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 备
20多年前,一篇名为《扬眉剑出鞘》的报告文学让栾菊杰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从1984年奥运会上夺得女子花剑个人金牌的那一刻起,她就在中国的奥运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古人云,五十知天命,可栾菊杰偏不信,侨居加拿大多年的她再次出现在国内公众面前时,竟宣布将力争出现在北京奥运会上,而且是以运动员的身份。
八十年代,国际剑联为欧洲人所垄断,所以退役后的栾菊杰一心要学门语言,争取为中国在国际剑联拿一个位置,她婉拒种种邀请,毅然奔赴加拿大。读大学、办击剑俱乐部,但因为生育第一个孩子后,心脏和肾脏都出现不适,加上年纪太大,所以她才遗憾地放弃了原有的初衷。
然而,在祖国举办的奥运会,让久居海外的栾菊杰重新燃起了心中的火焰。
和复出这一不同凡响的举动和目的比起来,代表谁复出,以及最终会不会得到看上去难于上青天的奥运积分,对参加上海站比赛的栾菊杰来说都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49岁的她再次举起了手中的剑。
5月,母亲节的前一天,身为三个孩子母亲的栾菊杰出现在上海静安体育馆的比赛现场时,并没有引来太多目光。按照规定,运动员应在下午两点之前到场确认参赛,栾菊杰提前了半个小时,但签表的结果却让她有些郁闷:她所在小组的循环赛,最早也要在四点开赛。
在回酒店休息还是留在体育馆等待之间犹豫了一阵之后,栾菊杰选择了留守。
她先是去了器械维修处找人保管自己的装备,本来没有这项义务的维修处人员个个热情异常,觉得能为栾菊杰保管物品是一种荣幸。刚走回场内,一位和她相熟的体育馆女工作人员马上跟她合影,紧跟着,又过来一位体育馆的男性工作人员,这次两人称兄道弟地聊得不亦乐乎……
她在男花个人赛的剑道边上为中国选手加油,看到朱俊输给一位以色列选手,栾菊杰满脸的遗憾,“上一站在韩国朱俊还赢了。”有时候,栾菊杰会挪动一下位置,坐在中国男花主帅王海滨的身后,观察少帅的临场指挥。期间她把双脚搭在面前的挡板上,一位外籍裁判长要从她面前经过,栾菊杰还没来得及收脚让出通道,外籍裁判长就伸手抓起她的双脚闪身走过,临了还非常夸张地把栾菊杰的双脚又放回到挡板上,两人之熟稔,可见一斑。
有一段时间,摄影记者们稍不留神就发现栾菊杰不见了,到处寻找才发现她正端坐在主席台的正中央,和国际剑联的官员聊得兴致正浓。她无意间还做了一次翻译,一位美国选手的机票出了一点问题,但是跟组委会沟通时怎么也说不清楚,一位负责人灵机一动,马上找来栾菊杰搭桥,很快就让那位美国剑客满意离去。
这次栾菊杰参加的奥运积分赛是世界杯分站赛的第二站,一周之前,她参加了在韩国首尔进行的第一站,在她的包里,放着一些诸如韩国香烟之类的礼物,栾菊杰说,这些都是准备送给上海的朋友的。
上 场
两个小时的等待之后,栾菊杰开始热身活动,一边压腿,一边和中国击剑的掌门人、自剑中心副主任王伟交流着。
全副武装的栾菊杰终于在5点50分站在剑道上!
