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间传统艺术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结合,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具有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的功能。民间传统艺术的引入,丰富了当前中学美术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民间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融合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间传统艺术;中学美术教育;融合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民间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融合力度不断加大,以此来丰富我国的美术教学内涵,同时弘扬中国传统艺术。当前,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不断提升,对于学生的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欣赏能力,同时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实现艺术的交流与传承。
一、民间传统艺术概念与美术教育含义
(一)民间传统艺术概念
民间传统艺术类属于艺术领域,“民间”主要是与“贵族艺术”与“宫廷艺术”进行区分。当前,民间传统艺术主要是以文人艺术与学院派艺术为基础,进行发扬与继承。从宏观角度分析,民间传统艺术是民间劳动者以满足自身的审美观念与生活需求为前提,从而创造出的艺术。并且,民间传统艺术包含种类较多,例如,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戏曲以及民间舞蹈等;从微观角度分析,民间传统艺术是指,民间造型艺术,主要包括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以及民间美术。
(二)美术教育含义
美术教育对于人类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是人类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文明程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美术教育的发展初期,没有明确的对美术进行定义,也不属于教育内容,单纯的以满足实社会审美需求的形式表现,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逐渐提升,使美术成为教育题材,变成人们学习艺术的桥梁[1]。
二、民间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融合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民间传统艺术是我国先辈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并且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息息相关。初中美术教学包含在教育大范畴内,其根本的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提升自身艺术素养,从而促进自身全方面发展。民间传统艺术的创作思想来源于先辈日常生活中,因此,民间传统艺术通常带有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内涵,如,美术作品“卧冰求鲤”象征“孝”、“程门立雪”象征“敬”、“孔融让梨”象征“悌”等,通过民间传统艺术中的道德内涵与传统美德,帮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提升自身道德素养。
(二)促进中华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扬
文化是民族的传承灵魂,也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撑,以此作为动力促进国家不断发展。民间传统艺术是祖辈留给后辈的珍贵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信仰、审美、历史以及精神等,因此,我们要将中华特色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对文化艺术中的精髓进行重新认知、了解以及发扬继承。民间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融合,能有效促使学生了解传统艺术,例如,传统的剪纸艺术、京剧脸谱、皮影艺术以及彩塑等,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民间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引起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
中学美术的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自身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提升对艺术的欣赏水平。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在教学时,未能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相连,教学理念传统落后,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扩展。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掘民间传统艺术元素,明确民间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教学理念,利用二者的融合,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广泛的艺术环境中,提升学生对美术特征和表现形式的认知,形成尊重传统文化并发扬继承的良好价值观。教学理念的创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民间传统艺术学习环境,增强学生自身对艺术多样性体验,从而引起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时,教师注重对学生在学美术教材中传统民间艺术剪纸的寓意引导,引导学生在对剪纸表达的内容进行欣赏时,也注重对寓意象征的体会,如,剪纸艺术中,谐音象征文化随处可见,人们喜欢利用生字的谐音对事物进行寓意表达,“鹿”的谐音为“禄”,在古代中象征着高官俸禄,体现了人们希望读书人加官进爵的期望,“鸡”的谐音为“吉”,“羊”代表着“祥”,以此来代表着吉祥如意等。除谐音象征外,在剪纸艺术中,寓意象征也比较常见,如,人们将石榴寓意为多子多孙,用鸳鸯祝福新人幸福美满等。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受传统理念影响,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没有融入具有特色的艺术元素和民族特色,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奠定美术文化素养。例如,教师将现有的美术教室进行布置,要求每位学生布置教室的一部分,从教室墙壁、装饰、绘画、空间设计等角度进行布置,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例如,在门窗上贴上具有特色的剪纸、对联等,在讲台上放置艺术气息浓厚的木雕、教室墙面贴上具有时代意义的水墨画等,使学生置身在传统文化环境中,不断欣赏民间传统艺术的内涵,甚至触摸,激发自身的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建立兴趣小组,将具有相同学习爱好的同学分为学习小组,组成兴趣团体,相互促进、相互成长以及相互学习交流,以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对民间传统艺术进行创造性的继承,并提升对美术的学习效率[2]。
(三)融合民间传统艺术内涵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机构提倡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区域内的传统艺术与社会文化资源,开发美术教学资源,将民间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融合,从根本上丰富中学美术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民间的刺绣艺术、剪纸艺术、彩塑艺术等融入到美术教材中,甚至部分民间的风俗活动也作为初中美术教学内容,如,节令、庙会活动等,使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了解民间传统艺术的艺術特色与历史特点,深刻体会传统艺术自身蕴含的人文内涵与文化底蕴,从根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端午节时,教师可以利用节日当天的活动作为教学主题,如,吃粽子、划龙舟等,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设计,可以利用色彩鲜明的图纸包粽子,利用相关的材料制作龙舟等,充分扩展自身的思维想象力,丰富初中美术教学内容。民间传统艺术的融合,为初中美术教育增添了新鲜的活力,将教学变的丰富多彩,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将学习过程变的有趣,实现了艺术与美术的自然融合。
结论:综上所述,民间传统艺术与初中美术教育的融合,在丰富美术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充分发扬继承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了解艺术的内涵,增强对美的欣赏能力,并增强艺术底蕴,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但在实际的融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与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改革创新,以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顾莹.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纽带——以中学美术教育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148-149.
[2]张屏.论民间艺术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地位——以中学美术教育为对象[J].亚太教育,2016,(11):191.
