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通道锚”锚碇及基础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分析研究

来源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a6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悬索桥来说,锚碇基础是结构设计的关键部位。其性能及稳定对全桥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悬索桥锚碇基础形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一种新型的“通道锚”锚碇基础形式,新型通道锚锚碇基础具有工程造价低、工期短、节能环保性方面等优点。
其他文献
采用碳酸二甲酯与正丁醇为反应原料,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甲基丙烯酸丁酯。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及用量、酯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性催化剂碳酸氢钾催化效果较好,在其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2%~1.5%,酯醇摩尔比1∶3,反应温度105~115℃,反应时间为6 h的条件下,反应效果最佳,此时碳酸二甲酯转化率为85.6%、碳酸二丁酯选择性为94%。
开展了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电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为内容的大学生创新训练的实践。从项目方案的设计、申请书的撰写到实验过程材料的制备、表征,再到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数据的分析,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系统训练。大创实践依托于教师的科研平台,将教师科研与学生创新训练有效结合,将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探讨相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增强模糊局部信息C均值聚类算法的鲁棒性和分割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特征选取的模糊局部信息C均值聚类算法。在现有的模糊局部信息C均值聚类算法基础上,对其目标函数的局部邻域约束项添加邻域隶属度约束,并将特征选取的思想引入该目标函数,并利用KL散度作为正则项因子,获得一种新的鲁棒模糊聚类算法。对算法迭代所获得的像素隶属度进行局部中值滤波,再采用最大隶属度准则实现像素归类得到最终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文
目前基础生物学实验课程在设备条件、师资力量及水平等方面已经相继完备,但是还是存在些许不足,如课程教学目标迟迟未实现。本文针对当前淮阴师范学院基础生物学实验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引入情景教学模式,增强基础生物学实验课程艺术性和互动性,提高大学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产出导向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为研究新旧水泥板拼接后的变形特性,在对旧水泥板强度、承载能力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对局部薄弱处采取注浆、设置钢筋等处置措施后,对新旧板的变形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注浆和配置钢筋等手段,可以减小或消除盲沟在新旧板拼接缝一侧对承载能力、变形的影响;与旧板直接拼接的水泥板左右侧变形不一致,与新板拼接的右侧弯沉是与旧板拼接的左侧弯沉的70%左右,左、右侧板角材料厚度不一致造成左右侧弯沉存在显著性差异;材料的差异、盲沟薄弱点对承载能力、变形特性的影响呈现区域性,为确保新旧板接缝处的结构安全,在局部薄弱处采取有效
某推送装置要求高载荷比、高空间比。针对钢带传动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穿孔钢带的解决方案。从穿孔钢带的原理、传动系统的实现方式、钢带强度及寿命、钢带张紧等方面开展工作,完成了装置的装配及调试。结果表明,基于穿孔钢带的同步推送装置工作稳定,性能可靠,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通过对2009年至2018年间涠洲岛邻近海域234份生物样品体内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该海域生物体内重金属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并对其超标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体内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Pb>Zn>Hg>Cd>Cu;软体类(除双壳贝类)体内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Cd>Zn>Cu=Hg>Pb;双壳贝类体内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Pb>Cd>Zn>Hg>Cu;甲壳类体内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Pb>Zn>Hg>
模型驱动的装配工艺增强可视化技术研究对提高工艺效率有着重要作用。主要围绕复杂光电产品的装配设计评价、仿真和优化等方面,结合基于MBD的产品模型库和基于DFA的装配过程设计知识库的建立,构建产品集成装配信息模型,进一步构建装配复杂性综合评价分析系统,完成基于软计算方法的装配过程优化。同时,构建基于虚拟现实三维装配仿真环境,实现产品装配仿真。
加砂压裂是目前油气田开发增储上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压裂后产生的大量压裂返排液为企业和油气田开发带来了巨大的环保和成本压力。为有效解决压返液处理难题,形成了“去除有害物质而保留有益成分”的重复利用新思路。研发了扩链处理剂、高鳌合度交联剂,解决了返排液中断链小分子胍胶的二次链接及重构难题;研发了辅助处理剂及撬装地面处理工艺,实现了深度去除影响新配液体性能的有害化学及固相物质,但同时保留了有益化学成分的目的,处理回收液配制的压裂液性能指标与清水配液性能指标相当。通过216井次、150000 m3液体的处理和重
通过介绍广东省高速公路治超历程、现状及其特点,着重研究分析高速公路省界治超站模式。系统梳理高速公路省界治超站的建设背景和建设现状,总结治超站取得的成效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引出源头治超、非现场执法、入口拒超等一系列新的治超技术手段和方法,总结各种治超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以期对广东省高速公路治超工作提出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