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探析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f657094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作为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作文成绩,常常让学生摘抄别人的话语,复制别人的思路,寻找通用的素材,导致学生作文文采富丽而无精神,貌似有文化而少深度,叙事少了情节和细节,议论没了逻辑和思想,这些都成为高中作文的现实之痛。
  2008年,江苏考生的高考作文里,鲁班与班超为争夺锯子的发明专利争夺不休;牛顿与爱因斯坦为抢夺“谁是弱智”忙得不可开交。作为一个在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当阅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有的只是无奈与悲哀。难道这就是我们这些经受了最起码12年学校教育的青年学生的认识常识,这就是我们中学作文教学的最终效果?我们必须承认,这确实是我们教出来的学生,面对作文,我们让学生去积累素材;面对作文,我们让学生模仿;面对作文,我们让学生去套用现成的结构。这样急功近利的训练的结果就是,很多学生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认知而写作,他们往往为素材所奴役,在作文之前,先准备好材料,面对命题拿上去就套,这样的做法违背了作文的本质。
  更有考生把好奇心这个浅层的由头和伟大的发现与创造联系在一起:有了好奇心就有了美洲新大陆;有了好奇心就有了地球绕着太阳转…一这样的文字,体现了考生对命题缺乏深入的理解与思考,套作的思路很明显,许多考生就是在硬贴标签。这不得不说是我们高中作文教学中面临的尴尬处境。
  日常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推崇文采斐然,语言优美,思想睿智的高考满分作文,但江苏高考阅卷组作文组组长何永康教授说:能写满分作文的学生不是教出来的,也是教不出来的。一味的套用满分作文,就会缺乏创新,旧瓶里装旧酒无论如何是不会令人耳目一新的。这样的惨痛教训时常在高考的战场上上演。今年有位考生写苏轼,语言优美,作文功底很好,似乎也有很浓重的文化底蕴。可是这样硬是套用材料,曲解好奇心的内涵的作文,只能说他偏离了题意,拿一个不及格的分数。
  那些那为赋“诗意”强作文,掩饰自己本真情感的话语,早已失却了年轻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鲜活的生命气息,失却了写作主体独立的思想。本应说真话、抒真情的作文在现实中似乎竟成了难以企及的高线。在现代高中生的作文里,我们难以发现现代中学生应有的气质与活力,要么老气横秋玩深沉,要么就是浅薄幼俗显无知。这不得不令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深思。
  
  二
  
  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揭示了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向,关注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更提醒了教学工作者今后教学工作的趋向,提倡中学生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面对当代中学生好奇心的泯灭,命题者提示说好奇心是个好东西,让考生关注自己灵魂深处缺失了的那些美好的情感与一些最浅层的人类原始本性。可是命题者似乎高估了我们考生的理解能力,因为对大部分考生来说,好奇心距离他们已经很遥远,他们实在很难与它产生共鸣,甚至对好奇心只是一种机械化的理解。于是很多考生写小时候的好奇心,更多的人写牛顿的好奇心,爱因斯坦的好奇心,苏轼的好奇心,李白的好奇心,陶渊明的好奇心,历届感动中国人物的好奇心……扪心自问,这些不都是我们平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积累的一些素材吗?对于这些材料很多同学只是一知半解,缺少自己的理解,写出来的东西大同小异。面对好奇心,我们的考生产生不了丝毫的好奇,只是在很机械的贴标签,这根本不是在写作文,而是在套作文。这些远离中学生实际,缺乏真实感受的文字实在很难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
  如果我们的学生都会冷静的关注自身,理性的分析社会,能够剖析出作为中学生对社会应有的理解,就一定能写出令人怕案叫绝的文章。同样用牛顿被苹果砸的例子,大部分考生说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可有一考生这样写到:当苹果不偏不倚地砸在牛顿的脑袋上,这就打开了近代物理学的大门。驱使牛顿探究出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飞这一问题的动力,便是他作为一名可以名留青史的伟大的物理学家而必备的能力——好奇心。这样的文字是加入了考生自己对好奇心的理性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的,该考生不是一味的为用材料而写材料,而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好奇心的理解而用材料。他还有对好奇心更深入的思考:于是万有引力被抛出,划出漂亮的弧线,飞上了天空,拉开了人们从地上到天空,由天空上太空的历史序幕。
  在2008年高考的考场上,有人面对还有在高考考场上面对“缺考者”座位发出的好奇的遐想;还有好奇的窥视独腿同学下楼时艰难地捡起香蕉皮而引发的灵魂的震撼。还有……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领略到“奇”与“妙”的天然交融与灼热升华。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考生的身边,如果我们的学生关心自己周围的生活,对此体会、感悟,就可形成自身独一无二的认识。我们每人每天的身边发生着不同的事,经历不同,感受也会不同,学会总结与提炼,就可以产生千千万万作文题材,何至于会产生作文题材撞车。或是套用古今中外名人之例的硬贴标签的文章呢?
  
