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活力点燃数学课堂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中焕发出探究活力。如何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探究学习?本文通过五个环节进行阐述。(1)设“疑,”激发探究思维的浪花;(2)“巧”问,激活探究思维的浪花;(3)架“梯”,开发探究思维的潜力;(4)拓“思”,形成探究思维的个性;(5)“赏识”激发探究思维的热情。
  【关键词】设疑;巧问;架梯;拓思;赏识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中焕发出探究活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呢?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几点体会。
  1.设“疑,”激发思维的浪花“学起于思“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去引发学生对新问题、新知识产生兴趣进而发生疑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老师应欢迎学生提出疑问。当然,教学中“质疑”往往并不是某一个教学环节,而教师要时时有这么一种意识,即必须培养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立即提出探讨的习惯。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出示两组题:⑴1.6÷0.25,15÷0.15;⑵10÷3,14.2÷22。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这样以“障”造成“悬念”,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了一个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巧”问,激活探究思维的浪花
  一个恰当而悬念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椭圆形行不行?”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3.架“梯”,开发探究思维的潜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也作为认知的对象,理解、总结自己学习的全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策略,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去尝试、探究、归纳、总结,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适时指导,设计适当的坡度,架设必要的桥梁,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方向,越过障碍,主动探究。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遇到问题:“一张长方形铁皮,长80厘米,宽60厘米,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做成一个无盖的铁盒。问,做这个铁盒用了多少铁皮?铁盒的容积是多少?”这时,学生因为不知到长方体的长、宽、高,无法计算,有的学生干脆把80厘米、宽60厘米、10厘米当作长方体的长、宽、高进行计算,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每人拿一张纸将四角各剪去一个正方形,再将四边折起来,看一看,想一想,长方体的长、宽、高应该是多少?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得到长方体的长、宽、高应(80-20)厘米、(60-20)厘米和10厘米。在这个问题中,老师创设了极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一步步自主探究出计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结了解题规律,促进了思维品质的培养。针对知识形成的特点,依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探究过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当学生在探索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时,适时加以点拨,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这样不仅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而且有助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潜力。
  4.拓“思”,形成探究思维的个性
  拓“思”就是在教学中对典型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角度、有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教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始终感到新鲜、有趣,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教学时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与众不同的解法和思路。由于这些解法或思路是学生积极努力的“成果”,是主动探索获取的“答案”,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不要急于下结论。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予以肯定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借助课本上的知识对“答案”去再认识、再讨论,并指出学生解题思维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最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在学习除法“平均分”时,有这样一个题:古代有一天,齐国国王赐给三个武士两个桃子,要他们分着吃,这三个武士都不愿意多吃,但又没有办法分得合理,结果都举剑自杀了。这就是有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经过改编)。问:如果要让三士不自杀,你有什么办法?老师放开让学生自由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可活跃了:有的说:国王再赐一个桃子,分给他们每人一个,这样他们都不会自杀了;有的说:再去摘4个桃子,每个人分两个;有的说:把每个桃子分成两半,他们一人吃一半,剩下的一半给国王吃,能与国王分享,是他们的光荣(说到这,有的学生就有意见了:只说分成两半,如果分得不均匀,他们也会自杀的,必须要分成相等的两份,这就初步理解了“平均分”的意思);这个思路一打开,学生可更积极了,把每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4份、5份、6份……的都有,这样不仅感受了“平均分”的意思,甚至连有余数的除法都感受到,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乐于探索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5.“赏识”激发探究思维的热情
  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帮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学习进步,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要注意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经常鼓励,赞美学生。每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这是一种天性。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去克服他们的缺点,用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的心态。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会给学生开辟了另一片天地。教学中,我不吝啬赞美的语言了,学生只要有一点点成绩,我都及时表扬。教师对学生适度的赞扬,及时的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学好数学的积极信念,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励心理。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不断积极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学会学习。
  
  收稿日期:2011-03-10
其他文献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源于思,它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思维活动始于发现问题。它是对一些问题产生了渴望了解、或解决的需要后才开始的。要是学生认识深入,就要启发学生多疑多问。  怎样让学生学会质疑呢?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的发问能体现学习语文得“个性”特点,比如,可以从课题发问;从标点符号和词语的特别用法或句子作用以及特殊含义方面发问;从句
期刊
【摘要】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关键词】培植;成功;教学;保护     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是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学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只有当老师的情感倾注于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
期刊
初中语文课文中的每一篇文章几乎都是专家们深思熟虑精选出来的,不管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也不论是现代文或古文言文,都可谓是经典之作,那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但要引领学生品读欣赏这些名家名作,更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契机,引领学生去品味、鉴赏、模仿乃至有所创造或突破,并应用到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行写作训练。  1.改写课文故事情节进行写作训练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法国小说家莫泊桑
期刊
《妈妈的账单》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60芬尼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当前,农村小学中的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在爷爷和奶奶的带领下都是关怀备至,宠爱有加,很多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逐步养成了只想
期刊
1.课题的提出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探索和实验,我们初步构建了小学数学自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其结构为:创境激趣——自主探索——反馈评价——拓展创新——总结激励。  1.1创境激趣;课始教师通过小比赛、填空、口答、动手操作、讲故事、设疑等方法,创设一种“不协调”,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
期刊
【摘要】小学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好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识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教学  Teaching of literacy in lower grades  Zeng Fanqin  【Abstract】The primary grades is the main task
期刊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
期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也是人性的角斗场,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我们要说开卷并非都有益。对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内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应该作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相活
期刊
【摘要】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观趣。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通过游戏、创设情境、数音结合和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游戏活动;数学情境;数音结合;竞赛    Mathematics teaching pri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