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自身文化的原因大部分还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随着中国经济区域发展的态势,少数民族地区怎样发展,靠什么发展成为地方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选择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区域地方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温州市和包头市的政治经济发展历程,对比发达地区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经济中政府应该选择的行为模式。
关键词:地方政府行为;“温州模式”;包头“强政府”模式;区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123-03
引言
“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句哲理名言出于两千五百年前老子的《道德经》。这对我们现在研究政府行为仍有非常重要的启发,问题在于我们该“为”什么,不该“为”什么。什么样的政府才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呢?区域经济发展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政策环境,劳动力素质,经济和社会结构,运行机制提出不同的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笔者在对“温州模式”和包头市“强政府”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努力探寻理论的支持并运用到实践的创新中去。
政府的行为过程并不是政府单方面行使权力,更重要的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地方政府(本文中以市级政府为例)与社会各种力量互动的能力愈强,愈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政府行为是政府职能的具体运作,是国家行政机关在管理社会各种事务,充分履行职能时进行的活动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内容,它是比较抽象的、相对稳定的。而政府行为是比较具体的、多变的。研究政府职能,不能不了解政府体制,而政府体制问题的解决,最终又表现在政府职能的履行上——即政府行为。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政府的基本职能是给市场主体提供一个机会均等的经济活动环境,如果政府行为追求盈利,那么政府就有可能利用手中掌握的行政权力去不当干预经济,从而使经济活动政治化,政府行为将因此失去其公共性。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政府行为主要表现为宏观经济调控和公共产品政策行为。
政府行为的首要特征是其公共性。政府行为的第二个特征是非营利性。在现代社会中,如果营利与否不再构成政治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差异,那么,政治与经济、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界限也就不存在了。
一、温州市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经济发展
研究认为,温州经济快速发展是政府与企业、政府与老百姓,发展目标和利益诉求良性互动演进的过程及齐心合力推动的结果。一是政府施政技巧将上级政府的意志和地方实际有机结合;二是政府施政艺术,将党和政府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当地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敢为天下先的拼搏勇气相结合,积极响应“顺势而为”的施政。
(一)温州市经济政治发展历程(以改革开放后为例)
温州市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市场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温州地区在地理环境和区位方面没有天然优势,长期以来温州与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存在着较大的自然条件和交通障碍。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温州的产业集群支撑着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州市商品经济观念的形成不得不提到自南宋以来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的功利主义哲学观,对温州市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起着决定性作用。建国以来,温州地方政府可以利用的政治、经济资源极为薄弱,既无政策优势,集体经济的发展又如此不足,使得人们很少有对政府和集体的期许,只有寻求一种制度外的力量来弥补,这种力量就是个体、私有经济。可见,温州模式在政府管理层面的必然选择只能是“强市场—弱政府”的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当然,在温州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行政权力中心”体制的国家显然是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可以看做中央对地方权力控制削弱的一种反应。
(二)温州市地方政府行为模式
温州经济既是“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起导向作用的经济。温州之所以能够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市场化探索,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温州政府的有为和无为顺应了时代,有为—保护、支持、增进;无为—默许、纵容、认可;二是温州政府放大所有可以放大的政策空间,促进温州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从而扩大地方政府可分享的剩余额。
地方政府的“无为”显然是温州的经济改革能够“自下而上”的发育出一个近似纯粹的市场经济重要因素之一,当然,地方政府并不仅仅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严格地“无所作为”,还是通过默许、放任等一些颇有成效的施政艺术,最大限度地保护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温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1.特色鲜明的群体规模经济
群体规模经济,即“区域性规模经济”也称“块状经济”,在国外叫“专业化产业区”。温州群体规模经济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相结合的、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专业生产加工群体,是地域相对集中和产业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市场经济。它最显著的优势是使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优势,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内生的增长机制。
2.“企业本位”的经济运行体制
温州改革开放最大的一条成就,就是创造了以“企业本位”的经济运行的体制。近几年,温州政府的“有为”是无为的“有为”。自2003年以来,温州经济增速出现了较快下落趋势。一方面,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了资源紧约束的局面。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家族化发展必然出现的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技术含量低等发展瓶颈。这种状况要得以改变,必须有政府某种程度的干预。为此,温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以民引外、中外合壁”的招商引资战略,实施了更多更大的政府优惠政策。促进民营企业的转型与提升,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变量,制度变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谈到地方政府在温州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许多人认为,温州经济发展主要靠老百姓的自发努力,经济改革也主要表现为诱致性的自发创新,温州地方政府在改革中的典型行为是“无为而治”。
在政府主导型的改革过程中,为什么高层级的政府没有明确认同的改革领域,在温州却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改革绩效呢?我认为,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微观经济主体的自发创新能力;二是基层地方政府的偏好选择。
二、包头市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及其可能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政府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水平,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引导能力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变量。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不同,地方政府作用的范围,力度和可能运用的手段就有明显差异。
