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案导学是借助老师预先编写的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讲究的是先学后教,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学案导学;合作探究;高效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要求老师的“教”,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老师根据学生在自學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适当的引导、点拨,实现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运用、高效运用,从而避免传统教学一般由老师一言堂的低效和无效。
一、学案导学的要求与目标
学案导学是借助老师预先编写的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通常由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学习小结等几个环节构成。讲究的是先学后教,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和目标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对老师的要求和目标,则主要体现在“导”的方式方法上。
自主、合作、拓展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形式是:自主阶段--合作阶段--拓展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是:激发兴趣--提出疑问--讨论交流--咨询解惑--巩固迁移。学生在熟知课文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地完成学案,发现疑难,为讨论探究和课堂讲析提供依据[1]。
二、学案导学在课堂上的具体实施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检查学案完成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
在情境导入新课后,及时检查并订正学案中的一些基础题。比如《散步》一文中,学案中设置的前三个题:疏通字词的音、义,找出文中记叙的六要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等题目。这些题目难度系数低,订正方便,也有利于照顾层次较低的学生。对于学案完成中存在的难题,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疑。
(一)要实施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是灵魂。
学案导学中,合作探究的具体方法是:学生在完成预设的学案过程中,一定有一些“啃不动”的难题。我们就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七人(或六人)为一小组单位进行讨论(若是七人小组,则组长单独坐在一方,另外六个同学,两两相对而坐,相对及相邻而坐的两名同学,成绩有梯度,便于探讨),组长起统一协调作用。安排小组时要考虑到组员的知识基础、语文能力、性格爱好等因素,做到组员之间互补,各组大致均衡。在讨论时要做到有序展开,合作交流。每一组的组长可先将导学案细分为几个部分,组员两人为一个小“互助组”,实行“包干到户”,每个小互助组完成一个板块的合作探究任务;然后再在小组内汇报交流。
小组讨论需要注意的几点:首先,给足时间,避免走过场。二十分钟左右,时间太短容易流于形式,草草收场就会无所得,时间过长又会影响教学任务。其次,遵循思考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导学案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需要引导学生反复思考斟酌,打开思维,完善观点。再次,表达与倾听相辅相成。组长组织好组员一个一个阐述自己的见解,说话者力争把话说得清楚、明了、完整、透彻;听话者应专心、细心、耐心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甚至露出不屑神情。大家彼此尊重,平等友好,激活个人思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合作交流行之有效。最后,归纳整合。组长归纳组员的观点,并进行融合整理,形成本组全面、完整、正确的结论。对于意见不统一的题,或者疑难问题,由本组一名成员在全班提出质疑,其它小组若能回答,可以帮助解决。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适当深入和补充。
这种合作探究,既可以是个人之间、小组内部,也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交流。
(二)老师的点拨,贯穿始终
不管是根据学情编写学案,根据学案的完成情况,订正错误,调整教学的方案,还是组织学生探究质疑,适时讲解等,都离不开老师的参与。老师的参与主要起“导”的作用,“导”的过程不仅需要紧扣文本,还需要讲究策略,因势利导,才有利于实现课堂的高效[2]。
(三)拓展练习,巩固提升
学案导学也需要适当练习,比如有针对性的练习,拓展式练习,限时检测,小型练笔等。适当的练习,既可以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也有利于深化他们对文字的理解力和感悟力。
三、学案导学的优势
(一)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增强。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他们养成了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课前反复阅读课文的习惯,不断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习惯。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归纳能力和主动思考的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学生逐渐掌握了不同文体的学习方法,对课外阅读理解的能力大大增强。
学案中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设置,合作交流中的取长补短,老师点拨中的学法指导,让他们对不同文体的课文,具备了较强的解读能力。
(三)小组学习、互助学习、团结协作和主动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正在形成
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能力增强,老师逐渐从繁重的教学中解放出来
学案导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生会学了,老师就不必再作“辛苦的独舞者”,也不必再“苦口婆心”地赘述,而只需作一个优雅的引导者。
(五)学案导学,可以有效减轻老师的工作量
导学案编写完成后,在教材不变的条件下,只需要做些微调整,即可循环使用。这样,老师的备课量减少,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究,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课堂高效。
作者简介:何凤萍(1974-),女,四川南充人,二级教师,本科学历,单位:德阳市岷江东路逸夫学校,研究方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郭云祥. 传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根源与对策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08.
[2]郭亚丹. 编写语文课堂导学案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 福建教育:中学版, 2012:51-53.
