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经过10年的办学积累,独立学院开始由规模办学转到质量办学的时期已经到来。如何真正保证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首要问题便是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本文在对高等教育质量观内涵阐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独立学院树立正确教育质量观的必要性,最后探讨独立学院应树立怎样的教育质量观。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独立学院 教育质量观
从1999年设置至今独立学院已走过10年的发展历程,现已初具规模,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支生力军,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全国独立学院有322所,承担了1/3以上本科生的培养。2008年浙江省共有独立学院22所,本科招生数4.35万人、在校生数16.51万人,分别占全省普通本科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33.5%、35.4%。[1]经过10年的办学积累,独立学院开始由规模办学转到质量办学的时期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已经意识到应该将自身的办学体制先发优势尽快转化为教学优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当前摆在独立学院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是如何真正保证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解决这一难题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一、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内涵
教育质量是教育活动中所必须把握的一个概念,它是人们进行教育活动过程中所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获得社会认同的重要指标。教育质量,根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其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的培养目标。教育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
教育质量观指的是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教育效果。[2]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观,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要进行教育质量评价,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教育质量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高等教育质量和质量标准开始多样化。这实质上就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和要求的多样化,这种认识和要求的多样化,是社会经济对人才的规格、类型、层次需求的多样化,同时也是个体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今天,必须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去对待独立学院的发展问题。
二、独立学院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的必要性
(一)高等教育质量观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高等教育质量观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有着重要影响。英美两国由于受不同的质量观影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就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对英国高等教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罗宾斯报告提出,要在不失去学术自由和学术优秀成果的前提下扩展高等教育,使大众化高等教育成为一种扩大化的精英教育。因此,他们一直固守传统精英高等教育的学术本位质量标准,造成高等学校类型单一、学位标准单一、入学要求单一,整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缺乏必要的多样性,导致其高等教育的发展长期落后于美国。对此,列维后来深刻地反思和尖锐地批评道:“英国发展大众型高等教育时,把精英标准扩大到多科技术学院和教育学院这些非尖子高等教育部门,从而导致大学和非大学两类高等教育部门入学标准空前的一致性。一句话,英国的大众型高等教育只是写得大一些的尖子高等教育。”[3]而反观美国,其高等教育受实用主义价值观的深刻影响,他们把满足广泛的、多样性的社会需求作为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使得其高等教育呈现出多样性。马丁·特罗评价道:“多样性既是美国高等教育系统非凡发展的结果,又使得高等教育的非凡发展成为可能——已使我们的学院和大学能够引起如此众多人们的兴趣,承担如此多的职能。”[4]建立在多样化基础之上的、发展的而不是僵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促进了美国多种高等教育形式的兴起,满足了社会和人们不同的高等教育需求,也大大加快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出现独立学院这种新型高等教育机构,这对于我国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重要作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基本上是通过体制内扩张实现的,主要的实现途径就是普通高校(一本院校)举办独立学院。这种情况下,独立学院很容易受到母体高校单一的精英教育质量观的影响。因而,在这种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我们必须以一种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对待独立学院的发展问题。我们要摈弃以学术性为价值取向的单一的精英教育质量观,以包括精英教育在内的多样化的质量观取而代之,从而进一步发挥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生力军的作用。
(二)高等教育质量观与人才观密切相关
教育质量观所指的是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在理论上,它所根据的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而在实际上,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与人才观密切联系的。由于人才观的不同,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可能差异很大。[5]
人才观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观,因而也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质量观。所谓人才观就是人们对人才规格的基本看法,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是知识质量观,以知识获得的数量和质量作为人才的衡量标准,人才的外显特征表现为知识丰富、学问高深,这显然不完全是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21世纪,高校要以人为本,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知识丰富、能力超群、德才兼备、和情达性、素质精良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正在遭遇内涵最为丰富,外延最为宽广的人才观时期。我们必须树立学生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对学生的评价应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或者说应由学术取向转变为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学习成绩好是好学生。这是传统的、以学术为中心的价值观,是一种一元化的价值观,这在当前仍占主导地位。学习成绩不突出,但创业能力在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者;学习成绩一般化,但文艺、体育有特长的;学习成绩平平,但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学习成绩平平,但实际动手能力强者等等也应是好学生。这是一种多元化的价值观。
