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大时代里,企业与资本“相互成就”,几乎是每一段合作所期待的最佳结果。市场关于终点的期待基本一致,而如何开始却要各凭本事。
在投资市场,有些人喜欢“砸钱比资源”,有的人则更喜欢“以理服人”。
“郑老师”是企业家们对优势资本合伙人郑翔洲最常用的一个称谓。郑翔洲在业内是出了名的上得了讲台,下得了市场的资本、商业模式专家,好多后续服务的企业都是“听了课程,找上门来”。进入投资行业近10年,郑翔洲这种独特的优势正在为其迎来一波收获期。
2019年第一季度,微盟、威派格、豆盟3家公司陆续登录资本市场,成功IPO。作为3个项目的重要投资方,郑翔洲作为优势资本代表,受企业家们邀请,在敲钟的舞台中央共同见证这些荣耀时刻。
郑翔洲“培训+咨询+投资+传媒”的模式并非凭空而来,它是郑翔洲职场生涯的起源、各类资源的沉淀以及在市场实操并不断迭代的最新成果。
2003年,22岁的郑翔洲从四川轻化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并留校任职,负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编程、TCP/IP协议等课程,成为四川省最年轻的高校老师。
大学当老师就是每周5天,一天3节课,这种平淡而重复的生活,很快让郑翔洲感到焦虑,他反复问自己“我对这个领域真的感兴趣吗?”“这真的是我要的生活?”“我的未来在哪里?”……
逼问自己的声音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歇。
自小相信读书改变命运的郑翔洲决定,与其原地疑惑,不如主动去寻找答案。
郑翔洲受邀参加微盟集团上市答谢宴。
从2003年起,郑翔洲开始常驻四川轻化工大学图书馆,他渴望在浩瀚的书海里,去寻得自己的“黄金屋”。到2008年,6年时间内,郑翔洲读完了近5 000本书,主要集中在商业、资本、管理、历史等领域。
6年5 000本书,简单换算一下,一天大概要读2.3本书。郑翔洲解释,一本书大概用2~3个小时就能翻完,他高速读书的秘诀有点神似东晋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简单来说就是,适合自己的书才认真看。
“有80%的书籍我看过一遍,这一辈子再也不会看,但有5%的书籍却能让我反复看,甚至改变了我的一生。”
2006年,已经翻了很多书的郑翔洲,似乎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他希望通过出书来转移并缓解自己的压力。郑翔洲结合计算机和商业思维,在这一年出版了《如何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一书,这也让他成为四川轻化工大学建校70年以来,出版专著最年轻的教职员工。
来自外界的赞誉并没有让郑翔洲感到有多欣喜,反而让他更加确定,“一眼就能看到顶的高校生涯绝对不是我想要的。”
2007年,郑翔洲终于遇到了他的“圣经”。由台湾省出版的艾·里斯专著《聚焦法规》让郑翔洲产生了强烈共鸣,“这本书我至少看了15遍以上”。艾·里斯在书中强调的品牌定位,为郑翔洲内心深处的疑惑带去了答案,“企业需要聚焦,人生也需要聚焦。”
在郑翔洲看来,聚焦就是做减法,“十样会不如三样好,三样好不如一样绝。”找到自己的绝活,就是他应该探索的方向。
纵览自己看过的诸多书籍,郑翔洲的兴趣很明确或者实用,就是怎么挣钱。让郑翔洲感到失望的是,看过数量众多的商业书籍、杂志,名人成功故事,经常是一时感觉很振奋,但是最终依然不知道他们怎么赚钱的,怎么成功的。“所以我决定要研究商业模式,告诉大家企业赚钱的办法,而不只是企业家成功的故事。”
2008年,郑翔洲开始认真读书。围绕定位、营销、模式、盈利等关键词,以艾·里斯的“聚焦理论”以及杰·亚伯拉罕的“盈利理论”为起点,开始重点汲取这些领域的理论体系,实操方案。这段时间的积累,既让郑翔洲越发肯定自己聚焦的方向,也几乎影响了其未来的发展轨迹。
也在这一年,郑翔洲收到菲律宾德拉萨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的录取通知书,他决定停薪留职,边读书边创业。这个选择几乎被家里所有人反对,但郑翔洲明白,如果要研究商业,一直在高校闭门造车是不可能成功的,市场才是最好的老师。
2008年,离校的郑翔洲加入金蝶软件。
“工资比以前增加了10倍,但北上广深的节奏也几乎快了10倍。”除薪资与环境的变化外,郑翔洲感受最大的是职业场景的改变。
