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用品莫要急于快时尚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zzss11223344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种快时尚的玩法,使得电动车企业营销成本迅速增加,过早走向了过度销售的阶段,行业利润率也随之急剧下降。而产品的快速更新也导致售后跟不上。
  
  每年几十个系列,近百款单品;
  每款单品短则卖不到3个月,长则也就半年;
  厂家为产品取名字,已快翻完金庸全集……
  怎么样,看起来像不像快时尚行业?
  但是,这却是一个典型的耐用品行业——电动车。
  
   耐用品缘何玩起了快时尚?
  
  熟悉电动车行业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以组装为主的行业。别看有1000多家大大小小的电动车企业,但主要零部件基本都依赖于上游的几家供应商,于是不可避免地造成各家电动车企业的产品款式大同小异。这种情况下,各企业开始各显神通:
  一方面,纷纷利用行业内大众的、热点的车型加以小的改进,比如把烤漆做成青花瓷,把外形装饰得时尚些等等,形成所谓的外观差异。于是乎,各企业均“研发”了少则几十款,多则上百款的单品;
  另一方面,在产品本身差异化不明显的情况下,各企业只能试图在销售形式上寻找差异:你找刘德华代言,我就请周润发做广告;你在卫视台投广告,我就到中央台砸钱;你促销送奥拓,我推广就送奥迪……快时尚的各种玩法玩得可谓炉火纯青。
  
  快时尚的后果
  不得不说,这种快时尚的玩法似乎真的见效了,你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提升和各家企业的业绩增长中就不难得到验证。因为它击中了这个快餐时代的消费心理和生活观念,也暗合了我们的国民心态。
  一方面,物质水平的提高,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有实力追求个性消费,与众不同的外观就成了有力的卖点。
  另一方面,中国人骨子里都有一种攀比心理,再穷的人,内心也有虚荣感和奢侈消费的潜意识:我玩不起跑车,但我玩得起手机、买得起电动车,这些商品再贵,我还是能跟上消费。要不,那么多普通消费者怎么会频繁换手机?体现在电动车消费上,就是消费者购买频率明显加快,每台车的平均使用周期缩短至2~3年甚至更短。就跟现在的手机消费一样,有多少人是因为手机坏掉才买新的?
  但这种玩法也使得电动车企业的营销成本迅速增加,过早地将这个行业推向了过度销售的阶段,行业利润率也随之急剧下降。
  另一个严重恶果是售后跟不上。每年淘汰几十、上百款产品,车型更新如此之快,零部件又没有标准化,2~3年之后,消费者想换个配件怎么办?
  不过,行业利润率很低,却不影响很多电动车企业活得很好。原因就在于电动车行业的特殊性:它们既占用着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的货款账期,又通过“先款后货”占压着下游经销商的货款现金。很多电动车企业规模不大,账面却动辄趴着几个亿的现金。
  
  向上游延伸:找利?还是找死?
  
  一方面,利润率被压缩;另一方面,手握重金。于是,有些小有成绩的企业就开始坐不住了。他们感觉,自己都能把整车做好,还有什么不能干的?于是开始疯狂地向上游延伸:
  做电机很赚钱。不就是绕绕铜丝吗,有什么难的,于是他们做电机了;
  做电池很赚钱。“我一年卖几十万台车,这几十万块电池,我自己干多好啊。”于是,他又做电池了;
  ……
  更要命的是,这些企业还坚持认定向上下游延伸是未来的大方向,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殊不知,这些企业中的绝大多数,连自身的电动车业务都没有做深做透。很多企业手拿他人的现金,最终倒在了盲目延伸的道路上。
  其实,这也是中国企业的通病。“中国企业大多是在膨胀的道路上死掉了:做大、收购、并购……他们总认为自己能一通百通。当他把鞋做到第一的时候,他感觉整个国家交给自己管理都行。” 富士达电动车营销总经理吕元桃对此极有感悟。
  正因为对这种盲目扩张有着天然的警惕,作为高管,吕元桃在公司内部反复强调,要紧紧围绕企业最初的定位不动摇,“要耐得住寂寞”。
  但这也绝不意味着富士达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在电动车行业浸淫多年,富士达已在某些跟自身业务紧密相关的环节,比如车架、烤漆等,下大力打造并形成了自己的队伍和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要做这种有限延伸?
  吕元桃说:“一则,这些环节还没有专业的车架厂、烤漆厂能做到全国有名,以至于单一的某个车架也能像电池、电机一样卖给全国的电动车企业。”这和那些延伸做电池、电机的企业完全不同,“人家电池、电机做得最好的厂,都已经上市了,比你电动车的规模大得多。”
  其次,车架、烤漆这样的产品往往不适合长距离的运输,很难规模化,区域产品的差异很大,造成无法做得很大,不像电机、电池有统一标准,可以做大。
  