(三)不同类型与功能的高校,其教育质量观应有所不同
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有多种类型和层次。按照不同高校的类型与功能,各类高校教育质量观应有所不同。作为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学院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正如潘懋元教授认为,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社会适应面,从而也应当有各自的教育质量标准。
就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来说,主要还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机构,我们不应该用传统的精英型高等教育的培育目标与规格、学术取向与标准来规范独立学院;然而独立学院与一般的从事高职教育的民办高校又不同,所以同样也不能统一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技术取向与操作能力标准来规范独立学院的发展。
从高等教育市场本身看,目前在学术性和职业性高等教育之间还有一块空间,这就是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普通本科生由于传统的宽口径、深基础、重理论、轻应用的培养模式一时难以得到根本转变,使得他们不能成为市场大量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而高职院校由于其学历层次较低、社会认同度不高等原因,其培养的人才也局限在中低层次的技术人才上。独立学院如果能够切实转变教育质量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借助于其新机制,创新办学模式,完全可以在本科应用型人才这一细分的市场上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三、独立学院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教育价值选择,反映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按不同的价值取向,可以将高等教育质量观大致分为内适质量观、外适质量观和个适质量观三种。内适质量观是知识本位的体现,外适质量观是社会本位的体现,个适质量观则是个体本位的体现。内适质量观十分重视科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即生产一部分知识对生产另一部分知识的意义。外适质量观则强调所培养的学生满足国家、社会及用人部门需要的程度,以对外部需求的满足程度作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个适质量观则强调学生作为人的自由与独特性、整体性、自我指导性,把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心智训练作为核心目标,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作为评判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独立学院应该树立怎样的质量观呢?
(一)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树立适应性的教育质量观
所谓适应性的教育质量观,就是说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教育的适应性是教育质量的本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高等教育质量观实际上具有三个维度,一是政府期望,二是学生需求,三是社会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必须兼顾三个方面,但必须选择一个维度作为主导。[6]许多学者指出,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特征是服务性,高等学校的功能主要在于服务于市场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独立学院创办伊始,就瞄准市场需要确定办学目标,走应用型、实用型的道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把人才对于社会需要的适合度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时,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这就更加要求独立学院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树立适应性的教育质量观,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二)以品牌为支撑,树立特色化的教育质量观
品牌即特色,是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独立学院要想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重视品牌建设。纵观国内外的高等教育,有很多的大学创立了自己的品牌。高校品牌质量建设的核心是突出办学特色。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生命。独立学院的品牌教育质量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出具有特色的人才。[7]
独立学院要想真正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人才多元化需求,做到不落传统普通高校精英教育的窠臼,就必须从机制创新走向教育创新,通过培养特色化高素质人才,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特色化高素质人才来自于学校的精心培育和优质教学,没有教育质量就谈不上办学特色,没有办学特色,教育质量就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毕竟,独立学院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优势还没有完全显现。
另外,独立学院教育的区域性和层次性特点要求树立特色化的质量观。区域性是独立学院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独立学院教育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社会活动,必然植根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特定的区域之中。独立学院教育的服务功能主要通过对区域性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保障来体现,通过培养实用的技术应用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这就更加要求独立学院树立特色化的质量观,以特色取胜,以特色立足,成就自己的教育品牌,从而享有较好的美誉度。独立学院只有坚持特色化发展道路,才会有竞争力,才能形成品牌,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三)以价值增殖为底线,树立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所谓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主要是指:一是要以发展为核心,使独立学院的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二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通过发展来解决独立院校的教育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把学生看作不断生长发展的主体,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独立学院要坚持发展的质量观,走出一条靠发展保质量,靠质量促发展的办学之路。
