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新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指导学生突破体裁,突破学科界限;指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指导学生学会变换角度。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问题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阶段性目标中指出“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新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
  二、问题意识的含义与作用
   “问题意识”是指一个人提出怀疑、反思、批评的思维方式。人们在认知活动中,对实际问题或现有理论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人们积极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人类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心理机制。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中一味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就是要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就是要突显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一)指导学生实行“两个突破”
  1、突破体裁
  高中语文课程有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文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对于不同的体裁,从教到学往往有一定的操作方式,常常易使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和“问题模式”。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体裁的樊篱,开放性地思考和探究问题。当然,在突破体裁,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时须注意对体裁的区别,不同类型的课文之间存在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有的重在实际操作,有的重在发挥联想和想象,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要注意寻求适应的引导方法。对体裁的相通性,要竭力去挖掘,甚至也可以突破体裁的固定思维而寻求逆向的思考,对比性思考,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以激起学生的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欲望。
  2、突破学科界限
  高中语文课程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切忌“学科本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更不能把问题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否则,划定了“势力范围”的问题,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求知欲,进取心,更无法使学生成为自主选择、自我规划、主动学习的独立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沟通。在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时,应拓展思维,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挖掘问题,把语文学科变成“普遍联系”之一环和一个引领问题的起始,与其它学科互补互动为学生学习刨设开放的问题空间,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潜能。
   (二)指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 
  这种提问,直接指向阅读目标和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阅读着力点集中在文本的重难点,具有很强的集中性,在阅读中起到导向作用。因为人们阅读文章时,不可能对文章中每一词语、每项内容都进行同等深度的信息加工,而是选择对文章某些部分作精细加工,对另外一些部分作粗略加工,甚至忽略不作加工。在阅读中,围绕文章的主旨内容进行质疑提问,正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为完成阅读目标而需要深人加工的信息之上,使信息加工更有效。如阅读教学《<呐喊>自序》文章篇幅较长,理解难度较大,再加上学生对学习鲁迅的文章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教师很有必要把学生的阅读关注力聚焦到对文章的主旨性段落的品读上来。教学中,笔者通过图表迅速整理了鲁迅在少年和青年时期的“追梦行动”,随后花大力气和学生一起研讨了文章的7、8、9、10四段,就作者在文学救国的梦想破灭之后的心态、情感以及反思重点进行了质疑提问。通过对这几个揭示文章主旨的段落的交流研讨,学生能有效突破本文的难点,从而很好的理解鲁迅这一次次痛苦的选择,是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一路的艰辛充分展示了一个伟大灵魂的高尚品格,展现了他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三)指导学生学会变换角度 
  人往往会困于思维定势,习惯于沿着常规的方向思考问题。在引导学生质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独辟蹊径,获取独到的见解。如《项链》的阅读教学,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一直被视作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典型,是否能摈弃阶级分析的种种偏见,发现人物性格的另一闪光面——格守信誉,自尊自强,吃苦耐劳?教师就是要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释疑,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推进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践。
其他文献
结课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教师不但要对所授知识或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定型、概括、深化,又要对整个课堂教学情况作出科学的总结和评价,有时还要对后面的教学建立某种联系,进行适当的沟通。此外,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课堂教学进入结尾阶段,正是学生精力最感到疲倦、注意力最容易分散、效率最为低下的时候。这时,最需要介入有效的刺激来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连续性。因此结课与课首应能做
期刊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着力点,但教师处理教材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在处理教材上可见真功夫。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善于抓住文本的切入点,牵一发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笔者文本解读可从以下五点进行巧妙切入:  一、文本内容,多元解读的立足点  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的。一部《红楼梦》,有人喻它为一部百科全书,里面有天文地理知识
期刊
【摘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诚信也不断赋予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内涵。因此,语文教学针对中学生的诚信现状、成因,加强诚信教育是一个紧迫的、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语文教学;中学生; 诚信教育    一、中学生的诚信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民诚信教育被提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更是一个紧迫的重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
期刊
【摘要】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历史责任,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工作。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   【关键词】 创新;理念;方法;手段;合作探导    在新课程的学习过程
期刊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特教学校的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嗅觉等其他途径感知外界事物。特教语文教学应渗透在聋生的生活中进行。生活是聋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那么,怎样才能让特教语文教学创设出生命力且富有生活特色的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语文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   聋生语文教学目的是为聋生今后的生活打基础,这就要求聋校语文教
期刊
【摘要】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一句话,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注意提问的艺术,从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出发,一定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  【关键词】 小学语文;巧妙
期刊
众所周知,发展学生的智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所谓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即除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以外的诸多因素。概括而言,“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对认识过程起“动力与调节作用”。在心理学研究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我努力把握住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让学生真正地懂语文,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学习乐园    有一段,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创新教育的载体,必须要在教学方法中寻找突破口,开掘学生创新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如何理解小学语文创新教育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学生的创新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化的创新。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例,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