰显现。毫无疑问,2011年是不轻松的一年。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和美国经济陷入高失业、高负债的困境,世界经济前景低迷。而国内中小企业经营也出现困难,经济增速逐季回落。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9.7%,9.5%,9.1%,低于去年10%以上的水平,也低于1979年至2010年年均9.9%的高增速。
而新发布的2011年11月数据也是一喜一忧。喜的是,在政府政策的有力影响下,11月CPI增幅回落到4.2%的全年最低点。但略有担忧的是,工业生产和投资的回落幅度都要超过市场此前的预期。11月份,中国工业生产增速从10月份的同比13.2%下降至12.4%;11月份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10月份的同比24.9%放缓至24.5%。
不得不说,在今天,我们谈论艺术品市场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的走势、艺术品市场自身的特点,已经成为影响艺术品市场前景的两大关键因素。而在2011年,艺术品市场也随同宏观经济的涨落,演绎出了“春涨秋跌”的态势。
2011年12月9日晚,北京保利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收槌。虽然49.2亿元的总成交额在2011年秋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中暂居榜首,但是与保利2011年春拍相比足足缩水了12.1亿元。
“缩水”的不仅仅是北京保利。在这之前收槌的北京匡时秋拍2524件拍品总成交额为18.15亿元,总成交率为71.95%。而匡时2011年春拍2562件拍品成交率为85.62%,总成额突破了20亿元。
在首轮拍卖中举槌的中国嘉德、北京翰海等拍卖公司的成交额也明显“瘦身”。中国嘉德2011年秋拍的成交额相较春拍下降了近24%,成交价过1000万元的拍品数量也从春拍的85件滑落至60件。北京翰海21.24亿元的战绩也低于春拍的24.58亿元。北京荣宝秋拍1600多件拍品收获4.57亿元,而春拍570多件拍品就取得了5亿元的成交额。
按照惯例来讲,秋拍的成交额一般都会高于春拍,然而,2011年却出现了例外。有调查显示,2011年上半年度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为428.42亿元,同比2010年春拍上涨112.71%,环比2010年秋拍上涨15.13%。2011年春拍上拍艺术品件数为25万多件,成交12万多件,成交量较2010年秋拍下降,但成交总额持续增长。其中,书画板块作为主力支撑,2011年上半年成交额为257.28亿元,占总成交额的60%,价格突破亿元大关的书画拍品数量也创下了历年之最。然而,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下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可能在400亿元左右,远不及春拍。
“当前,艺术品市场已经成为了一个投资性的市场,因此,艺术品市场的走势与宏观经济和流动性资金的走向密切相关。”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当民间资金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紧张时,艺术品市场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景象。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总监关予通过多年的分析得出,艺术品市场早从2005年起就开始与流动性资金有着十分密切的同步走向的结论。“2005年,投资资金或者是以投资、投机为目的资金就开始进入艺术品市场,市场走向也开始与流动性资金同步,并从2006年一直持续至2011年。这个走向大概有半年迟滞期,主要因为艺术品市场交易不是很频繁及交易周期的原因。而2011年秋拍正好就处于这一迟滞期的节点上。”
关键词二:亿元
曾经,“亿元时代”迅速来临让不少业内人士大呼意外,而从2009年秋拍开始的两年多里,“亿元”已经成为艺术品拍卖占据各大主流媒体版面的最大“噱头”,为艺术品拍卖赢得了全民关注。同时,“亿元”成为了顶级艺术品的身份标签,2011年也不例外。
尽管2011年秋拍市场总体显得较为平淡,但珍精稀的拍品依旧高价不断。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2011年成交价迈过亿元大关的艺术品数量高达18件之多,其中,春拍占据8席,秋拍占据10席。同时,诸多拍卖记录被打破。如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拍卖记录由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的天价打破;王蒙《稚川移居图》以4.025亿元创造了古代绘画新的拍卖记录;清乾隆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以1.61亿元刷新了白玉拍卖的世界记录??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任伯年、黄宾虹等艺术大师的作品拍卖记录也纷纷改写。
“亿元拍品”的屡屡出现不仅拉升了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行情,也表现出当前市场“精品为王”的态势。以2011年秋拍为例,备受关注的中国嘉德“姚黄魏紫”两个专场虽然成交率不高,但实际成交的47件拍品就达到了2.3亿元的成交额,与春拍中黄花梨专场70件拍品2.4亿元的成交额相比,实际上也显示出了坚挺。而堪称中国嘉德的“指标性”专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2011年秋拍的成交额达到了10.7亿元,与2010年同一场次的成交额不相伯仲。
而一些专场的高成交率,也表现出买家对于精品的热情并没有因为宏观经济环境不佳而降低。如北京匡时2011年秋拍推出的虚怀斋藏近现代书法专场,28件拍品悉数成交,缔造了白手套佳绩;北京保利精心打造的“郭瑞腾博士藏中国水墨夜场”和“郭秀仪诞辰一百周年珍藏书画夜场”也都收获了100%的成交率。
“纵观2011年的拍卖市场,惟有精品才是市场的中流砥柱,买家的眼光日趋精准。”在资深藏家王先生看来,市场的表现更加趋于理性,买家没有了像以前一样永无止境的出价,而是更加关注艺术品本身内在的价值,精品的抗跌性显露了出来。
