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体会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90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以神经症状为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病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提高诊断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之间接收诊治的12例TTP患者情况,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研究。
  结果: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的TTP患者在早期诊断中被认为是病毒性脑炎、流行性出血热以及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发现患者血小板数量在疾病的发展中不断减少,头部CT扫描发现患者有出现脑出血或脑梗死症状,经过血置换与抗病毒治疗,患者血小板数量大大增加,康复10例,2例医治无效死亡。
  结论:对于TTP的前瞻性治疗应警惕不典型脑炎与脑血管疾病,一旦出现病灶应尽快进行血常规与肾功能的监测诊治,准确分析,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的早期治疗,避免延误造成患者病情的恶化,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诊治
  3结论
  3.1TTP复杂多样。经过临床分析总结发现TTP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发热、肾功能异常,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多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微小血管损伤、透明样血栓形成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反应[2,3]。患者一旦出现神经系统问题则会头痛、肢体麻木无力、意识模糊、行为异常或出现癫痫抽搐的症状。在早期诊断中由于患者表现的神经系统问题明显被误诊为脑部疾病,在血常规检查中表现血小板数量减少与轻度贫血,加上临床上医师对TTP认识不足最终导致2例患者救治延误死亡,这也充分说明了TTP临床表现的复杂多样性。
  3.2TTP诊断依据。临床诊断TTP中可以通过患者表现充分确诊,如患者临床症状较为严重而脑脊液改变轻微,脑脊液中白细胞与压力值正常[3];神经系统症状则表现为广泛性、一过性、反复性、演变快与多样性,是TTP的重要表现,也是确诊的重要依据[2];脑血管问题上TTP患者的发病年限较早,无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表现为多个血管损伤;患者血液系统异常,血常规检测中易发现贫血与血小板减少。
  综述,TTP在临床上发病快,病情严重而且恶化快,所以在诊治过程中出现较高的死亡率,对此在临床诊治中要谨慎处理,准确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患者病情,一旦出现病灶应尽快进行血常规与肾功能的监测诊治,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的早期治疗,避免延误造成患者病情的恶化,提高诊断率。
  参考文献
  [1]郭铭华,范恩勇,周健,孙海英,顾健.GUO Ming-hua.FAN En-yong.ZHOU Jian.SUN Hai-ying.GU Jian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影响因素研究[期刊论文].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7)
  [2]罗曼.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诊治体会[期刊论文].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1.16(2)
  [3]朴明玉,潘龙云.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分析[期刊论文].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70-02
  临床上对于引发TTP的病因的认识主要是因为血小板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不正常的积聚形成血栓,而且血小板随病程不断减少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异常、肾功能损害以及贫血等临床症状[1]。笔者通过对12例TTP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为临床治疗TTP提供理论依据,提高诊断率,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参与研究的TTP患者为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之间接收诊治的12例TTP患者,所有患者无其他影响本研究的并发症,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男性患者7例(58.3%),女性患者5例(41.7%),年龄介于38岁至79岁之间,平均(52±2.1)岁。早期诊断中病毒性脑炎5例(41.7%)、流行性出血热3例(25%)以及脑血管疾病4例(33.3%),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异常,意识模糊,烦躁不安,部分患者伴有血尿、肾功能异常、手足麻木症状,经入院检查发现患者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上下肢体适当活动未引发病理性反射,头部CT扫描后发现脑梗死3例、脑出血1例,血压正常,血小板数量在11×109/L至81×109/L之间,血红蛋白在70g/L至98g/L之间,血小板随病程减少。
  1.2治疗方法。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后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诊治方案,对于早期诊断中出现病毒性脑炎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注射激素,其他患者进行血置换提高血小板数量,一次置换后患者情况不稳定,血小板数量较少则继续进行血置换,血置换后患者血小板数量维持在190×109/L左右,患者意识清晰,神经系统正常表示患者康复停止治疗,病情稳定即可出院。
  1.3统计学方法。所有1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血常规与脑部CT扫描数据均需详细记录,对于进行血置换的患者置换后血常规检测结果运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治疗后患者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统计计算。
其他文献
摘要:会阴侧切术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之一,但近年来,由于采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虽然感染病例已很少发生,但一旦感染,影响病程,增加产妇痛苦,近几年来,我院对侧切口感染的20例病例,使用康复新后均未进行二次缝合,达到满意效果,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关键词:康复新会阴侧切口感染中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69-01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
期刊
摘要:早产是导致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早产的因素很多,但研究表明,在早产诱因中感染因素占40%~50%,成为早产的最主要病因,本文就早产的细菌性感染因素及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早产细菌感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49-02  早产是导致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早产发生率增高及造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态制剂在儿童腹泻防治方面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78例,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的38例患者则单纯采取常规法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要好,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对乳腺钼靶和超声诊断乳腺原位癌伴早期浸润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对医院于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乳腺原位癌伴早期浸润的乳腺钼靶和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做对比。  结果:应用乳腺钼靶的诊断情况如下:29例患者有乳腺癌征象,9例患者有良性肿瘤征象,7例患者没有肿瘤征象;应用超声诊断的情况如下:14例患者有乳腺癌征象,13例患者有良性肿瘤征象,18例患者没有肿瘤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口服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6例慢性支气管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左氧氟沙星片和氨茶碱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盐酸氨溴索治疗。  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7%;不良反应率为12.12%,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4.84%,不良反应率为6.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口服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不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补液盐(ORS)联合静脉输液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笔者将多年治疗小儿腹泻病36例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36例患者均给予内服中药及静脉补液相结合的方法联合治疗,显性26例,有效7例,有效率97%。  结论:治疗目标:小儿腹泻引起的脱水大约90%是属于轻~中度脱水,最适宜采用ORS口服补液治疗,ORS对高渗、低渗及等渗脱水均适用,因为在轻~中度脱水时肾功能正常,可自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4月收治的35例诊断为骨科创伤感染的患者,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清创,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对创面进行覆盖,持续进行吸引器治疗一周,更换敷料后进行游离植皮,与35例常规换药组进行疗效对比。  结果:35例患者通过治疗,植皮后创面一次性愈合3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大肠息肉临床表现、结肠内镜表现与病理类型的特点。  方法:对107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大肠息肉患者中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但是便血相对较常见;病理类型中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最高,可达8.5%。  结论:大肠息肉的临床、内镜和病理均有一定的特点可以依据,临床医生应该仔细摸索分析掌握其特点,排除其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降低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大肠息
期刊
摘要:目的:浅谈妇科手术后的感染与预防。  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妇科手术患者360例,回顾性分析妇科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对预防妇科手术后感染的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共计发生院内感染12例,感染率为3.33%。  结论:在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同时注重合理使用抗生素将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妇科手术院内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异丙酚静脉注射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通过实际的观察和对比,表明了异丙酚优于其他麻醉药剂的特点,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异丙酚静脉麻醉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异丙酚人工流产麻醉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76-01  人工流产作为未能成功避孕的一种补救手段,是一种常见的手术,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人工流产手术不存在危险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