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要使我同群众有距离”
1958年7月1日至7日,周恩来冒着酷暑高温,到广东省新会县(今江门市新会区)视察。
周恩来一到新会,就嘱咐地方负责人:“不要使我同群众有距离。”在劳动大学,他亲自动手用牙签把切好的菠萝插好,送给身边的学员品尝。在五和农场,他与干部职工围坐在一棵大树底下,谈生产,谈计划,还为农场技术员亲手端上茶水。在参观葵厂时,他拿起葵扇,给正在烙画的青年工人扇风取凉。临别时,他走到送行工人的后排,与老工人握手话别。
在视察周郡合作社时,群众都想亲眼看看敬爱的周总理,负责保卫工作的干部为是否让群众进去犯了难。周恩来说:“不要紧,我们相信群众,让他们进来吧!”霎时,一百多名群众争先恐后地挤入会议室。
周恩来在新会县人民会堂作形势报告时,门外的群众纷纷朝里探头,有的人干脆走了进去。工作人员怕影响周总理作报告,就把门关上了。周总理看到这情景,笑着对新会县委书记说:“为什么把我同人民群众隔开来?”于是会场的门全都打开了,门外的群众兴高采烈地走了进去。周总理作完报告,走出会场后,频频向等候在外面广场和街上的广大群众挥手致意。群众沸腾了,大家尽情地鼓掌,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
为普通群众修建浴室
1959年1月,周恩来到广东省看望因病在这里疗养的邓颖超,并到从化县温泉大队视察工作。
从化的温泉全国闻名,是各级领导人的疗养地。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温泉都被干部疗养院占了,当地的普通百姓却难以享受到温泉洗浴。细心的周恩来发现了这个问题,问陪同的当地负责人:“普通群众有没有洗澡的地方?能不能洗上温泉啊?”
当地的大队干部吞吞吐吐地说:“社员们一般就在池塘边洗,有的打水回家洗,洗温泉还有一定的困难。”
周恩来生气地说:“修干部疗养院有钱,给当地群众建浴池就经费有困难?都知道洗温泉好,能治病,可当地群众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地方,却洗不上温泉,你们说,群众会怎么想?你们在温泉修建这么好的房子给我们住,我们随时都可以享受温泉,温泉地区的老百姓却洗不上温泉,我和小超都感到不安。”周恩来进一步提议:“凡是到温泉疗养的同志,向他们募捐,给人民建一座温泉浴室。我和小超带头,每人捐100元。”
此后不久,广东省有关部门拨专款专料,给温泉地区的群众修建了浴室。根据周恩来的意见,还特地为儿童设计建造了两间浴室。1962年,周恩来又到从化开会时,仍记挂着为普通群众建温泉浴室的事,当得知温泉浴室已经建成后,他满意地笑了。
“要把民工生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1959年5月19日,周恩来到密云水库工地视察。他细心听完指挥部负责人的汇报后,问道:“民工一天劳动几个小时?”
“每天12个小时。”
“民工从住地到工地要走多远的路程?上工下工要走多长时间?”周恩来问得很细。
“来回路程大概要走两个来小时。”
周恩来问:“再加上吃饭,总共多少时间?”
“需要15个小时左右。”
“那怎么行呢?”周恩来说,“民工劳动时间太长了,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应当实行三班制嘛!三班制不仅能够保证民工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保持充沛的体力,而且可以改善目前工地上劳动拥挤的现象。”
“民工能看到电影吗?多久看一次?”周恩来的问题接踵而至,“民工每天的补助是多少?”
“每天每人发四毛钱的饭费补助。”
“太少了!民工在工地上除吃饭外,还要补衣服、缝鞋子,会抽烟的每月还要买点烟叶和火柴,有时有个头疼脑热的,不想吃食堂的饭菜,还要到小馆子吃点片汤。天这么热,民工们也要买根冰棍吃。他们离家很久了,总要给家里写封信,还得花钱买邮票。每天只发给四毛钱的伙食费怎么行?一定得发些零用钱。要把民工生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使民工知道每天每人补助多少,并把钱发到民工手里,防止任何人克扣。”
后来,水库指挥部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给民工每天每人发三毛零用钱。完成任务多、劳动好的,还可以多发一点。民工的劳动积极性更高了。
“我们要相信群众”
1962年,周恩来在齐齐哈尔第一重机厂检查工作时,看到地上放着一个刚加工完的大部件,便问负责加工的工人师傅这是什么部件,但工人只回答了部件的代号,却答不上来这个部件具体是干什么用的。
周恩来又回过头来问有关负责人,才知道由于国防安全的需要,厂里没有明确告诉工人有关部件的作用和性能等情况。周恩来立即表示:“我们要相信群众,要让工人知道他们干的活是什么。要不然,怎么做发动群众的工作呢?”
