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我如何才能有效地完成这些任务?我经过亲身的课堂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小学语文兴趣四部曲教学法,对帮助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能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
一、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已经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从课文的开头做起,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也就是设置疑团,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设置疑团的方法主要有:
1、猜谜语
猜谜语就是把课文的标题和主人公编写成一则谜语,让学生们来猜一猜。学生们都比较喜欢猜谜语活动,他们通过动脑筋猜谜语引起学习的注意,被自然地引入课文当中来,进入学习的角色。当他们猜出了谜底以后,又有一种兴奋和喜悦,从而产生幸福感。
2、讲故事
孩子们在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的故事中成长,都有听故事的习惯,所以老师只要掌握住了这一特点,把课文的内容编写成一个动听的故事,在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学生们在倾听优美的故事中体会、想象和思考,感受故事的快乐,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设悬念
在进入课堂之前,老师给同学们一些承诺和满足,让学生充满好奇和期待,但是必须要完成一定任务和走完一段旅程以后,这个任务和旅程的完成就是课文需要解决的。这样以来,学生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整个课堂都调动着学生们的兴趣。
4、展道具
做手工和欣赏手工艺又是学生们的一大爱好。老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做道具,然后给学生们搭建一个展示道具的平台,让学生们相互推销和借鉴学习,学生们在交流中产生兴趣,推动教学活动。
5、唱儿歌
教师把课文内容编写成儿歌,或者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儿歌,在上课时教师唱给学生们听,从而引出课题,提起学生们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
6、做游戏
通过教师与学生们共同做一个游戏,引出课题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在游戏中体会学习课文的快乐,对课文内容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二、拓展兴趣
学生们产生了学习兴趣以后,如何让学生们的这种兴趣贯穿在整个课堂当中呢?我们就需要在课堂中开展一定的活动,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采取这样一些办法:
1、拿实物
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也就是说生活是文学的源泉,文学是生活的再创造。课文描写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一些事物,带到课堂上来,让我们的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学生们通过观察颜色,了解形状,触摸外表,感知轻重,闻嗅气味,品尝味道,体会冷热,感受氛围等等。在感觉中,学生们进一步对课堂内容继续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
2、放录像
当遇到不能把课文内容带到课堂时,我们就可以把课文内容拍摄下来或者寻找这个方面的录像资料,在课堂上播放,再一次呈现课文当时的情景,丰富课堂内容。学生们很专注地观看影片,进入课文情景,身心格外投入,完全沉醉于其中。
3、赏图片
当课文内容离开我们十分久远或者相当遥远时,我们无从获得它的实物时,可以考虑画图,寻找课文内容的图片,在课堂中展示给学生们,让他们通过观察图片,引起正确的联想和感知。
4、配音乐
课文描述的是关于声音和乐曲方面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选取这个方面的声音和音乐,供学生们聆听和体会。可以先欣赏音乐,再读课文,也可以先读课文,再欣赏音乐,还可以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欣赏音乐。最后这种就是常用的配乐朗读。学生们在优美的乐曲中学习课文内容,体会奇妙声音的乐趣。
5、想画面
文本中,有的课文有插图,有的却没有插图,也没有别的什么资料。这类课文的教学方法最好就是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经历和感知,对课文进行再创造,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在各自的心中创造出新形象。学生们在理想的王国自由翱翔,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做实验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课文是科普类的文章。我们在教学这类课文的时候,就可以紧紧围绕实验本身,向学生们展示实验的过程,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娓娓道来,犹如剥竹笋壳一样,一层接着一层,层层深入,逐渐展开。这种做实验的方法能提起小学生们长久的学习兴趣。
三、保持兴趣
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有其思维的特点,抽象思维尚不成熟,形象思维特点明显。学习课文,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就能吸引住学生,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1、编剧目
师生依据文本的内容和故事的发展情节,加之自己的理解,共同编导课本,并演成剧目。在此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分工,积极组织。确定导演和演员,发挥各自的特长。二是要集体讨论,群策群力。对于过程和细节的处理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使得人物形象更丰满,故事情节更切合实情。三是塑造人物,展示个性特点。参加演出的同学可以加入自己的特点,展示自己的个性,允许各自的发挥。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能让剧目更形象生动。
2、练朗读