  守成,还是扩张?
  
  利润率被压缩时,要做大整体利润,还有一种方法:扩大规模,走量!应该说,这在逻辑上没有任何错误。但富士达并不认可这种做法。吕元桃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假如我们现在开了一个饭馆。饭馆只有100平方米,能放10张桌子,我们有3名厨师。3名厨师能同时应付的最大量就是10张桌子同时开饭。我们的资金只能保证冰箱的菜翻一次台,即总共20桌。”
  “现在10桌客人已坐满,那我们就不要再把精力投入到外面去做广告、喊人,先把这10桌服务好,让他们吃好,能让他形成二次消费,并介绍他的朋友来吃。”
  “但很多人不这么想,虽然屋内的10桌已经坐满,但看着外面还有10桌人等着,他会选择给等待的人加座位。于是,厨师的菜开始供应不上了,原来的10桌客人因为菜的品质下降、速度变慢、分量变少也吃得不开心了。现在把客人吃跑了,你到外面找的客人还不如跑的人,干嘛不让现有的客人吃好呢。”
  有的人会说,干嘛不加个厨师呢?但这不是一下就能做好的。“加是能加,但厨师还有一个见习、融入的过程。新店还有一个预热的过程呢。”
  正因为此,虽然富士达已有近500个县级经销商,但2011年的目标仍然只是想做好500个务实的经销商。因为现有的经销商里,还有做得不好的,需要调整、夯实。“不是说经销商多就有用。如果500个经销商你能管理好,每人多卖1000辆,你想想有多少?”
  
   零利润做市场的底气
  
  为了进一步提升经销商,夯实市场,2011年年初,富士达提出了“两亿重金,零利润”做市场的口号。
  虽说这两年电动车行业都在高喊“重金投入”,但真正敢提“零利润”做市场的凤毛麟角。富士达哪儿来的底气?
  吕元桃解释说:“其一,这其实只是把经营利润化成了市场投入,并不是真的不挣钱。客户装了店,你是给他报了,但店树在那儿,是富士达的品牌;客户投了广告,你给补贴了,那不也是富士达的客户价值么?今年看是零,那明年呢?”
  其二,作为出口大户,富士达在国外市场获得的利润,已经能充分保证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对利润的要求。这是绝大多数只做国内市场的电动车企业所不能比的。
  其三,通过“两亿重金”的投入,品牌价值提高了,市场夯实了,因此,现金流也加大了,本来10个亿的现金流,现在变成了20个亿的现金流,公司账面上又会多沉淀好几亿的资金。“资本在这儿了,只要企业健康,老板头脑一直是清醒的,什么时候转化为利润,那只是时间的事。”
其他文献
我们不是“标题党”!如果你是想看“惊悚”、“雷人”的段子请转道天涯杂谈,这里非诚勿扰。如果你正在发愁如何写出一份最受老板待见的年度计划;如果你正希望能够制订出一份最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年度计划;如果你正在寻找2010年度计划执行失利的原因……请往下阅读,学习“打造史上最牛年度计划”全攻略。  11月,一个令职场人纠结的月份。在这个月,大部分职场人的邮箱里都会准时收到一封来自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邮件,标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