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Stop控制模式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排放性能的研究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研究NEDC循环工况下整车的瞬态排放情况,分析研究减速断油及怠速停机过程中,氧浓度及温度的变化对整车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减速断油过程中,由于没有燃油喷射,新鲜空气被直接排入排气管,造成排气管内氧浓度的增加,并且,减速断油及怠速停机会造成排气管及催化器温度的降低,造成催化器转化率的下降,使发动机再次起动后排放恶化。
  [关键词]混合动力 瞬态排放 催化器 转化效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117-02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越来越高的油价引发了人们对于未来能源安全的担心,各国政府及全球各大汽车生产厂商纷纷加大投入研发新能源汽车,但现阶段能成功实现产业化的只有混合动力汽车。而Start/Stop控制模式的混合动力技术方案因为其价格低廉,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采用。
  Start/Stop控制模式对燃油经济性的改善相当显著,但由于发动机的频繁起停会恶化整车的排放,尤其在拥堵的城市路况。
  本文主要考察了轻度弱混混合动力汽车DFCO及怠速停机过程对整车排放的影响。
  
  二、试验工况及试验条件
  
  试验采用的车型为采用Start/Stop控制模式的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实现怠速停机、加速助力、智能充电、制动回收等功能。
  试验在AVL排放试验用轮鼓试验台上进行,工况为NEDC循环,如图1所示。为了研究瞬态排放结果,采用AVL公司的模态尾气采集设备,分别采集催化器前后两端的尾气,并在催化器前后两端排气管处分别安装了氧传感器。
  
  利用ETAS公司的LA4 Lambda Meter来采集排气的氧浓度,同时,为了测量排气温度,分别在催化器前后两端排气管及催化器本体上安装K型热电偶,热电偶直径1mm,且去掉前端绝缘层,最大限度的保证热电偶的响应时间。试验设置示意图如图2。
  
  三、试验结果及分析
  
  (一)循环累积排放量
  累积排放量为研究瞬态排放的有效方法,可以看出排放值在何时突变。图3、4、5分别为HC、CO、NOx的累积排放量,由图中可以看出,HC、CO的累积排放量在发动机再次起动后的加速过程中增加明显,尤其是CO,而NOx在高速时段累积排放会有较大的提高,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在加速段,由于过浓的喷油及发动机转速的提高,使得HC、CO排放恶化,而HC、CO浓度的增加有助于NOx的转化,与传统车不同的是,由于存在减速断油及怠速停机,造成了氧浓度及温度的变化,必然影响排放物的转化效率,使得混合动力车在重起动后的累积排放值比传统车增加明显。
  


  


  如图6所示为4个测点的温度在NEDC循环工况下的变化情况,其中,T1为催化器前排气管内温度,T2为前催化器载体温度,T3为后催化器载体温度,T4为催化器后排气管内温度,测点示意图见图1。从图6中可以看出,在DFCO过程中,由于排出的为新鲜空气,T1、T4的值明显下降,在停机过程中,由于没有排气,强制对流换热减弱,温度下降并不明显;T2的波谷较之T1有延迟,T3的波谷较之T2又有延迟,这是由于在反应初期,由于排气热量大部分被催化器前段吸收,因此,催化器前部温度比后部温度高,随着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前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流向后部并被后部载体吸收,因此后部的温度要高于前部温度,加之催化器载体热容量较大,热量的吸收和释放需要一个过程,因此T2、T3的值较之T1有所延迟。
  
  四、结论
  
  NEDC循环工况下,由于混合动力的怠速停机功能,使得发动机频繁起动,虽然相比冷起动过程,热起动的排放要少很多,但是由于DFCO及停机过程氧浓度升高及催化器温度下降,导致催化器转化效率降低,进而会影响最终排放结果;由于NEDC循环工况怠速停机时间只有20S,催化器温度还不足以降到起燃温度以下,但在拥堵的城市工况,怠速停机时间有可能超过2min,如果环境温度也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催化器温度极有可能降到起燃温度以下,造成排放的急剧恶化。通过本文的研究,找出影响混合动力车排放的关键因素,对下一步研究混合动力车的控制策略,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提出了试验依据。
  
  参考文献:
  [1]Bradley Glenn,Gregory Washington and Giorgio Rizzoni.“Opera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Hybrid Electric Automobiles”.SAE paper.2000-01-1537,April.2000.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入侵检测系统中安全规则提取的困难,提出利用粗集方法从系统日志信息中挖掘安全规则,并给出规则挖掘算法。通过KDDCup99入侵数据测试集中的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入侵检测中安全规则的提取提供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网络安全 入侵检测 粗集方法 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044-02    一、引言    将数
期刊
[摘要]建立计算机考试系统是传统考试方式改革的需要。在概述计算机考试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基于C/S结构的Internet环境下的计算机考试系统,并讨论若干关键性问题。大量的实验说明,该系统具有实用性、稳定性、安全性和易用性,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考试 计算机考试系统 C/S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064-01    
期刊
[摘要]从无线局域网安全防范的角度分析并阐述企业部署无线局域网所涉及的各种安全技术,提出根据不同企业用户对于无线局域网安全的需求,可以选择相适应的安全认证及加密机制来满足安全组网要求。  [关键词]WLAN 802.1i 认证机制 加密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065-01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无线局域
期刊
[摘要]数据库连接池是一种非常高效实用的技术。对数据库连接池的基本实现原理进行分析,并给出初步的算法实现。  [关键词]数据源 连接池 连接 JAVA JDBC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052-02    一、引言    在任何的项目开发过程中,都离不开对数据的操作,这一系列的动作最终都体现在底层和数据库的交互,在常规的jdbc数据库操作到
期刊
[摘要]针对教师与学生普遍认为C语言难教也难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介绍C语言教学中的几点感想。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效果良好,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C语言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156-01    在C语言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认
期刊
[摘要]首先论述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产生、发展及其管理机制,然后提出在SNMPv3的框架结构上实现代理进程的一种方案。  [关键词]SNMP协议 管理模型 代理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046-02    一、SNMP的产生    随着现代网络规模扩大化,结构的复杂化,早期网络时代的人力管理已经无法胜任这一工作了,自动网络管理工具由此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学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从事电工教学的教师,就如何搞好自己的教学,培养大批的合格的电工人才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电工 教学 感悟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162-01    在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有必要全心全意搞好自己的教学,为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
期刊
[摘要]钢琴伴奏是室内乐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优秀的钢琴伴奏不仅要具备优秀的演奏技能,更要具有与其它乐器合作的多种技巧,在处理不同的乐器合作的作品时,声音、声部和音乐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分析钢琴与其他乐器共同演奏是的地位和作用,指明钢琴在演奏中的合作地位。  [关键词]钢琴伴奏 室内乐 合作地位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173-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J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185-01    在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传统图案纹样丰富多彩,璀璨夺目。它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变迁,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早在五、六千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创造了绚丽的彩陶文化,在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各类装饰图案纹样里,我们可以看出各个时代的工艺技术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
期刊
[摘要]传统机床配套的电控系统以继电器、接触器的硬接线为基础,技术上比较落后,特别是其触点的可靠性问题,直接影响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介绍应用PLC对Z3050摇臂钻床电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的方法。  [关键词]继电器控制系统 PLC 系统改造  中图分类号:T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110-02    一、引言    传统机床控制系统基本上采用交流继电接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