那些聚集在红色、黄色还有绿色剑道旁边的观众,开始向栾菊杰所在的蓝色剑道聚拢。
她的上海之行的第一个对手就是来自老家江苏的张蕾。比张蕾整整大了20岁的栾菊杰最终0比1败北,不过出师不利并没有让她泄气,接下来的三场,她先是以5比4从一位罗马尼亚选手身上扳回一城,又用两个5比3先后击败了美国和法国的两位同组对手。虽然最后一战以2比5不敌一位以色列姑娘,但凭借小分的优势,栾菊杰还是挤掉了以色列选手,和张蕾携手杀出小组循环赛——比起上一站在韩国时小组循环赛1胜4负的糟糕战绩,回到故国参赛的栾菊杰显然把状态恢复到了预期的效果。
然而,就在栾菊杰准备向64强的淘汰赛参赛资格发起冲击时,她右膝的老伤却不合时宜地发作了。在接下来和荷兰选手范·埃尔文·萨克萨进行的复赛中,第1局栾菊杰尚能5比3领先,但膝伤的发作让她简直不能支撑第2局的比赛,最终栾菊杰以6比15输掉比赛。
在进入64强就意味着有机会获得奥运积分的情况下,专为08奥运而复出的栾菊杰还是遗憾地过早出局——还好,在别人看来是遗憾无比的事,在栾菊杰自己看来却不是如此,“比在韩国时的感觉好多了,”一边揉着右膝,栾菊杰告诉记者说:“抓紧恢复,下星期日本的第三站我还继续参加。”
他/她说
六女一男,栾菊杰在兄弟姐妹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叫栾菊红。这次栾菊杰来上海参赛,姐姐特地赶来,为二妹助阵。妹妹比赛时,场边的姐姐比谁都紧张,她的遗憾和喜悦随时都会爆发出来,并且和加拿大女花主帅在场边不时“菊菊,菊菊”的喊声形成呼应。
“她决定复出的时候,我打心眼里支持,要不然我也不会赶来上海给她加油。可不瞒你说,家里也有不支持她(复出)的。别管怎么说,就现在她这岁数,心疼她的身体是肯定的。”栾菊红说。
到底是栾菊杰的大姐,连栾菊杰视力很差这一人尽皆知的事实,从栾菊红那里说出来的也有内幕性很强的“八卦”一面。“有一回她在比赛前急着上场,本来该穿39码的鞋,结果没看清楚,随手穿了一双36码的鞋就上去(比赛)了。比赛过程中老是感觉脚疼,下场才发现穿错鞋了,脚趾盖都磨掉了一层。”
栾菊红还承担起为一些报道偏差纠错的义务。比如最近一篇报道里说栾菊杰的小儿子刚满12岁时就获得了加拿大击剑公开赛13岁组的冠军,欒菊红就说,二妹的三个孩子虽然都继承母业练习击剑,但儿子今年才9岁,“其实是不到13岁的二女儿拿了那个奖(项)。”
栾菊杰的身边总有一个休闲打扮的小伙子,有个不谙世事的女记者刚一见到这个小伙子时,甚至把他当成了栾菊杰的老公。这样的误会难免让栾菊杰啼笑皆非,经介绍,记者才知道此人姓梁,出生在香港,年幼时就酷爱击剑,而且是栾菊杰的铁杆粉丝。有一年栾菊杰去江门比赛,赛后满头大汗,恰巧身边没有毛巾,结果正是这位赶去江门助威的梁先生递上自己新买的名牌体恤给偶像拭汗,二人就此相识。后来梁先生自香港移民到加拿大,特拜在栾菊杰门下为徒;随着与栾菊杰一家关系日渐熟络,干脆认了栾菊杰做干妈。现在栾菊杰复出江湖,在上海工作的梁先生随即变身梁助理,跟随栾菊杰左右。
面对面
记者(以下简称记):国内关于2000年你第一次复出参加悉尼奥运会的报道不多,那复出是什么原因?
栾菊杰(以下简称栾):嗨,纯粹是为了好玩。看我的队员在那里比赛,我心里那个着急啊,恨不能自己上去替她们比。我参加北美的公开赛,排名都是第一,我觉得既然我是第一,那要是我去了成绩应该比她们要好吧?所以准备了一下我就去了悉尼。
记:那时隔7年之后的这次复出呢?
