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素腹腔灌注对腹腔粘连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f30311320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手术后反复抗菌素腹腔灌注对腹腔粘连的影响。

方法:

选用中国本兔32只,分成八组。分别用头孢唑啉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氧氟沙星、妥布霉素、0.5%灭滴灵溶液及生理盐水对照行腹腔连续灌注5天,灌注结束后10天再开腹观察。

结果:

各组腹腔内均无粘连。

结论:

腹腔内灌注上述抗菌素是一种安全的用药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下肢股腘静脉瓣的功能。方法:30例下肢深静脉功能良好的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经腘静脉穿剌下肢深静脉造影、透视下观察股腘静脉瓣的活动。结果:当病人作Valsalva运动(吸气后屏气)时,股腘静脉瓣均发生关闭;当病人作足屈伸运动时,股静脉瓣发生半开放、半关闭活动,但腘静脉瓣发生完全关闭和开放活动。结论:腘静脉瓣主要功能是参与小腿肌肉泵的活动,股静脉瓣的主要功能是抗逆向压力。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B超对有症状的胆囊疾病手术难度预测的价值。方法:通过术前B超对手术难度预测,术中难度评估,术后病检三方面结合对100例有症状的胆囊疾病患者进行评比,从而确立术前B超的手术难度预测参数,前瞻性地选择手术时机。结果及结论:术前B超预测的手术难度正确率为88%,特异性为90.3%,灵敏度为80.1%。研究结果还表明,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疾病患者若无严重并发症宜在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后2周至1个月内
目的:建立从膀胱癌尿液脱落细胞中提取RNA进行RT-PCR研究的实验方法。方法:从20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提取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癌细胞中CD44基因V6~V11外显子序列。结果:18例尿液标本均可被扩增出所设计的相应片段,并经Southern印迹杂交证实。结论:临床上采用此技术可从分子水平上对大批膀胱癌患者的癌基因表达产物进行无创伤性检测;为深入研究膀胱癌的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
目的:研究在肝硬变逐渐形成过程中自发门-体分流的形成及其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γ标记微球法,对大鼠四氯化碳肝硬变模型的自发门-体分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肝硬变形成过程中,门脉压,门脉阻力等血流动力学参数逐渐发生变化,肝硬变形成后变化更加显著,门脉阻力增加出现在门脉压尚未明显升高前;自发门-体分流在肝硬变形成后才建立,且个体间差异较大;未发现其与某单项血流动力学参数间有相关
期刊
目的:为治疗距骨骨折提供新术式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舟骨背侧面形态、血供来源进行观测。结果:舟骨背侧面动脉主要来自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以及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分别发3~5支、1~3支和1~2支外径在0.2~1.0mm之间的骨膜支,形成骨膜动脉网。结论:以内踝前血管为蒂,可切取舟骨背侧2.0cm×1.0cm×0.5cm大小的骨瓣,用于距骨颈骨折修复。术式经临床应
期刊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停搏液对成熟与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分别比较St. Thomas No Ⅱ停搏液在15C、30C时对成年大白兔(3~4月)和幼兔(3~4周)的心肌保护效果。结果:30C时,未成熟心肌的冠脉流量恢复率与15C相比明显下降(P<0.01),心肌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细胞内Na+、Ca++含量明显增加(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