此时的金蝶软件刚刚完成第二次转型,主营业务已经从销售财务软件延展到企业ERP系统。凭借“个性化ERP”战略,金蝶软件解决了异构系统不能有效集成,各项业务工作无法标准化、规范化等行业顽疾,在这个领域建立起领先优势,正在经历高速发展。
为了扩大优势,尽量抢占增量市场,营销与销售成为金蝶软件这阶段重点。
郑翔洲进入了快速扩大的管理战略咨询以及企业家培训部。在讲师与销售习惯给企业用户依次介绍产品功能、价格时,郑翔洲总喜欢去先研究企业,再说服后者购买服务。
很快,周围的同事们就发现这个刚来的新人“特别能说”,还“一套一套的”。
大学专门积累的内容快速被应用到管理咨询上。劳斯·瑞夫斯的“USP独特卖点”、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菲利普·科特勒的“消費者让渡价值理论”、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汤姆·彼得斯的“追求卓越”,以及艾·里斯的“聚焦”与杰·亚伯拉罕的“盈利”……郑翔洲集众家之所长,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且资本化,总结出了一套对企业有持续性帮助的方法论。
郑翔洲所写的《资本与商业模式顶层设计》一直是机场经管类出版物热销书籍。
喜欢讲道理还“讲得有道理”的郑翔洲开始在圈内小有名气。刚来职场就收获掌声的郑翔洲,清楚自己离聚焦还差得远。当时在全中国研究营销战略管理咨询的咨询师、老师、专家、教授不下3 000人,他作为新人在这个领域很难脱颖而出。
如何在咨询行业里,进一步聚焦,开拓一个蓝海市场?
郑翔洲受剑桥大学、伦敦交易所邀请做“商业管理与领导力课程”的学术交流。图为郑翔洲与伦敦交易所教授的合影。
“商业模式”是郑翔洲最终给自己的答案。他认为“商业模式”上接“资本”,下接“营销”,更关键的是当时在国内研究商业模式的专家不超过3个。
“在3 000个里做到前30都难,但在3个里面做到第1却很容易。”想清楚方向的郑翔洲,又回到了海绵状态:海量阅读、吸引归纳、总结出书。
如果2009年有知识付费产业的话,郑翔洲可能已经是一个大IP。这一年,他将自己围绕“商业模式”关键词的思考成果,陆续形成了内部刊物、光碟以及课程。
动作频频的郑翔洲很快被市场发现,2009年就被清华大学邀请,围绕“商业模式”讲课。课堂上他作为既有实战水平,又有表达水平的专家,在一众同行中脱颖而出。
2010年,郑翔洲进一步将自己两年多的市场实践成果整理成册,最终出版了一本之后畅销至今的《新商业模式创新设计》。
凭借对商业模式的理解,郑翔洲开始被企业、培训机构、资本等邀请讲课。再一次站上讲台,郑翔洲再没有大学里的焦虑,他很享受这几平方米的天地。
“研究商业模式-帮企业解决问题实践理论-再将成果整理讲授”,郑翔洲在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循环往复,成长成熟。
郑翔洲在舒适区并没有待多久,一次上海的讲课后,优势资本找到他,给了他一个新选择,“来加入我们做投资,市场更大,离钱更近,需求反馈更真实。”
真正找到企业的商业模式、成功模式,是郑翔洲给自己定的人生职场方向。而做投资刚好是需要深度研究与现实匹配。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郑翔洲离开了高速发展中的金蝶软件,加入优势资本,开启了新阶段。
加入优势资本后,确实让郑翔洲离企业更近了,“每次尽调都把企业研究得很清楚”,但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接触企业的频率大幅度下滑。
郑翔洲给出了一组数据:优势资本团队一年看过的项目大概有1 500个,做尽职调查的120个左右,真正投资出去的有25~35个。“如果只做投资,一年能影响的大概只有二三十个企业家”。
这样的数量规模完全无法满足郑翔洲“研究商业”的梦想。
郑翔洲向优势资本团队建议,可以将资本与培训结合起来,侧重资本培训而非投资,如果按之前在金蝶软件的讲课频率,他估算了一下,“一年至少可以影响2万人”。
这个建议很快被团队通过并立项,优势资本开始选择与国内主流的大型商学院合作,计划通过郑翔洲的课程输出资本理念价值,并在学员里面孵化一些优质企业。
企业家培训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保守估计在1 000亿元规模,但自EMBA以下,分布着成千上万的培训机构,几万种不同的课程,以及数十倍于前者数量的培训专家。
