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我17歲,读高二,我的同桌,是一位长得像热门电视剧《血疑》女主角幸子的女孩。
山口百惠演的这位身世可怜的美丽白血病患者,倾倒了很多观众,我和同学们都封她为偶像。大家爱屋及乌,也就喜欢上长得像她的这位同学,我们甚至将她的名字,也改为幸子。
我对她的关注和喜爱,最初也是来自于这种相似。但随着同桌时间的增长,渐渐发觉这种“相似”之外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她永远规整的正楷书写;她永远被老师拿来做范文朗读的作文;她永远位居前三名的成绩;还有她說话时不轻不重却总像在听者心上轻轻挠动的声音。
我和幸子的家分别在学校的西面和北面,按常理,无论在上学还是放学的路上我们都不可能邂逅,更不要说同行。但我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时出门,跑步到她家附近,有时是在她常吃早餐的米线店,要一碗米线磨磨蹭蹭地吃;有时,则是蹲在茶馆门口看喝早茶的老人下棋;有时跑到家属院的洗衣台下去写因早出门而没来得及写的作业;有时,则是坐在她必经的小巷子里踢石头玩。总之,我会在漫长而无趣的等待之后,迎来她清脆的脚步声和一个礼节性的微笑,傻呵呵地对她说声:“真巧。”
这样的真巧还有很多。我们会“真巧”地偶遇在学校的文学社团;我们会“真巧”地看同一场电影;她喜爱的歌曲,我“真巧”就有磁带;她喜欢看电影学日语,我“真巧”跟着电视读“各其所刹妈”……
就在我努力地制造着各种巧遇,并被这种巧遇暗示着,自以为与她很有缘地在得意和失落感交集,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打转的时候,晴天传来一声霹雳,因为爸爸工作调动,她要转学了,去数百公里外的重庆。
这不是偶尔一个早晨的错过,也不是一两个星期天或寒暑假的隔绝,而是一去千里从此不再回来的永绝。一想起这两个字,世界上所有凄苦悲凉的悲剧场景通通涌上心来,那天晚上,我在梦中送了她一程又一程,眼泪湿了半个枕头。
这天早晨,我两年来第一次不那么热切地想去上学。不夸张地说,我每天不睡懒觉热血沸腾起床的动力,就是她,一想着每天早晨与她的邂逅与同行,内心就幸福得不得了。
但现在,一切都破碎了。
幸子走了,我的元神也仿佛被抽走了,每天恍兮惚兮地在学校和家之间飘着,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都无法把控,对身边的一切事情都没有兴趣。这种感觉,不仅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却像弹弓一样,拉得越长,弹力越强。
在疯魔了差不多二十天之后,我决定去重庆看她。这个想法一经产生,便如火星溅到油锅里一般不可收拾。
到重庆的火车票是7.5元,来回得15元,晚上要坐一夜火车,加上吃饭和买礼物,起码得20元,这可是全家半个月的菜钱,但这也挡不住我疯狂的念头,我以学校要交资料费的名义向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各要了一次钱,终于凑到了20元,跑到商场买礼物,一条漂亮的扎染围巾花了10元,回程车钱成了问题,但也想不了那么多了——就是扒车回来又怎么样?