【关键词】:民间传统艺术;中学美术教育;融合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民间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融合力度不断加大,以此来丰富我国的美术教学内涵,同时弘扬中国传统艺术。当前,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不断提升,对于学生的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欣赏能力,同时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实现艺术的交流与传承。
一、民间传统艺术概念与美术教育含义
(一)民间传统艺术概念
民间传统艺术类属于艺术领域,“民间”主要是与“贵族艺术”与“宫廷艺术”进行区分。当前,民间传统艺术主要是以文人艺术与学院派艺术为基础,进行发扬与继承。从宏观角度分析,民间传统艺术是民间劳动者以满足自身的审美观念与生活需求为前提,从而创造出的艺术。并且,民间传统艺术包含种类较多,例如,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戏曲以及民间舞蹈等;从微观角度分析,民间传统艺术是指,民间造型艺术,主要包括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以及民间美术。
(二)美术教育含义
美术教育对于人类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是人类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文明程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美术教育的发展初期,没有明确的对美术进行定义,也不属于教育内容,单纯的以满足实社会审美需求的形式表现,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逐渐提升,使美术成为教育题材,变成人们学习艺术的桥梁[1]。
二、民间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融合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民间传统艺术是我国先辈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并且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息息相关。初中美术教学包含在教育大范畴内,其根本的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提升自身艺术素养,从而促进自身全方面发展。民间传统艺术的创作思想来源于先辈日常生活中,因此,民间传统艺术通常带有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内涵,如,美术作品“卧冰求鲤”象征“孝”、“程门立雪”象征“敬”、“孔融让梨”象征“悌”等,通过民间传统艺术中的道德内涵与传统美德,帮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提升自身道德素养。
(二)促进中华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发扬
文化是民族的传承灵魂,也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撑,以此作为动力促进国家不断发展。民间传统艺术是祖辈留给后辈的珍贵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信仰、审美、历史以及精神等,因此,我们要将中华特色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对文化艺术中的精髓进行重新认知、了解以及发扬继承。民间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融合,能有效促使学生了解传统艺术,例如,传统的剪纸艺术、京剧脸谱、皮影艺术以及彩塑等,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民间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引起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
中学美术的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自身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提升对艺术的欣赏水平。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在教学时,未能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相连,教学理念传统落后,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扩展。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掘民间传统艺术元素,明确民间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的教学理念,利用二者的融合,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广泛的艺术环境中,提升学生对美术特征和表现形式的认知,形成尊重传统文化并发扬继承的良好价值观。教学理念的创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民间传统艺术学习环境,增强学生自身对艺术多样性体验,从而引起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时,教师注重对学生在学美术教材中传统民间艺术剪纸的寓意引导,引导学生在对剪纸表达的内容进行欣赏时,也注重对寓意象征的体会,如,剪纸艺术中,谐音象征文化随处可见,人们喜欢利用生字的谐音对事物进行寓意表达,“鹿”的谐音为“禄”,在古代中象征着高官俸禄,体现了人们希望读书人加官进爵的期望,“鸡”的谐音为“吉”,“羊”代表着“祥”,以此来代表着吉祥如意等。除谐音象征外,在剪纸艺术中,寓意象征也比较常见,如,人们将石榴寓意为多子多孙,用鸳鸯祝福新人幸福美满等。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受传统理念影响,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没有融入具有特色的艺术元素和民族特色,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奠定美术文化素养。例如,教师将现有的美术教室进行布置,要求每位学生布置教室的一部分,从教室墙壁、装饰、绘画、空间设计等角度进行布置,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例如,在门窗上贴上具有特色的剪纸、对联等,在讲台上放置艺术气息浓厚的木雕、教室墙面贴上具有时代意义的水墨画等,使学生置身在传统文化环境中,不断欣赏民间传统艺术的内涵,甚至触摸,激发自身的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建立兴趣小组,将具有相同学习爱好的同学分为学习小组,组成兴趣团体,相互促进、相互成长以及相互学习交流,以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对民间传统艺术进行创造性的继承,并提升对美术的学习效率[2]。
(三)融合民间传统艺术内涵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机构提倡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区域内的传统艺术与社会文化资源,开发美术教学资源,将民间传统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融合,从根本上丰富中学美术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民间的刺绣艺术、剪纸艺术、彩塑艺术等融入到美术教材中,甚至部分民间的风俗活动也作为初中美术教学内容,如,节令、庙会活动等,使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了解民间传统艺术的艺術特色与历史特点,深刻体会传统艺术自身蕴含的人文内涵与文化底蕴,从根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端午节时,教师可以利用节日当天的活动作为教学主题,如,吃粽子、划龙舟等,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设计,可以利用色彩鲜明的图纸包粽子,利用相关的材料制作龙舟等,充分扩展自身的思维想象力,丰富初中美术教学内容。民间传统艺术的融合,为初中美术教育增添了新鲜的活力,将教学变的丰富多彩,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将学习过程变的有趣,实现了艺术与美术的自然融合。
结论:综上所述,民间传统艺术与初中美术教育的融合,在丰富美术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充分发扬继承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了解艺术的内涵,增强对美的欣赏能力,并增强艺术底蕴,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但在实际的融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与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改革创新,以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顾莹.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纽带——以中学美术教育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148-149.
[2]张屏.论民间艺术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地位——以中学美术教育为对象[J].亚太教育,2016,(1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