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脑力锦标赛是由世界脑力运动理事会组织的世界最高级别的脑力运动赛事。该赛事主要致力于挑战人类记忆的极限,比赛包括随机数字、二进制数字、快速扑克、随机词语、抽象图形等十个项目。
在第27届世界脑力锦标赛全球总决赛上,来自我国重庆八中的张韧孜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中国中学生“初露锋芒”的精神风貌。
“被迫”开始系统的记忆训练
事实上,张韧孜从接触系统的记忆训练到取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也不过一年多时间。
初三下学期,张韧孜的妈妈在网上接触到记忆学习后,想到张韧孜即将面临中考,需要强化记忆力,便给他报名参加记忆学习的暑假集训营。
张韧孜听说要去北京集训,很不情愿地对妈妈说:“马上要中考了,我哪有时间出去集训,这不是耽误学习吗?”
妈妈耐心地劝导他:“妈妈也在网上陪你一起学,如果你集训结束后,测试能进入前三名,就满足你一个心愿。”
就这样,在妈妈的“威逼利诱”下,张韧孜“被迫”地开始了系统的记忆训练。
然而,张韧孜进集训营没多久就打了退堂鼓,他情绪低落地给妈妈打电话:“我平时每天花一个多小时进行训练,也不觉得累,因为我喜欢做这件事,而且还能让我在学习累的时候放松一下。可是现在,在集训营里每天都是枯燥的训练,其他营员又比我厉害,我觉得落差太大,越来越没有自信,我想回家!”
没想到妈妈一口回绝了他:“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许退缩!”没了退路的张韧孜很无奈,心想:“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努力。勤能补拙,别人玩儿的时候,我也要练习,我一定能成功。”
于是,张韧孜一头扎进去,将全部心思放在训练上。老师细致、耐心地阐释讲解:记忆法的基本是联想,联想又分为:联结(没有必要逻辑关系)、联想(有逻辑关系)、想象(创造逻辑关系)。最简单的就是联结,只要把单独的两个事物结合起来就行,速度快,见效好。比如:6412,将64记作“柳丝”;12记作“椅儿”。只要让这两个图像发生联系,比如一把椅儿从柳丝上滑下,就能很快记住这两组数字。
张韧孜惊喜地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竟打开了记忆宫殿的大门,并学会了利用图像、符号、画面、谐音有意无意地辅助自己记忆。自此,张韧孜开始进入状态,训练成绩也逐渐提高。
看到自己的排名慢慢靠前,张韧孜重拾自信,不服输的他逼着自己比老师更严格要求自己。老师要求每天练习30组,张韧孜就给自己加码,练完40组甚至50组才休息。苦心人天不负,在接下来的模拟测试中,张韧孜成绩拔尖,更坚定了他坚持下去的决心。
通过比赛培养意志力
一次测试比赛中,张韧孜眼看就要胜出,却因为紧张,在最后一个项目上就慢了0.1秒,一下子被对手甩出几十个名次,惨遭失败。
痛定思痛,张韧孜在赛后总结教训:“记忆比赛考验的是个人的心理素质,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满盘皆输。”
经过一次次的比赛磨炼,在不断地调整中,张韧孜心态逐渐平和,能够客观地面对失败和落差了。张韧孜表示:在未来的比赛中,更重要的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挑战自己。
曾经一到考试就焦虑的张韧孜,通过反复的记忆力比赛锤炼,即使再紧张的场面,他都会自己调整心态,意志力被大大提升。
训练记忆要靠多读书、多训练和更多联想
张韧孜的事迹被媒体纷纷报道,称其为“逐梦少年”“当代中学生的骄傲”。一时间,在中学生当中掀起一股学习记忆训练法的热潮。
有许多中小学生纷纷向他讨教:“一个毫无基础的人,为何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的称号?普通人是不是也能像你一样,练成记忆大师?”
张韧孜回答说:“这是一个枯燥的学习过程,需要平时多观察、多留意一些生活细节,并尝试用这些细节去记忆。比如车牌号,或者是一些毫无关联的数字,我把这些数字联想成图案,并把这些图案联想在一起。”
我们常见的快递取件码一般由8个数字和字母组成,张韧孜利用并联故事法记忆,看一遍就能记住。如:71425016,张韧孜按照自己的习惯,将7、1编为“锤子”,4、2为“柿儿”,5、0为“武林大刀”,1、6为“石榴”,每兩个图像为一组,可以作为普通并联来编故事。他说:“场景设定在家里,分别在鞋柜、冰箱旁,两个地点并联发生,这样更容易记忆。”最后张韧孜强调,“想象越离奇,记忆就越深刻。”
这种记忆方法运用到学习中也相当有效。比如记忆诗词,则可以把整首诗想象成一个画面,看到第一个字就会记起整句诗来。
张韧孜说:“要熟练地掌握这个方法,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学习,开拓知识面,才能很好地运用右脑图像记忆法,将陌生的信息转化为熟悉的图像来记忆。”顿一顿,他又说,“我觉得记忆再好的人,都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训练记忆同样也是如此,要靠多读书、多训练和多联想,才能取得成功。掌握了记忆方法,就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更有逻辑性的记忆。”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张韧孜之所以能够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的称号,离不开他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与历练。正如张韧孜所言:“任何一点儿成绩都不是凭空而来的,一个人有所成就,靠的正是那份默默的执着和努力。”
在第27届世界脑力锦标赛全球总决赛上,来自我国重庆八中的张韧孜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中国中学生“初露锋芒”的精神风貌。
“被迫”开始系统的记忆训练
事实上,张韧孜从接触系统的记忆训练到取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也不过一年多时间。
初三下学期,张韧孜的妈妈在网上接触到记忆学习后,想到张韧孜即将面临中考,需要强化记忆力,便给他报名参加记忆学习的暑假集训营。
张韧孜听说要去北京集训,很不情愿地对妈妈说:“马上要中考了,我哪有时间出去集训,这不是耽误学习吗?”
