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本化”、“生活化”的德育是解决当前德育课程“学科化困境”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了一套将社会热点与道德教育有机融合,从而使德育学科课程更加“人本化”、“生活化”的有益经验。作者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如何与巴西世界杯相结合为例,谈如何从社会热点中寻找道德教育“人本化”、“生活化”的优秀素材。
关键词 社会热点 道德教育 人本化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9.042
Searching Excellent “People-oriented” and “Life-oriented” Teaching
Materials of Moral Education form Social Hot Spots
——Take How to Combin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Course with the Brazilian World Cup as an example
HUANG Ying
(School of Marxism, 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iyan, Hubei 442002)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to be "people-oriented" and "life-oriente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course-oriented predicament" of the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o this end, from many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 had explored a set of useful experiences of integrating social hot spots with moral education, which can make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more "people-oriented" and "life-oriented". Form the example of how to mak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World Cup in Brazil (2014) and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Attainments and Legal Basic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e can summarize the way of searching excellent "people-oriented" and "life-oriented" teaching materials of moral education form social hot spots.
Key words social hot spots; moral education; people-oriented; life-oriented
1 “人本化”、“生活化”是解決德育的“学科化”困境的重要途径
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当前,德育学科课程,即设立以专门介绍道德价值、规则的原理与知识体系,提高学生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是我国当前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
然而,长久以来,道德教育是否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课程去开设是德育课程理论反复争论的一大课题。从中国的现实来说,我们虽然采取了正面肯定学科课程的立场,但也强调其课程设计必须符合道德教育的特殊实际,这包括: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要建立在对学习主体尊重与了解的基础上,要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性,避免教育方式上的强制灌输;教育内容的计划与安排要重视人情感与经验的作用,加强与社会、家庭生活的对接;教育活动要重视对学生道德批判能力的培养、增进学生的参与程度、避免实质上的形式主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寻求一种更加“人本化”、“生活化”的德育,无疑是解决德育课程“学科化”困境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只有将道德教育根植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识才会感觉真实、亲切,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进行道德思考和道德批判的积极性。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从社会热点中提炼出道德教育的优秀素材,从而使德育学科课程更加 “人本化”、“生活化”的有益经验。
2 世界杯中的道德教育
北京时间2014年12月17日,Google公司发布了2014年度搜索排名,巴西世界杯不出意外地获得热搜榜第一名。这项举世瞩目的赛事在吸引全球目光的同时,球员在赛场上的一举一动自然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而大学生,作为关注世界杯的重要人群,一些话题事件所涉及的道德伦理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对他们的道德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通过深度发掘这些话题事件背后的德育价值,能够将其提炼为高校德育“人本化”、“生活化”的优秀素材。
2.1 苏亚雷斯咬人事件
2.1.1 事件背景
巴西世界杯小组赛D组,意大利对阵乌拉圭的比赛中,第79分钟,乌拉圭队苏亚雷斯与意大利队基耶利尼在禁区内相互争抢,苏亚雷斯乘其不备突然嘴咬对方左肩,基耶利尼抬左臂摆脱,苏亚雷斯则掩面倒地……这成为巴西世界杯上最具戏剧性的一幕。事后,苏亚雷斯因咬人被国际足联处以禁赛9场及4个月全球禁赛的处罚。作为已经在巴西世界杯上为乌拉圭队贡献半数进球的头号球星,苏亚雷斯被禁赛不仅在技战术层面对乌拉圭队影响巨大,而且也极大地打击了乌拉圭球员的士气和信心,球队最终止步于16强。 2.1.2 德育价值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可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1)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的社会也无法正常运行。如果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像苏亚雷斯一样随心所欲、自行其是,毫无顾忌地做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
(2)公共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世界杯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序运行同样源于严格的制度,试想,如果国际足联赛后没有对当事人进行严厉的处罚,那足球赛场上又将出现多少个咬人的“苏亚雷斯”呢?球赛如何正常进行?比赛的公正性何在?球员的人身权益又何以保障?
