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有声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xx03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教学语言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合乎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行业交际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更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途径。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那么,作为语文教学重要要素之一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不仅应具有科学性,同时应具有艺术性。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永无止境。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应有哪些技巧呢?综合诸多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特色,笔者以为主要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追求艺术性的前提
   一个合格的教师关注学生是否听懂了,而一个优秀教师关注的不仅是学生是否听懂,而且更关心学生是否被语文的魅力感染,是否在美的渐染中获得智慧和启迪。前者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而后者表达了一位教师的爱: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语文的挚爱,对学生的关爱。惟其有爱的指引,优秀教师才会看重一堂语文课的质量与效率,才会看重一堂语文课对学生的影响。其实,教师对课堂语言艺术的追求即是对责任与爱的执著。试想,一个不喜欢本职工作,不懂得关爱学生的教师怎会关心课堂质量的高低呢?面对毫无生气、言之无味、不会欣赏自己的老师,学生上课时又怎会不无精打采、无所事事呢?所以只有先拥有一颗责任心和爱心,才会真正去追求教学的精益求精。爱,是追求教学语言艺术性的首要前提。
   二、准——追求艺术性的基石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是语言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最低标准。语文教师既是母语教学的实施者,更是学生掌握规范性语言的直接影响者——学生规范性语言的习得将以语文教师为典范。因此,教师课堂语言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语言的发展水平。教师授课时语言要规范正确,不仅要使用标准普通话,还要纠正学生的方言、土语、各种口头禅。教师吐字发音清晰,文理通顺,句子结构流畅完整,推理严密,明白晓畅,不晦涩艰深。通过精心备课,准确把握授课的重点难点,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地征服学生,为学生学习语言率先垂范。吐字不准、发音不清、喋喋不休、词汇贫乏的教师无法吸引学生,也就无法保证课堂学习的质量。
   三、情——追求语言艺术的关键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情感,永远是课堂的主旋律。课堂语言除做到词能达意,还应追求言能传情。教学中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授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用一颗易感的情感化学生易感的心。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载体,真善美也好,假丑恶也罢,都需要借助语言深入学生的心灵,“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有声的语言因情的渗透实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趣——追求语言艺术的助力
   幽默,是智慧的闪现。风趣的老师总是备受学生的欢迎,而风趣的教师一定是语言的“杂”家和“博”家。古语有:其启蒙而引其趣。具有趣味、生动、可感的教学语言能更好地引起学生对语文的欣赏与喜爱。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可给人快乐,而干瘪的语言只能令人心理产生压抑。如何化抽象为具体,寓深奥于形象,变枯燥为有趣,开启学生想象的翅膀,具有良好修养和广博兴趣爱好的教师会博采众长,把和教材相关的笑话、典故、格言、成语、诗词、故事等引入课堂,引喻取譬,出言有章,让学生在轻松活跃,新奇多趣的课堂中获得知识,增长智慧。
   五、韵——语言艺术的飞跃
   韵者,既为声韵,亦为情韵。鲁迅在《汉文学纲要》中曾指出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语音虽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但它不仅具有音响美的因素,而且教师可借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动听的、具有流动美的声音传入学生耳畔,学生沐浴于艺术美的春光中,情感在潜移默化,道德之花静静开放。好的教学语言忌平铺直叙、滥用高音,平淡无奇、缺乏变化的语调总是催人欲眠、倦怠乏味。韵味十足、引人入胜、充满音乐美的语言总给人美的享受。课堂教学语言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不同发生变化和调整:或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或跌宕变化,疾徐有间;或长短结合,快慢适宜;或错落有致,绘声绘色;或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叙事时则有板有眼,徐徐道来,如三月春风,拂面不寒;议论时则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如疾风骤雨,振聋发聩;抒情时则情真意切,声情并茂,如涓涓清泉,沁人心脾。充满节奏感与韵律美的语言和谐动听,学生自觉津津有味、余音绕梁,其兴奋点一旦被调动,教学效果则不言而喻。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不仅是有声语言的艺术,还包括书面教学语言、体态教学语言、无声教学语言等诸多方面的技巧。春风化雨,润物有声。艺术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才情与人格魅力的体现,更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泉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新课程改革星火燎原的今天,教师势必要关注课堂语言艺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这朵奇葩常开不败。
其他文献
