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粱又名蜀黍、芦粟、茭子等,是一种抗旱、耐涝、耐盐碱、旱涝保收的高产作物[1],其根系发达,入土较深,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高粱全身是宝,其籽粒、茎秆、穗荛(花序)、穗颈皆可利用,高粱籽粒加工后即成为高粱米,磨制成粉后可做成其他各种食品,高粱还可制糖、酿酒等。茎秆内含红色花青素,提取后可制作染料。高粱秆中含有0.3%的蜡质,浸出后可供制作蜡纸、油墨和鞋油。高粱茎秆和叶片由许多薄壁/厚壁细胞组成,是很好的禾草类造纸原料,可制作文化用纸和草板纸。高粱茎秆与胶结合加压制成板材可代替木材做家具,美观耐用[2]。高粱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广泛,东起台湾省,西至新疆,北起黑龙江,南至西沙群岛,跨越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共5个气候区。黑龙江省属于春播早熟区。近年来,七星研发中心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研究所引进种植矮秆高粱绥杂5号,并进行丰产性试验,种植表现良好,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地整地
高粱抗旱、抗涝能力强,而且耐盐碱、耐瘠薄,具有广泛的适应性[3],因此其对土壤的要求不严,适宜种植地较广。但高粱忌连作,如果连作种植不仅会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而且会造成严重减产。加之高粱具有发达的根系,而且根系入土比较深,具有较强的吸肥能力,一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很多的水分和养分[4]。因此,要实现高粱增产,必须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前茬最好是豆科作物。整地质量与保证全苗和提高产量具有密切关系。因此,高粱在播种前必须做到精细整地,将地耙平、耙细,以利于出苗,确保苗全。为了达到蓄水保墒的目的,高粱提倡秋翻地、秋耙地、深翻灭茬,从而为保全苗创造良好的基础。春季进行起垄,起垄宽度68 cm,垄型笔直,高度一致。
2高质量播种
播前要精选种子,确保种子无病粒、粒大饱满、发芽率90%以上、净度98%以上。播前选晴好天气晒种2~3 d,但要防止破壳。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防治黑穗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5%进行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用3%呋喃丹或5%甲拌磷制成颗粒剂于播种时施下。高粱掌握好适宜的播种期非常重要,为了确保苗全、苗齐、苗壮,宜适时早播;但也不宜过早播种,以免遇低温天气造成高粱种子霉变腐烂。影响高粱出苗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水分,高粱种子的最低发芽温度为7~8 ℃,种子萌动时不耐低温[5],建三江地区的最佳播期为5月10—15日,即当10 cm地温稳定通过10 ℃时进行播种。播种量要适宜,以22.5 kg/hm2左右为宜,以确保苗全、苗齐、苗壮。合理密植能提高土地及光能的利用率,提高产量,以行距68 cm、穴距15 cm左右,保苗9.0万~10.5万株/hm2为宜;播种深度宜浅,以2~3 cm为宜,播后及时镇压。
3肥水管理
前期需氮肥量少,播种时不施尿素,后期需大量的氮肥,分2次追施尿素150 kg/hm2。为避免肥料烧种烧苗,可提前用机车将肥料施入作基肥,施磷酸二铵135 kg/hm2、硫酸钾120 kg/hm2。其中,2/3侧深施于种下8~9 cm、1/3侧深施于种下2~3 cm;追肥第1次在高粱拔节期,追施尿素75 kg/hm2,第2次结合最后一次中耕封垄进行,施尿素75 kg/hm2。为了防止肥料流失,施后覆土盖严实[6]。根据高粱的需水规律,即:前期需水少,遇到严重干旱时可少浇水;拔节至抽穗期需水量最多,耗水强度最高,要满足这一时期对水分的需要,可以促进茎叶生长和幼穗分化与发育,应及时浇水,一次性浇透,确保水分渗透20 cm土层,后期不再浇水,要注意防倒。
4田间管理
高粱出苗后及时中耕,第1遍以深松为主,深松深度达25 cm以上,可防寒增温,发根壮苗,为高粱的早期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三叶期中耕培土,改善土壤结构,促根早生快发,提高抗旱保墒能力,加快根系生长。最后一次中耕进行封垄,防风抗倒,全生育期共中耕3~4次。出苗后三叶期进行间苗,每穴留2~3株苗,以减少养分浪费,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幼苗五至六叶期进行定苗,同时除掉杂草,每穴留苗1株,定苗后进行中耕,覆盖少量土。高粱有分蘖的习性,一般单株有2~3个分蘖,这些分蘖会消耗大量的养分,影响主茎生长。拔节后,要时刻注意分蘖,发现后及时除去。
5病虫害防治
为保证高粱的产量和品质,根据高粱的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有效的防治。高粱主要病害是黑穗病,主要虫害是蚜虫。齐苗后1~2 d内,为预防叶部害虫,喷施速克毙375 mL/hm2。抽穗后,为防止黑穗病的发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蚜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6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9月20日前后)待90%以上植株穗下部籽粒硬化后,抢晴天收获。此时收获,产量最高,品质最好。收后晾晒2~3d脱粒,至籽粒水分14%以下进行妥善保管。
7参考文献
[1] 林汝法,柴岩,廖琴,等.中国小杂粮[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卢庆善,邹剑秋,朱凯,等.试论我国高粱产业发展——论全国高粱生产优势区[J].杂粮作物,2009,29(2):78-80.
