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总结临床常用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提出疗效更好、适合首选的治疗办法。方法:通过治疗组与常规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梅花针扣刺加火罐效果最好,蜈蚣粉涂患处效果也佳。结论:这两种治疗办法简便验廉,更适合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 梅花针;火罐;蜈蚣粉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53-01
1 资料与方法
总结临床,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带状疱疹30例,与用梅花针叩刺加火罐或外敷蜈蚣粉治疗带状疱疹30例比较。说明:自制药糊,蜈蚣2支,焙干,碾成粉,用香油调制成糊,因蜈蚣有毒,所以焙干去毒性,涂沫量也不宜大,故调制时不宜太稠厚。
治疗组:梅花针叩刺加拔火罐,隔日治疗一次,一般次日疼痛减半,可睡眠。2次治疗疗效不明显者,可于皮损未破处外涂自制蜈蚣药糊,疱不再增加,皮损不再扩大,痛减、收疮、止液,副作用就是痒甚。
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办法,如抗病毒、增强免疫治疗,口服病毒唑,VC,防感染的抗生素,或口服西米替丁、阿昔洛韦,肌注聚肌胞增强免疫力;或口服梅花点舌丹、外涂绿袍散,或静点阿昔洛韦、疮面外涂阿昔洛韦软膏;口服龙胆泻肝汤、维生素B1、B12,外涂京万红烫伤膏,等等常规治疗办法。
两组疗程均为1周,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疼痛消失,皮损疱损结痂、脱痂;显效:疼痛基本消失,皮损部分消退;无效:治疗时间长,疼痛未见明显改变。
2 结果
本组治疗,痊愈22例,显效8例;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4例,无效3例。7天后治疗组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9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7天内痊愈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痊愈率为73.3%,对照组为43.3%,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带状疱疹的症状、体征及病机: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以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为初起皮肤潮红,继而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迅速变为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多为剧烈自发性、刀割样痛、闪电样痛、或烧灼样痛,甚则坐卧不安、夜不能寐,病程迁延、日久不愈、后遗神经痛为特征。病程早期,在疱疹基底部刮片,可见病毒包涵体的多核上皮巨细胞[1]。带状疱疹春秋多发,一般愈后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生免疫。
中医称带状疱疹为蛇串疮,因其皮肤上有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或称火带疮、蛇丹,《外科启玄》中又称"蜘蛛疮"。其特点是:常突然发生,集簇性水疱,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出现,伴有刺痛和臖核肿大。祖国医学认为,蛇串疮是由于肝经郁结,久而化火妄动,或脾经湿热内蕴,外溢皮肤而生;兼感火热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结肌肤;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阻滞经络,壅塞不通而发为疼痛和疱疹[2]。
3.2 治病机理:根据“盛则泻之,菀陈则除之”的原则,本文病例以梅花针叩刺为主,结合拔火罐于病灶局部,令血出邪尽, 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的目的。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梅花针叩刺作用于十二皮部,能够激发调节脏腑经络,泻火解毒,通络止痛,祛腐生新,对防止后遗神经痛有较大作用,而拔罐亦能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可以吸出病灶处的邪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通络止痛,恢复机体正常功能的作用[3]。疼痛乃气血邪毒淤滞不通所致。《素问·皮部论》日:“凡十二经者, 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梅花针又称“七星针”、“皮肤针”,是由多支短针组成,用来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种针具。梅花针叩刺法依托于中医针灸学的“十二皮部”理论,在中医针灸临床被广泛应用。“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运用梅花针叩刺皮部可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4],达到阴平阳秘,即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和增强人体自身修复能力。
蜈蚣,又名百脚、天龙。中医认为,蜈蚣味咸、性温、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蜈蚣大毒,可攻毒消肿”,而外用治疗带状疱疹之湿热火毒蕴结肌肤,正是用其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
3.3 治疗方法:根据发病部位不同,令患者取合适体位,观察带状疱疹皮损处,局部常规消毒,水疱较大、张力较高的,可以用5ml注射器刺破减压;首选水疱簇集分布区,目测皮损范围及局部解剖特点,尽量避免骨突处,以免火罐不能吻紧皮肤而露气,选择合适大小的火罐,以梅花针均匀扣刺如火罐口大小面积,可见皮肤点状渗血,迅速在叩刺渗血处闪火拔罐,数秒至数分钟后可见罐中有积血流出而自止。如此每次可选1-2处,隔日或3日一次。1次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者,可只用梅花针扣刺拔罐法;症状仍重,或面积大,可选皮损渗出少、疼痛重处,外涂自制蜈蚣药糊,并用纱方外敷固定,每日2次。
梅花针叩刺结合拔火罐、外敷蜈蚣药糊治疗带状疱疹可拔毒化淤,迅速阻截病毒蔓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阻滞的经络通畅,患处外敷药将侵蝕神经上的疱疹病毒拔出,本人在多年的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因其治法简便验廉、疗程短,见效快,无后遗神经痛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俊华,梅花针叩刺、拔罐加艾灸治疗带状疱疹120例,中医外治杂志,2009年10月第18券第5期
[2]刘晓卿等,蛇串疮的中医护理,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3]王建修;赵欣;刘艳晓;梅花针联合拔罐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3年03期
[4]姜晓君,梅花针扣刺治疗带状疱疹70例疗效观察,中医中药,2010年6月第7卷第16期