时下,中学生的作文语言干瘪呆板,空洞无物。如何引导、训练,我试着从记叙文语言特点入手,做些探索。   记叙文的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文采。例如:“在冷冽的清晨中,蔷薇树冒出了一点又一点粉色的花蕾,如同小小的火苗在这白茫茫的迷境中拼命燃烧着。”(《破碎的梦》)作者写蔷薇树的花蕾,如同火苗拼命燃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示蔷薇花的色彩鲜红欲滴,如燃烧的火焰般耀眼夺目,形象而贴切;蔷薇蓓蕾绽放,如火焰般拼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因害怕写作而讨厌作文课,即使把文章写出来,也是篇幅短小、空洞无物,有的甚至干脆拷贝别人的作品。究其原因,我觉得这与我们平时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多数情况下,学生都能叙事完整,但却不能捕捉并描写细节,以至于文章缺乏文采。因此,指导学生巧用细节传神韵,就成为了我们作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教材,引导学生仿写课文中的细节   学生
期刊
作业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基本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发展个性。这就要求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应由形式单一、方式单一、功能单一走向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多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学生的天性,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拓展作业的内涵,让作业更富人情味,让学习洋溢生命气息,让学生释放自我潜能,
期刊
我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她滋养了无数中国文人学士。然而,初中古诗歌教学的现状却很不乐观。据了解,很多学生初中三年的早读时间都花在古诗歌和文言文的背诵上了,考试时还拿不到高分。弄得初三师生焦头烂额。能否给初中的古诗歌教学规范一个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思路?笔者根据自己在不同年级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古诗歌教学的三种境界“入诗·入境·入情”,归纳了古诗歌教学的五个步骤“诵读
期刊
无论是从选文的篇目,还是教材所占的比例来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始终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教学?我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觉得要传授好这部分知识,最重要的就是:披文入情明理,感受文言魅力。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是文学作品的学习。一味地咬文嚼字,会让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因此要先把学生引入到作品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中去,让学生从世俗的繁杂生活中走出,逐渐沉静下来,披文入情明理,感受文章魅力
期刊
语文学习中学生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文,绞尽脑汁拼凑出来的文章经常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今天笔者专门就学生作文难出个性而谈谈个人的理解。    时下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抱怨最多的就是素材、题材单一,想象力极度贫乏。尤其是教育教学落后地区和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下的学生表现更加明显。不管教师布置什么题目的作文,学生的素材几乎都会向家人亲情靠,向自己的考试得失靠,叙述模式手法固定,思维根本就打不开。这样学生的作
期刊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当代的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发展,这无疑对班主任工作是一种挑战。只有了解班主任工作艺术的重要性,掌握其中的工作原则,公平对待全体学生,关怀热爱学生,因势利导,做到客观正确地评价,并且即时准确地了解班级整体情况,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心理特征,因材施“管”,才能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有许多艺术,需要我们去欣赏: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艺术   卢梭在
期刊
高考作文确立了“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两个等级的评分标准,这给中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高三的作文训练,首先就是要落实好“基础等级”的各项要求,力争每一个考生都能拿到尽可能高的基础等级分;其次,在抓好“基础等级”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发展等级”的训练。“发展等级”的评分有四个方面的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只要一点突出或多点达到,都能拿到可观的“发展等级”分。因此,我们平时的作
期刊
给材料作文较之命题作文,具有取材的宽泛性,学生写作的可信性,以及读写结合的有机性等特点,这不仅成为中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形式,也成为教师平时进行作文训练的主要方面。“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好一半文”,题目的酝酿过程往往就是确定立意、明晰思路、构建结构的过程。因此给材料作文的拟题便显得十分重要,针对不同的材料,可采用不同的技巧,在此笔者仅谈几点个人的拙见:   一、议论类   议论性材料作文的拟题
期刊
创新是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即是有创造性,有新意。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时期,在新的教育观念之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成为语文学科必须参与完成的任务和目标之一。   作文是一个创新的园地,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打破思维定势,不墨守成规,想人所未想,用人所未用,写人所未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新意。   高考作文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