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海沉浮录》漫议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思升的《人海沉浮录》是他在近几十年现实生活中采撷的真人真事片断。读着它,犹如站在人海岸边,看着波翻浪涌,听着涛声澎湃。有人从这大海的底层,劈波斩浪,升腾浪峰;有人经不起摔打,从浪峰跌入海底;也有人在海浪中,飘飘摇摇,上上下下,了此一生……在这人群中有叱咤风云的元帅、总统,也有画坛新秀、影坛明星……虽属片断,但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一部历史,而本书的可贵处也就在于历史感。书中写了宋庆龄、彭德怀、陆定一、王观澜、铁托、戴高乐、沈醉、江青、叶群、罗别愁、王安娜……这一批正面的、反面的、近百年来不同程度地左右历史的人物。作家通过对他们的某些生活片断的抒写,对他们的某段历史某种情操做了发人深思的结论。比如,在《不唯心,不唯上,只唯实》这篇人物特写中,作者在王观澜同志追随党走过的五十六个年头中,重点抓取了五七年反右、五八年大跃进和七九年拨乱反正等历史性关键时刻的言行,烘托出王观澜同志说实话办实事的真正共产党员的形象。仅仅几个片断,既写出了王观澜一生为人处世的历史,也反衬出近几十年来我们党内“左”的历史。再如《沈醉近事》,作者从“近事”入手,开拓“往事”,短短两三千字的文章即把过去人们心目中“心狠手辣、拳枪全能、无恶不作的凶神形象”,衍变为“识大局、明事理、关心民族的命运、乐意助人”的“文人、书生和充满爱国之情的”作家、政协委员。有人也许尚记前嫌,有人也许仍难理解,可是,历史在前进,每个人都在前进的历史中走着自己的路。这路,有的平坦,有的曲折,但无论如何,都是历史,而历史是最有教益的。作者以此为准绳,就铸定了其作品的价值。
  作者所选择的素材、人物,有的是读者久闻大名而不知底里的,有的是被生活和误解掩埋了几十年,如今被开掘出的强者和英雄,也有的是在艺术领域里刚露头角就显得妖娆独具的花蕾。诸如半生伴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半生追随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女政治家宋庆龄,她的日常生活竟和大多数有教养的女性一样,喜欢刺绣、绘画、养鸽,夜晚,她最喜欢享受的是弹奏贝多芬的乐曲。而“文革”中一关十三年的陆定一为什么被关押、受到怎样的迫害、为什么大难不死?当年的蓝苹为什么那么害怕当年的阿桂?十八年前,江青为什么那么气急败坏地指使打手,一夜之间就抄了上海文艺界五位知名人士的家?叶群是怎样利用她中学时代的追求者,使自己这个混入党内的假党员,有了一段“白璧无瑕”的党员历史?铁托在政治和权利上是怎样对待他的妻子儿女的?戴高乐的夫妻之间是怎样相处的?希腊女船王婚变的政治背景是什么?这些,作者都用他占有的资料,娓娓道来,使读者别开眼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题材的写作并非是在搜奇觅胜,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其真正的价值是纪念历史,开拓未来。
  作者曾说:“我喜欢写读者想知道而又不易知道的题材。可生活中的素材是浩如烟海的,如何抓其特点,塑造形象,点到而止,这是写作中应该经常想到的,因为作者要懂得节省读者的时间。”读《人海沉浮录》,深谙作者用心。这么多著名人物的素材要是放在一个惜材如命的作者手里,大概每人都要写上上万言的,可他却篇篇高度浓缩,只是几千字了事。他认为:读者要知道的都知道了,何必再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的确,说短话,作短文,生活需要,新闻需要,文学也需要。作者写人简洁严正、画龙点睛的笔法,是值得肯定的。
  作品的不足之处,可能在于作者在多年的记者生涯中,不仅写新闻、特写、通讯、报告文学,也写了大量的评论、社论,因而在写人时,总还有客观地观察、评论的痕迹,这样,就缺少作者与人物溶为一体、互为爱憎的感情交流,多少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人海沉浮录》,胡思升著,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二月第一版,1. 25元)
其他文献
一九四六年六月,蒋介石在上海召集了一个名叫“留沪父老慰劳会”的座谈会,与会者均为抗战时期留住上海而未附逆的社会名人。在来宾中,有一个体躯微胖、须发皆白的老人,备受蒋介石的尊重和慰勉,他就是八十九岁高龄、唯一看到抗战胜利的前清封疆大吏陈夔龙。  陈夔龙(一八五七——一九四八),字筱石,晚号庸庵居士,贵州贵阳人。夔龙八岁时,父亲去世,他和两个哥哥赖寡母姜氏教养成立,十六岁入泮,十八岁中举,可谓少年科第