优势资本选择的这些商学院,本身并不缺专家、学者,缺的是能吸引企业家学员的老师。试想,专家们在讲台上讲得再兴高采烈,企业家无法共鸣,课程结束后这批学员极有可能不会复购,甚至还会给机构一个差评。
对于课程口碑与吸引力,郑翔洲从来都是信心满满,他的秘诀是“做教育需要激情的感性。”
“中国的第一产业叫养牛,第二产业叫杀牛,第三产业是吹牛。”郑翔洲每次给新一批学员讲课,聊到农业企业转型时,他都喜欢摆出这个观点。这里的“吹牛”其实指的是“做品牌”,郑翔洲坚持要这样讲,就是想把冷冰冰、高高在上的资本、营销等专业术语通俗化的表达出来,而企业家们的会心一笑就是这种课程最好的润滑剂。
这样的例子,郑翔洲的课程里还有很多。他像一个段子手,不断的把资本价值的硬核概念,通过抖包袱的形式传递给了他的学员们。
接地气的郑翔洲很快成为了培训界的名人。每年听他《新资本商业模式》课程的企业家学员不低于4 500人,与北清智库商学院合作的《资本后EMBA》,学费10~15万元。在中国的主流资本里面,以郑翔洲为代表的优势资本品牌课程,是当之无愧的头部内容。
做企业家培训,还有一个郑翔洲看中的更大价值。这些愿意耗费几万到十几万元的企业家群体,是国内处于顶部的少数人群。他们掌握着行业资源,手里也有数量可观的资本。在郑翔洲每年培养的企业家学员里面,总会出现企业家与郑翔洲相互高度认可的局面。这样的比例在10%左右,这样的企业会将成为郑翔洲财中金控团队的咨询客户,从师生关系变成合作关系。
企业成为财中金控合作对象后,将成为优质融资项目被推荐。因为有郑翔洲资本课程的筛选,双方在投资理念高度相似,合作高效而顺利。近12年来,财中金控已经完成企业融资接近400亿元。
圖为优势资本核心团队成员。
至此,郑翔洲的投资模式开始显现出来,通过资本课程吸引、筛选、投资一批企业,再通过市场放大成就一批企业,这套“培训+咨询+投资+传媒”的模式逐渐成为郑翔洲的标签。 通过这个模式,郑翔洲服务的优质名单越拉越长,除了开头提到的3家上市企业外,澜起科技、1919酒类直供、微医、新特汽车、鼎湖山泉、珪一食品、食厨链……
2019年,郑翔洲收到出版社报来的好消息,再版又再版的《资本与商业模式顶层设计》一书,成为2018年在上海虹桥机场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从2003年的最年轻著作者到2019年的年度畅销书作者,时光弹指间已过16年。郑翔洲在新年的第一堂课上,和企业家们分享过往,感叹了一句“不容易”。
在郑翔洲看来,做培训咨询就像“医者难以自医”那样,很多专家能够帮助别人赚钱、成功,但是无法帮助自己,比如商业管理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的公司破产了,《穷爸爸富爸爸》影响了亿万人,作者的公司也免不了破产。
郑翔洲与北清智库团队及学员拍摄毕业照。
而他从一个管理咨询师,从一个畅销书作者,转型成为一个投资家,这背后其实还有很多被泪水与汗水浸透的过往。步步惊心或许太夸张,如履薄冰却真实存在过。
回看这段往事,郑翔洲觉得“聚焦”才是推动他人生不断向前的关键。
现在,郑翔洲经常告诉他的学员,“天分一直很重要,但勤奋努力从来不过时。”要做一个合格的投资人,除了对每一年的大势要清晰的判断,还要坚持看项目。每天看一个,一年看365个项目,坚持六年就能看2 000多个项目。400多个行业,1万个小时的积累,这样的磨练才能算是半个投资家,这些过程都是金钱买不到的。
今年,郑翔洲计划继续围绕自己核心优势聚焦市场。在他看来,目前的中国市场到处都是好机会,“科创板是十年一遇的机会,企业并购是三十年一遇的机会,互联网+是百年一遇的机会,人工智能是五百年一遇的机会,区块链是千年一遇的机会。”人工智能提升生产力,区块链改变生产关系;4G提升生产力,5G改变生产关系。而所有的机会与即将到来的风口,只属于那些有绝活的投资者。
本文根据访谈内容综合整理
商界评论:最近有4家优势资本参投的企业成功上市,项目有哪些价值共同点?您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郑翔洲:上市的企业分别是越博动力,威派格智慧水务、微盟、豆盟科技这四家企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行业成长的速度超过了企业成长的速度。
我认为投资要投风口,而不是投趋势,预知趋势容易,预知风口难。
什么是趋势?养老产业、有机农业、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体育产业、低空飞行、新能源、环境治理等等都是趋势。
什么是风口?