西方有学者认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应该是“价值增殖”(value added)。由于学生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最主要载体,因此高等教育的质量主要表现为“学生质量的增值” ,“如果学生在进入高等学校之前和接受完高等教育之后的成就、行为等可以测量的话,那么这两者的变化越大,价值增值越多,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就越好”。(Johnston,R.J.&Chalkley,Brian,1994)[8]笔者认为,价值增殖是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最为宽容的底线。“学生质量的增值”就是一种发展和进步,是符合发展的教育质量观的。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应该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的进步。同时,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展需要,这需要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各种条件,并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为中心,树立整体教育质量观
整体质量观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观;二是高等教育所有功能、职责的整体质量观。前者是以“全面素质”为特征的“一般的基本质量”,即:一切高等教育都要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一般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这是各层次、各类型高等教育人才的共性质量。后者则指一所好的大学,除了其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外,它的基本功能和活动的高质量和高水平也是不可少的。对此,张应强教授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是一种整体的质量,而不是单一人才培养的质量,它对科学发展和文化进步的作用,对社区和职业生活的贡献等,都是进行质量评价要考虑的。[9]
目前,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大都将办学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是独立学院工作的核心,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授是独立学院最主要的职能,人才培养质量是独立学院教育质量的中心内容。所以,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观主要还是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认识和评价上。由于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高等教育质量也主要体现在这三方面。具体来说,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质就是高等教育过程所培养的人才、提供的科研成果、开展的社会服务符合高等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程度,是一种教育目标的适合度,它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质量、社会服务质量等几个方面。因此,独立学院也要审时度势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科研促教学,不断增强独立学院的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推进独立学院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教育厅.2008年浙江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2009年2月.
[2] 陈玉琨,李如海.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1).
[3] 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
[4]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中国高等教育,2000(1).
[5] 潘懋元.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1999(1).
[6] 刘巨钦,朱健.独立学院教育质量观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7] 刘巨钦,朱健.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设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
[8] 赵婷婷.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转变[J].江苏高教,2002(1).
[9] 张应强.高等教育质量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J].现代教育科学,2001(5).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独立学院 教育质量观
从1999年设置至今独立学院已走过10年的发展历程,现已初具规模,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支生力军,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全国独立学院有322所,承担了1/3以上本科生的培养。2008年浙江省共有独立学院22所,本科招生数4.35万人、在校生数16.51万人,分别占全省普通本科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33.5%、35.4%。[1]经过10年的办学积累,独立学院开始由规模办学转到质量办学的时期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独立学院已经意识到应该将自身的办学体制先发优势尽快转化为教学优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当前摆在独立学院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是如何真正保证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解决这一难题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一、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内涵
教育质量是教育活动中所必须把握的一个概念,它是人们进行教育活动过程中所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获得社会认同的重要指标。教育质量,根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其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的培养目标。教育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
教育质量观指的是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教育效果。[2]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观,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要进行教育质量评价,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教育质量观。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高等教育质量和质量标准开始多样化。这实质上就是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和要求的多样化,这种认识和要求的多样化,是社会经济对人才的规格、类型、层次需求的多样化,同时也是个体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今天,必须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去对待独立学院的发展问题。