按规定,周恩来外出有严格的安全保卫制度,他的车出动时,前驱车、后卫车都要到位。他对此很反感,曾多次反对,甚至严厉警告不许前呼后拥跟随他。当警卫说这样做是为了安全时,周恩来说:“像这样还怎么接近群众?吓也吓跑了。你们这样前呼后拥是什么影响?连自己的人民群众都信不过还谈什么为人民服务?”
因此,周恩来经常会突然行动,不让警卫车跟随,只有卫士、司机他们三人。
向群众拜师
周恩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群众比我强,群众智慧多,办法多”,他“拜师”的事,随处可拾。
1958年7月,周恩来到上海钢铁一厂视察时,正赶上炼钢炉出钢。他随手拿起铁锹,与工人们一起出钢。他谦虚地问炼钢工人:“我劳动还像吗?看到不对,你就批评,我好改正。”
看到厂房上空来来往往的行车,周恩来又爬上操作台,对驾驶员徐师傅说:“徐师傅,我要拜你为师,学习开行车。”在徐师傅的指点下,周恩来直到比较熟练地掌握了驾驶技术,才走下行车。
周恩来还勇于承认错误,向群众道歉。1957年,周恩来在杭州接待外宾时,在一道“双味脆梅”的菜里面,吃出了沙子,当时大家都以为是厨师姜师傅的责任,姜师傅也主动承担了责任。事后调查,菜里不是沙子,而是一个金属镶牙的碎片。当调查结果汇报到周恩来那里时,他马上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牙齿,发现自己的一颗镶牙缺了一块。周恩来马上让人发电报慰问姜师傅,并向他表示歉意。
“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需要,要在北京建设“十大建筑”。在兴建天安门前建筑工程时,有1000多户居民要搬迁。周恩来几次指示要关心拆迁户的居住问题。有关部门根据他的指示,专门拨了3000万元为拆迁户修建住宅。人民大会堂建成后,周恩来又指示,邀请原来住在天安门地区的拆迁户参观人民大会堂,并请他们在人民大会堂看一场电影。这一举动,生动诠释了周恩来“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
据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高振普回忆,周总理到公园去散步时,绝对不让封园、戒严。他说:“公园是大家的,大家都可以玩,不能我们一来,就不见群众了。”看戏时,他也不让惊动观众,常常在戏开始前两三分钟到剧场,等灯暗了,幕帘放下了,才悄悄地走进去。谁也想不到这个时候总理会来,所以他坐在那儿不会影响大家看戏。
高振普介绍说:“总理在大的方面为国家做贡献,在小的事情上也想着老百姓。比如下雨了,他就会让司机慢一点开,特别是雨大的时候,不要把水溅到路边的群众身上。”
1958年7月1日至7日,周恩来冒着酷暑高温,到广东省新会县(今江门市新会区)视察。
周恩来一到新会,就嘱咐地方负责人:“不要使我同群众有距离。”在劳动大学,他亲自动手用牙签把切好的菠萝插好,送给身边的学员品尝。在五和农场,他与干部职工围坐在一棵大树底下,谈生产,谈计划,还为农场技术员亲手端上茶水。在参观葵厂时,他拿起葵扇,给正在烙画的青年工人扇风取凉。临别时,他走到送行工人的后排,与老工人握手话别。
在视察周郡合作社时,群众都想亲眼看看敬爱的周总理,负责保卫工作的干部为是否让群众进去犯了难。周恩来说:“不要紧,我们相信群众,让他们进来吧!”霎时,一百多名群众争先恐后地挤入会议室。
周恩来在新会县人民会堂作形势报告时,门外的群众纷纷朝里探头,有的人干脆走了进去。工作人员怕影响周总理作报告,就把门关上了。周总理看到这情景,笑着对新会县委书记说:“为什么把我同人民群众隔开来?”于是会场的门全都打开了,门外的群众兴高采烈地走了进去。周总理作完报告,走出会场后,频频向等候在外面广场和街上的广大群众挥手致意。群众沸腾了,大家尽情地鼓掌,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
为普通群众修建浴室
1959年1月,周恩来到广东省看望因病在这里疗养的邓颖超,并到从化县温泉大队视察工作。
从化的温泉全国闻名,是各级领导人的疗养地。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温泉都被干部疗养院占了,当地的普通百姓却难以享受到温泉洗浴。细心的周恩来发现了这个问题,问陪同的当地负责人:“普通群众有没有洗澡的地方?能不能洗上温泉啊?”
当地的大队干部吞吞吐吐地说:“社员们一般就在池塘边洗,有的打水回家洗,洗温泉还有一定的困难。”
周恩来生气地说:“修干部疗养院有钱,给当地群众建浴池就经费有困难?都知道洗温泉好,能治病,可当地群众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地方,却洗不上温泉,你们说,群众会怎么想?你们在温泉修建这么好的房子给我们住,我们随时都可以享受温泉,温泉地区的老百姓却洗不上温泉,我和小超都感到不安。”周恩来进一步提议:“凡是到温泉疗养的同志,向他们募捐,给人民建一座温泉浴室。我和小超带头,每人捐100元。”
此后不久,广东省有关部门拨专款专料,给温泉地区的群众修建了浴室。根据周恩来的意见,还特地为儿童设计建造了两间浴室。1962年,周恩来又到从化开会时,仍记挂着为普通群众建温泉浴室的事,当得知温泉浴室已经建成后,他满意地笑了。
“要把民工生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1959年5月19日,周恩来到密云水库工地视察。他细心听完指挥部负责人的汇报后,问道:“民工一天劳动几个小时?”
