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所创设的有助于儿童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环境,促进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案例尝试不依靠生动逼真的多媒体课件和精美有趣的教具,以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有效的数学活动,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关键词】教学;数学活动
一、案例片段
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没有生动逼真的多媒體课件,也没有精美有趣的教具,学习从猜谜活动开始了——1棵树,5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做事情,全靠它。老师话音刚落,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喊出谜底——手,师生共同小结“1只手有5个手指”。
接着进行“听指挥、做动作”的活动,学生的腰板挺得直直的,做好了准备:
老师指挥“伸出5个手指”,学生唰的一下伸出一只手,并岔开5个指头。
小结得“1个5是5”或“5个1的和是5”,得到口诀“一五得五”。
老师指挥“伸出10个手指”,学生又唰的一下伸出两只手,岔开10个指头,并小结 “2只手有10个手指、表示2个5的和”。这时,老师把岔开5指的双手合拢、动一动2个大拇指时,有学生发现新大陆似的高举着手大喊“还可以表示5个2的和”,在他边用下巴碰碰2个大拇指边说“有2个大拇指”、又碰碰2个食指边说“有2个食指”……的解释下,原来充满困惑的眼睛渐渐开始有神了,“哦哦”地点头,跟着合拢双手数出2个中指、2个无名指和2个小手指,得到乘法口诀“二五一十”,其表示的意义“2个5的和或5个2的和”。
老师指挥“伸出15个手指” ,学生先愣了一下,然后很快地伸出两只手和一只脚,部分学生同桌合作伸出3只手,并得意扬扬地、哈哈大笑地看着老师,眼里写满了“难不住我的!”小结时,学生抢着说出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及其表示的意义“3个5的和或5个3的和”,当用动作表示意义“5个3的和”时,原来伸出脚的学生自然地与同桌合作,合拢3只手,数出3个大拇指、3个食指、3个中指、3个无名指和3个小手指。
……
就这样,学生“自己既司令又做士兵”,不用老师的指挥,一发不可收拾地用完同桌两人和小组四人的手为止,得到乘法口诀:五五二十五、六五三十、七五三十五、八五四十;还有一个学生喊“再加一个5就是九五四十五了”。
二、反思
活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儿童生命的本性便是活动,儿童在活动中理解周围事物,在活动中不断感受、体验、发展自己的思维、情感和个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而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有效的数学活动,应真正成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励学生自我实现、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教师的教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学,能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跃一跃、摘苹果”,应是衡量一节课的有效性的其中一个标准。
三、本节课创设的数学活动的特点
(一)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探究的学习情境
1.提高认知水平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内容与儿童生活接近的程度不同,对儿童认知水平有很大影响。儿童熟悉的事物,认知水平最高;与儿童生活实际较接近,认知水平表现较高;儿童最陌生的,则认知水平最低。所以,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本案例利用学生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手和脚各有5个指头这个最熟悉的素材,来探究较枯燥的计算问题,有效地提高认知水平。
2.促进学生顿悟
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积累或盲目的尝试。如果人遇到的是一种难易适中的学习情境,顿悟就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的本质,归根结蒂,在于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设置特定的刺激情境或问题情境中让人作出反应的状态下构成的。
本案例通过让学生伸出10个、15个、20个……指头的活动,合拢双手理解2个5的和与5个2的和的意义,难易适中,让学生“跃一跃、摘苹果”,得到比课本归纳的乘法口诀还多,有效地促进学生顿悟。
3.实现全体参与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数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中的数的运算的初期阶段,正从表象运算向抽象的数字运算过渡,而第一阶段是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大约能数5个实物而口说的数和手的指点动作互相配合和协调。
学生在第一阶段已经开始运用手指来解决数与计数的问题,现在,本案例还是让学生用自己的10个手指和10个脚趾进行探究学习,再驾轻就熟不过了。而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手和一双脚,活动不受任何客观条件的限制,操作性强,实现人人参与、合作参与,有效地维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
(二)重组教材,促进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
皮亚杰十分强调教育必须切合于儿童的认知结构,只有当所教的东西可以引起儿童积极从事再造和再创的活动,才会有效地被儿童所同化。布鲁纳根据这一原则提出“发现法”的学习理论,他认为教师或教科书不必奴性地跟随儿童认知发展的自然过程,向儿童提供挑战性但是合适的机会使发展步步向前,也可以引导思维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正体现于此。
本案例没有用教材例题的情境来进行探究学习,而是把课后练习题(看手指说出乘法口诀)改编为探究新知的活动(伸出几个指头),更贴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儿童化、趣味化,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想学、乐学,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具挑战性,成功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自主地探究5个2的和、5个3的和、5个4的和……的意义,还一发不可收拾地用完同桌两人的手和脚为止,得到乘法口诀六五三十、七五三十五、八五四十,甚至还有九五四十五,比书本上归纳的5的乘法口诀还要多,满足了学生发现的欲望,学生看书时洋溢着成功的快乐。
没有生动逼真的多媒体课件,没有精美有趣的教具,而用孩子们最熟悉的手和脚进行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归纳乘法口诀的过程,有效地理解口诀的来源和它表示的意思,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了快乐、享受了成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以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伯黍,燕国材.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吉林. 小学语言情境教学——情境教育.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高长梅,王俊,欧阳国慧. 活动教学操作全书.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