“艺术品拍卖当前已经进入了价值投资时期,服务对象从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变成一些进行价值投资的人。”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认为,经典美术、大师作品等财富价值非常突出的拍品已经成为他们投资的首选。 关键词三:拐点
2011年艺术品市场“拐点说”甚嚣尘上。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个“拐点”不仅仅是宏观经济形势不理想的产物,也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必然。
应该说,2011年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最受关注的一年,尤其是在春拍强势落槌后,围绕着艺术品市场的争论就没有停歇过,而炒作、虚高、泡沫、虚报成交额、恶意欠款、赝品泛滥等负面报道都给艺术品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值得一说的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去年首次以统计公报的形式向社会披露了年度文物艺术品拍卖情况及权威数据。据中拍协《2010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并没有市场想像的那样火爆。2010年度内,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落槌价款总额为354.43亿元,实收佣金为28.98亿元(含部分往年拖欠在本年到位的拍品佣金)。近年来,行业佣金实收率和买卖双方佣金收取比例趋于下降,这主要是由于买受人拖欠货款或根本性违约、拍卖企业佣金竞争以及虚假成交等问题越来越明显。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告诉本刊记者,近一两年来,艺术品市场行情得到了整体大幅度的提升,但“市场的规模扩张并未拉动市场体系及机制的发育的根本改观”,这使得艺术品市场需要通过一个调整期来消除累积的弊病和风险。
实际上,从中国艺术品市场18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市场每经历一个高潮期后就会不可避免地进入调整阶段以夯实基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上一轮上涨始于2003年的“非典”之后,2005年达到顶峰。在2003年至2005年三年的时间里,市场规模迅速膨胀、艺术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市场的投机氛围也逐渐浓重,赝品泛滥,再加上人为炒作和一些拍卖公司的不规范行为推波助澜,到2005年秋拍时就显现出迫切需要通过调整来解决长期积累的矛盾。从2005年秋拍开始,艺术品市场开始步入了一个调整期。虽然市场再也没有2005年那种如日中天的景象,但开始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毕竟历史短暂,肯定存在着诸多问题,‘拐点’、‘调整’对于市场来讲未必是坏事。”资深媒体人士程晓认为,通过市场的调整,有助于肃清一些不理性、不健康的因素,洗掉“泡沫艺术家”、“泡沫拍卖公司”。对于藏家来讲,有利于树立正确、健康的收藏观。“调整将是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对整个艺术品市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而书画收藏者李先生则告诉本刊记者:“真正的藏家完全没必要担心市场调整,如果有眼光、有实力,调整阶段反而是购藏的好时机。”
关键词四:利好
2011年12月初,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学习研讨不久前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的不少政策都与艺术品市场密切相关。而许多专家都认为《决定》的出台有望进一步促进艺术品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而在宏观经济方面,也有利好的消息传出。2011年12月5日,央行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近三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的首次下调,上一次是在2008年12月25日。一些业内人士预计,到2012年年底之前,法定准备金率仍可能下调5次以内,每次0.5个百分点。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为2012年作了展望,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回顾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历史,我们也能捕捉到不少积极的信息。2008年夏末秋初,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中国自2008年第四季度起,结束了长达5年的两位数经济增长。而2008年秋拍,“观望”、“危机”、“寒流”成为了关键词,艺术品市场首次出现了春涨秋跌的现象。
值得一说的是,央行随即于2008年12月25日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在2009年持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使得2009年第二季度GDP扭转了季度“七连跌”。而2009年春拍也随同宏观经济的好转走出低谷,成交率较2008年秋季有14个百分点的正增长。到了2009年秋,中国艺术品市场打开了新一轮大幅增长的通道,并迅速迈入了“亿元时代”。
“文化产业的政策性利好、全民的关注和资金的不断涌入,是艺术品拍卖市场未来向好的坚实基础”,尽管艺术品市场步入了调整期,但关予对市场的未来依旧颇为看好。北京匡时拍卖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则认为,藏家对精品的热烈追捧,足以说明当前的艺术品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艺术品市场在经历调整后,前景依然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