【关键词】学案导学;合作探究;高效学习
叶圣陶先生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要求老师的“教”,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老师根据学生在自學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适当的引导、点拨,实现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运用、高效运用,从而避免传统教学一般由老师一言堂的低效和无效。
一、学案导学的要求与目标
学案导学是借助老师预先编写的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通常由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学习小结等几个环节构成。讲究的是先学后教,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和目标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对老师的要求和目标,则主要体现在“导”的方式方法上。
自主、合作、拓展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形式是:自主阶段--合作阶段--拓展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是:激发兴趣--提出疑问--讨论交流--咨询解惑--巩固迁移。学生在熟知课文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地完成学案,发现疑难,为讨论探究和课堂讲析提供依据[1]。
二、学案导学在课堂上的具体实施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检查学案完成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授课内容。
在情境导入新课后,及时检查并订正学案中的一些基础题。比如《散步》一文中,学案中设置的前三个题:疏通字词的音、义,找出文中记叙的六要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等题目。这些题目难度系数低,订正方便,也有利于照顾层次较低的学生。对于学案完成中存在的难题,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疑。
(一)要实施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是灵魂。
学案导学中,合作探究的具体方法是:学生在完成预设的学案过程中,一定有一些“啃不动”的难题。我们就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七人(或六人)为一小组单位进行讨论(若是七人小组,则组长单独坐在一方,另外六个同学,两两相对而坐,相对及相邻而坐的两名同学,成绩有梯度,便于探讨),组长起统一协调作用。安排小组时要考虑到组员的知识基础、语文能力、性格爱好等因素,做到组员之间互补,各组大致均衡。在讨论时要做到有序展开,合作交流。每一组的组长可先将导学案细分为几个部分,组员两人为一个小“互助组”,实行“包干到户”,每个小互助组完成一个板块的合作探究任务;然后再在小组内汇报交流。
小组讨论需要注意的几点:首先,给足时间,避免走过场。二十分钟左右,时间太短容易流于形式,草草收场就会无所得,时间过长又会影响教学任务。其次,遵循思考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导学案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需要引导学生反复思考斟酌,打开思维,完善观点。再次,表达与倾听相辅相成。组长组织好组员一个一个阐述自己的见解,说话者力争把话说得清楚、明了、完整、透彻;听话者应专心、细心、耐心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甚至露出不屑神情。大家彼此尊重,平等友好,激活个人思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合作交流行之有效。最后,归纳整合。组长归纳组员的观点,并进行融合整理,形成本组全面、完整、正确的结论。对于意见不统一的题,或者疑难问题,由本组一名成员在全班提出质疑,其它小组若能回答,可以帮助解决。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适当深入和补充。
这种合作探究,既可以是个人之间、小组内部,也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交流。
(二)老师的点拨,贯穿始终
不管是根据学情编写学案,根据学案的完成情况,订正错误,调整教学的方案,还是组织学生探究质疑,适时讲解等,都离不开老师的参与。老师的参与主要起“导”的作用,“导”的过程不仅需要紧扣文本,还需要讲究策略,因势利导,才有利于实现课堂的高效[2]。
(三)拓展练习,巩固提升
学案导学也需要适当练习,比如有针对性的练习,拓展式练习,限时检测,小型练笔等。适当的练习,既可以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也有利于深化他们对文字的理解力和感悟力。
三、学案导学的优势
(一)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增强。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他们养成了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课前反复阅读课文的习惯,不断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习惯。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归纳能力和主动思考的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学生逐渐掌握了不同文体的学习方法,对课外阅读理解的能力大大增强。
学案中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设置,合作交流中的取长补短,老师点拨中的学法指导,让他们对不同文体的课文,具备了较强的解读能力。
(三)小组学习、互助学习、团结协作和主动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正在形成
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能力增强,老师逐渐从繁重的教学中解放出来
学案导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生会学了,老师就不必再作“辛苦的独舞者”,也不必再“苦口婆心”地赘述,而只需作一个优雅的引导者。
(五)学案导学,可以有效减轻老师的工作量
导学案编写完成后,在教材不变的条件下,只需要做些微调整,即可循环使用。这样,老师的备课量减少,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究,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课堂高效。
作者简介:何凤萍(1974-),女,四川南充人,二级教师,本科学历,单位:德阳市岷江东路逸夫学校,研究方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郭云祥. 传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根源与对策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08.
[2]郭亚丹. 编写语文课堂导学案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 福建教育:中学版, 201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