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休克患者的手术麻醉处理方法及效果探讨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创伤休克患者的手术麻醉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收诊治的63例创伤休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为患者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且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其中33例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组),30例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组)。结果:相较于椎管内麻醉组,全身麻醉组患者抢救30min后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及血压水平改善效果更加理想,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且手术完成3-4h后全面清醒,自主呼吸恢复。在拔除气管导管后,全身麻醉组患者1例由于多器官衰竭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6.97%。椎管内麻醉组患者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患者因为颅脑严重损伤死亡,抢救成功率为83.33%。结论:创伤休克患者手术期间,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麻醉处理的方式,进而提升麻醉成功率,真正达到手术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创伤休克患者;手术麻醉处理;手术
  [中图分类号]R605.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5-0290-02
  创伤休克患者具有特性特点,需要采取较为复杂的抢救治疗方式,也会增加手术治疗的难度。为了保证临床手术治疗的效果,需要为患者实施麻醉处理。麻醉医师在较短时间内需要制定好手术麻醉的选择,且实施麻醉前的各类准备。为了全面调查创伤休克患者的手术麻醉方式与麻醉处理效果,文章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收诊治的63例创伤休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展开讨论,现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收诊治的63例创伤休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全身麻醉组33例,男性与女性比例为20:13,年龄在10-72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50.03±3.41)岁。腹部内脏破裂18例,四肢骨折13例,多处伤2例。椎管内麻醉组30例,男性与女性比例为20:10,年龄在10-71岁之间,年龄中位数为(50.11±3.27)岁。腹部内脏破裂16例,四肢骨折12例,多处伤2例。患者损伤严重评分(OSS)在27-70分之间,且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可以实施调查研究(p>0.05)。
  1.2方法:快速实施各项检查,结合患者的休克指数对患者实施床上严重程度、失血量的评估。为患者建立多条静脉通道,静脉注射0.1鲁米那,0.5mg阿托品,且为患者实施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检查等,适当实施输血输液。
  为椎管内麻醉组实施椎管内麻醉,为全麻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诱导应用0.02-0.04咪唑安定,0.1-5.0ug/kg舒芬太尼。气管内插管,连接麻醉机。建立机械呼气通道,氧流量为2L/min。手术期间七氟烷全程吸人,吸入浓度在2-4%之间。间断应用阿曲库铵、芬太尼实施静脉推注维持。患者麻醉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且最大限度保持患者的循环稳定性。每间隔30min为患者实施1次血气监测、心电变化的记录,保持患者的每分钟通气量。在手术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各项血流指标变化情况,对麻醉剂量实施适当调整。
  1.3评价标准:记录患者的麻醉前后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及血压变化情况,将数据予以对比。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20.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值计算,p值作为差值分析工具,p值低于0.05则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较于椎管内麻醉组,全身麻醉组患者抢救30min后患者的心率、中心靜脉压及血压水平改善效果更加理想,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且手术完成3-4h后全面清醒,自主呼吸恢复。在拔除气管导管后,全身麻醉组患者1例由于多器官衰竭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6.97%。椎管内麻醉组患者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患者因为颅脑严重损伤死亡,抢救成功率为83.33%。详见表1
  3讨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症状较重,在治疗期间需要还会出现各类严重的器官功能症状,对手术治疗的方式,麻醉方式的选择要求较多口。当前临床医师在液体扩容治疗期间,麻醉方式需要保挣快速、有效,且需要坚持‘先盐后糖”、“先晶后胶”的应用原则。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为其实施止血治疗,避免患者持续性出血。在患者输血速度低于出血速度的情况下,则会对患者的意识恢复产生不利影响,也会增加手术中麻醉的风险。在为患者实施麻醉期间,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工作,选择适宜的麻醉药物与麻醉器械。椎管内麻醉直接关系到医疗的效果,在患者休克状态有所好转之前,多禁止应用这种麻醉方式,在治疗前需要做好动脉的监测。全身麻醉的方式则比较适合于应用到严重创伤的患者中只需要在维持浅度全身麻醉的方式下,便能够展开治疗活动。
  临床医师还需要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且为患者实施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针对于不同类型、不同症状特点的患者,则需要基于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对症处理。比如针对于饱食患者,则需要为其实施胃部食物的清除;针对于醉酒的患者,则需要置入胃管,排除多余的酒精。在为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麻醉处理后,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各类不良反应且予以处理,真正满足手术中麻醉的需求。
  临床麻醉医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麻醉处理能力,加强创伤性休克相关知识的学习,创伤性休克评估与抢救的操作锻炼,在手术中选择更加适宜的麻醉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创伤性休克患者及时选择适宜的手术麻醉处理方法,能够提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也是手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适宜的麻醉方式能够减轻麻醉造成的生理不适感受,且能够保护患者的脏器官功能状态,积极抵抗休克,在有限的手术治疗时间内保证患者的机体内循环,使患者能够快速摆脱休克状态,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全身麻醉组患者抢救30min后患者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及血压水平改善效果更加理想,1例由于多器官衰竭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6.97%,椎管内麻醉组抢救成功率为83.33%。手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整体效果,需要提升麻醉方法处理的重视程度。
  综合上述内容,创伤休克患者手术期间,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麻醉处理的方式,进而提升麻醉成功率,真正达到手术治疗的效果,建议在创伤休克患者手术麻醉期间推广应用,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且有助于提升临床医疗服务的质量。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由于受创作素材选取及政治立场的影响,对沈从文的作品分析研究只偏重于人物人性分析.立足沈从文创作的社会背景,客观历史地分析其作品中蕴藏着的真正内涵--将人的生
目的观察90Sr敷贴器保持架对医护人员辐射防护的效果。方法比较90Sr敷贴器保持架使用前后,该院敷贴室工作人员的个人年剂量当量、个人月剂量当量及集体年剂量当量变化。结果如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时间纳入观察组与参照组(n=100)。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参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参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玻璃体出血或外伤所致的玻璃体积血、混浊及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之一。随着玻璃体切割技术的发展,使很多眼底病患者受益,同时也有很多术后患者的晶体逐渐混
篮球是我黑龙江相当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但近几年,我省篮球水平日渐削弱,这引起我们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产生一些想法,值得我们重新去探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与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