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使用氟尿嘧啶(5-FU)化疗后,检测其血液中5-FU的浓度,探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5-FU化疗后血药浓度的不同与化疗疗效、肿瘤反应、毒副作用和生存情况的关系。
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74例晚期结直肠癌的患者,静脉滴注5-FU后18~24 h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纳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液中5-FU浓度,5-FU的靶向药时AUC范围为20~30 mg·h/L,根据5-FU血药浓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高于靶向范围组,低于靶向范围组及靶向范围组,同时记录患者临床特征、化疗疗效及毒副反应、生存情况;采用Logistic观察患者不同浓度范围组别与其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对于三组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及采用对数秩和检验进行生存曲线比较。
结果患者输注氟尿嘧啶后在相同时间段抽血检测氟尿嘧啶浓度,其药时AUC差异很大,为2.267~31.06 mg·h/L,中位药时AUC是15.368 mg·h/L,最高药时AUC(31.06 mg·h/L)是最低药时AUC(2.267 mg·h/L)的13.7倍,发现氟尿嘧啶与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如下:(1)临床特征:患者输注5-FU后其血药浓度不同,与患者术前癌胚抗原(CEA)情况(r=0.318,P<0.0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r=0.558,P<0.05)、淋巴结(LN)转移状况(r=0.325,P<0.05)、转移器官数目有关(r=0.404,P<0.05)。(2)化疗效果:不同浓度范围组别之间化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χ2=6.78,P<0.05),靶向范围组患者化疗效果较低于靶向范围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P<0.05)。(3)毒副反应:高于靶向范围组患者毒副反应较低于靶向范围组及靶向范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P<0.05)。(4)生存期:靶向范围组患者生存期较低于靶向范围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3,P<0.05)。
结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检测5-FU血药浓度,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毒副反应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45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