二、独立学院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的必要性
(一)高等教育质量观直接制约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高等教育质量观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有着重要影响。英美两国由于受不同的质量观影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就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对英国高等教育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罗宾斯报告提出,要在不失去学术自由和学术优秀成果的前提下扩展高等教育,使大众化高等教育成为一种扩大化的精英教育。因此,他们一直固守传统精英高等教育的学术本位质量标准,造成高等学校类型单一、学位标准单一、入学要求单一,整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缺乏必要的多样性,导致其高等教育的发展长期落后于美国。对此,列维后来深刻地反思和尖锐地批评道:“英国发展大众型高等教育时,把精英标准扩大到多科技术学院和教育学院这些非尖子高等教育部门,从而导致大学和非大学两类高等教育部门入学标准空前的一致性。一句话,英国的大众型高等教育只是写得大一些的尖子高等教育。”[3]而反观美国,其高等教育受实用主义价值观的深刻影响,他们把满足广泛的、多样性的社会需求作为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使得其高等教育呈现出多样性。马丁·特罗评价道:“多样性既是美国高等教育系统非凡发展的结果,又使得高等教育的非凡发展成为可能——已使我们的学院和大学能够引起如此众多人们的兴趣,承担如此多的职能。”[4]建立在多样化基础之上的、发展的而不是僵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促进了美国多种高等教育形式的兴起,满足了社会和人们不同的高等教育需求,也大大加快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出现独立学院这种新型高等教育机构,这对于我国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重要作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基本上是通过体制内扩张实现的,主要的实现途径就是普通高校(一本院校)举办独立学院。这种情况下,独立学院很容易受到母体高校单一的精英教育质量观的影响。因而,在这种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我们必须以一种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对待独立学院的发展问题。我们要摈弃以学术性为价值取向的单一的精英教育质量观,以包括精英教育在内的多样化的质量观取而代之,从而进一步发挥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生力军的作用。
(二)高等教育质量观与人才观密切相关
教育质量观所指的是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质量和教育的效果。在理论上,它所根据的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而在实际上,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与人才观密切联系的。由于人才观的不同,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可能差异很大。[5]
人才观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观,因而也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质量观。所谓人才观就是人们对人才规格的基本看法,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是知识质量观,以知识获得的数量和质量作为人才的衡量标准,人才的外显特征表现为知识丰富、学问高深,这显然不完全是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21世纪,高校要以人为本,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知识丰富、能力超群、德才兼备、和情达性、素质精良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正在遭遇内涵最为丰富,外延最为宽广的人才观时期。我们必须树立学生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对学生的评价应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或者说应由学术取向转变为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学习成绩好是好学生。这是传统的、以学术为中心的价值观,是一种一元化的价值观,这在当前仍占主导地位。学习成绩不突出,但创业能力在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者;学习成绩一般化,但文艺、体育有特长的;学习成绩平平,但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学习成绩平平,但实际动手能力强者等等也应是好学生。这是一种多元化的价值观。
(三)不同类型与功能的高校,其教育质量观应有所不同
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有多种类型和层次。按照不同高校的类型与功能,各类高校教育质量观应有所不同。作为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学院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正如潘懋元教授认为,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社会适应面,从而也应当有各自的教育质量标准。
就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来说,主要还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机构,我们不应该用传统的精英型高等教育的培育目标与规格、学术取向与标准来规范独立学院;然而独立学院与一般的从事高职教育的民办高校又不同,所以同样也不能统一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技术取向与操作能力标准来规范独立学院的发展。
从高等教育市场本身看,目前在学术性和职业性高等教育之间还有一块空间,这就是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普通本科生由于传统的宽口径、深基础、重理论、轻应用的培养模式一时难以得到根本转变,使得他们不能成为市场大量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而高职院校由于其学历层次较低、社会认同度不高等原因,其培养的人才也局限在中低层次的技术人才上。独立学院如果能够切实转变教育质量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借助于其新机制,创新办学模式,完全可以在本科应用型人才这一细分的市场上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三、独立学院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教育价值选择,反映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按不同的价值取向,可以将高等教育质量观大致分为内适质量观、外适质量观和个适质量观三种。内适质量观是知识本位的体现,外适质量观是社会本位的体现,个适质量观则是个体本位的体现。内适质量观十分重视科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即生产一部分知识对生产另一部分知识的意义。外适质量观则强调所培养的学生满足国家、社会及用人部门需要的程度,以对外部需求的满足程度作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个适质量观则强调学生作为人的自由与独特性、整体性、自我指导性,把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心智训练作为核心目标,以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作为评判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独立学院应该树立怎样的质量观呢?