2014年的风口是O2O,2015年的风口是互联网金融,2016年的风口是共享单车和移动直播,2017年的风口是无人商店和内容创业,2018年的风口是人工智能,2019年可能是5G。
但是今天还会有谁去投资O2O,还会有谁去投资P2P,还会有谁去投资共享单车?因为风口已经过了。
但问题是如何判断风口呢?我个人一直坚持的一个标准是,当新品类的渗透率达到20%,这个时候来创业,来做投资可以事半功倍。
2005年的PC互联网的渗透率达到了20% ,腾讯、百度、360都是在这一年上市的;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达到了20%,所以滴滴打车、陌陌、小红书等企业都是在这一年成立的。在上世纪90年代做人工智能不会成功,在零几年做共享单车也会失败,因为风口还没有到来。
领先两步成为先烈,领先一步成为先驱,领先半步才能成功。电视机是在1920年以后出来的,但是你要是在1930年做电视机的品牌,也不会成功,因为渗透率太低。
目前,人工智能的渗透率差不多触及20%了,所以我们投资了面对大众消费的小i机器人,也投资了面向企业端的华制智能。
虚拟现实值得投资吗?我个人认为,虚拟现实截至2019年年初的渗透率依然没有达到20%,我们每个人都用过虚拟现实,但虚拟现实应用在你每天的生活中,每天的学习中,老人的看病中吗?没有。因为虚拟现实的风口并没有到来,很多没有经验的投资人,去投资虚拟现实,往往很难退出。2010年左右去投资有机农业的企业,也很难退。有机农业的风口应该是在人均GDP达到12 000美元左右,而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到1万美元。
我们优势资本曾经投资了2个企业,一个七星购物,一个橡果国际,我们投资七星购物赚了76倍,但是投资橡果国际只赚了2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投资七星购物的时候,电视购物是风口,而投资橡果国际的时候,电视购物已经不再是风口。投资是不劳而获,要想不劳而获的前提是要增强选择的能力。
郑翔洲认为,科创板与5G是目前最佳的风口。
商界评论:您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投资经历是什么?
郑翔洲:投资1919酒类直供,我们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决定投资。我和我们另外一位合伙人卢晓晨觉得杨陵江是一个万里挑一的人才,说话做事逻辑缜密,而且对企业每一步應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有清楚的判断。
商界评论:您如何看待企业家教育市场?
郑翔洲:企业家教育市场非常大,但也是金字塔顶端教育。提升智慧的两大捷径:第一,上课;第二,上当。而要想不上当就要多上课。目前有类似管理教育的公司上市,上市以后,市盈率基本上维持在200倍左右,也就是资本市场非常看好企业家教育这一块。一个好的企业家教育,课程体系要能够抗周期。比如新三板课程,比如区块链课程,比如国学课程等都是属于周期性较强的课程。而管理通用类课程,资本课程,人力资源课程这些是属于长期都能抗周期的课程。
商界评论:提供培训服务的企业,其核心价值点有哪些?
郑翔洲:我们主要提供高端的资本课程,第一,为企业家学员们提供5套方案:(1)商业模式创新方案;(2)股权激励方案;(3)盈利模式方案;(4)投资组合方案;(5)市值管理方案。
第二,我们的学员里面大概会有十分之一,我们会提供智力投资服务,也就是用资本顶层设计、商业模式创新咨询、股权激励咨询交换企业的股权,孵化企业上市。
第三,有部分学员想做投资的,具体符合我们要求的学员,会成为优势资本区域合伙人(GP),而我们的一个区域合伙人一般会管理3~15个亿的基金。
商界评论:您最近在看什么样的项目?
郑翔洲:最近在看一些独角兽的项目。目前中国的独角兽也就200家左右,而这些企业未来会越来越好。未来是好的企业越来越好,差的企业越来越差,一级市场是这样,二级市场也是这样。
商界评论:2019年您看好哪些行业?