带着这种一去复还的心境,我坐上了开往重庆的硬座车,怀里揣着从幸子最要好朋友那里偷来的写着她新地址的明信片。天下着大雨,整个世界被雨冲刷得既寒冷,又扭曲。这场景很像多年以后我们一起看的卡通片《秒速5厘米》中的情形。那个因想念一个转学远去的女同学而在雪夜中坐火车狂奔,并被一次次的晚点信息搅扰得心烦意乱的少年,其实就是我的化身,只是,与他不一样的是,他独坐在空旷而寂静的车厢里,任由车窗外路灯的影子在他脸上辉映着的是落寞与诗意;而我,却是在人口密集如罐头,抬头是人,低头是脚,满鼻都是烟味和汗味的车厢里,地上的泥水,如心情一般湿滑而纷乱,一切都乱糟糟的。
在这纷乱中,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再次醒来时,天色已明,车窗外,是陌生的重庆,满山遍野的房子,如海一般让人迷茫。
在火车站,我问了至少十人,终于找到开往目的地的公交车,这里离我要去的大坪并不远。我下车后,又一路打听着来到她的新学校,不敢进学校去问,只敢在校门口蹲守。我想,中午放学,她应该出来的,从第一个等到最后一个,总能等到她的。
但从第一个等到最后一个,她却并没有出现。一打听才知道,有很多学生是在学校吃午饭,像她这种即将高考的学生,完全可能在学校吃饭。
又数着秒等到下午。这种等待是令人煎熬的,此前我体会过,但从没像今天这么强烈,它不仅熬你的耐性,更熬的是你的注意力,就像钓鱼人在等待一条难钓的鱼,稍一分心,前功尽弃。
终于等到下午放学的最后一个学生,但她仍没有出来。向旁边已混成熟人的小贩打听,她说,学校还有个后门,往西边的同学都走那边。
我的头像被人敲了一棒,差点昏了过去。
也许,难度的提升,就是为了结果的美妙,这道理和解题一样。
这样的自我安慰,使我有信心再坚持住,并在离学校后门不远的屋檐下受了一晚的冻,当晚,只敢花七角二分钱吃了碗小面。
当我再次碰到幸子时,已是第三天的下午,其间,我在她们学校的前门和后门轮流蹲守,渴了,喝口自来水,饿了,吃碗小面。就在我用口袋里最后一碗面钱买完面吃掉之后,老天可怜,我终于看到她熟悉的背影……
那时,我已三天没洗脸了。当我蓬头垢面地冲到她面前时,她惊诧的表情,肯定以为我已改行当了乞丐。
我说:“真巧啊!”像以往N个上学和放学路上的邂逅。
她也说:“真巧啊!”像是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吓。
我还想说点什么,但忍不住鼻子一酸,眼前的世界变得模糊。
来之前所有的想象都变成了浮云,赶在眼泪落下之前,我把礼物塞到她手上,逃命似的跑了。嘴里说:我是跟我爸来出差的,想不到在这里碰到你,我走了,车在等我呢……
这句没有人相信的谎话,是我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那天,我跑到车站,并爬上去成都方向的货车,饿了一整夜,非洲人一般跌撞着回到家里。
去重庆读大学的愿望,因成绩的关系最终没有实现。不知道是因为那天我的样子实在太糗,还是因为后来新电视剧为我带来了别的偶像。总之,从那天之后,我就再没见过她。
我用切肤的痛,明白一个道理:世界上有很多邂逅,其实就是一场处心积虑的等待。而这等待,对被等待者来说,没有多少意义。
(生如夏花摘自微信公众号“曾颖眼中的世界” 图/果酱的酱)
山口百惠演的这位身世可怜的美丽白血病患者,倾倒了很多观众,我和同学们都封她为偶像。大家爱屋及乌,也就喜欢上长得像她的这位同学,我们甚至将她的名字,也改为幸子。
我对她的关注和喜爱,最初也是来自于这种相似。但随着同桌时间的增长,渐渐发觉这种“相似”之外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她永远规整的正楷书写;她永远被老师拿来做范文朗读的作文;她永远位居前三名的成绩;还有她說话时不轻不重却总像在听者心上轻轻挠动的声音。
我和幸子的家分别在学校的西面和北面,按常理,无论在上学还是放学的路上我们都不可能邂逅,更不要说同行。但我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时出门,跑步到她家附近,有时是在她常吃早餐的米线店,要一碗米线磨磨蹭蹭地吃;有时,则是蹲在茶馆门口看喝早茶的老人下棋;有时跑到家属院的洗衣台下去写因早出门而没来得及写的作业;有时,则是坐在她必经的小巷子里踢石头玩。总之,我会在漫长而无趣的等待之后,迎来她清脆的脚步声和一个礼节性的微笑,傻呵呵地对她说声:“真巧。”
这样的真巧还有很多。我们会“真巧”地偶遇在学校的文学社团;我们会“真巧”地看同一场电影;她喜爱的歌曲,我“真巧”就有磁带;她喜欢看电影学日语,我“真巧”跟着电视读“各其所刹妈”……
就在我努力地制造着各种巧遇,并被这种巧遇暗示着,自以为与她很有缘地在得意和失落感交集,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打转的时候,晴天传来一声霹雳,因为爸爸工作调动,她要转学了,去数百公里外的重庆。
这不是偶尔一个早晨的错过,也不是一两个星期天或寒暑假的隔绝,而是一去千里从此不再回来的永绝。一想起这两个字,世界上所有凄苦悲凉的悲剧场景通通涌上心来,那天晚上,我在梦中送了她一程又一程,眼泪湿了半个枕头。
这天早晨,我两年来第一次不那么热切地想去上学。不夸张地说,我每天不睡懒觉热血沸腾起床的动力,就是她,一想着每天早晨与她的邂逅与同行,内心就幸福得不得了。
但现在,一切都破碎了。
幸子走了,我的元神也仿佛被抽走了,每天恍兮惚兮地在学校和家之间飘着,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都无法把控,对身边的一切事情都没有兴趣。这种感觉,不仅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却像弹弓一样,拉得越长,弹力越强。
在疯魔了差不多二十天之后,我决定去重庆看她。这个想法一经产生,便如火星溅到油锅里一般不可收拾。
到重庆的火车票是7.5元,来回得15元,晚上要坐一夜火车,加上吃饭和买礼物,起码得20元,这可是全家半个月的菜钱,但这也挡不住我疯狂的念头,我以学校要交资料费的名义向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各要了一次钱,终于凑到了20元,跑到商场买礼物,一条漂亮的扎染围巾花了10元,回程车钱成了问题,但也想不了那么多了——就是扒车回来又怎么样?