栾:这次还有一个激励中国队这些女花队员的意义。过去女花是中国击剑队的龙头,现在沦落成了落后剑种,还是训练跟不上,不够刻苦。我想用我的实际行动给她们做个样子,让她们看看我都退休这么多年了,一把年纪还有这种精神,她们这么年轻、条件这么好,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一切呢?
记:可年龄毕竟是一个障碍。
栾:正因为年龄,我才要完成一个心愿。1984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我去了洛杉矶,拿了金牌。24年后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我还要争取参加,没有一个击剑运动员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更要尝试去完成。
记:体能是不是会造成一定影响?
栾:我知道你其实是想说“不服老不行”,可“服老”就更不行了。2000年我第一次复出代表加拿大打悉尼奥运会时,我已经42岁了,按照运动员的规律,不也到了体能不行的时候了吗?那次我已经是击剑史上年龄最大的奥运会选手,这次在北京,我还是力争对自己来一次超越。
还是伤病的影响更大一些。我的特点就是进攻比防守好,但攻出去之后,回来防守的时候,右腿这条攻步腿因为膝伤的问题,老是收不回来,耽误防守。这么说吧,就是一种有劲没处使的感觉,其实脑子里很清楚该怎么做。刚才输给荷兰那个人,就是被她看穿了这一点,所以她拼命地冲刺,让我大部分时间都在防守,这样她就有了机会。
记:单纯从竞技的角度考虑,你觉得能得到足够的积分进军北京吗?
栾:整个北美才只有两个名额,确实挺难。我才打了两站,后边还有11站,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就说眼下这两站,从韩国的失败到上海循环赛出线,我自信已经找到一些比赛的感觉。
记:听说加拿大人都管你叫“击剑妈妈”,加拿大队的主教练说你是那里最成功的教练和队员。你有没有想过,将来会把你在加拿大的这种影响力带回中国来——比如说回中国来执教?
栾:早晚都会回来的,这么多年了,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回来和大家分享。
责 编 王津津
20多年前,一篇名为《扬眉剑出鞘》的报告文学让栾菊杰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从1984年奥运会上夺得女子花剑个人金牌的那一刻起,她就在中国的奥运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古人云,五十知天命,可栾菊杰偏不信,侨居加拿大多年的她再次出现在国内公众面前时,竟宣布将力争出现在北京奥运会上,而且是以运动员的身份。
八十年代,国际剑联为欧洲人所垄断,所以退役后的栾菊杰一心要学门语言,争取为中国在国际剑联拿一个位置,她婉拒种种邀请,毅然奔赴加拿大。读大学、办击剑俱乐部,但因为生育第一个孩子后,心脏和肾脏都出现不适,加上年纪太大,所以她才遗憾地放弃了原有的初衷。
然而,在祖国举办的奥运会,让久居海外的栾菊杰重新燃起了心中的火焰。
和复出这一不同凡响的举动和目的比起来,代表谁复出,以及最终会不会得到看上去难于上青天的奥运积分,对参加上海站比赛的栾菊杰来说都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49岁的她再次举起了手中的剑。
5月,母亲节的前一天,身为三个孩子母亲的栾菊杰出现在上海静安体育馆的比赛现场时,并没有引来太多目光。按照规定,运动员应在下午两点之前到场确认参赛,栾菊杰提前了半个小时,但签表的结果却让她有些郁闷:她所在小组的循环赛,最早也要在四点开赛。
