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惯性”难教、难学的问题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u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惯性”的概念和“惯性”现象比较抽象,教师觉得很难教,学生觉得很难学,通过多年的教学的总结,改变教法:先实验、后理论,变验证型教法为探索型教法,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关键词】惯性;难教;难学;激疑;激趣;惯性现象;强烈刺激;掌握要领;步骤;思路层次清晰
  “惯性”一节的教学,课本是先给出惯性定义,再演示“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两个实验,验证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这种安排,其特点是:先理论、后实验。教学实践表明:教材精炼,简捷明快有余,生动活泼不足,学生不易接受。究其原因,学习“惯性”前学生头脑中具有的惯性现象材料太少,课本只提供一个“伽利略理想实验”,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加上“惯性”的概念以及惯性现象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教师对“惯性”这一节普遍觉得难教,学生对“惯性”这一节普遍感到生硬,难以接受,难学,鉴此,我们改变教法:先实验、后理论,变验证型教法为探索型教法,这是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下面就“惯性”难教、难学的问题,谈三点建议。
  1.建立好“惯性”概念
  1.1 激疑,引出“惯性”课题
  1.1.1 奔跑之人,脚遇障碍物时,人向前倾。何故?
  1.1.2 坐在汽车内的旅客,当车突然开动时,人向后仰。为什么?
  身边现象,人所共知。学生却不能解释,激起阵阵疑团,欲罢不能。教师趁机引出“惯性”课题。
  1.2 激趣,建立“惯性”概念
  1.2.1 学生做“抽尺”实验:把盛着墨水的敞口墨水瓶置于课桌边缘,下压直尺或三角尺。用手沿水平方向突然快速抽走直尺,墨水瓶巍然不动。学生疑虑:墨水瓶为啥安全无恙?
  教师演示“打板落蛋”实验:在一个玻璃杯中装有一些水,杯口上垫上一块薄木板,上面放一个鸡蛋,用手沿水平方向突然快速抽走木板,鸡蛋落入杯中。学生嘀咕:鸡蛋为啥没落地摔碎?
  师生共同得出:实验表明,一切静止的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1.2.2 教师演示“摸拟摔伤”实验:把布娃娃(头内暗置盛红墨水的敞口塑料水瓶)直立在小车上,手推小车沿桌面匀速平动。当车遇障碍物受阻停止运动时,布娃娃前倾,摔得头破血流。
  师:小车匀速运动,布娃娃的运动状态怎样?
  生:跟车相同,做匀速直线运动。
  师:车停时布娃娃脚受车向后的摩擦阻力作用,脚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由运动状态变成静止状态。
  师:车停时,布娃娃上身的运动状态怎样?
  生:继续向前运动,摔倒跌伤。
  师:运动的物体具有怎样的性质?
  生: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水到渠成。教师给出惯性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也就是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板书: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做好“惯性现象”实验
  做好“惯性现象”实验,是建立惯性概念的关键。惯性实验,做法多种多样,丰富多采。精选惯性实验应力求简单,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做;要生动有趣,宜增加惊险情节,产生强烈的刺激性和说服力,使学生久久难忘。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利用学生身边现成器材,精选“抽尺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动手做。精做“模拟摔伤”演示实验,制造紧张惊险气氛。一个安全无恙,一个胆颤心惊,二者反差鲜明,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说服力,以此动摇学生头脑中顽固的错误观念,顺利建立起惯性概念。
  3.教会学生解决惯性现象的步骤
  课本解释惯性现象,文字确切精炼。学过之后,学生尚难掌握要领,不能圆满准确地解答惯性现象。表现在语无伦次,思路层次不清,或者以简单的惯性二字概括作答。因此,教师在解释“惯性现象”实验时,应做分解动作,引导学生探出解答惯性现象的步骤:
  3.1 确定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
  3.2 找出物体或物体的哪部分在突发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
  3.3 找出物体或物体的哪部分在突发过程中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例:一辆客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因遇障碍物向左急转弯,坐在车上的乘客为何向车身的右方倾斜?
  答:客车急转弯前,乘客与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当汽车遇障碍物,司机立即扭动方向盘,向左急转弯。坐在车上的乘客因其臀部随车上的座位向左急转弯;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其原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因此,汽车向左急转弯时,人的上身要向车身的右方倾斜。
  这样做,思路层次清晰,解答惯性现象有规可循。通过一两题的正规强化训练,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解答惯性现象的方法要点,都能清楚地解答课后习题中的惯性现象,从而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收稿日期:2012-12-20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多媒体形式同样掀起了课堂教学的新变革。多媒体技术更贴近于物理课堂教学。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物理课堂引入了新的境界。然而多数学校多媒体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多媒体技术设备不完善,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对待如何运用多媒体在物理中进行教学。  1.提高对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的水平  多媒体教学是一门新的教学技术,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懂得计算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题研究中我悟出:(一)合作动机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二)在合作学习中创设促进合作学习的任务驱动情境。(三)在合作学习中要把握好有效度。(四)、合作学习中的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总之,“任务驱动下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运用自
期刊
【摘 要】学生的发展是化学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在初中阶段,学生化学成绩的两极分化就已经非常严重,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每个化学教师的当务之急。教师要立足学生,关注学生,尤其是关注学困生的发展,本文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减少学困生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评价  化学新课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总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表现较差,这些学生有时甚至被遗忘
期刊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多次强调:“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差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这句话会触动任何一个做教师的人的内心,是的,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都遇到过后进生,也深知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更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任务。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班四、五十位学生来自不同的村庄,有各种不同的民族,他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中就少不了学困生,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学困生,面对他们许多老师是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是好。根据本人十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浅谈怎样关注班里的后进生。  首先,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是独立人格的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完全平等的。我认为学困生千差万别,有学习跟不上的
期刊
从开始接触英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记忆单词。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笔者在教学练习的过程中,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记单词是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最高效率地牢牢记住所学的词汇,只有解决了效率的问题,才能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向效率要时间,而不是用时间补效率,这是我们英语教师要致力研究的课题。那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记
期刊
【摘 要】新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新教材强调了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让学生主动地体验实验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实验的方法。即初中化学新教材已注重从书本走向生活;从以教师为主走向以
期刊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对以实际操作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心理发展基础可塑性强的幼儿来说,受环境的影响更大,环境对其身心发展起着交互作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途径,幼儿是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资源,在《纲要》中
期刊
【摘 要】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读”落到实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关键词】阅读;粗读;精读;熟读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读”作为一种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越来
期刊
《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不仅可以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操作实践,去交流和分享探索的成果,更好地促使数学学习方式向新的方面转变。  1.动手实践,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