带着这种一去复还的心境,我坐上了开往重庆的硬座车,怀里揣着从幸子最要好朋友那里偷来的写着她新地址的明信片。天下着大雨,整个世界被雨冲刷得既寒冷,又扭曲。这场景很像多年以后我们一起看的卡通片《秒速5厘米》中的情形。那个因想念一个转学远去的女同学而在雪夜中坐火车狂奔,并被一次次的晚点信息搅扰得心烦意乱的少年,其实就是我的化身,只是,与他不一样的是,他独坐在空旷而寂静的车厢里,任由车窗外路灯的影子在他脸上辉映着的是落寞与诗意;而我,却是在人口密集如罐头,抬头是人,低头是脚,满鼻都是烟味和汗味的车厢里,地上的泥水,如心情一般湿滑而纷乱,一切都乱糟糟的。
在这纷乱中,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再次醒来时,天色已明,车窗外,是陌生的重庆,满山遍野的房子,如海一般让人迷茫。
在火车站,我问了至少十人,终于找到开往目的地的公交车,这里离我要去的大坪并不远。我下车后,又一路打听着来到她的新学校,不敢进学校去问,只敢在校门口蹲守。我想,中午放学,她应该出来的,从第一个等到最后一个,总能等到她的。
但从第一个等到最后一个,她却并没有出现。一打听才知道,有很多学生是在学校吃午饭,像她这种即将高考的学生,完全可能在学校吃饭。
又数着秒等到下午。这种等待是令人煎熬的,此前我体会过,但从没像今天这么强烈,它不仅熬你的耐性,更熬的是你的注意力,就像钓鱼人在等待一条难钓的鱼,稍一分心,前功尽弃。
终于等到下午放学的最后一个学生,但她仍没有出来。向旁边已混成熟人的小贩打听,她说,学校还有个后门,往西边的同学都走那边。
我的头像被人敲了一棒,差点昏了过去。
也许,难度的提升,就是为了结果的美妙,这道理和解题一样。
这样的自我安慰,使我有信心再坚持住,并在离学校后门不远的屋檐下受了一晚的冻,当晚,只敢花七角二分钱吃了碗小面。
当我再次碰到幸子时,已是第三天的下午,其间,我在她们学校的前门和后门轮流蹲守,渴了,喝口自来水,饿了,吃碗小面。就在我用口袋里最后一碗面钱买完面吃掉之后,老天可怜,我终于看到她熟悉的背影……
那时,我已三天没洗脸了。当我蓬头垢面地冲到她面前时,她惊诧的表情,肯定以为我已改行当了乞丐。
我说:“真巧啊!”像以往N个上学和放学路上的邂逅。
她也说:“真巧啊!”像是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吓。
我还想说点什么,但忍不住鼻子一酸,眼前的世界变得模糊。
来之前所有的想象都变成了浮云,赶在眼泪落下之前,我把礼物塞到她手上,逃命似的跑了。嘴里说:我是跟我爸来出差的,想不到在这里碰到你,我走了,车在等我呢……
这句没有人相信的谎话,是我对她说的最后一句话。那天,我跑到车站,并爬上去成都方向的货车,饿了一整夜,非洲人一般跌撞着回到家里。
去重庆读大学的愿望,因成绩的关系最终没有实现。不知道是因为那天我的样子实在太糗,还是因为后来新电视剧为我带来了别的偶像。总之,从那天之后,我就再没见过她。
我用切肤的痛,明白一个道理:世界上有很多邂逅,其实就是一场处心积虑的等待。而这等待,对被等待者来说,没有多少意义。
(生如夏花摘自微信公众号“曾颖眼中的世界” 图/果酱的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