在回酒店休息还是留在体育馆等待之间犹豫了一阵之后,栾菊杰选择了留守。
她先是去了器械维修处找人保管自己的装备,本来没有这项义务的维修处人员个个热情异常,觉得能为栾菊杰保管物品是一种荣幸。刚走回场内,一位和她相熟的体育馆女工作人员马上跟她合影,紧跟着,又过来一位体育馆的男性工作人员,这次两人称兄道弟地聊得不亦乐乎……
她在男花个人赛的剑道边上为中国选手加油,看到朱俊输给一位以色列选手,栾菊杰满脸的遗憾,“上一站在韩国朱俊还赢了。”有时候,栾菊杰会挪动一下位置,坐在中国男花主帅王海滨的身后,观察少帅的临场指挥。期间她把双脚搭在面前的挡板上,一位外籍裁判长要从她面前经过,栾菊杰还没来得及收脚让出通道,外籍裁判长就伸手抓起她的双脚闪身走过,临了还非常夸张地把栾菊杰的双脚又放回到挡板上,两人之熟稔,可见一斑。
有一段时间,摄影记者们稍不留神就发现栾菊杰不见了,到处寻找才发现她正端坐在主席台的正中央,和国际剑联的官员聊得兴致正浓。她无意间还做了一次翻译,一位美国选手的机票出了一点问题,但是跟组委会沟通时怎么也说不清楚,一位负责人灵机一动,马上找来栾菊杰搭桥,很快就让那位美国剑客满意离去。
这次栾菊杰参加的奥运积分赛是世界杯分站赛的第二站,一周之前,她参加了在韩国首尔进行的第一站,在她的包里,放着一些诸如韩国香烟之类的礼物,栾菊杰说,这些都是准备送给上海的朋友的。
上 场
两个小时的等待之后,栾菊杰开始热身活动,一边压腿,一边和中国击剑的掌门人、自剑中心副主任王伟交流着。
全副武装的栾菊杰终于在5点50分站在剑道上!
那些聚集在红色、黄色还有绿色剑道旁边的观众,开始向栾菊杰所在的蓝色剑道聚拢。
她的上海之行的第一个对手就是来自老家江苏的张蕾。比张蕾整整大了20岁的栾菊杰最终0比1败北,不过出师不利并没有让她泄气,接下来的三场,她先是以5比4从一位罗马尼亚选手身上扳回一城,又用两个5比3先后击败了美国和法国的两位同组对手。虽然最后一战以2比5不敌一位以色列姑娘,但凭借小分的优势,栾菊杰还是挤掉了以色列选手,和张蕾携手杀出小组循环赛——比起上一站在韩国时小组循环赛1胜4负的糟糕战绩,回到故国参赛的栾菊杰显然把状态恢复到了预期的效果。
然而,就在栾菊杰准备向64强的淘汰赛参赛资格发起冲击时,她右膝的老伤却不合时宜地发作了。在接下来和荷兰选手范·埃尔文·萨克萨进行的复赛中,第1局栾菊杰尚能5比3领先,但膝伤的发作让她简直不能支撑第2局的比赛,最终栾菊杰以6比15输掉比赛。
在进入64强就意味着有机会获得奥运积分的情况下,专为08奥运而复出的栾菊杰还是遗憾地过早出局——还好,在别人看来是遗憾无比的事,在栾菊杰自己看来却不是如此,“比在韩国时的感觉好多了,”一边揉着右膝,栾菊杰告诉记者说:“抓紧恢复,下星期日本的第三站我还继续参加。”
他/她说
六女一男,栾菊杰在兄弟姐妹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叫栾菊红。这次栾菊杰来上海参赛,姐姐特地赶来,为二妹助阵。妹妹比赛时,场边的姐姐比谁都紧张,她的遗憾和喜悦随时都会爆发出来,并且和加拿大女花主帅在场边不时“菊菊,菊菊”的喊声形成呼应。
“她决定复出的时候,我打心眼里支持,要不然我也不会赶来上海给她加油。可不瞒你说,家里也有不支持她(复出)的。别管怎么说,就现在她这岁数,心疼她的身体是肯定的。”栾菊红说。
到底是栾菊杰的大姐,连栾菊杰视力很差这一人尽皆知的事实,从栾菊红那里说出来的也有内幕性很强的“八卦”一面。“有一回她在比赛前急着上场,本来该穿39码的鞋,结果没看清楚,随手穿了一双36码的鞋就上去(比赛)了。比赛过程中老是感觉脚疼,下场才发现穿错鞋了,脚趾盖都磨掉了一层。”
