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瑶池万绿湖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y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幼在山里长大的人对自然山水依旧情有独钟。再说,整天在办公室里忙碌着,于是,我的心就有了一种飞翔的企盼,应文友之邀,欣然前往万绿湖,走进大自然。
  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新丰江水库),湖区面积160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70平方公里。湖面最宽处12公里,最深处达116米,因这里四季皆绿、处处是绿而取名为“万绿湖”。万绿湖与浙江的千岛湖堪称“姐妹湖”,又是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
  站在万绿湖畔,心弦不禁被那宽广的绿、纯粹的绿所拨动。碧绿的湖水一望无边,小岛点缀其间,大片常绿的阔叶林把眼前的美景衬得更加出色,真的不忍心让游船划破这份难得的意境,想及远方那无尽幽远的立体画卷,还是与船同行了。
  万绿湖的景点颇多,有秦朝遗留的古城寨残垣,有明朝大官颜伯焘父母的古墓及颜俭墓等文物,湖中的岛屿星罗棋布,数量达360多个,各具神态,各显风姿,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或如垂钓老翁,或如禅定高僧,或如豪放歌者,或如静思哲人,或如翩翩少年,或如春睡少女,或如花前月下的情侣,或如临水照影的佳人……或行或立或走或奔,皆神妙而不可言,细细品味,令人胸襟开阔,荡气回肠,把湖光山色点缀得美不胜收。万绿湖如巨幅的绿色绸缎铺就于蓝天白云之下,风姿绰约,风静则平展如川,纤尘不染,风动则波光浩淼,摇波荡绿,任君追波逐浪。这里有“碧绿的湖水倒映着美丽的梦想”,亲临其境,有如置身“山中海洋”。
  远远望去,万绿湖像一块巨大的绿毯。湖水的颜色由近到远在逐渐变化:墨绿、深绿、浅绿……更奇妙的是,湖水还会随着太阳照射角度、光线强弱的不同,在一天里产生几种不同颜色的景致,许多人被这几种不同的景致深深地打动,并把它们视为人生追求的象征。清晨,遍地黄金,象征着富有;中午,满目翡翠,象征着珍贵;傍晚,一抹胭脂,象征着魅力;月夜,一片银光,象征着平安。一泓碧水竟让人有如此无穷的感悟,难怪著名作家叶楠曾惊叹:此乃瑶池水,缘何在河源!多姿多彩的万绿湖如梦似幻,神秘莫测,让人惊叹,让人感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湖面无时不绿,无山不绿,无水不绿,甚至连空气也是带着绿意的。凡到过万绿湖的人无不惊诧于万绿湖的绿,朱自清笔下的“女儿绿”曾让许多人为之神往,但那毕竟只是一潭之绿,即使绿得惊世骇俗,也难免失之局促。而万绿湖的“绿”则是一种胸襟广袤,气吞日月的“英雄绿”,既豪气冲天又侠骨柔肠。只有到了万绿湖,才能深刻领略到这“绿”在大自然中深刻的内涵。有诗赞:“万山成一绿,万绿成一湖。日月湖中聚,天地共翕呼。”
  万绿湖的山自有一份潇洒和坦然,万绿湖的水也自有一份闲适和恬静。在万绿湖的天地间,飞禽走兽也似乎找到了欢乐的天堂,说它们的灵性,正是它们对自然的一份信任与依赖,看那临水坡的枝头,星星点点的白鹭在欢快地展翅雀跃,悠悠然然,自然的原始浓情在这里变得生动而有趣了。
  万绿湖的美,美在蓬勃的生命力,美在物我相知的真情。谁说流水无情、草木无知?万绿湖的一草一木、一禽一兽,都是碧水青山滋养而成的生命,生命是有感知的啊!
  万绿湖,目之所及,处处都是风景,万物皆可入诗。好一座人间瑶池,好一处世外桃源,好一个绿色的世界,好一幅天然的画卷!