(一)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树立适应性的教育质量观
所谓适应性的教育质量观,就是说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教育的适应性是教育质量的本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高等教育质量观实际上具有三个维度,一是政府期望,二是学生需求,三是社会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必须兼顾三个方面,但必须选择一个维度作为主导。[6]许多学者指出,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特征是服务性,高等学校的功能主要在于服务于市场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独立学院创办伊始,就瞄准市场需要确定办学目标,走应用型、实用型的道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把人才对于社会需要的适合度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时,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这就更加要求独立学院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树立适应性的教育质量观,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二)以品牌为支撑,树立特色化的教育质量观
品牌即特色,是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独立学院要想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重视品牌建设。纵观国内外的高等教育,有很多的大学创立了自己的品牌。高校品牌质量建设的核心是突出办学特色。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生命。独立学院的品牌教育质量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出具有特色的人才。[7]
独立学院要想真正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人才多元化需求,做到不落传统普通高校精英教育的窠臼,就必须从机制创新走向教育创新,通过培养特色化高素质人才,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特色化高素质人才来自于学校的精心培育和优质教学,没有教育质量就谈不上办学特色,没有办学特色,教育质量就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毕竟,独立学院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优势还没有完全显现。
另外,独立学院教育的区域性和层次性特点要求树立特色化的质量观。区域性是独立学院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独立学院教育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社会活动,必然植根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特定的区域之中。独立学院教育的服务功能主要通过对区域性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保障来体现,通过培养实用的技术应用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这就更加要求独立学院树立特色化的质量观,以特色取胜,以特色立足,成就自己的教育品牌,从而享有较好的美誉度。独立学院只有坚持特色化发展道路,才会有竞争力,才能形成品牌,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三)以价值增殖为底线,树立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所谓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主要是指:一是要以发展为核心,使独立学院的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二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通过发展来解决独立院校的教育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把学生看作不断生长发展的主体,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独立学院要坚持发展的质量观,走出一条靠发展保质量,靠质量促发展的办学之路。
西方有学者认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应该是“价值增殖”(value added)。由于学生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最主要载体,因此高等教育的质量主要表现为“学生质量的增值” ,“如果学生在进入高等学校之前和接受完高等教育之后的成就、行为等可以测量的话,那么这两者的变化越大,价值增值越多,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就越好”。(Johnston,R.J.&Chalkley,Brian,1994)[8]笔者认为,价值增殖是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最为宽容的底线。“学生质量的增值”就是一种发展和进步,是符合发展的教育质量观的。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应该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的进步。同时,学生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发展需要,这需要我们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各种条件,并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为中心,树立整体教育质量观
整体质量观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观;二是高等教育所有功能、职责的整体质量观。前者是以“全面素质”为特征的“一般的基本质量”,即:一切高等教育都要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一般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这是各层次、各类型高等教育人才的共性质量。后者则指一所好的大学,除了其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外,它的基本功能和活动的高质量和高水平也是不可少的。对此,张应强教授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是一种整体的质量,而不是单一人才培养的质量,它对科学发展和文化进步的作用,对社区和职业生活的贡献等,都是进行质量评价要考虑的。[9]
目前,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大都将办学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是独立学院工作的核心,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授是独立学院最主要的职能,人才培养质量是独立学院教育质量的中心内容。所以,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观主要还是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认识和评价上。由于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高等教育质量也主要体现在这三方面。具体来说,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质就是高等教育过程所培养的人才、提供的科研成果、开展的社会服务符合高等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程度,是一种教育目标的适合度,它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质量、社会服务质量等几个方面。因此,独立学院也要审时度势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科研促教学,不断增强独立学院的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推进独立学院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教育厅.2008年浙江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2009年2月.
[2] 陈玉琨,李如海.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1).
[3] 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
[4]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中国高等教育,2000(1).
[5] 潘懋元.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1999(1).
[6] 刘巨钦,朱健.独立学院教育质量观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7] 刘巨钦,朱健.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设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
[8] 赵婷婷.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转变[J].江苏高教,2002(1).
[9] 张应强.高等教育质量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J].现代教育科学,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