2.2 克洛泽四进世界杯16球封王
2.2.1 事件背景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的5个头球让克洛泽一夜成名,却被外界讥讽为一个不会用脚进球的前锋。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他以5球2助攻收获了金靴。小组赛上四个脚部进球,4分之一决赛对阵阿根廷扳平比分的关键头球,克洛泽仿佛用行动在回击质疑者:你说我只会进头球,那我用脚进球;你说我只会对着弱队刷数据,只会在球队大胜时锦上添花,那我就进关键球。
2010年南非世界杯,克洛泽在对阵英格兰、阿根廷等强队的比赛中再进4球,此时这个勤奋的德国人距离罗纳尔多世界杯总进球数15个的纪录仅差1个。这一时期,对于克洛泽,很多人已经由质疑转为期待:期待他能打破“外星人”的纪录。
2014年巴西世界杯,36岁“高龄”的克洛泽在为数不多的上场时间里,贡献了两粒宝贵的进球,小组赛的进球帮助“德国战车”以2比2战平加纳,半决赛中的进球则打破了罗纳尔多创造的15球纪录,将世界杯的个人进球纪录刷新为16球。
在世界杯的赛场上,我们看到的是克洛泽不断创造的奇迹,看不到的是他12年間的严格自律:从不抽烟、基本戒酒、9点之前上床睡觉,不论寒暑坚持训练……这些能保持竞技状态的,他一直在坚持,也许这就是他能够“逆生长”的原因。
2.2.2 德育价值
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可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认识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首先,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毅力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其次,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肯定不会一帆风顺,我们既会遇到顺境也会遇到逆境。同样是逆境,同样是困难,每个人的反应却不相同。有的人退缩了、沉沦了,最终虚度人生。而另一些人则不屈不挠,积极乐观,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任何理想实现的过程并非都是坦途,追求理想需要执着的态度,而执着来自信念。恰如以上事例,当一名好球员的坚定信念,是激励克洛泽严格自律、不懈努力的强大动力,即使遭遇非议与质疑,他也依然不放弃。最终,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实现了问鼎射手榜榜首的梦想。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理想的确立可能是自由的、美好的,但理想的实现过程却是长久的、艰苦的。为了保持竞技状态,克洛泽12年间从不抽烟、基本戒酒、9点之前上床睡觉,不论寒暑坚持训练,过着与其他球星格格不入的 “艰苦”生活,却拥有诸多“大牌”更长久的运动寿命,最终在其36岁的“高龄”收获了令所有人艳羡的成绩。
苏亚雷斯和克洛泽的案例只是诸多社会热点中的两个典型。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社会热点还有很多,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通过将其加工提炼为道德教育的优秀素材,能够使德育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子连,陈桂香.促进生命发展的高校人本化德育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4(12):125-128.
[2] 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2-192.
关键词 社会热点 道德教育 人本化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9.042
Searching Excellent “People-oriented” and “Life-oriented” Teaching
Materials of Moral Education form Social Hot Spots
——Take How to Combin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Course with the Brazilian World Cup as an example
HUANG Ying
(School of Marxism, 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iyan, Hubei 442002)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to be "people-oriented" and "life-oriente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course-oriented predicament" of the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o this end, from many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 had explored a set of useful experiences of integrating social hot spots with moral education, which can make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more "people-oriented" and "life-oriented". Form the example of how to mak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World Cup in Brazil (2014) and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Attainments and Legal Basic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e can summarize the way of searching excellent "people-oriented" and "life-oriented" teaching materials of moral education form social hot spots.