  三
  
  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出对生活的感悟才是作文教学的本质。作文教学首先要从这个本质人手,提倡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率性写作。应该让学生把作文理解为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而不是一种痛苦的负担。一味地去训练学生作文的思维模式,一味的训练审題,一味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忽视了思考学生到底从作文教学中获得了什么,忽视了思考作文教学是否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些做法都偏离了作文教学的正确轨道。教师应从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出发进行合情合理的引导启发,进而唤起学生的美好感情,解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学生的思想渐渐变得复杂起来,他们希望通过作文来反映自己的追求,宣泄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期望获得教师和同学的理解。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反映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做人、鼓励学生创新等角度设计相关的题目指导学生作文。鼓励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生活,记录自己平时的点滴感受;学会思考,从身边小事中获得启发;学会记录自己的情感变化,让他们逐渐把文字理解成抒发情感的媒介。
  笔者认为,高中的作文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在不断探索与研究的一项事业。对于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学,我们要有全局观,训练要有目的性,针对性,着眼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高一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应该花一点时间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写。在这个阶段。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写作的乐趣,能在作文中或多或少表达出自己想要说出的东西。重视文体的训练,要写中规中距的作文。记叙文就是记叙文的样子,议论文就是议论文的样子。
  高二年级的作文教学应侧重训练学生筛选并提炼生活素材的能力,并注重从阅读中获得自己独特感受,形成富有个性化的生活体验;关注社会生活,学会理性思考,对社会生活有自我的创新见解,在作文中始终坚持“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写作原则。
  高三的作文教学可以更接近应试训练,教会学生挑选合适的表达技巧。因为写真实情感并不是写作文的惟一要求。体现语文素养,并不是仅仅有了真情实感,也需要用高超的技巧将其表现出来,来获得阅读者对所写的真情实感的高度认同感。此外,还要加强审题训练,挑选合适的材料来行文。高三的作文侧重整体提高,是高中作文教学检验成果的时候,应该更重视评讲工作。每一次的作文训练过后,发现学生作文的优点,也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断的修改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進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许多学校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对此做一番梳理。    一、存在的问题    1 家庭的误导  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
期刊
在辅导学生结合插图领会课文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意外地发现,学生经常专注于课文插图的艺术形象,忘情于插图的艺术境界,沉浸于插图所带来的美好想象之中,学习的效果就有明显提高。因此,笔者觉得教学中处理好“图”与“文”的关系,充分发挥图画的作用,这对于帮助小学生识字、学词和理解课文内容是大有好处的。《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一、欣赏画面。理解文意,培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创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和学习语文的美。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    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心理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
期刊
所谓英语5P技能,即英语的文章片断(Piece)技能、句型结构(pat—tems)技能、文法(Phrasing)技能、詞组(Phrases)技能和语音(Pronunciation)技能5个方面。在具体实施英语教学过程中,将如何对学生实施英语5P技能的教学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强调课堂的创造和开发过程,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閱读原文”。
期刊
一、快乐和谐政治课堂的提出    1 实施新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  更新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是教育的价值取向。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令人愉悦的课堂,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政治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2 改变政治课教学困境的需要  构建快乐和谐政治课堂,激发学生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营造一种激烈探索和理解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答案开展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启发学生
期刊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但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小学高年级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更广泛,身体机能更为成熟,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了更浓厚的阅读兴趣。那么,如何指导他们更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呢?在平时工作中,笔者不断摸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兴趣为“师”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这是对兴趣
期刊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初中语文一项首要的教学要求。能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综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繁难偏旧的分析随处可见,但“琅琅的读书声”却只是出现在早读课上。有感情地朗读,正成为一项被逐步忽视的要求。但是,笔者认为,在初中阶段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仍然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正确引导,养成朗读习惯    于漪老师说得好:“我的课堂教学始终在追求这样一种效果
期刊
一、教學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关词汇和句子。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