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地朗读和讨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要求我们的学生多读,在读书中去体会,在朗读中理解,在读书中去感悟,在读书中去创造。通过多种朗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赛读、轮流读、分角色读等等。
3、编故事
为了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们续编故事,继续把课文引向深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先说后写的办法,在学生中交流和完善,并且得到提高。为课文增添许多生趣,延续学生们对课文的兴趣,继续领略课文的快乐。
4、打擂台
因为小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力求上进,所以我们要为他们搭建舞台。打擂台就是小学生展示自我成果的很好方式。我们可以组织小学生们紧扣课文内容比写作,比朗读,比手工,比绘画,比唱歌等等。
5、改原作
“文从心生”说明课文原文就是作者的体验和感触,具有特定的经历背景,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场合,以及特定的事物,触景生情,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見智,另外的人见了却不一样。为了擦亮我们小学生的思想火花,挖掘小学生的心灵感受,我们可以特意给他们安排改写课文,把他们的心灵流露表达出来,让他们一吐为快,享受快乐。
四、回味兴趣
1、学校交流
“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莱特”这句话就是谈的是读者不同对文章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既然大家的理解不一样,学生们就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提出了,大家共同分享,相互交流学习成果,达到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2、家庭扮演
家庭是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又一个课堂,我们当老师的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家庭中扮演和实习,叫爸爸妈妈当他们的老师,或许家长会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又是一次有益的补充,将会对孩子大有裨益。
3、社区运用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时了,我们不能让孩子重蹈覆辙,酿成悲剧。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社区就是他们展开调查了解的大舞台。社区的许多活动可以让我们的课文得到延伸,让孩子尽快成长起来。社区固然有许多的新鲜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语文课文教学很有好处。
4、生活实践
既然课文来源于生活实践,已经形成了文字和理论性的成果,那么我们也可以把课文还原于生活,回到生活中去,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小学生们把课文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反反复复,又会有新的收获。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只要肯潜心钻研,大胆实践,勤于总结,善于反思,就会有所收获和提高,小学语文课文教学的方法就会不断丰富,教学效果也会随之越来越好。
一、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已经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从课文的开头做起,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也就是设置疑团,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设置疑团的方法主要有:
1、猜谜语
猜谜语就是把课文的标题和主人公编写成一则谜语,让学生们来猜一猜。学生们都比较喜欢猜谜语活动,他们通过动脑筋猜谜语引起学习的注意,被自然地引入课文当中来,进入学习的角色。当他们猜出了谜底以后,又有一种兴奋和喜悦,从而产生幸福感。
2、讲故事
孩子们在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的故事中成长,都有听故事的习惯,所以老师只要掌握住了这一特点,把课文的内容编写成一个动听的故事,在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学生们在倾听优美的故事中体会、想象和思考,感受故事的快乐,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设悬念
在进入课堂之前,老师给同学们一些承诺和满足,让学生充满好奇和期待,但是必须要完成一定任务和走完一段旅程以后,这个任务和旅程的完成就是课文需要解决的。这样以来,学生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整个课堂都调动着学生们的兴趣。
4、展道具
做手工和欣赏手工艺又是学生们的一大爱好。老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做道具,然后给学生们搭建一个展示道具的平台,让学生们相互推销和借鉴学习,学生们在交流中产生兴趣,推动教学活动。
5、唱儿歌
教师把课文内容编写成儿歌,或者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儿歌,在上课时教师唱给学生们听,从而引出课题,提起学生们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
6、做游戏
通过教师与学生们共同做一个游戏,引出课题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在游戏中体会学习课文的快乐,对课文内容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二、拓展兴趣
学生们产生了学习兴趣以后,如何让学生们的这种兴趣贯穿在整个课堂当中呢?我们就需要在课堂中开展一定的活动,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采取这样一些办法:
1、拿实物
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也就是说生活是文学的源泉,文学是生活的再创造。课文描写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一些事物,带到课堂上来,让我们的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学生们通过观察颜色,了解形状,触摸外表,感知轻重,闻嗅气味,品尝味道,体会冷热,感受氛围等等。在感觉中,学生们进一步对课堂内容继续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