郑翔洲:2019年,我们最看好的行业是科技行业和5G行业。每一年的投资焦点可能不一样,像2018年我们关注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科创板也是关注重点。以前审核科创板都是发审委的,未来审核科创板的企业,更多需要的是资本专家以及科学家。所以从今年开始中科院非常火,资本都愿意和科学家合作,科学家创业一般很难变为企业家,但能变为投资家。以前我们培养“企投家”,未来我们培养“科投家”。
在投资市场,有些人喜欢“砸钱比资源”,有的人则更喜欢“以理服人”。
“郑老师”是企业家们对优势资本合伙人郑翔洲最常用的一个称谓。郑翔洲在业内是出了名的上得了讲台,下得了市场的资本、商业模式专家,好多后续服务的企业都是“听了课程,找上门来”。进入投资行业近10年,郑翔洲这种独特的优势正在为其迎来一波收获期。
2019年第一季度,微盟、威派格、豆盟3家公司陆续登录资本市场,成功IPO。作为3个项目的重要投资方,郑翔洲作为优势资本代表,受企业家们邀请,在敲钟的舞台中央共同见证这些荣耀时刻。
郑翔洲“培训+咨询+投资+传媒”的模式并非凭空而来,它是郑翔洲职场生涯的起源、各类资源的沉淀以及在市场实操并不断迭代的最新成果。
书山寻路
2003年,22岁的郑翔洲从四川轻化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并留校任职,负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编程、TCP/IP协议等课程,成为四川省最年轻的高校老师。
大学当老师就是每周5天,一天3节课,这种平淡而重复的生活,很快让郑翔洲感到焦虑,他反复问自己“我对这个领域真的感兴趣吗?”“这真的是我要的生活?”“我的未来在哪里?”……
逼问自己的声音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歇。
自小相信读书改变命运的郑翔洲决定,与其原地疑惑,不如主动去寻找答案。

从2003年起,郑翔洲开始常驻四川轻化工大学图书馆,他渴望在浩瀚的书海里,去寻得自己的“黄金屋”。到2008年,6年时间内,郑翔洲读完了近5 000本书,主要集中在商业、资本、管理、历史等领域。
6年5 000本书,简单换算一下,一天大概要读2.3本书。郑翔洲解释,一本书大概用2~3个小时就能翻完,他高速读书的秘诀有点神似东晋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简单来说就是,适合自己的书才认真看。
“有80%的书籍我看过一遍,这一辈子再也不会看,但有5%的书籍却能让我反复看,甚至改变了我的一生。”
2006年,已经翻了很多书的郑翔洲,似乎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他希望通过出书来转移并缓解自己的压力。郑翔洲结合计算机和商业思维,在这一年出版了《如何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一书,这也让他成为四川轻化工大学建校70年以来,出版专著最年轻的教职员工。
来自外界的赞誉并没有让郑翔洲感到有多欣喜,反而让他更加确定,“一眼就能看到顶的高校生涯绝对不是我想要的。”
2007年,郑翔洲终于遇到了他的“圣经”。由台湾省出版的艾·里斯专著《聚焦法规》让郑翔洲产生了强烈共鸣,“这本书我至少看了15遍以上”。艾·里斯在书中强调的品牌定位,为郑翔洲内心深处的疑惑带去了答案,“企业需要聚焦,人生也需要聚焦。”
在郑翔洲看来,聚焦就是做减法,“十样会不如三样好,三样好不如一样绝。”找到自己的绝活,就是他应该探索的方向。
纵览自己看过的诸多书籍,郑翔洲的兴趣很明确或者实用,就是怎么挣钱。让郑翔洲感到失望的是,看过数量众多的商业书籍、杂志,名人成功故事,经常是一时感觉很振奋,但是最终依然不知道他们怎么赚钱的,怎么成功的。“所以我决定要研究商业模式,告诉大家企业赚钱的办法,而不只是企业家成功的故事。”
2008年,郑翔洲开始认真读书。围绕定位、营销、模式、盈利等关键词,以艾·里斯的“聚焦理论”以及杰·亚伯拉罕的“盈利理论”为起点,开始重点汲取这些领域的理论体系,实操方案。这段时间的积累,既让郑翔洲越发肯定自己聚焦的方向,也几乎影响了其未来的发展轨迹。
也在这一年,郑翔洲收到菲律宾德拉萨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的录取通知书,他决定停薪留职,边读书边创业。这个选择几乎被家里所有人反对,但郑翔洲明白,如果要研究商业,一直在高校闭门造车是不可能成功的,市场才是最好的老师。
