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改实施中、究竟该如何去教语文?其实,张庆先生在2005年4月的徐州培训会上,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这八字方针,这八字方针一经提出,让很多语文老师明确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简简单单教语文。
倡简,就是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但语文“倡简”并不是说语文本身是“简单”的,语文本身不仅不简单,而且很有深度。从实践的角度上看,语文学科以生活世界为基础,以“言”“意”互转为内容,以获得智慧为目的,是一门学科特色浓厚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上还有这样的一段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也就不难看出语文本身并不简单,简简单单教语文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上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回归语文教学的本来。
一、教学内容要“精”
语文课文中的知识信息,可谓兼容并蓄,包罗万象,如若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是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
首先教师得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选准精讲的內容。所谓精讲的內容,就是精讲所应侧重的知识点,它一般体现在教的重点、学的难点、答的疑点上。为此,在课堂操作中,决不能面面俱到,而要抓住主要矛盾,精心点拔重点问题,尽量不搞重复劳动,加快教学的节奏。
其次,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来确定“教什么”,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确定每课的教学內容。以教给学生学会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的方法为根本出发点,不要每次学习都重复操作同一个学习方法,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另外,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阅读教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再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基础上,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诸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等等。这样在找准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等问题之后就可以做到教学內容“该教该学的就教就学,不该教不该学的就不教不学。”这样一来,老师在课前就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立足点,上课时学生和老师就会最大可能地产生共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教学环节要“简”
教学环节要“简”,实际就是优化精讲的环节,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明确教学情景和精讲目的、任务以后,为了在最少时间內取得最好的效果,对教学环节进行有科学根据的最为合理的优化组合。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內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造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提出问题,特别是那种能反映文章主旨,表达思想情感的问题。不仅能用问题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不仅会提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而且会提词、句、段、篇表达上的问题。通过围绕这一类问题读、议、练,学生既知道在表达上哪些地方好,又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好,真正了解学习的目的,真实地反映学习效果。因此,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內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
三、教学方法“活”
要达成真正意义上的精讲,必定得借助确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因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出求实多样的教学模式。
教学要因年段、因课型而异。“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有法”,就是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与文本对话,其间教师要启发,诱导、点拨甚至讲解,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无定法”,就是要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直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简单的语文教学是活的语文。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听与说,活动是教师为学生听说创设的舞台。听录音故事,师生一起朗读一部名著,演讲一个主题。简单的语文教学是无处不在的,因为语文本身就在生活中。简单的语文教学不是死抱着课本不放,也不是仅仅读了很多书的而缺乏思想。我们要借助社会的力量,我们要把我们的作家艺术家,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请上我们的讲台。我们也可以采访,可以提问。我们的眼界在这样的活动中开阔,我们的胸襟在这样的活动中拓展。简简单单教语文,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标准,要完美地达到这个标准和境界,并非易事,我想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不懈,向着这个标准和境界努力。
倡简,就是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但语文“倡简”并不是说语文本身是“简单”的,语文本身不仅不简单,而且很有深度。从实践的角度上看,语文学科以生活世界为基础,以“言”“意”互转为内容,以获得智慧为目的,是一门学科特色浓厚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上还有这样的一段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也就不难看出语文本身并不简单,简简单单教语文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上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回归语文教学的本来。
一、教学内容要“精”
语文课文中的知识信息,可谓兼容并蓄,包罗万象,如若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是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
首先教师得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选准精讲的內容。所谓精讲的內容,就是精讲所应侧重的知识点,它一般体现在教的重点、学的难点、答的疑点上。为此,在课堂操作中,决不能面面俱到,而要抓住主要矛盾,精心点拔重点问题,尽量不搞重复劳动,加快教学的节奏。
其次,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来确定“教什么”,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确定每课的教学內容。以教给学生学会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的方法为根本出发点,不要每次学习都重复操作同一个学习方法,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另外,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阅读教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再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基础上,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诸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等等。这样在找准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等问题之后就可以做到教学內容“该教该学的就教就学,不该教不该学的就不教不学。”这样一来,老师在课前就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立足点,上课时学生和老师就会最大可能地产生共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教学环节要“简”
教学环节要“简”,实际就是优化精讲的环节,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明确教学情景和精讲目的、任务以后,为了在最少时间內取得最好的效果,对教学环节进行有科学根据的最为合理的优化组合。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內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造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提出问题,特别是那种能反映文章主旨,表达思想情感的问题。不仅能用问题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不仅会提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而且会提词、句、段、篇表达上的问题。通过围绕这一类问题读、议、练,学生既知道在表达上哪些地方好,又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好,真正了解学习的目的,真实地反映学习效果。因此,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內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
三、教学方法“活”
要达成真正意义上的精讲,必定得借助确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因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出求实多样的教学模式。
教学要因年段、因课型而异。“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有法”,就是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与文本对话,其间教师要启发,诱导、点拨甚至讲解,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无定法”,就是要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直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简单的语文教学是活的语文。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听与说,活动是教师为学生听说创设的舞台。听录音故事,师生一起朗读一部名著,演讲一个主题。简单的语文教学是无处不在的,因为语文本身就在生活中。简单的语文教学不是死抱着课本不放,也不是仅仅读了很多书的而缺乏思想。我们要借助社会的力量,我们要把我们的作家艺术家,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请上我们的讲台。我们也可以采访,可以提问。我们的眼界在这样的活动中开阔,我们的胸襟在这样的活动中拓展。简简单单教语文,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标准,要完美地达到这个标准和境界,并非易事,我想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坚持不懈,向着这个标准和境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