2、放录像
当遇到不能把课文内容带到课堂时,我们就可以把课文内容拍摄下来或者寻找这个方面的录像资料,在课堂上播放,再一次呈现课文当时的情景,丰富课堂内容。学生们很专注地观看影片,进入课文情景,身心格外投入,完全沉醉于其中。
3、赏图片
当课文内容离开我们十分久远或者相当遥远时,我们无从获得它的实物时,可以考虑画图,寻找课文内容的图片,在课堂中展示给学生们,让他们通过观察图片,引起正确的联想和感知。
4、配音乐
课文描述的是关于声音和乐曲方面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选取这个方面的声音和音乐,供学生们聆听和体会。可以先欣赏音乐,再读课文,也可以先读课文,再欣赏音乐,还可以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欣赏音乐。最后这种就是常用的配乐朗读。学生们在优美的乐曲中学习课文内容,体会奇妙声音的乐趣。
5、想画面
文本中,有的课文有插图,有的却没有插图,也没有别的什么资料。这类课文的教学方法最好就是立足于文本,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经历和感知,对课文进行再创造,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在各自的心中创造出新形象。学生们在理想的王国自由翱翔,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做实验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课文是科普类的文章。我们在教学这类课文的时候,就可以紧紧围绕实验本身,向学生们展示实验的过程,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娓娓道来,犹如剥竹笋壳一样,一层接着一层,层层深入,逐渐展开。这种做实验的方法能提起小学生们长久的学习兴趣。
三、保持兴趣
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有其思维的特点,抽象思维尚不成熟,形象思维特点明显。学习课文,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就能吸引住学生,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1、编剧目
师生依据文本的内容和故事的发展情节,加之自己的理解,共同编导课本,并演成剧目。在此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分工,积极组织。确定导演和演员,发挥各自的特长。二是要集体讨论,群策群力。对于过程和细节的处理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使得人物形象更丰满,故事情节更切合实情。三是塑造人物,展示个性特点。参加演出的同学可以加入自己的特点,展示自己的个性,允许各自的发挥。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能让剧目更形象生动。
2、练朗读
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地朗读和讨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要求我们的学生多读,在读书中去体会,在朗读中理解,在读书中去感悟,在读书中去创造。通过多种朗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赛读、轮流读、分角色读等等。
3、编故事
为了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们续编故事,继续把课文引向深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先说后写的办法,在学生中交流和完善,并且得到提高。为课文增添许多生趣,延续学生们对课文的兴趣,继续领略课文的快乐。
4、打擂台
因为小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力求上进,所以我们要为他们搭建舞台。打擂台就是小学生展示自我成果的很好方式。我们可以组织小学生们紧扣课文内容比写作,比朗读,比手工,比绘画,比唱歌等等。
5、改原作
“文从心生”说明课文原文就是作者的体验和感触,具有特定的经历背景,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场合,以及特定的事物,触景生情,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見智,另外的人见了却不一样。为了擦亮我们小学生的思想火花,挖掘小学生的心灵感受,我们可以特意给他们安排改写课文,把他们的心灵流露表达出来,让他们一吐为快,享受快乐。
四、回味兴趣
1、学校交流
“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莱特”这句话就是谈的是读者不同对文章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既然大家的理解不一样,学生们就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提出了,大家共同分享,相互交流学习成果,达到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2、家庭扮演
家庭是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又一个课堂,我们当老师的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家庭中扮演和实习,叫爸爸妈妈当他们的老师,或许家长会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又是一次有益的补充,将会对孩子大有裨益。
3、社区运用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时了,我们不能让孩子重蹈覆辙,酿成悲剧。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社区就是他们展开调查了解的大舞台。社区的许多活动可以让我们的课文得到延伸,让孩子尽快成长起来。社区固然有许多的新鲜事激起学生的兴趣,对于语文课文教学很有好处。
4、生活实践
既然课文来源于生活实践,已经形成了文字和理论性的成果,那么我们也可以把课文还原于生活,回到生活中去,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小学生们把课文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反反复复,又会有新的收获。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只要肯潜心钻研,大胆实践,勤于总结,善于反思,就会有所收获和提高,小学语文课文教学的方法就会不断丰富,教学效果也会随之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