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链教学法是一种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线索展开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切合当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本文以“概论”课中的“社会主义的本质”一节为例,通过教学实例展示问题链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关键词]问题链教学模式;思想政治课教学;社会主义的本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104-02
  一、问题链教学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意义
  问题链教学法基于前苏联教科院院士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理论,是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对于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教学问题,并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和成果,而且还要知晓这些知识和成果获得的过程、方法和途径,以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问题链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设计问题情境,凸显问题意识,完成生活情境与学习情境的统一;通过知识问题化,将授课知识点分解转化为具体问题,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深化、因果关系逐次递进的“问题链”,强化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图谱,系统完整的理解所学理论。问题链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把落实知识点和培养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全面完善和发展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气氛,通过师生间情感交流,思想互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和创造性思考与学习。
  二、教学设计案例: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課是高校思政“概论”课的第六章第一节,下设“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两目。2015年教材修订时未涉及本节,体现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本节课所讲述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核心,是全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基础,也是邓小平理论正式形成为一个科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标志,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教学实践上看,经过第五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那么他们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下一个疑问:“究竟什么才是社会主义、怎样才能建设社会主义?”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有针对性地解释清楚学生心中所疑惑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解疑释惑,方才能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与掌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只有教师切实教好这节课,学生切实学好这节课,才能为下一节课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内容在全书中处于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设计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第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提出的过程;深刻体会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性、创新性、概括性和针对性;切实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有针对性的回应质疑、反驳谬论、纠正误解、消除歧见,增强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解与认同。
  第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所彰显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与维度,所蕴涵的富强、公平、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结合教学和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为:完整准确的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根据教学实践,确定本节课的三个教学难点:第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相对于传统社会主义观的科学性与创新性;第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的“消灭剥削”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现行政策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设计
  1.总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取“问题链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展开课堂教学。首先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确定教学核心问题——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其次,围绕课程核心问题,进一步对“一节两目”的教材体例分解转化,将教学知识点凝练为三个问题,形成的一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化、因果关系逐次递进的“问题链”,完成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实现教法由照本宣科型向解疑释惑转换。
  2.课程导入
  教师引用最近媒体一篇《印度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报道,向学生提出问题,谈谈如何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社会主义国家。教师则进一步指出,此问题关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提炼出理论问题,营造问题情境,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新课的导入。
  3.课程第一部分教学
  教师首先在总结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判断标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印度真实生活场景图片,要求学生运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去判断印度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贫困,两极分化的印度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进一步分析,不少人为什么会误判印度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源在于他们还囿于传统社会主义观,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本质的制度特征(如计划经济,公有制等)是否等同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显然,两者并不等同。
  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运用对比法揭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传统社会主义观两者的不同之处。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的最根本性质的概括,而传统社会主义观所关注的焦点仅仅局限于社会主义最根本性质的外在表现。最后,学生就自然得出一个结论:邓小平从更高更深的层次上,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更高级更本质的本质属性,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4.课程第二部分教学
  教师首先随机提问学生,要求复述第一部分所学习的“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内容,同时进一步提出问题,“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未提及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否意味着否定或者排除了公有制?”在促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以问启知,推动教学进程自然向下一个知识点延伸。
  其次,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设置教学情境,列举建国以来对公有制的两种典型错误观念,第一种是片面强调公有制,盲目扩大公有制的范围;第二种是鼓吹私有化。教师进而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认识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上,我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再次,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剖析关键问题,明确指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包括生产力问题,又包括社会关系问题两个层次,必须给予完整准确的理解。一旦割裂两者之间的联系,必定会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产生种种误读。而这些误读又会突出地表现在对公有制的认知态度上。因此,必须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给予全面、准确的理解。教师要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应有的价值引领功能,公有制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最可靠制度保证,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私有化等错误观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本身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因此无须将所有特征一一罗列出来。
  5.课程第三部分教学
  首先,教师请学生思考当前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大学生创业,与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中强调“消灭剥削”是否有矛盾?
  其次,剖析关键问题,进行思想引导,提出:马克思主义对剥削的批判,是基于抽象的伦理道德原则,还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标准?答案显而易见,是基于客观的生产力标准。教师再进一步分析总结,指出剥削现象在我国当今社会中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展生产力,这一点我们不能违心的否认,更不能刻意回避;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剥削,但消灭剥削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指出:政策容忍并不代表价值认同。剥削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但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剥削万岁论”,“剥削有利论”。
  6.课程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过程,巩固所知識点,并指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也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本研究紧密围绕在校大学生的阶层意识、大学生对社会分化现象的认知、阶层分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及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方向等方面展开,以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实证材料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阶层;思政教育;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10-02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现代社会分层理论主要有
期刊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必然会存在于一个班级中,因此班级教育是教育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对象。作为班主任,要把握教育的目标,树立教师权威,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因素功用,以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班级教育;主体性因素;教师权威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44-02  教育倡导“教书育人”,即教育的目标不仅在
期刊
[摘要]来华留学生教育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力开展的教育项目之一。其在传播中国文化,扩大国际交流,提高我国高校在海外的知名度,加快我国高校国际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集招生、教育、教学、管理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中,如何把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因素,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是高等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在培养人才的活动中高校学生工作尤为重要。佳木斯大学作为地方性综合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学生工作理念,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全面服务于学校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全面提升学生工作整体水平。  [关键词]学生工作;高校;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已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自媒体发布的信息未经审核就能进入大学生视野,使大学生思想意识趋向多元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越来越重视的背景下,高校如何建设管理好校园网这个网络主阵地,把握住自媒体给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有效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正能量,是当前高校做好宣传思想教育工
期刊
[摘要]在教育体系中,教学管理机制的地位十分重要,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受到教学管理机制的影响。教学管理机制是完成教育计划的重要环节。对教学的管理机制的创新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对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即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又符合了当下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对教学管理机制的概念的概述,现阶段教学管理机制存在的一些现状,来引出创新在教学管理机制改革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来提
期刊
[摘要]对艺术系女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全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难题问题。本文分析我校艺-术系女生的特点,思考目前管理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合我系女生教育管理对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艺术系;女大学生;特点;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54-02  自高校扩招以来,一些综合类
期刊
[摘要]统计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文运用网络问卷调查法对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本科生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较高,认为统计学的学习价值较大,对以后的学习、工作有帮助。但是同学们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偏低,运用能力不足。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困难等方面的调查,提出以应用导向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加强统计学实践教学,提升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
期刊
[摘要]简要分析了美国研究生导师制度的沿革脉络,重点介绍了有“公立常春藤”之称的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研究生导师制度,详细分析了布法罗分校研究生导师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为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学术声誉、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美国;研究生导师;聘任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4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规划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使命。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尝试探究出一条符合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的可行性道路。  [关键词]舞台表演;教学模式;音乐表演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89-03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