(一)包头市经济政治发展历程(以改革开放后为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改革开放事业的稳步推进,包头市成长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工业城市,形成了重化工业产业体系。在社会发展方面,包头市的城市建设与社会服务事业蒸蒸日上。包头市的支柱和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开始形成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占内蒙古自治区一半以上(见下表)。
由上表的内蒙古自治区九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可以看出,随着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包头市的综合实力在省会呼和浩特市之上,这样会导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在中国城市文化中存在一种“鸡头文化”,区域经济实力的变化往往导致城市经济“小马拉大车”和“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我们可以认为,地区发展差距极其扩大,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缓慢是由于中央政策倾斜和要素地域差异所致。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中国工业发展区域差异的物质基础,内蒙古虽然大体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包头为中心的重化工地域格局的重轻结合的、松散的地域格局,但没有形成能带动地区经济腾飞的增长极。
(二)包头市地方政府行为模式
包头市地方政府正处于过渡期,特别是要避免旧制度瓦解过程中,新制度尚未确立所带来的“制度真空”,以及由此对区域社会可能造成的混乱、失序。从制度供给来看,并非一开始就设计一个完整的一揽子方案,而是通过试点、探索、总结经验,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结合、互动,逐步提高制度供给和制度供给质量。
(三)包头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包头模式属于经济起飞赶超型。在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著作《经济成长的过程》(1951)一书提到经济起飞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妨碍经济不断成长的传统阻力已经被克服;二是建立和发展一种或多种主导部门;三是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建立一个可以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的制度结构。
“强政府”的前提是包头属西部落后地区,必须实施赶超战略,必须把发展是硬道理放在第一位。“强政府”模式是包头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强政府”是经济发展要素中的首要的内生变量。“强政府”强在政策、法规与法律的配套;强在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与制度的有机结合;强在起飞赶超的意识、求真务实的理念与克服困难的决心的系统整合。
三、温州市和包头市的比较研究
(一)政策和体制的差异
“有条件的地方优先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优先的好处和根本主要不是中央资源的投入和税收的优惠,而是采取发展的新办法即制度的创新先行的权力,而温州市正是抓到了市场化的优先权。在差异化的制度背景中,包头市这样的非优先发展地区需要依靠强政府的推动,敢于在地方自发地从事制度创新和市场化活动,与制度创新先行的温州市等地区进行竞争。
(二)资源环境差异形成不同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温州市地理环境和区位方面没有天然优势,由于温州市历史上一直传承的“重商”和发展手工业的传统,形成了高度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产品群、产业群和行业群。依靠市场化机制运作和社会化分工协作,市场竞争力非常强,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独占鳌头。
笔者认为,在包头市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利用先天的丰富的矿产资源的优势制造稀缺和低成本。包头市虽然地处西部,但从地理区位向西可以纳入到陇海—兰新沿线和黄河中游经济带,向东与环渤海经济区相接,可以加强区域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三)选择不同的政府行为模式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这在任何国家都不可否认。没有政府作用的经济发展是不存在的。只是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其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不同,同是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所产生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有起积极作用的,也有起阻滞作用的,同是起积极作用,也还有作用的程度差别。
结论
在谈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区域经济中政府行为模式的选择问题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在《经济增长理论》(1955)中就以指出:地区越落后,一个开拓性政府的作用越大;软弱政府不能推动该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顺利与市场接轨,稳定政府治理基础。通过发达地区和包头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原因,说明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在现阶段发展区域经济中应该选择强政府的模式。
由于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干预行为是广泛的。因此,本文认为在这一时期应采取“强政府”模式,以更好的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侯景新,蒲善新,肖金成.行政区划与区域管理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任维德.地方政府能力与地区发展差距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137-147.
[3]希望.“温州模式”的历史命运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黄小晶.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5]汪德和,罗来武.地方政府与地区发展——论江西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6]张沛,肖军.西部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8,(1): 114.
[7]沈立人.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经济行为[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8][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 and Regional Economies Develop
——“Wen Zhou City pattern government ” and“Strong turban government ”patterncomparison research
ZHANG Ji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cademy, Huhehaote 010020,China)
Abstracts: Since reforming and opening, Chinese economy is vigorous, But areas inhabited by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belongs to underdeveloped area because geographic conditions,oneself the culture cause major part return back.With the fact that how,Chinese economy regional development situation,areas inhabited by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developing,depending on,what develops the problem becoming the local government being concerned with most.But,pattern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 choice becomes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area economic growths.The administrative angle has set off from the area local government,the contrast developed region has analyzed the areas inhabited by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 being hit by the government ought to choose in development regional economies pattern by the fact that the political economy comparing Wen Zhou City with Bao Tou City develops course.