Key words social hot spots; moral education; people-oriented; life-oriented
1 “人本化”、“生活化”是解決德育的“学科化”困境的重要途径
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当前,德育学科课程,即设立以专门介绍道德价值、规则的原理与知识体系,提高学生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是我国当前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
然而,长久以来,道德教育是否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课程去开设是德育课程理论反复争论的一大课题。从中国的现实来说,我们虽然采取了正面肯定学科课程的立场,但也强调其课程设计必须符合道德教育的特殊实际,这包括: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要建立在对学习主体尊重与了解的基础上,要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性,避免教育方式上的强制灌输;教育内容的计划与安排要重视人情感与经验的作用,加强与社会、家庭生活的对接;教育活动要重视对学生道德批判能力的培养、增进学生的参与程度、避免实质上的形式主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寻求一种更加“人本化”、“生活化”的德育,无疑是解决德育课程“学科化”困境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只有将道德教育根植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识才会感觉真实、亲切,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进行道德思考和道德批判的积极性。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从社会热点中提炼出道德教育的优秀素材,从而使德育学科课程更加 “人本化”、“生活化”的有益经验。
2 世界杯中的道德教育
北京时间2014年12月17日,Google公司发布了2014年度搜索排名,巴西世界杯不出意外地获得热搜榜第一名。这项举世瞩目的赛事在吸引全球目光的同时,球员在赛场上的一举一动自然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而大学生,作为关注世界杯的重要人群,一些话题事件所涉及的道德伦理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对他们的道德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通过深度发掘这些话题事件背后的德育价值,能够将其提炼为高校德育“人本化”、“生活化”的优秀素材。
2.1 苏亚雷斯咬人事件
2.1.1 事件背景
巴西世界杯小组赛D组,意大利对阵乌拉圭的比赛中,第79分钟,乌拉圭队苏亚雷斯与意大利队基耶利尼在禁区内相互争抢,苏亚雷斯乘其不备突然嘴咬对方左肩,基耶利尼抬左臂摆脱,苏亚雷斯则掩面倒地……这成为巴西世界杯上最具戏剧性的一幕。事后,苏亚雷斯因咬人被国际足联处以禁赛9场及4个月全球禁赛的处罚。作为已经在巴西世界杯上为乌拉圭队贡献半数进球的头号球星,苏亚雷斯被禁赛不仅在技战术层面对乌拉圭队影响巨大,而且也极大地打击了乌拉圭球员的士气和信心,球队最终止步于16强。 2.1.2 德育价值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可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1)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的社会也无法正常运行。如果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像苏亚雷斯一样随心所欲、自行其是,毫无顾忌地做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
(2)公共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世界杯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有序运行同样源于严格的制度,试想,如果国际足联赛后没有对当事人进行严厉的处罚,那足球赛场上又将出现多少个咬人的“苏亚雷斯”呢?球赛如何正常进行?比赛的公正性何在?球员的人身权益又何以保障?
2.2 克洛泽四进世界杯16球封王
2.2.1 事件背景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的5个头球让克洛泽一夜成名,却被外界讥讽为一个不会用脚进球的前锋。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他以5球2助攻收获了金靴。小组赛上四个脚部进球,4分之一决赛对阵阿根廷扳平比分的关键头球,克洛泽仿佛用行动在回击质疑者:你说我只会进头球,那我用脚进球;你说我只会对着弱队刷数据,只会在球队大胜时锦上添花,那我就进关键球。
2010年南非世界杯,克洛泽在对阵英格兰、阿根廷等强队的比赛中再进4球,此时这个勤奋的德国人距离罗纳尔多世界杯总进球数15个的纪录仅差1个。这一时期,对于克洛泽,很多人已经由质疑转为期待:期待他能打破“外星人”的纪录。
2014年巴西世界杯,36岁“高龄”的克洛泽在为数不多的上场时间里,贡献了两粒宝贵的进球,小组赛的进球帮助“德国战车”以2比2战平加纳,半决赛中的进球则打破了罗纳尔多创造的15球纪录,将世界杯的个人进球纪录刷新为16球。
在世界杯的赛场上,我们看到的是克洛泽不断创造的奇迹,看不到的是他12年間的严格自律:从不抽烟、基本戒酒、9点之前上床睡觉,不论寒暑坚持训练……这些能保持竞技状态的,他一直在坚持,也许这就是他能够“逆生长”的原因。
2.2.2 德育价值
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可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认识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首先,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毅力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其次,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肯定不会一帆风顺,我们既会遇到顺境也会遇到逆境。同样是逆境,同样是困难,每个人的反应却不相同。有的人退缩了、沉沦了,最终虚度人生。而另一些人则不屈不挠,积极乐观,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任何理想实现的过程并非都是坦途,追求理想需要执着的态度,而执着来自信念。恰如以上事例,当一名好球员的坚定信念,是激励克洛泽严格自律、不懈努力的强大动力,即使遭遇非议与质疑,他也依然不放弃。最终,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实现了问鼎射手榜榜首的梦想。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理想的确立可能是自由的、美好的,但理想的实现过程却是长久的、艰苦的。为了保持竞技状态,克洛泽12年间从不抽烟、基本戒酒、9点之前上床睡觉,不论寒暑坚持训练,过着与其他球星格格不入的 “艰苦”生活,却拥有诸多“大牌”更长久的运动寿命,最终在其36岁的“高龄”收获了令所有人艳羡的成绩。
苏亚雷斯和克洛泽的案例只是诸多社会热点中的两个典型。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社会热点还有很多,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通过将其加工提炼为道德教育的优秀素材,能够使德育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子连,陈桂香.促进生命发展的高校人本化德育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4(12):125-128.
[2] 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