学霸下海
2008年,离校的郑翔洲加入金蝶软件。
“工资比以前增加了10倍,但北上广深的节奏也几乎快了10倍。”除薪资与环境的变化外,郑翔洲感受最大的是职业场景的改变。
此时的金蝶软件刚刚完成第二次转型,主营业务已经从销售财务软件延展到企业ERP系统。凭借“个性化ERP”战略,金蝶软件解决了异构系统不能有效集成,各项业务工作无法标准化、规范化等行业顽疾,在这个领域建立起领先优势,正在经历高速发展。
为了扩大优势,尽量抢占增量市场,营销与销售成为金蝶软件这阶段重点。
郑翔洲进入了快速扩大的管理战略咨询以及企业家培训部。在讲师与销售习惯给企业用户依次介绍产品功能、价格时,郑翔洲总喜欢去先研究企业,再说服后者购买服务。
很快,周围的同事们就发现这个刚来的新人“特别能说”,还“一套一套的”。
大学专门积累的内容快速被应用到管理咨询上。劳斯·瑞夫斯的“USP独特卖点”、大卫·奥格威的“品牌形象”、菲利普·科特勒的“消費者让渡价值理论”、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汤姆·彼得斯的“追求卓越”,以及艾·里斯的“聚焦”与杰·亚伯拉罕的“盈利”……郑翔洲集众家之所长,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且资本化,总结出了一套对企业有持续性帮助的方法论。

喜欢讲道理还“讲得有道理”的郑翔洲开始在圈内小有名气。刚来职场就收获掌声的郑翔洲,清楚自己离聚焦还差得远。当时在全中国研究营销战略管理咨询的咨询师、老师、专家、教授不下3 000人,他作为新人在这个领域很难脱颖而出。
如何在咨询行业里,进一步聚焦,开拓一个蓝海市场?

“商业模式”是郑翔洲最终给自己的答案。他认为“商业模式”上接“资本”,下接“营销”,更关键的是当时在国内研究商业模式的专家不超过3个。
“在3 000个里做到前30都难,但在3个里面做到第1却很容易。”想清楚方向的郑翔洲,又回到了海绵状态:海量阅读、吸引归纳、总结出书。
如果2009年有知识付费产业的话,郑翔洲可能已经是一个大IP。这一年,他将自己围绕“商业模式”关键词的思考成果,陆续形成了内部刊物、光碟以及课程。
动作频频的郑翔洲很快被市场发现,2009年就被清华大学邀请,围绕“商业模式”讲课。课堂上他作为既有实战水平,又有表达水平的专家,在一众同行中脱颖而出。
2010年,郑翔洲进一步将自己两年多的市场实践成果整理成册,最终出版了一本之后畅销至今的《新商业模式创新设计》。
凭借对商业模式的理解,郑翔洲开始被企业、培训机构、资本等邀请讲课。再一次站上讲台,郑翔洲再没有大学里的焦虑,他很享受这几平方米的天地。
“研究商业模式-帮企业解决问题实践理论-再将成果整理讲授”,郑翔洲在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循环往复,成长成熟。
郑翔洲在舒适区并没有待多久,一次上海的讲课后,优势资本找到他,给了他一个新选择,“来加入我们做投资,市场更大,离钱更近,需求反馈更真实。”
真正找到企业的商业模式、成功模式,是郑翔洲给自己定的人生职场方向。而做投资刚好是需要深度研究与现实匹配。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郑翔洲离开了高速发展中的金蝶软件,加入优势资本,开启了新阶段。
锻炼模式
加入优势资本后,确实让郑翔洲离企业更近了,“每次尽调都把企业研究得很清楚”,但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接触企业的频率大幅度下滑。
郑翔洲给出了一组数据:优势资本团队一年看过的项目大概有1 500个,做尽职调查的120个左右,真正投资出去的有25~35个。“如果只做投资,一年能影响的大概只有二三十个企业家”。
这样的数量规模完全无法满足郑翔洲“研究商业”的梦想。
郑翔洲向优势资本团队建议,可以将资本与培训结合起来,侧重资本培训而非投资,如果按之前在金蝶软件的讲课频率,他估算了一下,“一年至少可以影响2万人”。
这个建议很快被团队通过并立项,优势资本开始选择与国内主流的大型商学院合作,计划通过郑翔洲的课程输出资本理念价值,并在学员里面孵化一些优质企业。
企业家培训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保守估计在1 000亿元规模,但自EMBA以下,分布着成千上万的培训机构,几万种不同的课程,以及数十倍于前者数量的培训专家。