[3] 成慧娟,马尚耀,严福忠,等.高粱“赤杂16号”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6):13-14,23.
[4] 石红梅,张福娟,王艳敏,等.夏播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8):21.
[5] 杜江洪,张立媛,王显瑞,等.赤峰地区旱地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模式[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5):102.
[6] 吕树立,付汝洪,张金民,等.豫粱8号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7):8.
1选地整地
高粱抗旱、抗涝能力强,而且耐盐碱、耐瘠薄,具有广泛的适应性[3],因此其对土壤的要求不严,适宜种植地较广。但高粱忌连作,如果连作种植不仅会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而且会造成严重减产。加之高粱具有发达的根系,而且根系入土比较深,具有较强的吸肥能力,一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很多的水分和养分[4]。因此,要实现高粱增产,必须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前茬最好是豆科作物。整地质量与保证全苗和提高产量具有密切关系。因此,高粱在播种前必须做到精细整地,将地耙平、耙细,以利于出苗,确保苗全。为了达到蓄水保墒的目的,高粱提倡秋翻地、秋耙地、深翻灭茬,从而为保全苗创造良好的基础。春季进行起垄,起垄宽度68 cm,垄型笔直,高度一致。
2高质量播种
播前要精选种子,确保种子无病粒、粒大饱满、发芽率90%以上、净度98%以上。播前选晴好天气晒种2~3 d,但要防止破壳。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防治黑穗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5%进行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用3%呋喃丹或5%甲拌磷制成颗粒剂于播种时施下。高粱掌握好适宜的播种期非常重要,为了确保苗全、苗齐、苗壮,宜适时早播;但也不宜过早播种,以免遇低温天气造成高粱种子霉变腐烂。影响高粱出苗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水分,高粱种子的最低发芽温度为7~8 ℃,种子萌动时不耐低温[5],建三江地区的最佳播期为5月10—15日,即当10 cm地温稳定通过10 ℃时进行播种。播种量要适宜,以22.5 kg/hm2左右为宜,以确保苗全、苗齐、苗壮。合理密植能提高土地及光能的利用率,提高产量,以行距68 cm、穴距15 cm左右,保苗9.0万~10.5万株/hm2为宜;播种深度宜浅,以2~3 cm为宜,播后及时镇压。
3肥水管理
前期需氮肥量少,播种时不施尿素,后期需大量的氮肥,分2次追施尿素150 kg/hm2。为避免肥料烧种烧苗,可提前用机车将肥料施入作基肥,施磷酸二铵135 kg/hm2、硫酸钾120 kg/hm2。其中,2/3侧深施于种下8~9 cm、1/3侧深施于种下2~3 cm;追肥第1次在高粱拔节期,追施尿素75 kg/hm2,第2次结合最后一次中耕封垄进行,施尿素75 kg/hm2。为了防止肥料流失,施后覆土盖严实[6]。根据高粱的需水规律,即:前期需水少,遇到严重干旱时可少浇水;拔节至抽穗期需水量最多,耗水强度最高,要满足这一时期对水分的需要,可以促进茎叶生长和幼穗分化与发育,应及时浇水,一次性浇透,确保水分渗透20 cm土层,后期不再浇水,要注意防倒。
4田间管理
高粱出苗后及时中耕,第1遍以深松为主,深松深度达25 cm以上,可防寒增温,发根壮苗,为高粱的早期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三叶期中耕培土,改善土壤结构,促根早生快发,提高抗旱保墒能力,加快根系生长。最后一次中耕进行封垄,防风抗倒,全生育期共中耕3~4次。出苗后三叶期进行间苗,每穴留2~3株苗,以减少养分浪费,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幼苗五至六叶期进行定苗,同时除掉杂草,每穴留苗1株,定苗后进行中耕,覆盖少量土。高粱有分蘖的习性,一般单株有2~3个分蘖,这些分蘖会消耗大量的养分,影响主茎生长。拔节后,要时刻注意分蘖,发现后及时除去。
5病虫害防治
为保证高粱的产量和品质,根据高粱的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有效的防治。高粱主要病害是黑穗病,主要虫害是蚜虫。齐苗后1~2 d内,为预防叶部害虫,喷施速克毙375 mL/hm2。抽穗后,为防止黑穗病的发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蚜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6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9月20日前后)待90%以上植株穗下部籽粒硬化后,抢晴天收获。此时收获,产量最高,品质最好。收后晾晒2~3d脱粒,至籽粒水分14%以下进行妥善保管。
7参考文献
[1] 林汝法,柴岩,廖琴,等.中国小杂粮[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卢庆善,邹剑秋,朱凯,等.试论我国高粱产业发展——论全国高粱生产优势区[J].杂粮作物,2009,29(2):78-80.
[3] 成慧娟,马尚耀,严福忠,等.高粱“赤杂16号”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6):13-14,23.
[4] 石红梅,张福娟,王艳敏,等.夏播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8):21.
[5] 杜江洪,张立媛,王显瑞,等.赤峰地区旱地高粱高产栽培技术模式[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5):102.
[6] 吕树立,付汝洪,张金民,等.豫粱8号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