目的:总结临床常用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提出疗效更好、适合首选的治疗办法。方法:通过治疗组与常规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梅花针扣刺加火罐效果最好,蜈蚣粉涂患处效果也佳。结论:这两种治疗办法简便验廉,更适合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 梅花针;火罐;蜈蚣粉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53-01
1 资料与方法
总结临床,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带状疱疹30例,与用梅花针叩刺加火罐或外敷蜈蚣粉治疗带状疱疹30例比较。说明:自制药糊,蜈蚣2支,焙干,碾成粉,用香油调制成糊,因蜈蚣有毒,所以焙干去毒性,涂沫量也不宜大,故调制时不宜太稠厚。
治疗组:梅花针叩刺加拔火罐,隔日治疗一次,一般次日疼痛减半,可睡眠。2次治疗疗效不明显者,可于皮损未破处外涂自制蜈蚣药糊,疱不再增加,皮损不再扩大,痛减、收疮、止液,副作用就是痒甚。
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办法,如抗病毒、增强免疫治疗,口服病毒唑,VC,防感染的抗生素,或口服西米替丁、阿昔洛韦,肌注聚肌胞增强免疫力;或口服梅花点舌丹、外涂绿袍散,或静点阿昔洛韦、疮面外涂阿昔洛韦软膏;口服龙胆泻肝汤、维生素B1、B12,外涂京万红烫伤膏,等等常规治疗办法。
两组疗程均为1周,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疼痛消失,皮损疱损结痂、脱痂;显效:疼痛基本消失,皮损部分消退;无效:治疗时间长,疼痛未见明显改变。
2 结果
本组治疗,痊愈22例,显效8例;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4例,无效3例。7天后治疗组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9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7天内痊愈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痊愈率为73.3%,对照组为43.3%,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带状疱疹的症状、体征及病机: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以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为初起皮肤潮红,继而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迅速变为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多为剧烈自发性、刀割样痛、闪电样痛、或烧灼样痛,甚则坐卧不安、夜不能寐,病程迁延、日久不愈、后遗神经痛为特征。病程早期,在疱疹基底部刮片,可见病毒包涵体的多核上皮巨细胞[1]。带状疱疹春秋多发,一般愈后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生免疫。
中医称带状疱疹为蛇串疮,因其皮肤上有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或称火带疮、蛇丹,《外科启玄》中又称"蜘蛛疮"。其特点是:常突然发生,集簇性水疱,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出现,伴有刺痛和臖核肿大。祖国医学认为,蛇串疮是由于肝经郁结,久而化火妄动,或脾经湿热内蕴,外溢皮肤而生;兼感火热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结肌肤;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阻滞经络,壅塞不通而发为疼痛和疱疹[2]。
3.2 治病机理:根据“盛则泻之,菀陈则除之”的原则,本文病例以梅花针叩刺为主,结合拔火罐于病灶局部,令血出邪尽, 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止痛的目的。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梅花针叩刺作用于十二皮部,能够激发调节脏腑经络,泻火解毒,通络止痛,祛腐生新,对防止后遗神经痛有较大作用,而拔罐亦能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可以吸出病灶处的邪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通络止痛,恢复机体正常功能的作用[3]。疼痛乃气血邪毒淤滞不通所致。《素问·皮部论》日:“凡十二经者, 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梅花针又称“七星针”、“皮肤针”,是由多支短针组成,用来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种针具。梅花针叩刺法依托于中医针灸学的“十二皮部”理论,在中医针灸临床被广泛应用。“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运用梅花针叩刺皮部可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4],达到阴平阳秘,即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和增强人体自身修复能力。
蜈蚣,又名百脚、天龙。中医认为,蜈蚣味咸、性温、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蜈蚣大毒,可攻毒消肿”,而外用治疗带状疱疹之湿热火毒蕴结肌肤,正是用其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
3.3 治疗方法:根据发病部位不同,令患者取合适体位,观察带状疱疹皮损处,局部常规消毒,水疱较大、张力较高的,可以用5ml注射器刺破减压;首选水疱簇集分布区,目测皮损范围及局部解剖特点,尽量避免骨突处,以免火罐不能吻紧皮肤而露气,选择合适大小的火罐,以梅花针均匀扣刺如火罐口大小面积,可见皮肤点状渗血,迅速在叩刺渗血处闪火拔罐,数秒至数分钟后可见罐中有积血流出而自止。如此每次可选1-2处,隔日或3日一次。1次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者,可只用梅花针扣刺拔罐法;症状仍重,或面积大,可选皮损渗出少、疼痛重处,外涂自制蜈蚣药糊,并用纱方外敷固定,每日2次。
梅花针叩刺结合拔火罐、外敷蜈蚣药糊治疗带状疱疹可拔毒化淤,迅速阻截病毒蔓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阻滞的经络通畅,患处外敷药将侵蝕神经上的疱疹病毒拔出,本人在多年的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因其治法简便验廉、疗程短,见效快,无后遗神经痛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俊华,梅花针叩刺、拔罐加艾灸治疗带状疱疹120例,中医外治杂志,2009年10月第18券第5期
[2]刘晓卿等,蛇串疮的中医护理,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3]王建修;赵欣;刘艳晓;梅花针联合拔罐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3年03期
[4]姜晓君,梅花针扣刺治疗带状疱疹70例疗效观察,中医中药,2010年6月第7卷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