Key words: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wen zhou city pattern ; “stronggovernment ”;patternregional economies develops
关键词:地方政府行为;“温州模式”;包头“强政府”模式;区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123-03
引言
“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句哲理名言出于两千五百年前老子的《道德经》。这对我们现在研究政府行为仍有非常重要的启发,问题在于我们该“为”什么,不该“为”什么。什么样的政府才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呢?区域经济发展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政策环境,劳动力素质,经济和社会结构,运行机制提出不同的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笔者在对“温州模式”和包头市“强政府”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努力探寻理论的支持并运用到实践的创新中去。
政府的行为过程并不是政府单方面行使权力,更重要的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地方政府(本文中以市级政府为例)与社会各种力量互动的能力愈强,愈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政府行为是政府职能的具体运作,是国家行政机关在管理社会各种事务,充分履行职能时进行的活动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内容,它是比较抽象的、相对稳定的。而政府行为是比较具体的、多变的。研究政府职能,不能不了解政府体制,而政府体制问题的解决,最终又表现在政府职能的履行上——即政府行为。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政府的基本职能是给市场主体提供一个机会均等的经济活动环境,如果政府行为追求盈利,那么政府就有可能利用手中掌握的行政权力去不当干预经济,从而使经济活动政治化,政府行为将因此失去其公共性。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政府行为主要表现为宏观经济调控和公共产品政策行为。
政府行为的首要特征是其公共性。政府行为的第二个特征是非营利性。在现代社会中,如果营利与否不再构成政治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差异,那么,政治与经济、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界限也就不存在了。
一、温州市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经济发展
研究认为,温州经济快速发展是政府与企业、政府与老百姓,发展目标和利益诉求良性互动演进的过程及齐心合力推动的结果。一是政府施政技巧将上级政府的意志和地方实际有机结合;二是政府施政艺术,将党和政府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当地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敢为天下先的拼搏勇气相结合,积极响应“顺势而为”的施政。
(一)温州市经济政治发展历程(以改革开放后为例)
温州市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市场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温州地区在地理环境和区位方面没有天然优势,长期以来温州与全国各地的经济联系存在着较大的自然条件和交通障碍。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温州的产业集群支撑着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州市商品经济观念的形成不得不提到自南宋以来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的功利主义哲学观,对温州市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起着决定性作用。建国以来,温州地方政府可以利用的政治、经济资源极为薄弱,既无政策优势,集体经济的发展又如此不足,使得人们很少有对政府和集体的期许,只有寻求一种制度外的力量来弥补,这种力量就是个体、私有经济。可见,温州模式在政府管理层面的必然选择只能是“强市场—弱政府”的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当然,在温州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行政权力中心”体制的国家显然是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可以看做中央对地方权力控制削弱的一种反应。
(二)温州市地方政府行为模式
温州经济既是“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起导向作用的经济。温州之所以能够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市场化探索,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温州政府的有为和无为顺应了时代,有为—保护、支持、增进;无为—默许、纵容、认可;二是温州政府放大所有可以放大的政策空间,促进温州市场化的发展进程,从而扩大地方政府可分享的剩余额。
地方政府的“无为”显然是温州的经济改革能够“自下而上”的发育出一个近似纯粹的市场经济重要因素之一,当然,地方政府并不仅仅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严格地“无所作为”,还是通过默许、放任等一些颇有成效的施政艺术,最大限度地保护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温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1.特色鲜明的群体规模经济
群体规模经济,即“区域性规模经济”也称“块状经济”,在国外叫“专业化产业区”。温州群体规模经济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相结合的、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专业生产加工群体,是地域相对集中和产业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市场经济。它最显著的优势是使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优势,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内生的增长机制。
2.“企业本位”的经济运行体制
温州改革开放最大的一条成就,就是创造了以“企业本位”的经济运行的体制。近几年,温州政府的“有为”是无为的“有为”。自2003年以来,温州经济增速出现了较快下落趋势。一方面,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了资源紧约束的局面。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家族化发展必然出现的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技术含量低等发展瓶颈。这种状况要得以改变,必须有政府某种程度的干预。为此,温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以民引外、中外合壁”的招商引资战略,实施了更多更大的政府优惠政策。促进民营企业的转型与提升,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变量,制度变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谈到地方政府在温州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许多人认为,温州经济发展主要靠老百姓的自发努力,经济改革也主要表现为诱致性的自发创新,温州地方政府在改革中的典型行为是“无为而治”。
在政府主导型的改革过程中,为什么高层级的政府没有明确认同的改革领域,在温州却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改革绩效呢?我认为,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微观经济主体的自发创新能力;二是基层地方政府的偏好选择。
二、包头市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及其可能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政府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和水平,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引导能力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变量。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不同,地方政府作用的范围,力度和可能运用的手段就有明显差异。
(一)包头市经济政治发展历程(以改革开放后为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改革开放事业的稳步推进,包头市成长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工业城市,形成了重化工业产业体系。在社会发展方面,包头市的城市建设与社会服务事业蒸蒸日上。包头市的支柱和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开始形成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占内蒙古自治区一半以上(见下表)。
