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南岩溶山区生态建设的一些讨论——以贵州省为例

来源 :中国岩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_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方岩溶山区生态退化和重建研究实践方面的薄弱环节及国外岩溶区生态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岩溶山区生态建设的特殊性进行了重新认识。指出岩溶山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是一种经济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必须由扶贫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单一坡改梯向多途径特色农业转变,由防护型向开发型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参与式转变。在恢复和治理生态的前提下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将环境资源转化为有形商业产品,形成生态环境外部经济效益良性循环的机制,以中止岩溶脆弱生态背景上土地退化的恶性循环。
其他文献
对石桥小流域碳酸盐岩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灌草丛地、水保幼林荒草地、坡耕地土壤砂粒含量依次减少,物理性粘粒含量依次增多,说明坡耕地土壤粘质化最严重;灌草丛地水稳
2008年12月10—13日,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三届五次会议在桂林隆重召开,包括学术委员会主任汪集畅院士、副主任林学钰院士、薛禹群院士、袁道先院士以及俄罗斯科学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钧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罗贵荣共同编著的《中国北方深部岩溶》和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钧汇编的其本人论文选集
通过川东北诺水河溶洞群石笋的年代学分析,发现多支时代跨越35~40kaB.P.的石笋记录了发生时间在38~39kaB.P.的事件:有的石笋发育中断,有的石笋生长轴心发生了变化,有的石笋则刚刚开始发
5月23日,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贵州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香港大学、贵州大学、中国地质
期刊
中国和马来西亚Sarawak的Mulu喀斯特区发育的大型洞穴厅堂和天坑都与小洞道有关。它们主要沿破碎带发育,有些沿潜流带发育,其岩块崩塌并非仅与渗流排水有关。
土下溶蚀和雨水淋溶作用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石林景观形成的两种主要过程。石林地区雨水、地表水、溶窝水和溶沟水的水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溶沟和溶窝中的土壤、藻类、苔藓和地衣
以柠檬酸和2-乙基己醇为原料,用硫酸镓为催化剂合成环保增塑剂柠檬酸三(2-乙基己基)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对合成
由于特殊的岩土组构,喀斯特坡地的水土流失具有如下特点:地表和地下流失相互叠加;地表产流、产沙少;纯碳酸盐岩区地下流失比例大。论文区别了石漠化和石质化的科学内涵,指出