“每天12个小时。”
“民工从住地到工地要走多远的路程?上工下工要走多长时间?”周恩来问得很细。
“来回路程大概要走两个来小时。”
周恩来问:“再加上吃饭,总共多少时间?”
“需要15个小时左右。”
“那怎么行呢?”周恩来说,“民工劳动时间太长了,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应当实行三班制嘛!三班制不仅能够保证民工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保持充沛的体力,而且可以改善目前工地上劳动拥挤的现象。”
“民工能看到电影吗?多久看一次?”周恩来的问题接踵而至,“民工每天的补助是多少?”
“每天每人发四毛钱的饭费补助。”
“太少了!民工在工地上除吃饭外,还要补衣服、缝鞋子,会抽烟的每月还要买点烟叶和火柴,有时有个头疼脑热的,不想吃食堂的饭菜,还要到小馆子吃点片汤。天这么热,民工们也要买根冰棍吃。他们离家很久了,总要给家里写封信,还得花钱买邮票。每天只发给四毛钱的伙食费怎么行?一定得发些零用钱。要把民工生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使民工知道每天每人补助多少,并把钱发到民工手里,防止任何人克扣。”
后来,水库指挥部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给民工每天每人发三毛零用钱。完成任务多、劳动好的,还可以多发一点。民工的劳动积极性更高了。
“我们要相信群众”
1962年,周恩来在齐齐哈尔第一重机厂检查工作时,看到地上放着一个刚加工完的大部件,便问负责加工的工人师傅这是什么部件,但工人只回答了部件的代号,却答不上来这个部件具体是干什么用的。
周恩来又回过头来问有关负责人,才知道由于国防安全的需要,厂里没有明确告诉工人有关部件的作用和性能等情况。周恩来立即表示:“我们要相信群众,要让工人知道他们干的活是什么。要不然,怎么做发动群众的工作呢?”
按规定,周恩来外出有严格的安全保卫制度,他的车出动时,前驱车、后卫车都要到位。他对此很反感,曾多次反对,甚至严厉警告不许前呼后拥跟随他。当警卫说这样做是为了安全时,周恩来说:“像这样还怎么接近群众?吓也吓跑了。你们这样前呼后拥是什么影响?连自己的人民群众都信不过还谈什么为人民服务?”
因此,周恩来经常会突然行动,不让警卫车跟随,只有卫士、司机他们三人。
向群众拜师
周恩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群众比我强,群众智慧多,办法多”,他“拜师”的事,随处可拾。
1958年7月,周恩来到上海钢铁一厂视察时,正赶上炼钢炉出钢。他随手拿起铁锹,与工人们一起出钢。他谦虚地问炼钢工人:“我劳动还像吗?看到不对,你就批评,我好改正。”
看到厂房上空来来往往的行车,周恩来又爬上操作台,对驾驶员徐师傅说:“徐师傅,我要拜你为师,学习开行车。”在徐师傅的指点下,周恩来直到比较熟练地掌握了驾驶技术,才走下行车。
周恩来还勇于承认错误,向群众道歉。1957年,周恩来在杭州接待外宾时,在一道“双味脆梅”的菜里面,吃出了沙子,当时大家都以为是厨师姜师傅的责任,姜师傅也主动承担了责任。事后调查,菜里不是沙子,而是一个金属镶牙的碎片。当调查结果汇报到周恩来那里时,他马上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牙齿,发现自己的一颗镶牙缺了一块。周恩来马上让人发电报慰问姜师傅,并向他表示歉意。
“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需要,要在北京建设“十大建筑”。在兴建天安门前建筑工程时,有1000多户居民要搬迁。周恩来几次指示要关心拆迁户的居住问题。有关部门根据他的指示,专门拨了3000万元为拆迁户修建住宅。人民大会堂建成后,周恩来又指示,邀请原来住在天安门地区的拆迁户参观人民大会堂,并请他们在人民大会堂看一场电影。这一举动,生动诠释了周恩来“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
据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高振普回忆,周总理到公园去散步时,绝对不让封园、戒严。他说:“公园是大家的,大家都可以玩,不能我们一来,就不见群众了。”看戏时,他也不让惊动观众,常常在戏开始前两三分钟到剧场,等灯暗了,幕帘放下了,才悄悄地走进去。谁也想不到这个时候总理会来,所以他坐在那儿不会影响大家看戏。
高振普介绍说:“总理在大的方面为国家做贡献,在小的事情上也想着老百姓。比如下雨了,他就会让司机慢一点开,特别是雨大的时候,不要把水溅到路边的群众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