栾菊红还承担起为一些报道偏差纠错的义务。比如最近一篇报道里说栾菊杰的小儿子刚满12岁时就获得了加拿大击剑公开赛13岁组的冠军,欒菊红就说,二妹的三个孩子虽然都继承母业练习击剑,但儿子今年才9岁,“其实是不到13岁的二女儿拿了那个奖(项)。”
栾菊杰的身边总有一个休闲打扮的小伙子,有个不谙世事的女记者刚一见到这个小伙子时,甚至把他当成了栾菊杰的老公。这样的误会难免让栾菊杰啼笑皆非,经介绍,记者才知道此人姓梁,出生在香港,年幼时就酷爱击剑,而且是栾菊杰的铁杆粉丝。有一年栾菊杰去江门比赛,赛后满头大汗,恰巧身边没有毛巾,结果正是这位赶去江门助威的梁先生递上自己新买的名牌体恤给偶像拭汗,二人就此相识。后来梁先生自香港移民到加拿大,特拜在栾菊杰门下为徒;随着与栾菊杰一家关系日渐熟络,干脆认了栾菊杰做干妈。现在栾菊杰复出江湖,在上海工作的梁先生随即变身梁助理,跟随栾菊杰左右。
面对面
记者(以下简称记):国内关于2000年你第一次复出参加悉尼奥运会的报道不多,那复出是什么原因?
栾菊杰(以下简称栾):嗨,纯粹是为了好玩。看我的队员在那里比赛,我心里那个着急啊,恨不能自己上去替她们比。我参加北美的公开赛,排名都是第一,我觉得既然我是第一,那要是我去了成绩应该比她们要好吧?所以准备了一下我就去了悉尼。
记:那时隔7年之后的这次复出呢?
栾:这次还有一个激励中国队这些女花队员的意义。过去女花是中国击剑队的龙头,现在沦落成了落后剑种,还是训练跟不上,不够刻苦。我想用我的实际行动给她们做个样子,让她们看看我都退休这么多年了,一把年纪还有这种精神,她们这么年轻、条件这么好,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一切呢?
记:可年龄毕竟是一个障碍。
栾:正因为年龄,我才要完成一个心愿。1984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我去了洛杉矶,拿了金牌。24年后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我还要争取参加,没有一个击剑运动员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更要尝试去完成。
记:体能是不是会造成一定影响?
栾:我知道你其实是想说“不服老不行”,可“服老”就更不行了。2000年我第一次复出代表加拿大打悉尼奥运会时,我已经42岁了,按照运动员的规律,不也到了体能不行的时候了吗?那次我已经是击剑史上年龄最大的奥运会选手,这次在北京,我还是力争对自己来一次超越。
还是伤病的影响更大一些。我的特点就是进攻比防守好,但攻出去之后,回来防守的时候,右腿这条攻步腿因为膝伤的问题,老是收不回来,耽误防守。这么说吧,就是一种有劲没处使的感觉,其实脑子里很清楚该怎么做。刚才输给荷兰那个人,就是被她看穿了这一点,所以她拼命地冲刺,让我大部分时间都在防守,这样她就有了机会。
记:单纯从竞技的角度考虑,你觉得能得到足够的积分进军北京吗?
栾:整个北美才只有两个名额,确实挺难。我才打了两站,后边还有11站,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就说眼下这两站,从韩国的失败到上海循环赛出线,我自信已经找到一些比赛的感觉。
记:听说加拿大人都管你叫“击剑妈妈”,加拿大队的主教练说你是那里最成功的教练和队员。你有没有想过,将来会把你在加拿大的这种影响力带回中国来——比如说回中国来执教?
栾:早晚都会回来的,这么多年了,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回来和大家分享。
责 编 王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