[5]宋宁娜. 活动教学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6]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关键词】教学;数学活动
一、案例片段
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没有生动逼真的多媒體课件,也没有精美有趣的教具,学习从猜谜活动开始了——1棵树,5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做事情,全靠它。老师话音刚落,学生们就迫不及待地喊出谜底——手,师生共同小结“1只手有5个手指”。
接着进行“听指挥、做动作”的活动,学生的腰板挺得直直的,做好了准备:
老师指挥“伸出5个手指”,学生唰的一下伸出一只手,并岔开5个指头。
小结得“1个5是5”或“5个1的和是5”,得到口诀“一五得五”。
老师指挥“伸出10个手指”,学生又唰的一下伸出两只手,岔开10个指头,并小结 “2只手有10个手指、表示2个5的和”。这时,老师把岔开5指的双手合拢、动一动2个大拇指时,有学生发现新大陆似的高举着手大喊“还可以表示5个2的和”,在他边用下巴碰碰2个大拇指边说“有2个大拇指”、又碰碰2个食指边说“有2个食指”……的解释下,原来充满困惑的眼睛渐渐开始有神了,“哦哦”地点头,跟着合拢双手数出2个中指、2个无名指和2个小手指,得到乘法口诀“二五一十”,其表示的意义“2个5的和或5个2的和”。
老师指挥“伸出15个手指” ,学生先愣了一下,然后很快地伸出两只手和一只脚,部分学生同桌合作伸出3只手,并得意扬扬地、哈哈大笑地看着老师,眼里写满了“难不住我的!”小结时,学生抢着说出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及其表示的意义“3个5的和或5个3的和”,当用动作表示意义“5个3的和”时,原来伸出脚的学生自然地与同桌合作,合拢3只手,数出3个大拇指、3个食指、3个中指、3个无名指和3个小手指。
……
就这样,学生“自己既司令又做士兵”,不用老师的指挥,一发不可收拾地用完同桌两人和小组四人的手为止,得到乘法口诀:五五二十五、六五三十、七五三十五、八五四十;还有一个学生喊“再加一个5就是九五四十五了”。
二、反思
活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儿童生命的本性便是活动,儿童在活动中理解周围事物,在活动中不断感受、体验、发展自己的思维、情感和个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而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有效的数学活动,应真正成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励学生自我实现、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教师的教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学,能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跃一跃、摘苹果”,应是衡量一节课的有效性的其中一个标准。
三、本节课创设的数学活动的特点
(一)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探究的学习情境
1.提高认知水平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内容与儿童生活接近的程度不同,对儿童认知水平有很大影响。儿童熟悉的事物,认知水平最高;与儿童生活实际较接近,认知水平表现较高;儿童最陌生的,则认知水平最低。所以,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本案例利用学生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手和脚各有5个指头这个最熟悉的素材,来探究较枯燥的计算问题,有效地提高认知水平。
2.促进学生顿悟
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积累或盲目的尝试。如果人遇到的是一种难易适中的学习情境,顿悟就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的本质,归根结蒂,在于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设置特定的刺激情境或问题情境中让人作出反应的状态下构成的。
本案例通过让学生伸出10个、15个、20个……指头的活动,合拢双手理解2个5的和与5个2的和的意义,难易适中,让学生“跃一跃、摘苹果”,得到比课本归纳的乘法口诀还多,有效地促进学生顿悟。
3.实现全体参与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数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中的数的运算的初期阶段,正从表象运算向抽象的数字运算过渡,而第一阶段是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大约能数5个实物而口说的数和手的指点动作互相配合和协调。
学生在第一阶段已经开始运用手指来解决数与计数的问题,现在,本案例还是让学生用自己的10个手指和10个脚趾进行探究学习,再驾轻就熟不过了。而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手和一双脚,活动不受任何客观条件的限制,操作性强,实现人人参与、合作参与,有效地维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
(二)重组教材,促进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与方法
皮亚杰十分强调教育必须切合于儿童的认知结构,只有当所教的东西可以引起儿童积极从事再造和再创的活动,才会有效地被儿童所同化。布鲁纳根据这一原则提出“发现法”的学习理论,他认为教师或教科书不必奴性地跟随儿童认知发展的自然过程,向儿童提供挑战性但是合适的机会使发展步步向前,也可以引导思维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正体现于此。
本案例没有用教材例题的情境来进行探究学习,而是把课后练习题(看手指说出乘法口诀)改编为探究新知的活动(伸出几个指头),更贴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儿童化、趣味化,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想学、乐学,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具挑战性,成功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自主地探究5个2的和、5个3的和、5个4的和……的意义,还一发不可收拾地用完同桌两人的手和脚为止,得到乘法口诀六五三十、七五三十五、八五四十,甚至还有九五四十五,比书本上归纳的5的乘法口诀还要多,满足了学生发现的欲望,学生看书时洋溢着成功的快乐。
没有生动逼真的多媒体课件,没有精美有趣的教具,而用孩子们最熟悉的手和脚进行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归纳乘法口诀的过程,有效地理解口诀的来源和它表示的意思,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了快乐、享受了成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以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伯黍,燕国材.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吉林. 小学语言情境教学——情境教育.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高长梅,王俊,欧阳国慧. 活动教学操作全书.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
[5]宋宁娜. 活动教学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6]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