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价涨的太离谱了,一个晚上竟然涨了两三千美元,这已不再是一个正常的供需反映,不是一种易货买卖,完全是一种数字游戏,和炒股投机没有太大的区别,搞得我们水暖卫浴生产企业真是苦不堪言。”这是我在建博会上第一个采访对象愤愤不平的话语。不过稍后他又颇为得意地讲到:“我还是比较有生意头脑的,你说生意难做,但我这几天可就赚了几百万。”他这戏剧性的转折让我将信将疑,在这非常之时还真有什么非常之道?
“我是凭知觉倒卖了两次铜材料,尽管赚了钱,其实不足称道,那不过是乱世之举,我也知道并非是长宜之计,我并不会去动用工厂的真正库存材料,必定企业要发展下去,同样需要想尽办法挺过这段难挨的苦日子,那笔赢利只是增多了可运转的资金,铜价走势其实我也是雾里看花。”看来这极不稳定的铜价在再精明的老板面前都是道高难的题。
据悉,国际市场铜等有色金属价格从2002年底开始上涨,这期间,价格纪录不断被刷新,中间虽然也有起落,但总体呈现加速上扬的趋势。进入2006年,国际铜价从4000美元涨至5000美元用了大约四个月时间,从5000美元涨至6000美元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从6000美元涨至7000美元仅仅用了半个月,5月11日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铜价是8800美元,但生产企业的实际采购价格已经达到每吨7.5万元人民币。铜价的涨势用“疯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虽说原材料上涨对于水龙头企业而言已是家常便饭,但这种上涨的速度与价格还是“太快了,太高了”一路发飙的铜价使诸多企业不堪重负。一卫浴企业预测,本行业将会有1/4的企业品牌得到强化,1/4的企业会苦撑挨过这段时期,1/4的企业将转行投产其他产业,1/4的企业会关门大吉。
谈到铜价上涨的原因,海信副总经理张传俊分析说,由于我国目前还主要是一个使用铜的国家,而且我认为我国目前的控制能力还比较弱,铜价还主要是由国际炒家来控制。我认为这个铜价现在是一个有价无市的状态,价格炒得很高,但实际成交量不是很大。就像股市一样,炒得很高之后,有些资金比较雄厚的人接盘后也不急于短期之内出手,所以说,铜价在短期内急跌是不太可能的。不过,如果稳定下来的话,国内铜价应该在7万/t以内,而且在6万/t到7万/t之间会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震荡。
在铜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既要保持企业的利润,又要保证产品价格的稳定,对大多数厂家来说,的确是两难的选择,很多企业还在持观望态度。这次原材料涨价而产品价格不变,实际上就相当于生产厂家在竞相降价,在打一场看似无形实则更为惨烈的价格战。尽管价格竞争是国内企业惯用的手法,但这场战争毕竟是被迫参与的,如果时间过长或者过于激烈的话,所有企业都会受到伤害,不过最先扛不住的肯定是那些相对弱小的企业,特别是平时乱报价的不规范的小企业,这也正是大企业所希望看到的行业洗牌。
如果说企业的生存发展还是后话,那让以外销为主的卫浴企业眼前感到最为头疼的还是报价问题。因为近期铜等原材料市场波动太大,客人下单,不敢报价。报高了,不几天原材料降下来,客人不愿意;报低了,原材料一涨,企业就亏了;报价不稳定,客人又不乐意。“年初签的100万美元的合同,结果现在要亏300万~400万人民币,这哪能让人受得了。”一外贸经理向记者大吐苦水。
与客户共进退
在一片叫苦声中,许多工厂被迫暂停订单,但有公司的业绩却比去年同期翻一番。探究其妙方,原来是回归既传统又不复杂的营销方法——稳定老客户,抱着与客户共进退的心态处理事情。及时与客户沟通,每天在与客户沟通中适当的透露一点目前材料行情,及时参与客户的新品开发,并站在客户的立场为他们量身订做产品,寻找替代品以降低成本共度难关。“原来一些大客户因为本司规模不够大,所订的订单一直无法有很大的量,如今对我们公司有了新看法,虽然利润是让出来了,但增量上去了,业绩及效益全都体现出来了。与其天天叫苦,倒不如坐下来认真想对策,这就是我们目前订单不减反增的原因。”许多供应厂商采用压缩利润或者提高成本来维持生存,其实那只是最基本的方法。
期货套期保值
