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0年北京地区枯水年的分布研究

来源 :区域治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dy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在温榆河》是学校开展的探索式课题研究.本文在一期研究的基础上,围绕北京降水和温榆河径流量等问题,扩大数据量,选取枯水年的视角,进行了历史调研和数据统计两个维度的研究.其中,在北京水利史70年的研究部分,本文提出了年尾数逢1逢2的枯水年年度分布的猜想.在数据分析部分,则先通过统计折线图再现了这个猜想,然后构造两种统计量证实了其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最终形成初步结论,五运六气干支纪年中天干逢辛和逢壬年,也就是阳历年年尾数为1和2的年份,如果不是地支为逢丑或逢未的话,都是比较典型的枯水年候选年.
其他文献
博物馆的文化旅游服务主要是由馆内展品以及博物馆为游客所提供的服务组成,当前博物馆文化旅游服务发展存在票务服务不完善、展陈平台建设落后、导游及讲解系统需提升等方面问题.新时期,为了充分推动博物馆文化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博物馆应加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完善馆内配套设施建设,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全面提升博物馆文化旅游服务的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博物馆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其次针对博物馆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针对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的成员而设立的.社会公平原则是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设立的重要原则,是该制度的首要价值和核心理念.在设计与完善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过程中,社会公平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首先从公平的角度分析当前低保标准所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在统一城乡低保标准的基础上缩小区域性差异,加大低保人员信息归存的监管力度等建议,加强低保标准指标的评估,促进待遇公平,从而更好地发挥低保“最后一道安全网”的作用.
水环境质量评价是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了解和掌握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及预测将来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治理方案,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本文选取2010-2020年SCI数据库收录的河南省环境/生态学领域的论文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基本指标、学科分布以及关键词分析.研究表明,河南省环境/生态学领域的论文所涉一级学科除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生态学外,还涉及水利工程、地球物理等,各研究主题不断演进和变化,整体趋势为研究对象越来越来越小(物质层面→分子层面),研究内容越来越深入(表面现象→具体机理),研究尺度越来越大(生物→系统或者单一系统→多系统).
本文结合野外凋落物收集和室内分析试验,对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georgeivar.Smithii)不同海拔梯度、不同生境条件下凋落物输入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急尖长苞冷杉林凋落物在3700米、3900米和4100米海拔上的年总产量分别是4.7748t/hm2、4.6604t/hm2和4.2274t/hm2.从不同生境分析,凋落物年总产量在海拔3700米、3900米和4100米时表现为林窗边缘>郁闭林下>林窗内部.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乡村建设的关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农业归根究底是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密的产业,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农村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的目标,反之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大掣肘因素,因此,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便成为关键中的关键.河南是农业大省,在新时代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善于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本文结合河南农业省情实际,从党建引领、面源污染治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等方面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路径作进一步的探索.
近年来,全国各地城市在探索社区治理创新方面做了众多实践尝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和挑战,亟需依靠创新社区治理方式来进行解决和完善.本文立足已有的社区治理实践成果,梳理城市社区治理的主要模式,分析当前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现实问题,拟对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提出相关建议和可行性路径,以完善城市社区治理.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良好的环境是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随着社会逐渐发展,城镇化达到一定水平后,乡村田园生活反而成为了很多人的一种美好憧憬.但以往乡村的发展过程中,一味追求农业增收和经济增长,忽略了生态环境对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着乡村生态价值观念薄弱、资金技术人才难以保障、乡村管理松散、历史环境问题突出和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困境.因而,农村生态环境的全方位治理是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农业生活的低碳化,进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农村工作重点转为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建设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也被摆在突出位置,在此基础上,乡村优秀文化面临主体流失、客体承载力不足、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进而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与建设路径上要注重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利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农村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文化活力.
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坚持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动规模化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力量,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家庭农场培育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持续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提升质量效益,助推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