  (摘自《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我是乡下人。乡下人吃饭一向不讲究,好几十年饿肚子,没有办法讲究。就是现在回到村子里,我的乡亲吃东西也还是咂吧嘴,吃完了手背一抹嘴巴,很是舒心惬意。一直不怎么讲究,也没觉得这些有什么不合适。  第一次觉得不好看,是在1985年。我们单位一个老作家去德国访问,回来后讲起他遇到的一件事,西德当地的作家宴请中国作家,席上先上一碗汤,他端起碗连抽带吸,呼噜噜一大口。他起初没觉得什么,一看周围,顿时发现不对劲
期刊
山村茶田,万山含黛,层层迷雾,笼罩山冈,沐浴绿色的波浪。山,那么高峻,俯瞰浩浩天宇,像茫茫雾海中的一个沙墩。泉,那么清澈,哗哗的响声和着高山溪流的韵律,激得山村姑娘绾起了长发,裸露着粉嫩的肌肤。  古藤护卫着茶田的绿意,掩映着茶农们欢乐的笑声,层层茶田展示着大自然赐予的无限生机。绿色海涛中,采茶姑娘踏着碎步,艳丽的衣裙在风中飘飞,甜美的歌声在山中回响,偌大茶田鲜活而灵动,高天流云空旷而高远。  像
期刊
有许多时候,我们是用目光来传递感情、表达爱意、积攒记忆的,与这些目光相视、交织、互融、相通的或许是一束花、一棵树、一只小鸟,也或许是一座山峰、一处溪流。相视之间我们忽然明白了、理解了,心里开始亮堂了。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目光重叠进我们的记忆深处,隐藏在了我们的生命背后。只有我们恍然回首时,这些目光又在某处闪烁、跳跃。  那是个春天,草长莺飞。初春的阳光打在大地上,湿漉漉的光芒,透明鲜亮,充满了神
期刊
自从1985年水乡乌镇通了汽车以后,20多年没有在乌镇过夜了,过去没有通汽车时,从铜乡县城坐小火轮到乌镇将近两个小时,来回不方便,便常常在乌镇过夜。  近日,在一个小雨霏霏的夜晚,又住进乌镇去年开放的乌镇西栅的民居里。那晚,天上下着霏霏小雨,将原本水墨般的乌镇西栅湿润成一幅意趣盎然的中国画,铺着历史风雨里洗过的条石的街道上是湿湿的,一栋栋民居的黑瓦上也是湿湿的,小桥石阶的凹处,也积上浅浅的一泓雨水
期刊
1982年,我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演员,一边在餐厅打工,一边找机会接戏。不久前,我刚在一家剧院主演了一部话剧,自我感觉相当不错。这时传来一个好消息: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要来镇上为新片《生逢7月4日》挑演员。我相信这位大导演能够在众人当中一眼相中我,给我安排一个重要的角色!  机会很快就找上门来。一天两位女士来到我工作的餐厅,“我们看了你主演的话剧,简直太棒了!我们想请你出演一个角色。”对于一位渴
期刊
QC:是怎样的动力或是创作灵感,激发你写作吸血鬼题材小说?且是如此一部大规模的系列作品?  H:我喜欢吸血鬼文化很多年了,早在12年前的2000年,我就开始在网络上创作吸血鬼题材的短篇小说。但是当时国内对吸血鬼文化并不了解,由于自己对哥特文化的热爱,我一直继续创作,2006年在国内创立了吸血鬼联盟,同时给各大杂志写介绍性的文章,参与吸血鬼书籍的翻译和引进。现在喜欢吸血鬼文化的朋友越来越多了,除了自
期刊
时间和生活浸过的地方,都是深渊……  顶针:一生的戒指  它不是装饰,虽然很像装饰。远远地看,在灯光和日光下,母亲的某根手指闪着光亮,那是母亲戴着戒指——顶针,缝衣、补衣、绣花、纳鞋……做针线活的时候,母亲就戴上它,戴在那根最辛苦最忠厚的手指上,一般是右手的中指上。  最繁杂的活是为一家人做过冬的棉鞋,鞋底很厚,民间叫做“千层底”,因为晴雨都要穿,鞋底薄了不保暖还会渗水。多半寸厚的鞋底,都由碎布层
期刊
举世瞩目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随着配套工程西霞院反调节水库下闸蓄水,并且河床式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嘱托,终于有了一个实质性的答案。  当我站在万里黄河干流3122米的长龙上,面对30平方公里浩瀚的水域,胸中顿生万丈豪气。好像母亲河巨大的气势扑面而来,一时让人加快呼吸而透不过气来。我知道,那是母亲河千曲百难、终于以排山之势冲向平原的豪迈。像母亲激动着留在儿子面颊上清晰的
期刊
参加南戴河举办的荷花节,看惯了映日荷花的我忽然心有闪念:这满园盛荷在一片风雨中,当是何等的风姿呢?  几天后的一日,天还没亮,我被窗外的一片雨声吵醒了。走到湖边,我的心一下子被强烈地震撼了:只见湖中那一丛丛荷花儿,仿佛是一排排战士、一个个团队,靠着集体的力量,顽强地抗击着风雨的摧残。在湖水的涌动中,在雨滴不歇的敲击中,每个团队周边那些硕大的荷叶,不停地在水中起伏、在风中翻卷,越到团队的中心,那起伏
期刊
初春时节,湖南省炎陵县神农谷,山雾轻笼,赖在溪滩的两岸,不愿离去。空气有些湿漉漉的感觉,闻闻,有些青草的气息。太阳刚从山峁上,露出笑脸,天空就现出赤紫的颜色,山谷里浮出乳雾,山林呀,溪流呀,竹屋呀,一切的一切,都染上了青黛的色彩。一丛丛映山红,火红火红的,在有点清冷的晨光里,乐呵呵地笑着。那些冬茅草,在溪滩里发出窸窸的声响。那声响有点润涩,舒缓而凝重,细一听,又丝丝如铜韵般颤响。那些锯齿草,叶片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