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缺血性心肌病(ICM)或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患者有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根据目前的指南要求,此类患者应接受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治疗。虽然ICD能有效终止室性心律失常,但并不能去除导致心律失常的基本病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变加重并导致ICD作用丧失,从而增加病死率和影响生活质量。为此,德国研究人员对比分析了来自两个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的相关数据,结果发现,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VT〉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心肌病(ICM)或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患者有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根据目前的指南要求,此类患者应接受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治疗。虽然ICD能有效终止室性心律失常,但并不能去除导致心律失常的基本病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变加重并导致ICD作用丧失,从而增加病死率和影响生活质量。为此,德国研究人员对比分析了来自两个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的相关数据,结果发现,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VT〉可防止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VT的复发,并能延长ICD的寿命。
其他文献
激活素-A对多种呼吸疾病有正向调节作用,然而在病理生理学方面,激活素-A对肺的确切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证明。因此,希腊研究人员研究了激活素-A在肺内表达失调的结果及其诱导的呼吸系统病理变化过程。方法:使激活素-A在鼠类模型肺内异常表达,并广泛分析其功能、结构、分子方面的变化。激活素-A治疗的有效性通过其在动物体内过度表达或气管内滴注内毒素脂多糖(LPS)来证明。与人体病理学的关联性是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
为了探讨严重烧伤死亡患者肾上腺出血的发生率,芬兰研究人员利用临床数据和尸体解剖数据相结合,对199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芬兰赫尔辛基烧伤中心成年(年龄〉18岁)烧伤死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上述烧伤死亡患者的临床病历或尸检报告中诊断有肾上腺出血的筛选出来,注意其死前病例记录过程和尸检发现。
失血性休克和(或)创伤可以引起结肠缺血并伴发细菌移位,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而在非侵袭性损伤的情况下,很难诊断肠道缺血。为此,奥地利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来验证经历二次打击(失血性休克和创伤)狒狒模型的循环血浆D-乳酸水平是否与死亡率相关。
创伤引起的严重出血会通过直接或间接机制影响预后。在众多急救中心,院前液体复苏仍被认为是初步治疗的首选。因此,为了评估院前补液对严重创伤患者伤后过程的影响,德国研究人员进行了配对设计的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回顾分析了德国创伤外科协会登记处记录的35664例患者的资料。
加拿大学者研究、评价了近18年来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医院病死率的预估变化,结果显示左心室功能障碍及二次CABG显著减少,但与该两个危险因素相关的病死率却增加。
机械通气能引起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而吸入性麻醉药物已被证明具有抗炎和保护器官功能的作用。最近德国研究人员进行了有关吸入性麻醉药物异氟醚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ILI)作用的相关研究。
目前对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的多形性和ACE血浆水平对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结果的影响尚未明了,因此,希腊研究人员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共选人患有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高加索人种186例,
急性外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常发生于住院患者,并且都排除了医源性因素。曾有文章报道过这种凝血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严重创伤与休克所引起的,以蛋白C(PC)水平降低为特征。但早期凝血功能障碍、晚期感染倾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和死亡与PC的活化是否有关,尚未得到证实。因此,美国的研究人员对203例严重外伤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队列研究。
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异常与卒中风险的增加有关,但在老年人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英国研究人员采用前瞻研究方法,观察了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老年男性卒中之间的联系。研究对象为3358例无心肌梗死、卒中或心房颤动病史,且年龄在60~79岁的老年人,随访期为9年。
为评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个24h内发生重度血小板减少(STCP)的概率和影响因素,西班牙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回顾性的观察研究。研究地点在三级医院的外科mu(s[cu)。研究对象为根据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标准至少有2个器官衰竭的患者;排除神经系统损伤和创伤的危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