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的《中国历代名人辞典》(江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第414页冯梦龙条:“冯梦龙(一五七四——一六四六年)明末小说家。字犹龙又字耳犹、号翔甫(着重号系笔者所加),姑苏词奴,顾曲散人等……辑有明代话本集《喻世明言》……等作品。”此说是张冠李戴。  《三言》作者馮梦龙系苏州府长洲县人(今苏州市),而明朝有另一个同名同姓的冯梦龙,系苏州府昆山县人,此人字翔甫。同治年间《苏州府志》第九十
关于《童年时代的朋友》《幼年》及其他    近读新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两种散文集颇为引人注目:一种是任大霖的《童年时代的朋友》,另一种是文学新秀凌力的《幼年》。读着这两本书,留连低回之余,我不免也思索了有关儿童散文以及一般儿童文学创作的若干问题。  读任大霖的《童年时代的朋友》,很自然地想起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抄出”的名作《朝花夕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文学中影响深远的辉煌的散
《读书》一九八四年十一期有黄震云《妓院的称谓》一文,认为唐宋间已经有妓院的名称,主要依据之一是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关于鱼玄机的一段记载:    “机为邻院所邀,将行,诫(女僮)翘曰:‘无出,若有客,但云在某处。’机为女伴所留,迨暮方归院。……”(重点号是黄文所加)    黄文称鱼玄机为娼妓,进而得出结论说“可见有称妓女住处为院的”。这种说法是很轻率、很不妥当的。  按鱼玄机是咸宜观的女道士,虽然
《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有关明末清初人物“陈济生”条,出现错误和疏漏,兹辨其误。《再生纪略》作者陈济生是长洲人,而不是华亭人。按《增订晚明史籍考》(谢国桢著)收陈氏《天启崇祯两朝遗诗初集》及《启祯两朝遗诗考》诸书,可知陈济生“字皇士,号定叔,长洲人,陈仁锡之子”。大概《辞典》所据,为近人孙静庵《明遗民录》,该书误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应辨正。
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近三四十年来主要是着眼于画史、画论、画品、著录一类文献典籍,很少把眼光开拓到“画”之外的领域去。这一做法,虽曾一度取得了卓然可观的成绩,可是,今天越来越显出了它的不足和局限。现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文物出版社相继出版了陈高华先生的《元代画家史料》和《宋辽金画家史料》,可以说是对美术史研究范围的拓展,值得欢迎。  这两部史料是作者以历史学家而涉足美术史领域所收获的新成果。它们向美术
四川人民出版社的“画家论画”丛书中,又推出一本新书:吴甲丰著《画廊中的思考》。  题目出得很好,很贴切:充满在书中的,不是别的,正是“思考”。吴甲丰多年习画,对他的画作如何评价,不是我们要说的。但从他近年发表的文字作品看,的确以长于思考见胜。想当年“四人帮”虽已被粉碎,但印象派还被认为是洪水猛兽之际,他著文为印象派诸大师辩解,直到写成专著《印象派再认识》,终于使中国的艺术学徒得以见到这一著名画派的
从国立图书馆出来,我信步来到了嘉雍广场。广场的南面点缀着一口吉老的喷泉,颇具罗马的神韵。喷泉斜对角有一家门面不甚招眼的餐馆,这就是在法国文学史上值得留下一笔的德鲁旺餐馆。我就在这儿歇一下脚,和中国朋友们聊聊它在法国文坛的一段插曲吧。  每年九月,法国大大小小的学校就开学了。尚自沉浸在假期欢乐中的孩子们,又要“背起书包上学堂”了。过去,这也是学校给一些优等生颁发奖金的时节。但现在奖金被取消了,因为人
林庚先生谈诗是久负盛名的。这固然与他多方面的深厚修养分不开,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新诗的写作。在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的研究中,林先生曾以他诗人的直觉和艺术感受力,提出过许多新鲜独到的见解,为学界带进清新的空气。这次结集出版的《唐诗综论》,汇录了林先生五十年来唐诗研究的成果,得以领略其“纵谈唐音,追慕李杜”的高远情操与颖悟洒脱的诗人本色,如清风朗月,高山流水,已别是一种境界。深爱唐诗的读者们当自有会
评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    当西方列强在上世纪中叶仰仗坚船利炮突入中土以后,所谓“夷狄”和华夏的关系颠倒过来了。堂堂中华帝国不只是经济凋敝、政治腐败、军事无能,而且从统治的神经中枢到村野市井小民普遍表现出惶惑、无知、幻想和盲目,整个民族无法以理性应对危局。第三批“走向未来”丛书推出的一本新著《儒家文化的困境》,便着眼于从后一个方面纵观近代文化的嬗变。作者通过解析近代士大夫文官集团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