妈妈耐心地劝导他:“妈妈也在网上陪你一起学,如果你集训结束后,测试能进入前三名,就满足你一个心愿。”
就这样,在妈妈的“威逼利诱”下,张韧孜“被迫”地开始了系统的记忆训练。
然而,张韧孜进集训营没多久就打了退堂鼓,他情绪低落地给妈妈打电话:“我平时每天花一个多小时进行训练,也不觉得累,因为我喜欢做这件事,而且还能让我在学习累的时候放松一下。可是现在,在集训营里每天都是枯燥的训练,其他营员又比我厉害,我觉得落差太大,越来越没有自信,我想回家!”
没想到妈妈一口回绝了他:“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许退缩!”没了退路的张韧孜很无奈,心想:“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努力。勤能补拙,别人玩儿的时候,我也要练习,我一定能成功。”
于是,张韧孜一头扎进去,将全部心思放在训练上。老师细致、耐心地阐释讲解:记忆法的基本是联想,联想又分为:联结(没有必要逻辑关系)、联想(有逻辑关系)、想象(创造逻辑关系)。最简单的就是联结,只要把单独的两个事物结合起来就行,速度快,见效好。比如:6412,将64记作“柳丝”;12记作“椅儿”。只要让这两个图像发生联系,比如一把椅儿从柳丝上滑下,就能很快记住这两组数字。
张韧孜惊喜地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竟打开了记忆宫殿的大门,并学会了利用图像、符号、画面、谐音有意无意地辅助自己记忆。自此,张韧孜开始进入状态,训练成绩也逐渐提高。
看到自己的排名慢慢靠前,张韧孜重拾自信,不服输的他逼着自己比老师更严格要求自己。老师要求每天练习30组,张韧孜就给自己加码,练完40组甚至50组才休息。苦心人天不负,在接下来的模拟测试中,张韧孜成绩拔尖,更坚定了他坚持下去的决心。
通过比赛培养意志力
一次测试比赛中,张韧孜眼看就要胜出,却因为紧张,在最后一个项目上就慢了0.1秒,一下子被对手甩出几十个名次,惨遭失败。
痛定思痛,张韧孜在赛后总结教训:“记忆比赛考验的是个人的心理素质,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满盘皆输。”
经过一次次的比赛磨炼,在不断地调整中,张韧孜心态逐渐平和,能够客观地面对失败和落差了。张韧孜表示:在未来的比赛中,更重要的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挑战自己。
曾经一到考试就焦虑的张韧孜,通过反复的记忆力比赛锤炼,即使再紧张的场面,他都会自己调整心态,意志力被大大提升。
训练记忆要靠多读书、多训练和更多联想
张韧孜的事迹被媒体纷纷报道,称其为“逐梦少年”“当代中学生的骄傲”。一时间,在中学生当中掀起一股学习记忆训练法的热潮。
有许多中小学生纷纷向他讨教:“一个毫无基础的人,为何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的称号?普通人是不是也能像你一样,练成记忆大师?”
张韧孜回答说:“这是一个枯燥的学习过程,需要平时多观察、多留意一些生活细节,并尝试用这些细节去记忆。比如车牌号,或者是一些毫无关联的数字,我把这些数字联想成图案,并把这些图案联想在一起。”
我们常见的快递取件码一般由8个数字和字母组成,张韧孜利用并联故事法记忆,看一遍就能记住。如:71425016,张韧孜按照自己的习惯,将7、1编为“锤子”,4、2为“柿儿”,5、0为“武林大刀”,1、6为“石榴”,每兩个图像为一组,可以作为普通并联来编故事。他说:“场景设定在家里,分别在鞋柜、冰箱旁,两个地点并联发生,这样更容易记忆。”最后张韧孜强调,“想象越离奇,记忆就越深刻。”
这种记忆方法运用到学习中也相当有效。比如记忆诗词,则可以把整首诗想象成一个画面,看到第一个字就会记起整句诗来。
张韧孜说:“要熟练地掌握这个方法,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学习,开拓知识面,才能很好地运用右脑图像记忆法,将陌生的信息转化为熟悉的图像来记忆。”顿一顿,他又说,“我觉得记忆再好的人,都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训练记忆同样也是如此,要靠多读书、多训练和多联想,才能取得成功。掌握了记忆方法,就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更有逻辑性的记忆。”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张韧孜之所以能够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的称号,离不开他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与历练。正如张韧孜所言:“任何一点儿成绩都不是凭空而来的,一个人有所成就,靠的正是那份默默的执着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