优势资本选择的这些商学院,本身并不缺专家、学者,缺的是能吸引企业家学员的老师。试想,专家们在讲台上讲得再兴高采烈,企业家无法共鸣,课程结束后这批学员极有可能不会复购,甚至还会给机构一个差评。
对于课程口碑与吸引力,郑翔洲从来都是信心满满,他的秘诀是“做教育需要激情的感性。”
“中国的第一产业叫养牛,第二产业叫杀牛,第三产业是吹牛。”郑翔洲每次给新一批学员讲课,聊到农业企业转型时,他都喜欢摆出这个观点。这里的“吹牛”其实指的是“做品牌”,郑翔洲坚持要这样讲,就是想把冷冰冰、高高在上的资本、营销等专业术语通俗化的表达出来,而企业家们的会心一笑就是这种课程最好的润滑剂。
这样的例子,郑翔洲的课程里还有很多。他像一个段子手,不断的把资本价值的硬核概念,通过抖包袱的形式传递给了他的学员们。
接地气的郑翔洲很快成为了培训界的名人。每年听他《新资本商业模式》课程的企业家学员不低于4 500人,与北清智库商学院合作的《资本后EMBA》,学费10~15万元。在中国的主流资本里面,以郑翔洲为代表的优势资本品牌课程,是当之无愧的头部内容。
做企业家培训,还有一个郑翔洲看中的更大价值。这些愿意耗费几万到十几万元的企业家群体,是国内处于顶部的少数人群。他们掌握着行业资源,手里也有数量可观的资本。在郑翔洲每年培养的企业家学员里面,总会出现企业家与郑翔洲相互高度认可的局面。这样的比例在10%左右,这样的企业会将成为郑翔洲财中金控团队的咨询客户,从师生关系变成合作关系。
企业成为财中金控合作对象后,将成为优质融资项目被推荐。因为有郑翔洲资本课程的筛选,双方在投资理念高度相似,合作高效而顺利。近12年来,财中金控已经完成企业融资接近400亿元。

至此,郑翔洲的投资模式开始显现出来,通过资本课程吸引、筛选、投资一批企业,再通过市场放大成就一批企业,这套“培训+咨询+投资+传媒”的模式逐渐成为郑翔洲的标签。 通过这个模式,郑翔洲服务的优质名单越拉越长,除了开头提到的3家上市企业外,澜起科技、1919酒类直供、微医、新特汽车、鼎湖山泉、珪一食品、食厨链……
聚焦未来
2019年,郑翔洲收到出版社报来的好消息,再版又再版的《资本与商业模式顶层设计》一书,成为2018年在上海虹桥机场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从2003年的最年轻著作者到2019年的年度畅销书作者,时光弹指间已过16年。郑翔洲在新年的第一堂课上,和企业家们分享过往,感叹了一句“不容易”。
在郑翔洲看来,做培训咨询就像“医者难以自医”那样,很多专家能够帮助别人赚钱、成功,但是无法帮助自己,比如商业管理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的公司破产了,《穷爸爸富爸爸》影响了亿万人,作者的公司也免不了破产。

而他从一个管理咨询师,从一个畅销书作者,转型成为一个投资家,这背后其实还有很多被泪水与汗水浸透的过往。步步惊心或许太夸张,如履薄冰却真实存在过。
回看这段往事,郑翔洲觉得“聚焦”才是推动他人生不断向前的关键。
现在,郑翔洲经常告诉他的学员,“天分一直很重要,但勤奋努力从来不过时。”要做一个合格的投资人,除了对每一年的大势要清晰的判断,还要坚持看项目。每天看一个,一年看365个项目,坚持六年就能看2 000多个项目。400多个行业,1万个小时的积累,这样的磨练才能算是半个投资家,这些过程都是金钱买不到的。
今年,郑翔洲计划继续围绕自己核心优势聚焦市场。在他看来,目前的中国市场到处都是好机会,“科创板是十年一遇的机会,企业并购是三十年一遇的机会,互联网+是百年一遇的机会,人工智能是五百年一遇的机会,区块链是千年一遇的机会。”人工智能提升生产力,区块链改变生产关系;4G提升生产力,5G改变生产关系。而所有的机会与即将到来的风口,只属于那些有绝活的投资者。
专访郑翔洲 企业家教育市场潜力巨大,2019年看好科创与5G行业
本文根据访谈内容综合整理
商界评论:最近有4家优势资本参投的企业成功上市,项目有哪些价值共同点?您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郑翔洲:上市的企业分别是越博动力,威派格智慧水务、微盟、豆盟科技这四家企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行业成长的速度超过了企业成长的速度。
我认为投资要投风口,而不是投趋势,预知趋势容易,预知风口难。
什么是趋势?养老产业、有机农业、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体育产业、低空飞行、新能源、环境治理等等都是趋势。
什么是风口?
