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系统研究了不同含量氮化硼(BN)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及断面微观形貌,分析了冷压–烧结工艺成型过程中BN/PTFE复合材料各组分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该类材料断裂失效机理,指出添加BN会使PTFE材料出现结合不良的微观界面,破坏PTFE材料结构完整性,影响应力在复合材料内的有效传导,从而导致力学性能下降,且随BN含量的增加,BN对基体结构完整性的破坏程度会愈发明显。
【基金项目】
: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PGKJ2020-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研究了不同含量氮化硼(BN)填充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及断面微观形貌,分析了冷压–烧结工艺成型过程中BN/PTFE复合材料各组分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该类材料断裂失效机理,指出添加BN会使PTFE材料出现结合不良的微观界面,破坏PTFE材料结构完整性,影响应力在复合材料内的有效传导,从而导致力学性能下降,且随BN含量的增加,BN对基体结构完整性的破坏程度会愈发明显。
其他文献
开展了氟化钙废泥和硫酸镁废泥在墙材中的应用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镁废泥和氟化钙废泥的掺量会影响砖和墙板的抗压强度。硫酸镁废泥在砖中取代石屑的最佳干泥取代率为5%,在墙板中取代粉煤灰渣的干泥取代率不宜超过20%,在轻质墙板中取代粉煤灰的最佳干泥取代率为20%。氟化钙废泥的掺量会影响砖和墙板的抗压强度。氟化钙废泥在砖中取代石屑的最佳干泥取代率为15%,在墙板中取代粉煤灰渣的干泥取代率不宜超过30%。
介绍了MXene吸波材料的HF刻蚀、原位刻蚀等刻蚀方法,以及MXene吸波材料的自组装法、原位刻蚀法、水热法、溶剂热法等合成方法,阐述了不同种类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指出吸波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测定土壤中苯胺和3,3’-二氯联苯胺,探讨一种基于加压流体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技术的分析方法,实现从土壤中稳定有效地提取苯胺和3,3’-二氯联苯胺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前处理氨水和硫代硫酸钠的加入对苯胺和3,3’-二氯联苯胺的提取至关重要,在0.15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目标物相对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较好((RSD≤30%)),苯胺和3,3’-二氯联苯胺方法检出限均为0.007mg/kg,准确度加标回收率为50.5%70.9%,50.2%70.5%,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5.9%12%,5.8
日益增加的污水排放促使着人们逐渐关注环境污染的问题,发现一些稳定、高效、价格低廉的光催化剂是处理污水的关键。BiOCl作为光催化剂的成员,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性能,尤其是光催化性能备受关注。BiOCl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区别于其他宽禁带光催化剂,BiOCl可以在可见光范围内响应。然而,BiOCl中光生电子和空穴极易发生复合,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光催化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本文就BiOCl花状光催化剂的合成工艺以及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BiOCl的光催化性能的改性进行探讨,包括形貌调控、异质结的构建、表面处理以及掺
本文针对高压水清洗机动力传动机构的优化改进问题,对各种类型的动力传动机构进行了动力来源分析,以及优缺点对比。重点介绍了加装离合器式的改装方式,在理论可行性以及现场应用方面的优异表现,为后续清洗机的运维改善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应用实例。
生活垃圾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对于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回收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本文以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为基础,分析了目前垃圾分类和回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具体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火炸药计量技术发展的状况,指出光、电、信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原有技术无法计量的一些参数定量化,对于现有的计量技术而言,新技术的应用可使计量的精度和效率更高;对现有计量方法的改进,使计量的准确度更高,测试结果更可靠;高效的在线计量技术可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实时计量生产线上产品的某些参数,无疑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介绍了四丁基脲的合成及应用,对过氧化氢生产中含四丁基脲工作液的性能、特点和优势进行了概述,并对近年来含四丁基脲三溶剂工作液在蒽醌法过氧化氢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结合近几年来水体中抗生素超标的情况调查,就抗生素对于人类的利弊进行分析和讨论,分析当前水体中存在抗生素对人类所产生的危害,从而说明了抗生素的一些常见检测方法,就这些方法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纳滤膜用于分离水体中的抗生素的优势进行说明,并探讨了纳滤膜用于污水中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条件以及内容要求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纳滤膜用于水体中的抗生素分离提供借鉴,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为我国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阐述了汽车内饰材料的“低光泽化”和家电材料的“高光泽化”,从聚丙烯基材、无机填料、弹性体、助剂等的选用及添加比例等方面归纳了注塑级改性聚丙烯材料光泽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注塑工艺条件的调整对最终聚丙烯制品光泽度的影响,对注塑级改性聚丙烯材料的高性能化进行了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