由上表的内蒙古自治区九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可以看出,随着区域经济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包头市的综合实力在省会呼和浩特市之上,这样会导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在中国城市文化中存在一种“鸡头文化”,区域经济实力的变化往往导致城市经济“小马拉大车”和“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对于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我们可以认为,地区发展差距极其扩大,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缓慢是由于中央政策倾斜和要素地域差异所致。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中国工业发展区域差异的物质基础,内蒙古虽然大体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包头为中心的重化工地域格局的重轻结合的、松散的地域格局,但没有形成能带动地区经济腾飞的增长极。
(二)包头市地方政府行为模式
包头市地方政府正处于过渡期,特别是要避免旧制度瓦解过程中,新制度尚未确立所带来的“制度真空”,以及由此对区域社会可能造成的混乱、失序。从制度供给来看,并非一开始就设计一个完整的一揽子方案,而是通过试点、探索、总结经验,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结合、互动,逐步提高制度供给和制度供给质量。
(三)包头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包头模式属于经济起飞赶超型。在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的著作《经济成长的过程》(1951)一书提到经济起飞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妨碍经济不断成长的传统阻力已经被克服;二是建立和发展一种或多种主导部门;三是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建立一个可以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的制度结构。
“强政府”的前提是包头属西部落后地区,必须实施赶超战略,必须把发展是硬道理放在第一位。“强政府”模式是包头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强政府”是经济发展要素中的首要的内生变量。“强政府”强在政策、法规与法律的配套;强在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与制度的有机结合;强在起飞赶超的意识、求真务实的理念与克服困难的决心的系统整合。
三、温州市和包头市的比较研究
(一)政策和体制的差异
“有条件的地方优先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优先的好处和根本主要不是中央资源的投入和税收的优惠,而是采取发展的新办法即制度的创新先行的权力,而温州市正是抓到了市场化的优先权。在差异化的制度背景中,包头市这样的非优先发展地区需要依靠强政府的推动,敢于在地方自发地从事制度创新和市场化活动,与制度创新先行的温州市等地区进行竞争。
(二)资源环境差异形成不同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温州市地理环境和区位方面没有天然优势,由于温州市历史上一直传承的“重商”和发展手工业的传统,形成了高度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产品群、产业群和行业群。依靠市场化机制运作和社会化分工协作,市场竞争力非常强,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独占鳌头。
笔者认为,在包头市的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利用先天的丰富的矿产资源的优势制造稀缺和低成本。包头市虽然地处西部,但从地理区位向西可以纳入到陇海—兰新沿线和黄河中游经济带,向东与环渤海经济区相接,可以加强区域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三)选择不同的政府行为模式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这在任何国家都不可否认。没有政府作用的经济发展是不存在的。只是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其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不同,同是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所产生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有起积极作用的,也有起阻滞作用的,同是起积极作用,也还有作用的程度差别。
结论
在谈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区域经济中政府行为模式的选择问题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在《经济增长理论》(1955)中就以指出:地区越落后,一个开拓性政府的作用越大;软弱政府不能推动该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顺利与市场接轨,稳定政府治理基础。通过发达地区和包头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原因,说明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在现阶段发展区域经济中应该选择强政府的模式。
由于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干预行为是广泛的。因此,本文认为在这一时期应采取“强政府”模式,以更好的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侯景新,蒲善新,肖金成.行政区划与区域管理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任维德.地方政府能力与地区发展差距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137-147.
[3]希望.“温州模式”的历史命运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黄小晶.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5]汪德和,罗来武.地方政府与地区发展——论江西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6]张沛,肖军.西部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8,(1): 114.
[7]沈立人.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经济行为[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8][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 and Regional Economies Develop
——“Wen Zhou City pattern government ” and“Strong turban government ”patterncomparison research
ZHANG Ji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cademy, Huhehaote 010020,China)
Abstracts: Since reforming and opening, Chinese economy is vigorous, But areas inhabited by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belongs to underdeveloped area because geographic conditions,oneself the culture cause major part return back.With the fact that how,Chinese economy regional development situation,areas inhabited by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developing,depending on,what develops the problem becoming the local government being concerned with most.But,pattern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 choice becomes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area economic growths.The administrative angle has set off from the area local government,the contrast developed region has analyzed the areas inhabited by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 being hit by the government ought to choose in development regional economies pattern by the fact that the political economy comparing Wen Zhou City with Bao Tou City develops course.
Key words: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wen zhou city pattern ; “stronggovernment ”;patternregional economies develo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