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一是趣味性。爱因斯坦认为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学习,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课堂导入时要充分考虑到兴趣的激发,有意识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二是针对性。课堂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导入要能揭示教学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形象性。初中生由于生活实践少,又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导入时要注意直观性和形象性。四是新颖性。导入新课时,注意引用材料的新颖性。老生常谈的材料固然有用,但新颖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更能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1.以教师引导、师生配合为主的导入法
其一,温故知新导入。这是教师导课中最基本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新知识,从而引出新课,从已知的领域转入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要做到前后衔接自然,使新旧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体系,起到了“架桥铺路”的作用。
其二,故事引路导入。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许多历史名人的感人的事迹,不但能引人入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向先辈学习的热情,推动学生立志成才。如教学《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时,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故事引入北宋的建立再展开到其他民族政权的建立,形成了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局面。
其三,音乐渲染导入。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如在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课时,让学生听或者唱《国歌》,接着教师讲述它诞生的背景,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这样的方式可以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达到气氛活跃、情景交融的目的。
其四,诗词名言引用法。就是用名诗词或名言名句导入的方法。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了不少的古诗词、名人名言。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导入新课是十分自然的。在讲到《王安石变法》时,先用一首诗来引出作者王安石,然后开始学习变法的过程与内容、影响就顺理成章了。
其五,设疑导入法。设疑导入法,就是教师一上课,就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从中揭示主题,导入新课。但提出的问题情境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其六,联系实际法。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乡土教材的内容大多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学生对此都比较熟悉,利用乡土教材进行导入教学,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在导入课中,运用乡土教材,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其七,设计悬念法。初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稳定,他们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因此,在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导入中适当地制造悬念,适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通过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八,时事新闻法。报刊上与历史学习有关的内容很多,教师平时多浏览,在教学中选择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比较具体生动的新闻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感到历史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视野。比如:今年是国庆60周年,那么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样成立的?让我们一起走进60年前的这段历史。学生的探究意识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课堂的气氛也就变得活跃。
2.以学生参与、突出主体的导入法
其一,情景剧法。情景剧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情景剧本,组织学生排练、演出,它不仅能培养参练学生的表演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体态语言的形成,而且能激起广大学生的好奇感,来探究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而能主动地进入新课学习。如《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课学习,由学生分角色表演重庆谈判的场面,其他学生观赏3分钟情景剧导入,效果很好。
其二,演讲式导入。教师可在上课伊始让学生演讲两三分钟,演讲的内容根据教材的有关内容安排。通过学生的演讲话题直接设问导入。
其三,竞赛辩论式导入。当代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课堂导入时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采用竞赛、辩论的方式围绕教材,选定主题,开展竞赛。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竞争中,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
3.以媒体图片、直观形象的导入法
其一,直观教具导入。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直观教具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容易就产生欣赏—羡慕—向往—理解—实践这样连锁的心理过程,很快就能进入角色。
其二,图片观察法。图片是最直观的教具,现在的历史课本中的插图很多,如果变静为动充分利用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课本的插图,我们还可以搜集许多历史实物的图片、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的画幅,这些东西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其三,“幻灯投影”导入。这是一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导入方式。“幻灯投影”导入法能够“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强化视觉冲击力,增强学习效果。
其四,利用多媒体导入。现在,网络资源的丰富,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历史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导入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多媒体不仅能提供学生大量直观、形象、生动的资源,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是趣味性。爱因斯坦认为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学习,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课堂导入时要充分考虑到兴趣的激发,有意识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二是针对性。课堂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导入要能揭示教学的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形象性。初中生由于生活实践少,又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导入时要注意直观性和形象性。四是新颖性。导入新课时,注意引用材料的新颖性。老生常谈的材料固然有用,但新颖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更能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1.以教师引导、师生配合为主的导入法
其一,温故知新导入。这是教师导课中最基本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新知识,从而引出新课,从已知的领域转入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要做到前后衔接自然,使新旧知识形成一个初步的体系,起到了“架桥铺路”的作用。
其二,故事引路导入。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许多历史名人的感人的事迹,不但能引人入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向先辈学习的热情,推动学生立志成才。如教学《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时,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故事引入北宋的建立再展开到其他民族政权的建立,形成了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局面。
其三,音乐渲染导入。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如在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课时,让学生听或者唱《国歌》,接着教师讲述它诞生的背景,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这样的方式可以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达到气氛活跃、情景交融的目的。
其四,诗词名言引用法。就是用名诗词或名言名句导入的方法。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了不少的古诗词、名人名言。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导入新课是十分自然的。在讲到《王安石变法》时,先用一首诗来引出作者王安石,然后开始学习变法的过程与内容、影响就顺理成章了。
其五,设疑导入法。设疑导入法,就是教师一上课,就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使学生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从中揭示主题,导入新课。但提出的问题情境要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其六,联系实际法。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乡土教材的内容大多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学生对此都比较熟悉,利用乡土教材进行导入教学,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在导入课中,运用乡土教材,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其七,设计悬念法。初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稳定,他们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因此,在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导入中适当地制造悬念,适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通过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八,时事新闻法。报刊上与历史学习有关的内容很多,教师平时多浏览,在教学中选择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比较具体生动的新闻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感到历史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视野。比如:今年是国庆60周年,那么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样成立的?让我们一起走进60年前的这段历史。学生的探究意识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课堂的气氛也就变得活跃。
2.以学生参与、突出主体的导入法
其一,情景剧法。情景剧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情景剧本,组织学生排练、演出,它不仅能培养参练学生的表演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体态语言的形成,而且能激起广大学生的好奇感,来探究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而能主动地进入新课学习。如《全面内战的爆发》一课学习,由学生分角色表演重庆谈判的场面,其他学生观赏3分钟情景剧导入,效果很好。
其二,演讲式导入。教师可在上课伊始让学生演讲两三分钟,演讲的内容根据教材的有关内容安排。通过学生的演讲话题直接设问导入。
其三,竞赛辩论式导入。当代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课堂导入时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采用竞赛、辩论的方式围绕教材,选定主题,开展竞赛。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竞争中,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
3.以媒体图片、直观形象的导入法
其一,直观教具导入。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直观教具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容易就产生欣赏—羡慕—向往—理解—实践这样连锁的心理过程,很快就能进入角色。
其二,图片观察法。图片是最直观的教具,现在的历史课本中的插图很多,如果变静为动充分利用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课本的插图,我们还可以搜集许多历史实物的图片、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的画幅,这些东西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其三,“幻灯投影”导入。这是一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导入方式。“幻灯投影”导入法能够“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强化视觉冲击力,增强学习效果。
其四,利用多媒体导入。现在,网络资源的丰富,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历史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导入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多媒体不仅能提供学生大量直观、形象、生动的资源,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