目前,在铜市极为不稳定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意识到了高位存货的风险,却没有意识到在相对低位补库的机会。在牛市的情况下,铜消费企业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进行买入套期保值来规避价格风险。不过据某知情人士介绍,已有相当多的原来根本不接触期货的生产企业参与到了期铜的套期保值之中。即在现货市场上买入(卖出)铜或铝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买入)同样数量的期货合约,以做对冲。但专业人事提醒,保值是相对的,搞不好就变成投机,期货比股票的风险大很多倍。
尝试联合采购
在“涨”声一片中,考虑如何控制采购成本很容易想到集中采购。但张传俊似乎对此并不认同。他解释说,铜价分电解铜价和铜管价,上游压缩机厂家用的是铜,空调整机厂家主要用换热器的铜管,再比如铜管有规格之分,有管径、壁厚、螺纹形式等之别。如果说不是一个集团管辖的企业的话,很难形成统一。企业间形成联盟从某渠道进货的情况在空调业界还是比较少的,海信主要是通过代理。
再有就是企业规模的问题,集中采购是大企业把采购规模优势更大化的手段。张传俊直言不讳,对大企业来讲不愿意让小企业搭船,因为价钱和进货量的关系,当大小企业联合起来进货时,小企业的受益程度会比大企业大,毕竟这之间还有竞争的关系。
大企业不带小企业玩,那是否意味着众多的中小企业在控制采购成本上无路可走。沃顿咨询公司的陈司星认为,在采购上小企业的确处于被动地位,但多家企业联合起来,集小订单成大订单,增强集体的谈判实力,获取采购规模优势,还是可以争得和大企业一样的“江湖地位”的,特别是用料单一、中小企业居多的行业更需增加这种防范风险的能力。
开发替代产品
一些企业表示,作为企业方面当然希望涨价,但价格行为与供求关系相连,只有当业界一直认为成本压力过大,都提出涨价意愿时,才会适当涨价,否则在一些企业不涨价的情况下,涨价者会很难生存。由于国人的消费理念,涨价始终是企业最不愿采用的办法。从企业长期经营考虑,保持价格并从内部挖潜是首选方式。张传俊说,铜价涨否,企业都应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开发新产品,为企业做长远打算。海信一直把提高效率作为研究重点之一,比如采用不同的螺纹形式,在满足标准性能的前提下,尽量用最少的铜做出合格的产品。当然有些也是空调业界共同的课题,比如全铝换热器,部分器件用铝来替代等等。
“我是凭知觉倒卖了两次铜材料,尽管赚了钱,其实不足称道,那不过是乱世之举,我也知道并非是长宜之计,我并不会去动用工厂的真正库存材料,必定企业要发展下去,同样需要想尽办法挺过这段难挨的苦日子,那笔赢利只是增多了可运转的资金,铜价走势其实我也是雾里看花。”看来这极不稳定的铜价在再精明的老板面前都是道高难的题。
据悉,国际市场铜等有色金属价格从2002年底开始上涨,这期间,价格纪录不断被刷新,中间虽然也有起落,但总体呈现加速上扬的趋势。进入2006年,国际铜价从4000美元涨至5000美元用了大约四个月时间,从5000美元涨至6000美元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从6000美元涨至7000美元仅仅用了半个月,5月11日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铜价是8800美元,但生产企业的实际采购价格已经达到每吨7.5万元人民币。铜价的涨势用“疯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虽说原材料上涨对于水龙头企业而言已是家常便饭,但这种上涨的速度与价格还是“太快了,太高了”一路发飙的铜价使诸多企业不堪重负。一卫浴企业预测,本行业将会有1/4的企业品牌得到强化,1/4的企业会苦撑挨过这段时期,1/4的企业将转行投产其他产业,1/4的企业会关门大吉。
谈到铜价上涨的原因,海信副总经理张传俊分析说,由于我国目前还主要是一个使用铜的国家,而且我认为我国目前的控制能力还比较弱,铜价还主要是由国际炒家来控制。我认为这个铜价现在是一个有价无市的状态,价格炒得很高,但实际成交量不是很大。就像股市一样,炒得很高之后,有些资金比较雄厚的人接盘后也不急于短期之内出手,所以说,铜价在短期内急跌是不太可能的。不过,如果稳定下来的话,国内铜价应该在7万/t以内,而且在6万/t到7万/t之间会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震荡。
