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历史过程,搞不好也会走上弯路。因为传统体制总是具有惯性的,一种体制形成后就形成某些既得利益集团,这些集团将力求巩固现有体制而阻止改革,尽管新的体制具有明显的效率。因此,我国在实行增长转型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改革力度,才能保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一、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型的理论界定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实现一国产出增加的途径。不论是经济增长理论还是经济增长实践都已表明,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有两个:一是靠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大量增加,二是靠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根据增长的主要源泉的不同,可把经济增长分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增长方式。
粗放型增长(extensive growth)方式是指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资源)的大量投入而实现。具体表现在:(1)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必须以要素的大量投入为先决条件,因此,各种要素的多寡就成为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制约因素(2)在经济增长中,要素配置的效率没有明显改善,(3)由于经济增长过程并没有伴随着要素生产率或经济效率的提高,因而难以实现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4)靠大量要素投入所支撑的增长,不仅意味着高消耗,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集约型增长(intensive growth)方式是指在保持要素投入适度增长的情况下,主要是通过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经济增长。具体表现在:(1)伴随着经济增长,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因此,在相同的增长速度下,集约增长方式比粗放增长方式的要素投入水平和消耗水平低;(2)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归因于技术进步和要素优化配置,(3)高产低耗的集约增长方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纯粹的粗放增长和纯粹的集约增长都不存在,现实情况是二者兼有。所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就是使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既定要素投入的约束下提高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必须实现由这种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度的粗放增长方式向集约增长方式的转变,否则经济增长难以为继。
第一,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是以单纯的数量扩张、以高投入低产出来支撑较高的增长速度,这是难以持久的。首先是国内资源难以维持粗放式经济增长的需求。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源浪费大,国内资源供给已难以为继。
第二,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低水平的数量扩张,使我国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生态恶化趋势继续发展。1998年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我国占了7个,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1/3,七大水系1/3以上河段被严重污染,水土流失面积已约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不仅影响人民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引起国际严重关注,使我国在世界开展“环境外交”的形势下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演变为社会问题、国际化问题。治理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需采取多方面措施,而最根本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治理、遏制。
第三,国际竞争加剧,尽快提高国际竞争力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以数量取胜的外贸出口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国际市场的需求,必须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转变为以质取胜。当今国际市场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与我们雷同,竞相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少产品的市场需求已饱和或趋于饱和,市场竞争激烈,单位产品的创汇额下降。而一些发达国家又以反倾销来阻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再以数量取胜的做法不仅难以为继,而且出口中有一半是加工贸易,中国仅靠很少的工序赚取很少一部分加工费。因此,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已十分迫切,而这要求尽快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三、对我国经济增长转型的两点补充认识
第一,关于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内涵。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最初是指农业生产的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式。前者指把一定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放在较多的土地上进行租耕简作;后者指在一定量土地上集中较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用新技术精耕细作。后来一些学者把这一对概念引申为两种经济增长方式。这样,集约经营的内涵就扩大了,同时也就出现了一定的混乱。在一些著作和论文中,集约经营常被解释为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经营方式,成为机械化、自动化的代名词。
第二,要把“体制转轨”和。增长转型紧密结合起来。我国提出的这两个根本转变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互相依赖、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集约增长在本质上是同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的,只有实行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只有真正实现了“体制转轨”,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确实保证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充分说明了这种结合的必要性。众所周知,在传统体制下我国基本执行了一条粗放增长的战略,要从根子上杜绝粗放增长方式,首先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明晰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实行政资分离、政企分离,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塑国有产权代理制度,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的主体。
我国正处于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为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提供了必要前提和正确路径。但是,我们也切不可掉以轻心,以为只要大方向正确,既定目标迟早会实现。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2]程恩富,胡乐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
关键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一、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型的理论界定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实现一国产出增加的途径。不论是经济增长理论还是经济增长实践都已表明,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有两个:一是靠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大量增加,二是靠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根据增长的主要源泉的不同,可把经济增长分为粗放型增长方式和集约型增长方式。
粗放型增长(extensive growth)方式是指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资源)的大量投入而实现。具体表现在:(1)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必须以要素的大量投入为先决条件,因此,各种要素的多寡就成为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制约因素(2)在经济增长中,要素配置的效率没有明显改善,(3)由于经济增长过程并没有伴随着要素生产率或经济效率的提高,因而难以实现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4)靠大量要素投入所支撑的增长,不仅意味着高消耗,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集约型增长(intensive growth)方式是指在保持要素投入适度增长的情况下,主要是通过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经济增长。具体表现在:(1)伴随着经济增长,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因此,在相同的增长速度下,集约增长方式比粗放增长方式的要素投入水平和消耗水平低;(2)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归因于技术进步和要素优化配置,(3)高产低耗的集约增长方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纯粹的粗放增长和纯粹的集约增长都不存在,现实情况是二者兼有。所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就是使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既定要素投入的约束下提高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必须实现由这种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度的粗放增长方式向集约增长方式的转变,否则经济增长难以为继。
第一,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是以单纯的数量扩张、以高投入低产出来支撑较高的增长速度,这是难以持久的。首先是国内资源难以维持粗放式经济增长的需求。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源浪费大,国内资源供给已难以为继。
第二,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低水平的数量扩张,使我国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生态恶化趋势继续发展。1998年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我国占了7个,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1/3,七大水系1/3以上河段被严重污染,水土流失面积已约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不仅影响人民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引起国际严重关注,使我国在世界开展“环境外交”的形势下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演变为社会问题、国际化问题。治理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需采取多方面措施,而最根本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治理、遏制。
第三,国际竞争加剧,尽快提高国际竞争力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以数量取胜的外贸出口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国际市场的需求,必须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转变为以质取胜。当今国际市场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与我们雷同,竞相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少产品的市场需求已饱和或趋于饱和,市场竞争激烈,单位产品的创汇额下降。而一些发达国家又以反倾销来阻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再以数量取胜的做法不仅难以为继,而且出口中有一半是加工贸易,中国仅靠很少的工序赚取很少一部分加工费。因此,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已十分迫切,而这要求尽快改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三、对我国经济增长转型的两点补充认识
第一,关于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内涵。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最初是指农业生产的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式。前者指把一定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放在较多的土地上进行租耕简作;后者指在一定量土地上集中较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用新技术精耕细作。后来一些学者把这一对概念引申为两种经济增长方式。这样,集约经营的内涵就扩大了,同时也就出现了一定的混乱。在一些著作和论文中,集约经营常被解释为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经营方式,成为机械化、自动化的代名词。
第二,要把“体制转轨”和。增长转型紧密结合起来。我国提出的这两个根本转变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互相依赖、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集约增长在本质上是同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的,只有实行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只有真正实现了“体制转轨”,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确实保证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充分说明了这种结合的必要性。众所周知,在传统体制下我国基本执行了一条粗放增长的战略,要从根子上杜绝粗放增长方式,首先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明晰国有资产的产权关系,实行政资分离、政企分离,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塑国有产权代理制度,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的主体。
我国正处于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为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提供了必要前提和正确路径。但是,我们也切不可掉以轻心,以为只要大方向正确,既定目标迟早会实现。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2]程恩富,胡乐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