2014年的风口是O2O,2015年的风口是互联网金融,2016年的风口是共享单车和移动直播,2017年的风口是无人商店和内容创业,2018年的风口是人工智能,2019年可能是5G。
但是今天还会有谁去投资O2O,还会有谁去投资P2P,还会有谁去投资共享单车?因为风口已经过了。
但问题是如何判断风口呢?我个人一直坚持的一个标准是,当新品类的渗透率达到20%,这个时候来创业,来做投资可以事半功倍。
2005年的PC互联网的渗透率达到了20% ,腾讯、百度、360都是在这一年上市的;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达到了20%,所以滴滴打车、陌陌、小红书等企业都是在这一年成立的。在上世纪90年代做人工智能不会成功,在零几年做共享单车也会失败,因为风口还没有到来。
领先两步成为先烈,领先一步成为先驱,领先半步才能成功。电视机是在1920年以后出来的,但是你要是在1930年做电视机的品牌,也不会成功,因为渗透率太低。
目前,人工智能的渗透率差不多触及20%了,所以我们投资了面对大众消费的小i机器人,也投资了面向企业端的华制智能。
虚拟现实值得投资吗?我个人认为,虚拟现实截至2019年年初的渗透率依然没有达到20%,我们每个人都用过虚拟现实,但虚拟现实应用在你每天的生活中,每天的学习中,老人的看病中吗?没有。因为虚拟现实的风口并没有到来,很多没有经验的投资人,去投资虚拟现实,往往很难退出。2010年左右去投资有机农业的企业,也很难退。有机农业的风口应该是在人均GDP达到12 000美元左右,而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到1万美元。
我们优势资本曾经投资了2个企业,一个七星购物,一个橡果国际,我们投资七星购物赚了76倍,但是投资橡果国际只赚了2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投资七星购物的时候,电视购物是风口,而投资橡果国际的时候,电视购物已经不再是风口。投资是不劳而获,要想不劳而获的前提是要增强选择的能力。

商界评论:您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投资经历是什么?
郑翔洲:投资1919酒类直供,我们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决定投资。我和我们另外一位合伙人卢晓晨觉得杨陵江是一个万里挑一的人才,说话做事逻辑缜密,而且对企业每一步應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有清楚的判断。
商界评论:您如何看待企业家教育市场?
郑翔洲:企业家教育市场非常大,但也是金字塔顶端教育。提升智慧的两大捷径:第一,上课;第二,上当。而要想不上当就要多上课。目前有类似管理教育的公司上市,上市以后,市盈率基本上维持在200倍左右,也就是资本市场非常看好企业家教育这一块。一个好的企业家教育,课程体系要能够抗周期。比如新三板课程,比如区块链课程,比如国学课程等都是属于周期性较强的课程。而管理通用类课程,资本课程,人力资源课程这些是属于长期都能抗周期的课程。
商界评论:提供培训服务的企业,其核心价值点有哪些?
郑翔洲:我们主要提供高端的资本课程,第一,为企业家学员们提供5套方案:(1)商业模式创新方案;(2)股权激励方案;(3)盈利模式方案;(4)投资组合方案;(5)市值管理方案。
第二,我们的学员里面大概会有十分之一,我们会提供智力投资服务,也就是用资本顶层设计、商业模式创新咨询、股权激励咨询交换企业的股权,孵化企业上市。
第三,有部分学员想做投资的,具体符合我们要求的学员,会成为优势资本区域合伙人(GP),而我们的一个区域合伙人一般会管理3~15个亿的基金。
商界评论:您最近在看什么样的项目?
郑翔洲:最近在看一些独角兽的项目。目前中国的独角兽也就200家左右,而这些企业未来会越来越好。未来是好的企业越来越好,差的企业越来越差,一级市场是这样,二级市场也是这样。
商界评论:2019年您看好哪些行业?
郑翔洲:2019年,我们最看好的行业是科技行业和5G行业。每一年的投资焦点可能不一样,像2018年我们关注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科创板也是关注重点。以前审核科创板都是发审委的,未来审核科创板的企业,更多需要的是资本专家以及科学家。所以从今年开始中科院非常火,资本都愿意和科学家合作,科学家创业一般很难变为企业家,但能变为投资家。以前我们培养“企投家”,未来我们培养“科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