在铜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既要保持企业的利润,又要保证产品价格的稳定,对大多数厂家来说,的确是两难的选择,很多企业还在持观望态度。这次原材料涨价而产品价格不变,实际上就相当于生产厂家在竞相降价,在打一场看似无形实则更为惨烈的价格战。尽管价格竞争是国内企业惯用的手法,但这场战争毕竟是被迫参与的,如果时间过长或者过于激烈的话,所有企业都会受到伤害,不过最先扛不住的肯定是那些相对弱小的企业,特别是平时乱报价的不规范的小企业,这也正是大企业所希望看到的行业洗牌。
如果说企业的生存发展还是后话,那让以外销为主的卫浴企业眼前感到最为头疼的还是报价问题。因为近期铜等原材料市场波动太大,客人下单,不敢报价。报高了,不几天原材料降下来,客人不愿意;报低了,原材料一涨,企业就亏了;报价不稳定,客人又不乐意。“年初签的100万美元的合同,结果现在要亏300万~400万人民币,这哪能让人受得了。”一外贸经理向记者大吐苦水。
与客户共进退
在一片叫苦声中,许多工厂被迫暂停订单,但有公司的业绩却比去年同期翻一番。探究其妙方,原来是回归既传统又不复杂的营销方法——稳定老客户,抱着与客户共进退的心态处理事情。及时与客户沟通,每天在与客户沟通中适当的透露一点目前材料行情,及时参与客户的新品开发,并站在客户的立场为他们量身订做产品,寻找替代品以降低成本共度难关。“原来一些大客户因为本司规模不够大,所订的订单一直无法有很大的量,如今对我们公司有了新看法,虽然利润是让出来了,但增量上去了,业绩及效益全都体现出来了。与其天天叫苦,倒不如坐下来认真想对策,这就是我们目前订单不减反增的原因。”许多供应厂商采用压缩利润或者提高成本来维持生存,其实那只是最基本的方法。
期货套期保值
目前,在铜市极为不稳定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意识到了高位存货的风险,却没有意识到在相对低位补库的机会。在牛市的情况下,铜消费企业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进行买入套期保值来规避价格风险。不过据某知情人士介绍,已有相当多的原来根本不接触期货的生产企业参与到了期铜的套期保值之中。即在现货市场上买入(卖出)铜或铝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买入)同样数量的期货合约,以做对冲。但专业人事提醒,保值是相对的,搞不好就变成投机,期货比股票的风险大很多倍。
尝试联合采购
在“涨”声一片中,考虑如何控制采购成本很容易想到集中采购。但张传俊似乎对此并不认同。他解释说,铜价分电解铜价和铜管价,上游压缩机厂家用的是铜,空调整机厂家主要用换热器的铜管,再比如铜管有规格之分,有管径、壁厚、螺纹形式等之别。如果说不是一个集团管辖的企业的话,很难形成统一。企业间形成联盟从某渠道进货的情况在空调业界还是比较少的,海信主要是通过代理。
再有就是企业规模的问题,集中采购是大企业把采购规模优势更大化的手段。张传俊直言不讳,对大企业来讲不愿意让小企业搭船,因为价钱和进货量的关系,当大小企业联合起来进货时,小企业的受益程度会比大企业大,毕竟这之间还有竞争的关系。
大企业不带小企业玩,那是否意味着众多的中小企业在控制采购成本上无路可走。沃顿咨询公司的陈司星认为,在采购上小企业的确处于被动地位,但多家企业联合起来,集小订单成大订单,增强集体的谈判实力,获取采购规模优势,还是可以争得和大企业一样的“江湖地位”的,特别是用料单一、中小企业居多的行业更需增加这种防范风险的能力。
开发替代产品
一些企业表示,作为企业方面当然希望涨价,但价格行为与供求关系相连,只有当业界一直认为成本压力过大,都提出涨价意愿时,才会适当涨价,否则在一些企业不涨价的情况下,涨价者会很难生存。由于国人的消费理念,涨价始终是企业最不愿采用的办法。从企业长期经营考虑,保持价格并从内部挖潜是首选方式。张传俊说,铜价涨否,企业都应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开发新产品,为企业做长远打算。海信一直把提高效率作为研究重点之一,比如采用不同的螺纹形式,在满足标准性能的前提下,尽量用最少的铜做出合格的产品。当然有些也是空调业界共同的课题,比如全铝换热器,部分器件用铝来替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