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年来血流感染的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全部血液培养检查中培养阳性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成组设计资料构成比的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3年中共对3 795例患者和5 138个病程进行了血液普通细菌培养,标本共6 488套.按有氧瓶统计,阳性率为9.9%.住院患者3年平均血流感染发生率为40.8/1万.
【机 构】
: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年来血流感染的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的全部血液培养检查中培养阳性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成组设计资料构成比的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3年中共对3 795例患者和5 138个病程进行了血液普通细菌培养,标本共6 488套.按有氧瓶统计,阳性率为9.9%.住院患者3年平均血流感染发生率为40.8/1万.共检出导致感染的菌株593株,其中医院内获得感染病原483株,占81.5%.全部菌株和院内感染菌株构成比:革兰阳性菌分别占38.5%和42.0%,革兰阴性菌分别占54.7%和49.9%,真菌(全部是假丝酵母菌)分别占6.8%和8.1%.全部菌株中,大肠埃希菌占25.3%,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8.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7.1%和7.4%,肠球菌属占8.3%,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3.2%和2.2%,厌氧菌占0.7%.复数菌感染共10例,占全部感染的1.7%.院内感染中链球菌(X2=9.240,P=0.002)和大肠埃希菌(X2=23.609,P<0.01)明显多见于非ICU病房,而假丝酵母菌则明显多见于ICU病房(X2=5.498,P=0.019).入院至标本留取时间差为15.1(大肠埃希菌)~29.7 d(鲍曼不动杆菌).3年中主要菌株的耐药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率为40.8/1万.致病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我国经血液(非静脉吸毒者)和性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至9月在全国13个研究中心就诊的362例HIV/AIDS患者(静脉吸毒者除外),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分别测定其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CV.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分别对计量和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5例检测血HBV和HCV的患者中,HB
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是人类海绵状脑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系因脑组织内异常蛋白粒子(PrPsc)沉积所致.散发性CJD为最常见类型,约占85%[1].现回顾性分析了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6至2007年收治的5例散发性CJD,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麻疹病毒是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成员,对人类和灵长类动物有很强的感染性,至今仍然造成每年5000万人的感染和100万儿童的死亡[1].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实行麻疹疫苗广泛接种以来,麻疹发病率、病死率大幅下降.而近年来,麻疹在流行病学、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方面有明显变迁,尤其是重型麻疹病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
2009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国等多国接连暴发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以来,迅速在全球蔓延.2009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全球大流行[1].至2009年9月,已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包括我国形成暴发。
铜绿假单胞菌可导致医院获得性感染,是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首位病原菌.由此菌引起的菌血症病死率达70%.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产头孢菌素C β-内酰胺酶(AmpC酶)稳定,具有抗菌谱广、杀菌活性强的特点,对铜绿假单胞菌也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患者男,34岁.因发热伴皮疹、关节痛1个月余入院.患者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鲜红色斑疹,首发于大腿根部、背部,后散发于四肢伴瘙痒,次日出现咽痛、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发热多于午后、夜间出现,伴肌肉酸痛,偶有寒战.继之出现全身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先后累及双侧肩、肘、膝和踝关节.体温升高时咽痛、皮疹、关节痛明显,热退后症状缓解。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学纤维化程度与临床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89例人院诊断为CHB的患者行肝穿刺.同时检测血清HA、LN、PCⅢ、ⅣC、肝功能和血常规,并按组织学的不同纤维化分期(S)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 从肝纤维化So至S4期,PC Ⅲ、γ-GT、TBil、γ-球蛋白和PT渐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325、6.218、2.958、10.
例1男,55岁,农民.患者1年前不明原因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渐增多,无疼痛及瘙痒感,少许结节有破溃、溢脓.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等治疗,病情迁延不愈,1周前出现四肢麻木感.既往有面瘫史数年.体格检查:双侧眉毛大部分脱落,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右歪。
患者男,72岁.有糖尿病史7年,不规则服用格列齐特,未监测血糖.因畏寒、寒战伴发热4d入院.入院前4d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畏寒、寒战伴发热,体温39℃左右,伴神志不清、尿失禁1次,约20min后神志自行转清,无明显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及皮疹,无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具体不详),未见好转。
对于犬等动物引起的暴露后三类损伤,依据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处理原则是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同时应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马)抗狂犬病血清治疗.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作用是快速中和狂犬病病毒,防治狂犬病,对伤口抗感染和加快愈合也起促进作用.本研究观察暴露后三类损伤患者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同时,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对伤口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